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霞多丽’葡萄果粒大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和葡萄酒质量与果粒大小密切相关。本实验以云南香格里拉、宁夏玉泉营、山东烟台和新疆五家渠4 个产区的酿酒葡萄‘霞多丽’(Vitis vinifera L. cv. Chardonnay)为试材,按粒径分为大果粒(粒径大于14 mm)、中果粒(粒径14~12 mm)和小果粒(粒径小于12 mm)3 个等级,分别测定各粒径范围果实分布比例、果皮鲜质量、果实鲜质量以及果实可滴定酸、还原糖质量浓度和总酚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并对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霞多丽’在4 个产区中果实多为中、小果粒,单果粒种子数及单粒种子质量均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加;可滴定酸质量浓度均在大果粒中较高;总酚和单宁含量除新疆五家渠葡萄表现为大果粒较高外,其他3 个产区均为小果粒较高;黄酮醇类总量在宁夏玉泉营葡萄中表现为小果粒较高,其他产区则为中果粒较高;黄烷醇类总量在云南香格里拉和新疆五家渠葡萄中表现为小果粒较高,宁夏玉泉营葡萄为中果粒较高,山东烟台葡萄则为大果粒较高。结论:主成分分析得出宁夏玉泉营的小果粒‘霞多丽’葡萄综合品质得分最高,新疆五家渠的大果粒‘霞多丽’葡萄综合品质得分最低;除山东烟台产区表现为大果粒‘霞多丽’葡萄得分较高外,其他3 个产区的‘霞多丽’葡萄综合品质得分都表现为小果粒>中果粒>大果粒。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黑珍珠’葡萄果实的酿酒特性,探究其亲本信息,分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技术分析了‘黑珍珠’葡萄果实的花色苷和香气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HPLC-MS分析结果表明,‘黑珍珠’葡萄果皮中花色苷总量为2 774.76 mg/kg mf,以花色素双葡萄糖苷为主(71.2%),推测其含有非欧亚种葡萄的血缘。GC-MS分析结果表明,‘黑珍珠’葡萄果实香气化合物以游离态与糖苷结合态形式存在,共检测到123 种化合物。简单序列重复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贝达’、‘烟73’和‘Kolor’)中未发现‘黑珍珠’的亲本。由于‘黑珍珠’果皮花色苷的种类与含量丰富,且其单品种葡萄酒颜色深,未来可以作为酿造具有地区特色红葡萄酒的新品种或调色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裴旋旋  史宁  卢浩成  王军 《中国酿造》2022,41(3):219-227
采用脱氧核糖核酸(DNA)指纹技术对葡萄品种进行鉴定,测定葡萄果实的理化指标,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对其挥发性香气成分和酚类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葡萄品种被鉴定为‘贝达’,果实糖度为18.07 °Bx,酸度为19.9 mg/g;分别共鉴定出游离态、结合态香气物质70种、44种,其中C6、C9化合物含量最高,占总香气物质的90%以上;果实花色苷中甲基花翠素类花色苷含量最高(108.68 mg/kg);黄酮醇中槲皮素类含量最高(47.48 mg/kg);表儿茶素在果皮和种子中含量最高,分别为1 819.72 mg/kg和2 009.62 mg/kg。‘贝达’葡萄果实的品质分析可为其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叶幕微气候对葡萄花色苷种类及含量的影响,将鲜食酿酒兼用葡萄品种‘摩尔多瓦’设置为篱架 直立叶幕和棚架水平叶幕两种类型,连续两年于果实膨大期实时监控两种叶幕下果实周围微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花后9~15 周葡萄果皮花色苷单体组分与含量,以及果皮花色苷代谢途径相关 酶的基因表达量与活力,分析两种叶幕下果实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与篱架直立叶幕相比,棚架水平叶幕显著降 低了果实周围环境的温湿度波动幅度及高温比例,提升了成熟期的果实品质;2015年水平叶幕下果实还原糖质量 浓度、百粒质量和花色苷、类黄酮含量分别比直立叶幕提高2.39%、5.48%、27.11%、44.89%;2016年水平叶幕下 果实总酚、花色苷、黄烷醇含量分别比直立叶幕高5.09%、6.45%、13.67%。花后11~13 周棚架水平叶幕葡萄果皮 UDP-葡萄糖-3-O-类黄酮糖苷转移酶基因(Vitis vinifera UDP-glucoseflavonoid 3-O-glucosyltransferase,VvUFGT)、 O-甲基转移酶基因(Vitis vinifera O-methyltransferase,VvOMT)和多酚氧化酶基因(Vitis vinifera polyphenol oxidase, VvPPO)表达量显著上调,UFGT、OMT以及花青素苷-5-O-葡萄糖基转移酶(anthocyanin 5-O-glucosyltransferase, 5GT)活力则在花后13~15 周保持较高水平,而在花后9~13 周,篱架直立叶幕的UFGT、无色花色素氧化酶、 OMT、5GT以及PPO 5 种酶的基因表达量与相应酶活力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成熟期花色苷单体分析表明,水平叶幕 下21 种花色苷单体中,13 种单体含量显著高于直立叶幕,花色苷的修饰程度显著提高,但单体种类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外源乙烯利处理葡萄果实对葡萄酒酚类物质组分的影响,本研究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在转色期对葡萄果实喷施400 mg/L乙烯利(含1 mL/L Tween-80)(处理组)或1 mL/L Tween-80(对照组),采收期采收并进行小容器发酵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对葡萄酒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外源乙烯利处理可有效提高葡萄酒的饱和度(C值)及红黄色色调(a值和b值),提高葡萄酒中以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为主的大部分单体花色苷和总花色苷质量浓度,同时以表儿茶素和没食子酸为主的大部分单体非花色苷酚和非花色苷酚的总质量浓度也显著提高,而葡萄酒中的花青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花青素-3-O-(6-O-反式香豆酰化)葡萄糖苷和水杨酸质量浓度不受乙烯利处理的影响。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处理组的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组分差异较大,花色苷酚中的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甲基花翠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和羟基苯甲酸中的没食子酸是其主要的差异性酚类物质组分,且对乙烯利处理的葡萄酒贡献较大。乙烯利处理能够提高葡萄酒中3’5’/3’-羟基取代花色苷、甲基化/未甲基化花色苷、吡喃/非吡喃花色苷的比例,同时降低3’5’/3’-羟基取代黄烷醇和3’5’/3’-羟基取代黄酮醇的比例。综上,田间应用乙烯利处理葡萄果实有助于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的积累,可应用于酿酒葡萄的栽培生产中。  相似文献   

6.
以山东省蓬莱产区龙湖酒庄的‘蛇龙珠’和‘马瑟兰’为试材,对比研究两个品种果实中还原糖、可滴定酸、花色苷、单宁及总酚的动态累积规律。结果表明:在采样阶段‘马瑟兰’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都高于‘蛇龙珠’,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蛇龙珠’果皮中单宁和总酚含量明显高于‘马瑟兰’;‘马瑟兰’果皮中检测到的花色苷单体数量多于‘蛇龙珠’,并且其中的五大类花色苷总含量显著高于‘蛇龙珠’。  相似文献   

7.
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通过高效液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单干单臂、单干双臂和单干双层双臂3 种整形方式对葡萄果皮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影响,并采用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筛选不同整形方式间单体非花色苷酚的差异组分。结果表明:与单干单臂和单干双层双臂整形相比,单干双臂整形可以提高葡萄果皮中的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山柰酚-3-O-半乳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类黄酮醇物质的含量;单干单臂和单干双臂整形葡萄果皮中杨梅酮-3-O-葡萄糖苷、异鼠李亭-3-O-葡萄糖苷、丁香亭-3-O-葡萄糖苷类黄酮醇类物质和表没食子酸儿茶素、儿茶素类黄烷醇类物质及原儿茶酸类、香草酸酚酸类物质的含量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单干双层双臂整形,而单干双层双臂整形葡萄果皮中仅原花色素C1的含量较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单体非花色苷酚类物质受年份的影响较大,且单干单臂和单干双臂整形对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影响模式类似,而两者与单干双层双臂整形区别较大。PLS-DA结果表明,不同整形方式的葡萄果皮中单体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组分差异较大。槲皮素-3-O-葡萄糖苷、杨梅酮-3-O-葡萄糖苷等黄酮醇类物质是3 类整形方式所处理的葡萄果皮的主要差异组分,且对单干双臂整形处理组的贡献值较大,单干双臂整形的葡萄果皮中含有较高的黄酮醇类物质含量。综上,单干双臂整形方式有助于葡萄果皮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积累,可被应用于陕西关中地区酿酒葡萄的栽培生产中。  相似文献   

8.
以‘美乐’‘马瑟兰’‘西拉’‘黑比诺’为试材,调查倾斜式单干水平蔓(SS)与倾斜式单干双水平蔓(SD)树形对不同葡萄品种果实产量、基础理化指标、酚类物质以及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SS树形,SD树形可显著提高4个葡萄品种的果实产量,可显著提高‘黑比诺’果实糖类物质含量,提高‘美乐’‘马瑟兰’总酚、类黄酮、黄烷三醇、单宁、总花色苷等物质总含量以及‘美乐’‘黑比诺’香气物质含量;可显著降低‘美乐’‘马瑟兰’‘西拉’糖类物质含量,‘西拉’‘黑比诺’总酚、类黄酮、黄烷三醇、单宁、总花色苷等物质总含量以及‘马瑟兰’‘西拉’香气物质含量。以上结果表明,两种树形对不同葡萄品种的基础理化指标、酚类物质以及香气物质影响不一,糖酸、酚类物质以及香气物质含量不仅受树形影响,还与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马瑟兰’葡萄为试材,设置5种负载量处理,调查负载量对‘马瑟兰’果实及其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烟台产区‘马瑟兰’葡萄和葡萄酒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保留新梢密度为每米13条19穗果的处理果实中还原糖、花色苷、总酚和单宁含量最高,且该处理葡萄酒中花色苷、总酚和单宁含量较高。试验说明合理的负载量可以显著提高‘马瑟兰’果实品质和葡萄酒质量。  相似文献   

10.
韩晓  杨航宇  陈为凯  王宇  王军  何非 《食品科学》2022,43(24):223-23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连续两年(2016和2017年)研究了‘1103P’、‘140R’、‘101-14’、‘3309C’、‘SO4’和‘贝达’6 种砧木嫁接对‘丹娜’(Vitis vinifera L. cv. ‘Tannat’)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不同砧木对果实香气影响更加显著,其中‘1103P’可以显著提高‘丹娜’葡萄果实C6/C9类物质的总含量,游离态的己醇、(Z)-3-己烯醇、(E)-2-己烯醛和正己醛是其特征性的C6/C9化合物;‘140R’有利于‘丹娜’葡萄果实酯类物质的合成;而‘3309C’则降低了‘丹娜’葡萄果实酯类、C6/C9类和挥发性酚类香气物质的含量。‘贝达’和‘SO4’在两个年份中均提高了‘丹娜’葡萄果实萜烯类物质的含量;‘SO4’还可以显著提高‘丹娜’葡萄果实C13-降异戊二烯类物质的含量,其特征性C13-降异戊二烯类化合物为游离态(E)-β-大马士酮和(Z)-β-大马士酮。本研究可以为实际生产中‘丹娜’葡萄嫁接砧木的选择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湖南省怀化市刺葡萄品系中的甜葡萄(Vitis davidii Foex. cv. Tianputao)品种为试材,设置3 个产量水平,分别为1 300 kg/667 m2(L1)、1 900 kg/667 m2(L2)、2 500 kg/667 m2(L3),分别测定各产量水平下葡萄的总酸、还原糖、单体花色苷和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等主要品质指标,并对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年的甜葡萄总酸含量随产量增大而增加,还原糖含量则随产量增大而降低;2014年花色苷总量表现为L1含量最高,2015年则为L2含量较高,其中基本花色苷总量均表现为L3处理的葡萄含量最低;从两年的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总量和黄酮醇类物质含量看,L2葡萄含量最高,其次是L1,L3的葡萄含量最低。结论:主成分分析可看出两年间3 种产量下的甜葡萄分布趋势一致且品质具有差异性,结合两年酚类物质含量看,1 900 kg/667 m2产量下的甜葡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红颜’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花色苷积累和合成相关基因表达规律,以‘红颜’草莓白果期(white fruit,WF)、转色期(initial ripening fruit,IR)、半红期(part ripening fruit,PR)、全红期(full ripe fruit,FR)四个发育时期果实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对其花色苷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测定不同发育过程中的花色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结构基因表达水平,以期为草莓果实花色苷代谢以及色泽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红颜’草莓中有24种花色苷化合物和4种原花青素,随着果实成熟,总花色苷含量逐渐增加,原花青素含量逐渐降低。各发育时期的差异代谢物质主要是天竺葵素和矢车菊素。其中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芸香糖苷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是花色苷中的主要物质,在‘红颜’草莓全熟期时,分别占花色苷总量的79.7%,14.1%和3.56%。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花色苷合成途径基因FaPAL1、FaC4H、FaF3H、FaANS、FaUFGT和转录因子FaMYB10表达水平随果实发育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红色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品丽珠’‘美乐’‘黑比诺’及‘马瑟兰’为试材,在陕西省合阳县气候条件下研究了葡萄成熟过程中浆果的还原糖、总酸的变化趋势,并测定了成熟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果皮总酚、果皮单宁和花色苷含量,以及穗质量、果梗率、出汁率、种子含量、果穗尺寸、粒质量、果穗紧密度、果实病害与卫生情况。研究表明,5个供试品种成熟果实糖含量以‘赤霞珠’‘美乐’较高,‘马瑟兰’次之,‘黑比诺’‘品丽珠’较低。总酸含量为5.0 g/L左右,成熟系数均大于20。果皮总酚、总花色苷、总单宁含量较高,其中‘赤霞珠’‘品丽珠’‘马瑟兰’的表现较好。总体来看,‘赤霞珠’‘美乐’和‘马瑟兰’可作为陕西合阳地区的推荐种植品种,采收时间以8月31日—9月4日为宜。研究结果将为合阳地区酿酒葡萄的种植示范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3):163-168
以源于黄土高原地区的蛇龙珠和霞多丽葡萄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光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对其理化指标、多酚含量、抗氧化活性及非花色苷单体酚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红色品种蛇龙珠果实中的总酚、总类黄酮、总黄烷醇和总花色苷均不同程度地高于白色品种霞多丽,尤其是总黄烷醇含量前者是后者的2.7倍;蛇龙珠果实的抗氧化能力也高于霞多丽品种,在DPPH法和CUPRAC法的测定中,蛇龙珠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分别是霞多丽的1.8和2.7倍;在2个品种中分别检测出25和12种非花色苷酚类物质,其中包括6种黄烷醇、13种黄酮醇、5种羟基苯甲酸和1种羟基肉桂酸物质,它们的组成和含量均有所不同,尤其是儿茶素含量前者是后者的2倍。品种因素对葡萄果实中酚类物质尤其是非花色苷单体酚物质的组成和含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选用多种方法对葡萄果实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时,测定结果在不同方法间存在协同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酿酒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酿酒葡萄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糖和酸的积累规律。方法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蒽酮法测定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期酸和糖的含量。结果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雷司令’果实中可滴定酸、酒石酸和苹果酸的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 最大值分别为6.20、4.45和6.23 mg/g; ‘美乐’果实中3种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可滴定酸、酒石酸和苹果酸含量最大值分别为5.39、4.13和6.05 mg/g。2个品种果实中可溶性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 ‘雷司令’果实中3种糖自2020年7月29日至采收呈剧增趋势, 最大值分别为54.51、20.81和22.69 mg/g; ‘美乐’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 可溶性糖和果糖在转色后期分别为48.37和20.47 mg/g, 葡萄糖含量在采收期达到最佳值, 为16.52 mg/g。结论 ‘雷司令’果实中的酸和糖含量均高于‘美乐’; 同产地的不同品种果实其酸和糖含量积累规律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对果实进行蓝色、绿色、白色、半透明和全遮光的套袋处理,比较套袋后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颜色的果袋对‘巨峰’葡萄果实颜色和理化指标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半透明套袋处理的果实品质最好,能够促进‘巨峰’葡萄的转色,使果色更深;与不套袋相比,半透明袋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0.98个百分点,可滴定酸含量下降7.6%,总花色苷含量提升34.8%,且糖酸比高达31.87。综上结果认为,半透明袋最有利于改善乐山地区‘巨峰’葡萄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赤霉素拉穗处理对西拉葡萄果实酚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素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激素,在高等植物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实验针对山西 临汾地区酿酒葡萄西拉果穗过于紧密、果实酚类物质含量低等问题,采用赤霉素进行拉穗处理:于葡萄开花前20 d 和15 d分别采用3 种不同质量浓度(3、5、7 mg/L)的赤霉素溶液浸蘸果穗,研究各处理方式下葡萄果实酚类物质 的含量及组成差异。结果表明:开花前赤霉素处理对西拉葡萄果穗具有显著拉长作用(P<0.05),并促进了葡萄 果实的成熟;单体花色苷含量和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均随着赤霉素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相同质量浓度 下开花前20 d赤霉素处理组单体花色苷含量高于开花前15 d处理组;所有处理组中以开花前20 d 7 mg/L赤霉素浸蘸 处理果穗效果最优,该处理能显著提高葡萄大部分单体花色苷和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含量(P<0.05),并对酰 基化花色苷和黄酮醇类物质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欧亚种酿酒葡萄‘马瑟兰’为试材,研究闪蒸处理对葡萄酒发酵及陈酿过程中单体酚类物质和CIELab色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浸渍发酵(对照组)相比,闪蒸有利于提高发酵过程中多数单体花色苷的质量浓度,但不利于保持陈酿过程中各单体花色苷质量浓度。闪蒸增加了葡萄酒发酵及陈酿过程中槲皮素-3-O-葡萄糖苷、儿茶素、反式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葡萄糖苷等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的质量浓度,但降低了槲皮素、杨梅酮、酚酸类单体酚、顺式白藜芦醇及白皮杉醇等酚类物质的质量浓度。闪蒸处理可降低葡萄酒亮度L*、黄蓝度b*值和色调角hab,显著增加红绿度a*、色度Cab*值,使葡萄酒颜色更红、更深、更耐陈酿,两组葡萄酒间颜色差异明显。结论:闪蒸有利于增加‘马瑟兰’葡萄酒单体酚总质量浓度及葡萄酒颜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对调色葡萄品种‘烟73’、‘烟74’、‘Kolor’、‘Tintorera’和‘Dornfelder’成熟期果实和小规模发酵的葡萄酒进行基本理化指标和酚类物质分析。结果表明,‘Kolor’和‘烟73’果实花色苷含量较高,均超过4?000?mg/kg(以果实鲜质量计);‘Tintorera’和‘烟73’果实黄酮醇含量较低,分别为43.99?mg/kg和59.6?mg/kg(以果实鲜质量计);‘Dornfelder’果皮黄烷醇含量最低。在5?个调色葡萄酿造的葡萄酒中,‘烟73’的花色苷质量浓度最高(1?827.87?mg/L);‘Tintorera’葡萄酒中黄酮醇(19.87?mg/L)、黄烷醇(35.34?mg/L)和酚酸(43.77?mg/L)质量浓度都低于其他品种。对果实花色苷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能将大部分品种很好地区分。在此基础上构建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能将各品种的果皮和果肉很好地区分,筛选出的差异物质大多为F3’5’H羟基取代花色苷。利用葡萄果实和葡萄酒中共同的酚类物质构建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结果显示,有70.37%的物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研究针对调色葡萄的酚类物质轮廓进行分析,能为干红葡萄酒以颜色和辅色为目的的调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以‘赤霞珠’单品种干红葡萄酒为基酒,添加不同比例的‘丹菲特’单品种干红葡萄酒,旨在通过改变‘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酚类物质组成,改善其颜色表现。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MS/MS)对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进行测定,并结合CIELAB颜色评价体系对调配葡萄酒的颜色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菲特’单品种干红葡萄酒的添加比例在20%和25%时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颜色改善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显著提高红色色调,降低黄色色调,同时显著提高调配葡萄酒的类黄酮类物质含量,其中添加比例为20%的葡萄酒黄烷醇含量最高(25.27 mg/L),添加比例为25%的葡萄酒花色苷(371.72 mg/L)和黄酮醇类物质(16.23 mg/L)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