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甜菊醇、异甜菊醇抑制高血糖、高血脂代谢关键酶α-葡萄糖苷酶、HMG-CoA还原酶活性的分子机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甜菊醇、异甜菊醇对α-葡萄糖苷酶、HMG-CoA还原酶抑制率,用双倒数作图法研究甜菊醇、异甜菊醇的酶抑制动力学,利用AutoDock软件对甜菊醇、异甜菊醇与α-葡萄糖苷酶、HMG-CoA还原酶的结合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菊醇、异甜菊醇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分别为70.75、49.65 mg/L,采用竞争性与非竞争性相混合的方式抑制α-葡萄糖苷酶;甜菊醇、异甜菊醇对HMG-CoA还原酶的IC50分别为46.29、36.66 mg/L,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分子对接的分析结果表明甜菊醇、异甜菊醇分别位于α-葡萄糖苷酶、HMG-CoA还原酶的疏水口袋中,与多个氨基酸残基结合,并存在疏水作用。本研究对于开发新型的食源性α-葡萄糖苷酶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推动甜菊醇、异甜菊醇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该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饮料中甜菊醇的定量分析方法,并优化饮料中甜菊糖苷水解成甜菊醇的条件。采用3 mmol/g路易斯酸水解,无水乙醇提取,以70%乙腈水溶液(体积分数)作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SB-C18色谱柱。结果表明,甜菊醇在5.0 μg/mL~100.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2≥0.999),平均回收率在81.9%~92.3%,相对标准偏差在1.17%~3.67%。饮料中甜菊糖苷转化甜菊醇的最佳工艺条件:催化剂为氯化铁,提取温度100℃,甜菊糖苷浓度300 mg/mL,提取时间3 h,催化剂含量3 mmol/g。  相似文献   

3.
以水解度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优化酶解玛咖粗蛋白制备玛咖多肽的工艺,同时通过·OH、DPPH·及O2-·清除实验研究提取过程中产生的玛咖醇提液以及在最适条件下制得的玛咖多肽的抗氧化活性,并对玛咖多肽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酶解玛咖粗蛋白的最适酶是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玛咖多肽的最适条件是酶解时间4 h、酶解pH为10.5、酶解温度55℃、加酶量1.6×104 U/g,在此条件下,玛咖粗蛋白的水解度为(31.55%±0.74%)。稀释一倍的玛咖醇提液对各自由基清除率为最大,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4.44%,对·OH的清除率为85.05%,对O2-·清除率为53.85%。玛咖多肽对·OH、DPPH·及O2-·的IC50值分别为0.85、0.44、0.86 mg/mL,且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另外,玛咖多肽中Tyr、His、Lys、Pro四种氨基酸含量为16.98%,其氨基酸组成与抗氧化活性存在一定关系。该结果说明玛咖醇提液及玛咖蛋白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黑鸡心葡萄酵素天然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总酚含量、还原能力及其对DPPH·、·OH、O2-·、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评价天然酵素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黑鸡心葡萄天然酵素在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上升,对DPPH自由基、O2-·、·O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发酵前后分别提高了6.84%,19.82%、7.32%和14.81%增幅较大,同时显示出与酵素总酚含量的变化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黄茶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对黄茶进行热水浸提、70%乙醇醇沉得到黄茶70部位的粗多糖(YT70),利用阴离子交换柱对YT70进行分离纯化得到YT70-1,进一步对YT70-1进行DPPH·、ABTS+·、·OH的清除试验以及总还原力能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YT70的糖含量为43.3%,YT70-1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及岩藻糖。YT70-1对DPPH·、ABTS+·和·OH的清除率与质量浓度呈量效关系,且总还原能力与浓度成正比。在浓度为20 mg/mL时,YT70-1对DPPH·、ABTS+·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48.7%、77.01%和39.67%,还原力为0.415。YT70-1对ABTS+·的IC50值为3.87 mg/mL。因此YT70-1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DPPH·、ABTS+·和·OH,并且清除能力随多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树莓、蓝莓、黑果腺肋花楸及蓝靛果四种小浆果浆汁进行初步活性评价,测定了四种小浆果浆汁的多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花色苷及总黄酮含量,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蓝靛果的多酚(4.659 mg/mL)、SOD(115.38 mg/mL)及总黄酮(10.717 mg/mL)是其他三种小浆果含量的1.5~7倍,花色苷(3.768 mg/mL)则是黑果腺肋花楸含量的14倍左右。以VC作阳性对照,蓝靛果体外抗氧化效果最优,对·OH、DPPH·自由基的清除及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2.066 mg/mL、61.342 μg/mL和181.590 μg/mL,对O2-·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并没有明显优势。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四种小浆果浆汁中多酚、花色苷、SOD及总黄酮含量与对·OH、O2-·、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及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均呈正相关性,且相关性显著。四种小浆果浆汁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蓝靛果显示了最佳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近江牡蛎全脏器为原料,通过酶解法得到近江牡蛎糖胺聚糖,通过测定羟自由基(·OH)和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探讨其抗氧化能力,并分析不同温度、pH、紫外照射、NaCl浓度以及模拟胃肠道消化对近江牡蛎糖胺聚糖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江牡蛎糖胺聚糖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DPPH·的清除率达到79.15%,·OH清除率达到了100.00%。近江牡蛎糖胺聚糖在温度为40~80℃、偏酸环境、紫外线照射下、或Na+存在的条件下仍保持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经模拟胃肠消化后,糖胺聚糖但仍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DPPH·清除率为26.43%,·OH清除率为10.07%。因此,近江牡蛎糖胺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8.
以蟛蜞菊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蟛蜞菊总黄酮,确定蟛蜞菊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探究。结果显示,蟛蜞菊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45%,料液比1∶30(g/mL),超声功率40 W,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0 min,此条件下,蟛蜞菊总黄酮的得率高达6.64%。蟛蜞菊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蟛蜞菊总黄酮提取液的质量浓度越大,对·OH、DPPH·以及NaNO2的清除能力就越强。当蟛蜞菊总黄酮的质量浓度为0.664 mg/mL时,对DPPH·、·OH、NaNO2的清除率分别为94.62%、76.29%、63.99%,即DPPH·的清除率>·OH的清除率>NaNO2的清除率。由此可见,蟛蜞菊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体系合成法由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制备复合氨基酸锌和复合氨基酸铁,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菌株 Lysinibacillus macrolides、Bacillus cereus、Bacillus subtilis、Staphylococcus aureus、Pseudomonas aeruginosa、Escherichia coli、Zygosaccharomyces rouxii、Saccharomyces cerevisiae、Aspergillus flavus、Penicillium expansum 和 Aspergillus niger的抗菌活性,进一步测定其对DPPH·、O2-·和·OH的清除率。复合氨基酸锌和复合氨基酸铁的螯合率为81.27%和68.19%。二者对供试细菌和酵母菌具有显著抗菌活性,其中,对B.subtilis、S.aureus抑制作用最显著,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313 mg/mL;对供试霉菌无显著抑制作用。二者对DPPH·、O2-·和·OH有清除能力,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2.5mg/mL复合氨基酸锌和复合氨基酸铁对DPPH·、O2-·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34.52%、23.93%、22.36%和30.46%、20.63%、20.05%。  相似文献   

10.
以黄精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黄精多糖,经DEAE-52纤维素层析及葡聚糖凝胶层析柱Sephadex G-200分离纯化,得到平均分子量为21.58 kDa的纯黄精多糖(PSP1-A),浓硫酸法制备硫酸酯化多糖(SPSP1-A),氢氧化钠-一氯乙酸体系法制备羧甲基化多糖(CPSP1-A)。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衍生物进行结构验证,并采用体外实验法对比修饰前后黄精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黄精多糖提纯修饰后得到取代度为1.44的硫酸化产物和取代度为0.49的羧甲基化产物。在最大浓度10 mg/mL时,CPSP1-A对DPPH·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74.69%和91.27%。与PSP1-A相比,CPSP1-A对DPPH·和·OH清除力提高,还原力增强,但对ABTS+自由基清除力下降;而SPSP1-A对以上三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增强,10 mg/mL时对DPPH·、·O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98.70%、95.72%和97.87%,且还原力明显提高,在10 mg/mL时,SPSP1-A还原力是PSP1-A的三倍多。结果表明,两种修饰均是提高黄精多糖抗氧化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旨在为探究火龙果花的抗氧化物提取工艺及其抗炎活性。选取火龙果花为原料,用热回流法提取,以粗提液对DPPH自由基及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指标,先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以及乙醇浓度对粗提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再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化火龙果花的体外抗氧化物提取工艺。结果表明:70%乙醇,1:30 g/mL料液比,75 ℃下回流加热3.0 h为最优提取条件,在最佳提取工艺下粗提物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273、0.288 mg/mL,且在一定范围内,粗提物的浓度越高,其抗氧化活性越好,量效关系明显。最佳工艺条件下,粗提物对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产生的NO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具有剂量依赖性,其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13.94 μg/mL,该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比较了鸭蛋卵清蛋白的三种提取方法,首先采用傅里叶红外线光谱分析仪、圆二色谱和电镜分析卵清蛋白二级结构,再采用半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了营养评价,最后采用RAW 264.7细胞模型和DPPH·、ABTS+·及ORAC抗氧化模型分别探究了其免疫调节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pH4.50、60%饱和硫酸铵沉淀获得的蛋白总氮含量为86.75%±4.12%,蛋白得率为86.17%±2.69%。结构分析表明其中α-螺旋占15.06%,β-折叠占24.69%,β-转角占25.63%,无规则卷曲占33.83%,具有一般清蛋白的表面结构。功能活性模型表明卵清蛋白能显著提高RAW 264.7细胞上清液中NO、TNF-α、IL-6分泌量(P<0.05),具有免疫调节活性,体外抗氧化活性表明2000 μg/mL卵清蛋白,其ABTS+·清除率为57.05%、DPPH·清除率为26.12%、ORAC值为0.3148 μmol/L TE/mg,显示出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为鸭蛋卵清蛋白的基础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张迪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3):173-178,184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马鞭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A)、料液比(B)、提取时间(C)、提取次数(D)为自变量,总黄酮含量为因变量,运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优化马鞭草中总黄酮闪式提取工艺。并通过马鞭草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马鞭草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为1:35 (g/mL),提取时间为1.5 min,提取次数为2次。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含量达到(8.282±0.003) mg/g,与模型预测值8.280 mg/g相近。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稳定可靠,总黄酮得率高,适于马鞭草中总黄酮的提取。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当马鞭草中总黄酮浓度为60 μg/mL时,其对DPPH、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3种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4.8%、43.2%、89.5%,表明马鞭草总黄酮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陕产瞿麦挥发油得率作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应用响应曲面法,优选出了微波辅助提取陕产瞿麦中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挥发油的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500 W,液料比20:1 mL/g,提取温度46℃,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挥发油得率达3.19%±0.46%,与模型预测值3.27%基本相符,说明该模型合理可靠。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微波法提取的挥发油和同等条件下超声法(功率120 W)提取的挥发油对DPPH·和O2-·清除能力呈较好的量效关系。微波法和超声法提取的挥发油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0.82、0.73 mg/mL,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0.68、0.81 mg/mL,说明陕产瞿麦中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不同的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对不同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3种己糖糖基化修饰对豌豆蛋白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自由氨基含量测定、内源荧光及表面疏水性变化、ABTS+·清除能力、DPPH·清除率、Fe2+螯合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研究豌豆蛋白糖基化产物的结构和 抗氧化活性。结果 经糖基化处理后,豌豆蛋白的自由氨基含量降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其中以半乳糖制备的豌豆蛋白糖基化产物(Pea protein-galactose conjugated compound,PP-gal)糖基化程度最大。就抗氧化性而言,PP-gal具有更好的ABTS+·清除能力、DPPH·清除率、Fe2+螯合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即抗氧化活性最强。结论 本研究可为具有良好抗氧化活性的豌豆蛋白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Puerariae radix is a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hypertension. Among the complex constituents in the crude extract of P. radix, puerarin, daidzin, and daidzein were screened and identified to possess the strong antioxidant activity by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echnique for the first time. Antioxidant capacities of the identified compounds were further evaluated by three different assays: 2, 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radical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ssay and Fe2+-metal chelating assay and HO· radical scavenging assa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aidzein possessed a strong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metal chelating activity. Puerarin exhibited a good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while its metal chelating capacity was relatively weak. By contrast,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daidzin was relatively much weaker. The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might give a clue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 of P. radix.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柿子叶总黄酮的回流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总黄酮提取量为指标,根据单因素实验的结果,通过响应面法与正交法分别得出最佳的回流提取总黄酮的条件,确定最优工艺条件,并在最优工艺条件下,以VC作为对照,通过柿子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等的清除作用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正交试验设计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40%,提取温度50 ℃,料液比为1:50 (g/mL)和提取时间为120 min,总黄酮提取量为18.11 mg/g。响应面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50%,提取温度50 ℃,料液比为1:60 (g/mL)和提取时间为120 min,总黄酮提取量为18.21 mg/g。响应面法总黄酮提取量比正交试验法提高了0.55%。但从经济角度考虑,低乙醇浓度和低料液比能节约成本和能耗,而两者提取率几乎没有差别。因此,正交试验更适合柿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同时在正交试验法最佳工艺条件下,柿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IC50分别为8.0、18.0、76.0 μg/mL,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柿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抗坏血酸,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清除能力低于同浓度的抗坏血酸。结论:正交试验提取柿叶总黄酮工艺合理可行,经济节约,可适用于工业生产。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皂化反应结合有机溶剂对粗糙脉孢菌番茄红素提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皂化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皂化温度、皂化时间及NaOH浓度;同时以β-胡萝卜素、VC及VE为对照,测定了粗糙脉孢菌番茄红素对DPPH·、O2-·、·OH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通过FRAP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最佳皂化工艺条件为:皂化温度58 ℃、皂化时间21 min、NaOH浓度0.06 mol/L,在此条件下番茄红素得率为(1.620±0.011) mg/g,比未皂化时提高了38.46%,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粗糙脉孢菌番茄红素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当其浓度为250 μg/mL时对DPPH·及O2-·的清除活性最强,分别为86.43%、90.21%;当其浓度为1200 μg/mL时,对·OH的最大清除率为85.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