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将两歧双歧杆菌包埋在海藻酸钠和乳清蛋白中制成微胶囊,探索影响制备益生菌微胶囊的因素,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及条件,并对益生菌微胶囊的耐酸、肠溶性等特性展开研究。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海藻酸钠浓度为3%,乳清蛋白浓度为10%,氯化钙浓度为2%,搅拌速度800r/min。此条件下包埋率达到(78.0±2.0)%。经人工胃液处理后菌体存活率≥70%,在模拟肠液中60min后能够完全释放出来,可显著提高两歧双歧杆菌在模拟消化液处理后或在4℃储藏期内的存活率。本研究为益生菌微胶囊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孟庆廷  陈万东 《食品科学》2010,31(20):137-140
用壳聚糖- 海藻酸钠微囊技术制备一系列叶绿素亚铁微胶囊,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作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优方案。考察微胶囊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的控制释放效果。结果显示,制备该微胶囊的最优方案为海藻酸钠15mg/mL、壳聚糖4mg/mL、氯化钙20mg/mL、芯材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1:4。所得胶囊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缓释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海藻酸钠二次包衣对两歧双歧杆菌F-35包埋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制备得到了海藻酸钠微胶囊(AL-M)、蛋白质微胶囊(WP-M)和海藻酸钠二次包衣的微胶囊(AL-CM),并从三个方面(壁材降解速度、益生菌释放速度和益生菌存活情况)对这三种微胶囊在连续模拟胃肠液环境下的降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海藻酸钠二次包衣能够显著降低胃蛋白酶对乳清蛋白的降解作用。相比于AL-M和WP-M,AL-CM会延缓两歧双歧杆菌F-35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速率,并且在连续的模拟胃肠道中经过二次包以后的微胶囊中对两歧双歧杆菌F-35保护效果最好,两歧双歧杆菌F-35最终的存活率高达51.0%。  相似文献   

4.
鸭跖草黄酮类物质微胶囊化及其释放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超  李伟  范恩涛 《食品科技》2007,(7):135-137
目的:对鸭跖草黄酮类物质的微胶囊化及其微胶囊的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以海藻酸钠、氯化钙和壳聚糖为壁材对黄酮类物质进行微胶囊化,同时在模拟胃液和普通室温条件下研究微胶囊的释放性和稳定性。结果:鸭跖草黄酮类物质的微胶囊化最佳条件为3%的海藻酸钠(海藻酸钠与黄酮质量比为5∶1)、2%的氯化钙、2%的壳聚糖制备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可达到60%,此微胶囊在室温条件下较稳定且在模拟胃液中释放特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发挥双歧杆菌的对人体健康的保健作用,以双歧杆菌和低聚果糖的混合溶液为芯材,海藻酸钠与乳清蛋白为壁材,采用内源乳化法制备双歧杆菌微胶囊。将湿胶囊的包埋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确定双歧杆菌微胶囊制备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乳清蛋白和海藻酸钠质量比为2∶1,碳酸钙和海藻酸钠质量比为1∶2,水相与油相体积比为2∶5,冰醋酸为400μL时,双歧杆菌湿润微胶囊包埋率可达到81. 15%;将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湿胶囊冷冻干燥制成干胶囊,进行耐胃酸、胆盐、肠道释放性和消化道体系实验,以游离菌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干胶囊在经过模拟消化液实验后,每毫升活菌数均高于游离菌,同时具有良好的肠道释放性。由此表明,经过优化工艺条件制备的双歧杆菌微胶囊理化性能要优于游离菌。  相似文献   

6.
李来酉  赵敏  张帆  鹿晓菲 《食品科学》2009,30(7):141-144
以明胶、果胶、海藻酸钠、氯化钙和壳聚糖为壁材,采用乳化法双层包埋制备双歧杆菌微胶囊。制备的微胶囊粒径在10~30μm。检测结果表明,微胶囊内活菌数可达到109 CFU/g以上,菌体包埋率可达到82.24%。经模拟胃酸、胆汁酸处理后活菌数仍在108 CFU/g以上,对酸有很高的耐受力;经人工肠液处理15min,微胶囊几乎全部崩解,肠溶释放率可达到95.81%。通过经典的加速实验证明微胶囊的活菌贮藏稳定性较好,室温下贮藏1年其活菌数仍可以保持在108CFU/g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克服保加利亚乳杆菌不耐酸的缺点,建立制备保加利亚乳杆菌微胶囊的方法。本研究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复合包埋保加利亚乳杆菌,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为3%、壳聚糖浓度为1.5%、氯化钙浓度为2%、120 min固化时间,微胶囊的包埋率为78.96%。该工艺条件下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肠溶性。在人工胃液中,微胶囊在120 min,保持完好;而在人工肠液中,微胶囊60 min完全崩解。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青春双歧杆菌存活率及抵抗不利环境的能力,以青春双歧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海藻酸钠与乳清蛋白为复合壁材,通过内源乳化法制备微胶囊,并对其进行模拟人工胃肠试验和贮藏稳定性试验。以包埋率为考察指标,根据单因素试验探究海藻酸钠添加量、水相油相体积比、吐温80添加量、搅拌速度和乳化时间等因素对包埋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海藻酸钠添加量、吐温80添加量、搅拌速度进行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 制备青春双歧杆菌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添加量2%(m/m),吐温80添加量0.6 mL,搅拌速度430 r/min,包埋率为83.05%。青春双歧杆菌微胶囊于模拟人工胃、肠液中放置180 min,菌体存活率分别为59.89%、66.45%;于4 ℃环境下贮藏42 d,存活率为56.83%。研究表明:以内源乳化法制得的青春双歧杆菌微胶囊对模拟胃肠液环境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及肠溶性,在4 ℃环境中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乳双歧杆菌Probio-M8是一株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有益菌,本试验以喷雾冷冻干燥工艺为基础,考察其对乳双歧杆菌M8微胶囊品质的影响,并分析干燥后微胶囊的特性。方法:采用单因素及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微胶囊。用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形态,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干燥前、后菌体细胞膜脂肪酸组分的变化,并模拟人体胃、肠液验证微胶囊的耐受性,探究其稳定性。结果:在干燥温度40℃,蠕动速度15 mL/min,喷嘴直径1.5 mm时,ProbioM8存活率最高为73.21%,微胶囊颗粒形态较为完整。干燥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10.53%(P0.05),可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在模拟人体胃、肠液耐受试验中,胶囊中的乳双歧杆菌Probio-M8平均存活率达81.99%,具有较好的胃、肠液耐受特性。结论:通过研究喷雾冷冻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以及对微胶囊品质的影响,为工业规模高质量和快速生产乳双歧杆菌Probio-M8微胶囊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乳酸菌作为人体重要的微生物之一,在肠道内发挥益生作用,然而,其不良的环境耐受能力,使其生长、定植受到影响。研究乳酸菌的微胶囊化对提高其环境耐受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具有高耐受和吸附铅能力的戊糖片球菌10-a-1为研究对象,采用内源乳化法制备海藻酸钠微胶囊,并优化其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壳聚糖进行二次包埋,比较两种微胶囊的特性。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质量分数3%,水油质量比30∶120,酸钙质量比3∶1,转速600 r/min,钙胶质量比1.5∶9条件下的海藻酸钠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可达86.3%。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包埋率为65.6%。对比两种微胶囊的特性,海藻酸钠微胶囊比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释放快;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耐胃肠液的效果好,存活率高;两种微胶囊均可增强模拟胃肠液处理中菌吸附铅的能力,且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对铅的吸附效果更好。在4°C和20°C条件下分别贮藏28 d,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中菌的存活率最高。微胶囊化技术可显著提高戊糖片球菌10-a-1对不良环境的耐受能力,并减小模拟胃肠液处理对戊糖片球菌10-a-1吸附铅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苹果多酚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提高苹果多酚对不利环境的抗性及缓释能力,利用响应面法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和氯化钙为壁材,以包埋率为响应值进行苹果多酚微胶囊工艺优化,并将优化后的微胶囊在模拟人工胃液、肠液中进行耐受性分析。结果显示,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pH、芯壁比对苹果多酚包埋率均有显著影响。海藻酸钠浓度0.020 g/mL,氯化钙浓度0.040 g/mL,pH7.0,芯壁比2:1时,苹果多酚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85.13%。微胶囊产品能减少苹果多酚在胃肠道中受到的破坏,在模拟胃液和肠液环境中得到了很好的释放,肠液中的最大释放率为83.00%。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简单可行,有效提高了苹果多酚微胶囊的包埋率及缓释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益生菌产品由于在储存或在胃肠道中活性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降低,导致它们潜在的益生特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因此,本研究对源自广西巴马百岁老人的发酵乳杆菌LTP1332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在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和氯化钙为主要壁材的基础上,引入明胶(Gelatin,GEL)和壳聚糖(Chitosan,CS)进行复合,通过单因素实验寻找影响包埋率的关键因素,利用响应面设计(Box-Behnken Design,BBD)构建径向人工神经网络模型(Radial Basis Function,RBF),并借助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对其包埋工艺进行寻优。利用SEM扫描电镜等方法对优化后的胶囊进行表征,并进行体外模拟消化试验。结果表明,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2.210%海藻酸钠,4.451% CaCl2,0.1%明胶,13.529 min固化时间,在该条件下所制样品的平均包埋率为95.08%±0.25%。优化工艺条件下的CS-GEL-SA-微胶囊经模拟胃液处理120 min后,菌体存活率仍可达22.48%±0.78%;在模拟肠液消化90 min时,菌体释放率即可达到最大值,具有较好的肠溶性。综上,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长寿老人源益生菌微胶囊具有较好的护菌效果和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益生菌副干酪乳杆菌R8为研究对象,进行双层包埋关键工艺参数的研究,以提高菌体的稳定性,并实现在肠道定向释放的目的。方法:筛选冻干保护剂、益生元;优化微胶囊包埋材料海藻酸钠和固化液中氯化钙浓度;检测和分析制得的微胶囊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释放特性。结果:筛选出的最佳冻干保护剂为20%全蛋液;最佳益生元为菊粉;最佳包埋液配方为:5%益生菌、2%菊粉、20%全蛋液,1%海藻酸钠;最佳固化液配方为2.5%氯化钙。所得微囊颗粒可耐受胃液破坏,在模拟肠环境中45 min内释放完毕,人工肠液中活菌数为原微囊活菌数的65.6%。全蛋液在制备工艺过程起到保护作用,并提高在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将菌体/蛋白质/海藻酸钠微胶囊进一步用壳聚糖材料进行覆膜,可实现在肠道定向释放。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益生菌不耐低pH值、不耐氧的缺点,采用微胶囊包埋技术,以海藻酸钠为壁材用乳化法制备长双歧杆菌藻酸盐微胶囊。将基础藻酸盐微胶囊外包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s,COS)或在藻酸盐壁材中添加藻酸盐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s,AOS)分别制备两种海洋寡糖微胶囊:COS-微胶囊和AOS-COS-微胶囊。体外实验表明:两种海洋寡糖微胶囊均可以显著提高长双歧杆菌在模拟消化液处理后或在4 ℃贮藏期内的存活率。AOS-COS-微胶囊在模拟胃液处理后仍能保持106 CFU/g以上的活菌数。在连续的模拟消化液处理后,AOS-COS-微胶囊中的活菌量达到基础微胶囊中的约1 000 倍。两种海洋寡糖微胶囊在4 ℃贮藏28 d后仍均能保持108 CFU/g以上的活菌数。体内实验表明:相比较未包埋的长双歧杆菌或基础微胶囊,海洋寡糖微胶囊可以显著提高动物肠道菌群中益生菌的含量,同时降低条件致病菌的含量,具有最佳的调节肠道菌群效果。因此,海洋寡糖益生菌微胶囊产品将是一种有巨大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性益生菌食品。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柚皮中柚皮苷和柠檬苦素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其苦味,拓展其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本研究以海藻酸钠-壳聚糖-氯化钙体系为壁材,采用锐孔造粒法微胶囊化柚皮苷/柠檬苦素,并以柚皮苷/柠檬苦素包埋率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柚皮苷/柠檬苦素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电子舌、热稳定性分析以及体外模拟消化试验对柚皮苷/柠檬苦素微胶囊的微观形态、分子结构、相对苦味强度、热稳定性及胃肠消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化最佳工艺条件为壁芯材比为8:3、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9%,氯化钙质量分数为3%,此时包埋率可达88.2%,与理论值的88.68%相对误差小于5%,说明该工艺准确可靠;扫描电镜证实海藻酸钠-壳聚糖-氯化钙体系组成的微胶囊结构能高效且紧实包裹柚皮苷和柠檬苦素,并且微胶囊表面无裂缝、孔洞和凹陷的现象。热稳定性和电子舌试验表明,柚皮苷和柠檬苦素的微胶囊化可以明显提高柚皮苷和柠檬苦素的稳定性,并且有效降低其苦味强度;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缓释试验表明,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消化6 h后总体释放率才达31%左右,在模拟肠液中消化45 min时累计释放率已经超过75%,表明微胶囊化能有效促进柚皮苷/柠檬苦素在肠道内的生物转化与吸收,提高其利用率。本研究结果可为拓展柚皮苷/柠檬苦素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壁材,通过复凝聚法制备荔枝多酚微胶囊,提高荔枝多酚的稳定性。选取微胶囊包埋率为优化指标,利用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微胶囊的体外释放性能、温度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荔枝多酚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3.5%,氯化钙质量分数3%,壳聚糖质量分数2.0%,包埋时间1 h,荔枝多酚质量分数0.8%,所得荔枝多酚微胶囊粒径均一,包埋率为95.74%;该微胶囊在模拟肠液(pH6.86)中具有良好的靶向释放性,3 h后多酚释放率为19.66%,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20.30%;且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荔枝多酚微胶囊较未包埋的荔枝多酚具有较高的多酚保留率,提高了2.09%~3.34%,表明荔枝多酚的微胶囊化可有效提高荔枝多酚的温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沙棘益生菌微胶囊, 并进行耐酸性和肠溶性研究。方法 以海藻酸钠、乳清分离蛋白和氯化钙的混合物为壁材, 采用微胶囊技术将沙棘益生菌发酵液进行包埋, 制备得到沙棘益生菌微胶囊。 结果 选取半乳糖增殖培养基作为益生菌的活化培养基, 半乳糖浓度为2%时,对益生菌的增殖效果最佳,不仅缩短了益生菌的延滞期, 而且提高益生菌的生长速率;经过150 min的模拟胃液处理后, 仍然具有较高的存活率, 存活率为61%;在模拟肠液处理中处理60 min之后, 益生菌就会被连续的释放出来。结论 沙棘益生菌微胶囊在胃液中具有良好耐酸性, 在肠液中具有良好的肠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