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食品灌装机设计方案评价问题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新的食品灌装机设计方案评价方法。建立食品灌装机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食品灌装机设计方案评价优劣等级和区间数等级,利用区间层次分析法确定食品灌装机设计方案评价指标的区间数权重;构建了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和隶属度的食品灌装机设计方案评价模型;结合评价实例对一款多用途辣椒料自动灌装设备设计方案进行了评价,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苏雷 《广西轻工业》2011,27(6):62-63,82
前人文献中对网络社区的会员粘稠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仅限于网络社区本身,既忽视了会员行为本身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忽视了网络社区的环境因素。通过研究网民行为可知,由于社区会员行为的带动性,会员因素本身可以对网络社区人气的营造——提高网络社区会员粘稠度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搜索引擎和导航网站等环境因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并且会员因素和社区因素能够产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也对网络社区的会员粘稠度发挥推动或阻碍作用。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了网络社区会员粘稠度评价指标体系,便于进一步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演化过程的角度,侧重于舆情的演化机理、影响因素及干预与引导策略等方面,综述了舆情传播学理论中用于解释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机制,以及意见领袖、信息源、网民认知、涉事方行为等影响网络舆情演化发展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路  程铁军 《食品工业》2022,(12):318-323
大数据时代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科学预警将有助于及时有效发现危机舆情,对于遏制食品安全谣言传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演变发展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灰色性、模糊性等特点,基于三角模糊数确定网络舆情预警指标权重,通过建立灰色白化权函数对各指标灰色隶属度进行计算,建立基于灰色定权聚类的网络舆情预警模型,完成网络舆情等级的界定、划分与预警。通过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案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潜力,提升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竞争力,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方法,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探讨。在对以往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产业发展基础、产业协调能力和产业可持续性3个维度的25 项具体指标。运用ANP方法分析指标间的关联关系,最终形成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影响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依次为产业组织与结构、产业生态协调、技术支持,表明纺织服装产业提升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首要任务是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和升级,与环境协调发展及新技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浓缩乳清蛋白粉中检出肉毒杆菌"(以下简称"肉毒杆菌")新浪微博网络舆情为研究案例,对网民评论的时空分布、舆论指向、网民态度及认证情况等方面特征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微博发布后1h内评论呈爆发增长;地区舆情数量与其互联网普及率有正相关关系,与突发事件相关性越高的地区舆论数量越多;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明显的去中心化的特征;微博内容影响评论的观点态度和舆情指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新型量化分级评价标准,提高监管效能。方法采用统一制定的专家评分表,"一对一"访谈,对5个业态量化分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打分;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值。结果本次调查专家权威性较高,各个专家对不同业态量化分级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判断一致性较高CR0.1,权重值计算合理,重点项检查指标的权值相对较高,能区分出重点项和一般项。不同业态的一级指标权值顺位差异不大,各二级指标的权值体现出了一定的区分度,但在不同业态中也反应出一些差异。结论本次评定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新型量化分级评价标准合理有效,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环境中,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具有快速传播和高影响力的特点。舆论问题如果不认真对待,不及时解决,就极有可能会导致突发性群体事件。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助于识别、评估、预测和应对公众舆论。对食品安全网上舆情事件传播机制做出了阐释;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分析系统架构,建立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指标体系,建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预警模型;从政府、媒体和企业等方面,对大数据时代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预警工作提出解决对策,阐释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NLPIR)等技术手段,采集、理解、分析、提取并最终深入挖掘网络舆情信息,做到对舆情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解民忧。公众喜欢通过网络表达情绪和发表个人言论,因此政府、媒体、公众和企业应将食品安全的舆情预警放在重要位置。及早发现、预警、处理和缓解网络舆情事件对政府和相关部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传播阶段(包括涨落阶段、序变阶段、冲突阶段和衰变阶段)及存在特点进行了归纳分析,并从跨界“1+N”综合治理模式下提出了基于主体、知识、组织、时间四大领域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文献做了计量分析,得出学界对于该项研究呈现持续升温的态势,并总结了目前的主要研究机构和研究模式。分析得出现有研究主要着眼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生成机制、传播与演化机制、监测与预警、引导与应对等方面。研究总结了目前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所处的困境,并提出了引导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分析,得到应急预案中各影响因素对整体的重要性,为决策和评价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建模,从监测报告、应急保障、应急响应、后期处置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该预案中应急响应的合成权重最高,占到总目标的59.4%,其次是应急保障、监测报告、后期处置,所占比分别为22%、12%、6.6%。结论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可作为餐饮服务环节评价食品安全事故影响因素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在国内外被应用于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舆情补救,开发决策参考、监督抽检、专项整治、协查处置等舆情信息应用场景化服务,实现高并发情形下对热点食品安全舆情事件的自动跟踪和分析。为探明该系统进一步的发展方向,本文研究比较了欧美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系统的应用状况,分析了不同社会主体应用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系统的领域,结合我国实际发展制定相应措施,得出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系统与社会共治主体密切联系的结论。从而提出政府、食品企业和消费者三个社会主体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上的指导方案。同时,食品安全舆情监测有待于借助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发展,从而开拓出更加丰富的使用功能,以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深入了解我国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策略。方法 采用海纳网络舆情监测系统V2.0,对2011—2020年我国消费者食品添加剂的网络舆情大数据进行数据采集、清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结果 2011—2020年我国消费者关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有所变动,但食品添加剂的用量一直备受关注;消费者最关注的事件类型是违规添加或滥用添加剂;消费者对食品生产企业信心一直不足,但对市场监管职能日渐清晰,期待值不断提高。结论 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情况是进行风险交流的基础。基于分析结果,本研究就市场和社会监管措施、风险交流策略和网络媒体引导策略3方面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数据分析、建立模型、评价验证的过程对某省餐饮食品抽检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并得出结论。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将抽检对象划分为四大类,分别为:生鲜食品、熟制品、自制饮料、餐饮及加工用具。结果结合4年抽检结果,总结出影响餐饮食品微生物安全的因素主要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通过对某省4年餐饮食品的微生物安全情况进行评估,构建某省餐饮食品微生物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因素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和餐饮环节对餐饮食品微生物综合安全指数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斌  魏江慧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7):333-335,378
我国在加强食品安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近年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说明我国在食品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还存在着政策不具有可持续性、多头管理、忽视公众评价的作用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建立基于公众评价的食品安全公共政策制定模型,该模型由一个沟通机制,公众、公共政策制定机构,政府决策机构,公共政策实施部门四个政策制定主体,以及采集评价信息、反馈评价结果、运用评价结果、回应评价结果四个环节共同构成。该模型的实施需要有效地甄别与组织公众评价主体,提高政策制定机构建设的科学性,有效监管政策决策机构,并不断提升公共政策实施部门的执行力等条件来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确定食品微生物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构建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对浙江省2017-2019年生产、流通、餐饮环节监督抽检数据进行筛选分析,确定评价食品微生物风险的一级、二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对“食品微生物安全”目标层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和综合安全指数分析。结果 评价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霉菌0.3670、铜绿假单胞菌0.3670、金黄色葡萄球菌0.1473、大肠菌群0.0641、菌落总数0.0545,8个二级评价指标权重依次为饮料0.2922、糕点0.2351、水产品0.1556、炒货坚果0.1146、水果0.0737、饼干0.0463、肉制品0.0421、调味品0.0404。结论 影响食品微生物安全的5个一级评价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霉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综合分析各食品品类微生物安全风险,饮料、糕点的权重最高,水产品、炒货坚果次之,饼干、肉制品、水果、调味品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为及时了解媒体对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关注动态,相应调整并完善我国食品风险交流的方向和策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建立了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研判与处置工作机制,对食品安全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响应分析。本研究首次对我国2015年食品安全舆情进行了监测研判,分别从舆情报道热度、报道媒体、报道主题等多方面分析全年监测的1450条食品安全舆情,重点研判254条食源性疾病相关舆情,并对4件典型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处置进行探讨,提出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工作建议,以期对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