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我国便利店行业的家底究竟是怎样的?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日前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连锁品牌化便利店门店数量已经接近10万家,市场规模超过1300亿元。巨大的市场"蛋糕"引来诸多企业"攻城略地"。但与此同时,部分采取加盟方式的便利店经营不规范,甚至存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这也成为时下便利店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在全时京津区域闭店的阴影下,最近便利店行业的扩张也变得不那么"刚"了。从一线城市的"巷战"到三四线城市的下沉,从坚持直营到尝试加盟,在整体经济环境不理想的2020年,便利店开始软性调整自己的成长战略,以提高运营效率。徐徐图之,至少先活下去。扩张重点转向下沉市场事实上,作为最贴近消费者的业态,便利店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自去年以来,便利店行业持续受到政策加码,除了苏宁小店首次开启加盟试点外,最近罗森、便利蜂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4月,刘强东宣布进军便利店,要在5年内开100万家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每个村都有,并保证100%真品。刘强东的这一宣布,无疑引起了整个商界的震动。从策略上看,京东应该是选择加盟的方式,并且试图打造出一个庞大的新商业体系。京东扬言5年开100万家便利店其实早在便利店计划之前,京东线下的野  相似文献   

4.
7—11是便利店的样板.目前遍布于全球各居民社区、以24小时全天候服务著称,它起源于美国,在日本、中国台湾飞速发展。7-11便利店将在北京开放加盟。近日,这一传闻引发多方关注。  相似文献   

5.
<正>和社区超市、小卖店不同,便利店最主要的特色就在于"24小时营业"。但据武汉市商务局消息,在武汉的1842家便利店中,真正实行24小时经营的便利店仅占两成,只有383家,"24小时营业"成了便利店的一个幌子。在武汉,从2002年中百集团开设第一家24小时便利店"好邦"开始,到如今本地民营品牌可多、快七及外地品牌TODAY(今天)等各路资本进军江城,便利店已在武汉三镇遍地开花。但是,日前记者探访中百好邦、东翼今天、联合一百、华润苏果等20家便利店发现,只有5家便利店能熬到零点。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便利店市场迎来老号"新兵"。2018年12月6日,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公司宣布旗下有60多年历史的老品牌"同兴成"以社区便利店的新定位面世。作为首个由餐饮巨擘跨界的便利店品牌,同兴成与市面上其他便利店的基因差异明显,背后的餐饮资源优势或将在商品、供应链上为便利店行业带来发展的新思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武汉人"过早"(吃早餐)的首选小吃,热干面不仅是一种小吃,还是一种情怀。近期,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以"武汉热干面"为主题的巨幅广告。据了解,将武汉热干面带到"世界的十字路口"的,正是总部位于武汉的Today今天便利店。作为区域便利店的代表,今天便利店花重金砸下的不只是"十字路口的电子屏幕",背后更是便利店们发展"本地化鲜食"的跃进与野心。  相似文献   

8.
正曾经很多次被问及喜欢上海的理由,随处可见的便利店居然上榜,与其说是一种商业形态,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如今,申城街头巷尾便利店星罗棋布。据查,上海已成为国内便利店最密集的城市,每3 000人就有一家便利店,7×24小时"伺候"着,既适应大都市的快节奏,也成为上海这个不夜城的生活元素。  相似文献   

9.
正居民总是很纠结该去哪儿买东西:大超市、大卖场,东西全还便宜,但离家不近;小卖部,社区里都有,但商品质量堪忧;在写字楼、商圈日渐流行的便利店,却总被居民们"拒之门外"。最新数据显示,北京的便利店指数从全国倒数第二上升至全国排名第五。但是,与商圈、写字楼便利店扎堆儿的情况不同,深入社区的便利店依然不多。截至去年底,北京便利店总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日本的连锁便利店老大7-11接连上新闻头条,先是受困于人手短缺带来的成本压力率先考虑不再"24小时营业",后又被媒体曝光"员工舔商品"、"拿食物擦地又重新炸给顾客吃"。"日本便利店"曾是永不倒的行业,如今亮丽业绩的背后,却暗示着日本便利店在本土遭遇了"中年危机"。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近年来市场不断细分,不少眼镜零售企业开始着力发展社区门店,曾经追求大量客流量的眼镜零售店为何会瞄准这些"小而精"的市场?或许我们可以从酒水占领便利店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尼尔森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市场便利店的渗透率已经从2015年的32%上升至38%,便利店在人们日益碎片化的消费中快速增长。与其说便利店是一个城市驿站,不如用"颠倒黑白的加油站"形容更为贴切,7×24小时的营业时间,满足消费者工作和生活中匆忙的补给需求。而对于品牌商家来说,便利店则更像是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展示橱窗。  相似文献   

12.
<正>在北京市朝阳区管庄路上,一家全时便利店近期重新开门迎客,店员对每一位进店顾客说着"欢迎光临",换了新主人的全时便利店正在尝试"重生"。作为城市生活离不开的商业业态,"小而美"的便利店近年来成为一大"风口",各大品牌连锁店都忙着跑马圈地。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众多深入社区的传统夫妻店,目前依然是难以撼动的商业存在。  相似文献   

13.
<正>"任何时间都在营业"、"任何需求都能解决"成为便利店深入人心的两个关键。不过,近期发生在日本7-11的"取消24小时营业"事件蔓延至国内,江苏南京部分7-11门店也开始夜间闭店,背后指向夜间经营的高成本。尽管大部分连锁便利店品牌并未受此影响,不过便利店24小时营业的成本与需求平衡仍然成为难解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正去年随着传统零售的回暖,便利店成为最炙手可热的零售业态。罗森一进驻南京便被抢购一空,全家、7-11等日系连锁便利店纷纷宣布要在2018年加速布局中国市场。资本也已经入场,去年11月,Today(今天)便利店宣布完成2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今年3月9日,西安每一天便利店宣布获得春晓资本领投的2亿元人民币投资。与此同时,巨头们也纷纷宣布便利店的"大跃进"计划:刘强东表示,未来五年,京东将在  相似文献   

15.
正近期,一则"京东未来5年要建100万家便利店"的新闻在零售快消圈引起了不小轰动,京东创始人兼CEO刘强东透露,这100万家便利店将有一半在农村,这也是京东"一万家家电专卖店"计划后的第三个线下合作项目。瞄准便利店这块大蛋糕的不止京东一家,另一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去年推出了一站式进货平台"零售通",为社区零售店提供订货、物  相似文献   

16.
正10月18日,北京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城管委、市工商局、市食药监局、市公安局消防局等七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网点布局"、"加大资金支持,降低经营成本"、"深入推进‘放管服’,简化注册流程"、"改革经营许可,创新监管模式"、"规范执法检查,提高服务水平"、"促进规范提升,培育品牌优势"等六个方面提出了19条创新举措。北京将按照每千人10-20平方米的标准,在居住项目规划中预留便利店业态空间。未来三年左右,全市连锁便利店门店数量将达到6000家以上,实现每个社区有2个连锁便利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编者语:经过几年顽强的坚守,实体店经受住了市场的严峻考验,逆势突围,再次吹响了发展的号角,加盟也再次掀起热潮,不过这一波的加盟模式也更加多元化:除传统连锁店加盟外,快时尚加盟、眼健康加盟、电商加盟、商场店加盟、视光中心加盟等也大行其道。然而,另一方面,眼镜加盟领域的诸如专业技术和管理支持少、片面注重收取招牌费、加盟是为了卖货等问题也遭人诟病。那么,加盟究竟应该"加"什么?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便利店而言,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商品随意一放,那只能说是一个"食杂店"。要让便利店火起来,除了要在商品质量、人员服务和性价比上下功夫外,在商品的陈列上也需多费心。好的便利店在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的同时,还要能唤起顾客的潜在需求和购物欲望。在各个细节上都要留心,商品陈列就是其中的细节之一,留住顾客的陈列是有诀窍的。  相似文献   

19.
<正>以大面积、综合体验为特点的盒马鲜生即将开出"小而美"的便利店。根据网络消息显示,盒马鲜生将于今年10月推出面积约在800平方米的便利店产品。盒马鲜生创始人兼CEO侯毅表示,目前盒马鲜生的新型店铺已经在建设改造中。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社区商业成为风口,盒马鲜生缩小店型的背后也显出其加码社区商业的野心。盒马鲜生拟开小型便利店据悉,盒马鲜生今年在上海新开便利店业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团开始对加盟生意"下手"了。记者近期发现,美团外卖App首页出现了一个名为"美团外卖·商机"的新频道,频道内是所在地可加盟的品牌信息,并且目前美团外卖也已经开通了"美团外卖商机"公众号、小程序,发布了加盟品牌信息。尽管去年美团还在否认掘金餐饮加盟市场的意图,但从现在的布局来看,美团已经迈出了这一步。掘金餐饮加盟市场在美团的"商机"频道中,目前已经收集了大量品牌的加盟信息,业态涉及快餐便当、小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