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红曲黄酒酿造用曲及传统酿造过程中酵母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红曲黄酒酿造用曲中酵母菌多样性以及传统酿造过程中酵母菌菌群结构变化,为我国传统红曲黄酒中酵母菌资源的利用和对传统酿酒的有效控制及现代化酿酒新工艺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福建各地区的红曲黄酒酿造用曲20份,从中分离纯化出300株酵母菌,通过ITS1-5.8S-ITS2的PCR-RFLP指纹图谱对酵母菌进行分型,从各个分型类群中随机选取代表菌株,利用26S rDNA基因D1/D2区域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并采用PCR-RFLP快速分型鉴定技术分析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中酵母菌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从红曲黄酒酿造用酒曲中总共分离鉴定出12种类型酵母菌,其中扣囊复膜孢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弗比恩毕赤酵母(Pichia fabianii)是酒曲中3种主要的酵母菌类型。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酵母菌群的跟踪分析共鉴定出4种酵母菌,即酿酒酵母、扣囊复膜孢酵母、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粘性红圆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在酿造前期扣囊复膜孢酵母是优势酵母菌,而在酿造的后期,酿酒酵母完全取代之成为优势菌。结论:红曲黄酒酿造用酒曲中的酵母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酵母菌菌群结构处于动态变化,最终酿酒酵母成为酿造体系的优势酵母菌。  相似文献   

2.
为从清香型酒曲中分离筛选出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菌并找到较适宜的产酯条件,本研究利用传统培养的方法筛选出12株酵母菌,利用高粱汁液态发酵初筛酵母菌,对菌株发酵液中乙酸乙酯的含量进行检测,得到1株具有高产乙酸乙酯特性的酵母菌株Y46,鉴定为异常毕赤酵母(Pichia anomala),该菌株在36 h达到最大生长量,在发酵12 h时乙酸乙酯的产量达到最大值,在YPD培养液中乙酸乙酯产量为1032.22 mg/L,在高粱培养基中产量为1123.63 mg/L。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新疆塔城牧区原料乳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从该地区采集了7份原料乳样品,通过传统培养方法,采取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鉴定、5.8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得到33株酵母菌,共鉴定出6个属8个种,其中20株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61%)为优势菌株;2株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6%);3株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 (9%);2株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 (6%);2株马克思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6%);2株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6%);1株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3%);1株单孢酿酒酵母Kazachstania unispora(3%)。研究表明,该地区原料乳中的酵母菌多样性较好,有其独特的酵母菌资源,这为研究本地区的微生物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传统培养方法、模拟环境培养方法以及寡培养的方法分析了自然发酵期间生姜猕猴桃酒醅中酵母菌区系。根据菌落形态、大小和颜色从样品中共分离得到265株酵母菌株。根据5.8S rDNA-ITS区序列分析比对结果显示,所分离得到的265株酵母分属于7属11种,分别是桔假丝酵母(Candida quercitrusa)、福山假丝酵母(Candida fukuyamaensis)、葡萄酒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异常毕赤酵母(Pichia anomala)、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奥莫柯达酵母(Kodamaea ohmeri)、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卡里比克毕赤酵母(Pichia caribbica)、膜醭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ifaciens)。毕赤酵母(Pichia)为生姜猕猴桃自然发酵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红提葡萄酵母菌多样性,以石河子地区的红提葡萄为原料,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从中筛选酵母菌,并通过形态 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共筛选鉴定出24株酵母菌。 其中毕赤酵母属(Pichia)16株、汉逊 酵母属(Hanseniaspora)4株、梅奇酵母属(Metschnikowia)4株。 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为优势种,占分离菌株的50%。 该 研究可为红提葡萄酵母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对红茶菌优势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共得到酵母菌8.3×106个/mL,醋酸菌1.4×107个/mL,选取不同的菌落进行纯化后得到2株醋酸菌和4株酵母菌。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后,初步确定AC1为醋酸杆菌Acetobacter senegalensis,AC2为葡糖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saccharivorans;Y1为膜璞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ifaciens,Y2为毕赤酵母Pichia galeiformis,Y3为异型德克酵母Dekkera anomala,Y4为拜耳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ailii。  相似文献   

7.
从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中分离筛选了3株酵母,通过形态学特征和26S r DNA-D1/D2序列分析,将3株酵母鉴定为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卡斯特瑙曼氏酵母(Naumovozyma castellii)和汉斯德巴氏酵母菌(Debaryomyces hansenii)。经过纯培养发现,发酵毕赤酵母具有高产乙酸乙酯的特点,因而设计了酵母组合发酵试验,分析了3株酵母的种群关系,从微生物的角度解析了浓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偏高的内在原因,为白酒行业中乙酸乙酯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保护新疆哈萨克族传统奶酪中的优良酵母菌株,从新疆塔城牧区不同牧场采集的10份哈萨克族传统奶酪样品中,分离得到44株酵母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鉴定、5.8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共鉴定出5个种,其中34株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为优势菌株,6株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2株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 romyces lactis ),1株马克思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 ),1株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 )。结果表明,哈萨克族传统奶酪制品中所含酵母菌与其他地区的存在差异性,有其独特的酵母菌资源。  相似文献   

9.
天山冻土中嗜冷酵母菌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麦芽浸膏富集平板涂布天山冻土中可培养酵母菌,通过麦芽浸膏分离培养基筛选菌株.采用酵母菌常规生理生化实验、最适生长温度、最适pH对分离菌株的生理学进行研究.以NL1和NL4为PCR扩增引物,通过26S rRNA基因D1/D2区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确定酵母菌株的系统进化地位.分离筛选到4株嗜低温酵母菌,分属于隐球酵母(Cystofilobasidium infirmominiatum)、掷孢酵母(Sporobolomyces patagonicus)、棒孢酵母(Clavispora lusitaniae)和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  相似文献   

10.
从蒙古奶酪凝块中分离检定酵母菌,既可保护内蒙古草原原始微生物资源,同时为奶酪的工业化生产培养国产菌种。从蒙古奶酪凝块中使用经典酵母菌分离鉴定方法得到12株酵母菌,经鉴定分别是4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3株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2株班图酒香酵母(Brettanomyces custersianus),3株膜醭毕赤氏酵母(Pichia membranaefacienf)。  相似文献   

11.
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GY-1作为实验菌株,利用魔芋粉和海藻酸钠搭配作为固化交联剂进行固定化酵母制备,并通过固定化酵母去除魔芋水解产物中的还原单糖。结果表明,2%的魔芋粉和1%的海藻酸钠组合作为固定化剂,并混合5%的粉状酵母GY-1添加到40 ℃热水中,搅拌混合形成多糖胶体,通过微量泵加入到4%的CaCl2溶液中,在低温条件下交联反应10 h,形成固定化酵母颗粒均匀,平均直径为4~5 mm,包埋的酵母死亡率低于10%;采用薄层层析(TLC)法检测,发现固定化酵母GY-1能够利用魔芋胶中还原单糖(葡萄糖、甘露糖),从而达到纯化魔芋寡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是味鲜、低热量、高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的健康食品,野生食用菌更是食物中的珍品。环境镉、铅、汞、砷污染日益严重,通过食物链并经口摄食是人体对环境中有害污染物最主要的暴露途径,所以食品中污染的镉、铅、汞、砷被认为是典型有毒元素。与维管植物相比,大型真菌对生长环境中的金属和类金属等矿质元素具有更强的吸收和富集性能,包括镉、铅、汞、砷。对食用菌中镉、铅、汞、砷的含量水平,在菌体中各部位的分布及其生物富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特别关注了野生食用蘑菇中镉、铅、汞、砷的研究现状。研究表明通过选择优良品种、改善生产环境、改革栽培技术等,市售人工栽培食用菌在镉、铅、汞、砷的污染问题上有所控制,按照相关标准抽检合格率较高,基本能够保证质量安全。但是野生食用菌种类繁多,生长环境复杂,生长过程可控性差,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调研和食用安全风险评价,开发野生食用菌产品质量控制技术,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酸茶发酵过程中感官品质及成分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比较酸茶发酵的原料茶、中期、末期3个阶段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可溶性总糖、儿茶素等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水分、水溶性总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先显著降低后显著上升(P<0.05);干物质、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含量先显著上升后显著降低(P<0.05);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总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pH值、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咖啡碱、儿茶素总量显著降低(P<0.05)。酸茶汤色随着发酵的进行,明亮度L*值和红度值a*值显著增加(P<0.05),黄度值b*值显著降低(P<0.05),总色值E*ab差异显著(P<0.05)。发酵过程中的酸茶整体感官审评品质明显上升。通过对酸茶发酵过程中的化学成分、色差及感官变化比较分析,为酸茶品饮、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无籽刺梨为原料,对无籽刺梨果汁饮料配方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无籽刺梨果汁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无籽刺梨原果汁14%、白砂糖6%、柠檬酸0.26%、苹果酸0.02%、安赛蜜0.01%、阿斯巴甜0.01%;同时以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饮料中不同稳定剂的添加量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CMC-Na)0.08%、黄原胶0.01%、结冷胶0.007%。该产品口感纯正,酸甜适中,组织均匀,稳定性好,具有无籽刺梨独特的香味。  相似文献   

15.
以牟定天台阳泉腐乳为样本,探究腐乳在前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含量及各理化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腐乳前酵期微生物的含量均先增长后下降,菌落总数、芽孢杆菌数以及霉菌和酵母的数量在晾晒期分别达到最高值9.11 lg(CFU/g)、8.87 lg(CFU/g)和7.77 lg(CFU/g),乳酸菌数量在腌坯期达到最高值8.28 lg(CFU/g)。水分含量在晾晒期有所降低,总酸、氨基酸态氮及水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分别由白坯的0.089 g/100 g、0.015 g/100 g、3.07 g/100 g升高到蘸料期的0.39 g/100 g、0.32 g/100 g和10.23 g/100 g,游离氨基酸含量在腌坯期达到最高为13 516.03 mg/kg。  相似文献   

16.
PP2C是一类单体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广泛参与生物体内多个信号转导。PP2C基因家族的鉴定和功能研究已在多种作物上报道。为探明不同降雨量条件下烟草PP2C基因家族表达特征,通过塑料大棚内模拟人工定量喷灌试验和不同降雨量的田间试验,利用RNA-Seq技术对移栽后40和60 d烟叶中PP2C家族基因进行了表达分析。结果显示,18个烟草PP2C家族基因的表达明显受降雨量影响,可分成9个亚族。其中6个PP2C家族成员的表达随着降雨量增大而降低,4个PP2C家族成员的表达随着降雨量增大而升高。本研究初步探明了云烟87中受降雨量影响的PP2C基因家族种类及其表达特点,为抗旱育种和抗旱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青菜为原料,通过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FY1及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FY2发酵甜米酒酸菜。在单因素及PB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设计甜米酒酸菜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甜米酒酸菜制作的最佳工艺为食盐添加量4.0%,白砂糖添加量6.2%,甜米酒添加量15.6%,室温条件下发酵9 d。在此优化条件下,甜米酒酸菜感官评分92.3分,理化及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云南省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病原,采用分子和形态学鉴定方法,依据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将其命名为Rhi-1,并初步研究了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菌株Rhi-1的气生菌丝旺盛,质地疏松,孢子囊和孢囊孢子直径分别为53~123 μm和2.1~9.0 μm,两者均呈球形或椭圆形。孢囊孢子萌发的最高温度为44.6℃,水相介质中孢囊孢子热处理10 min的致死温度为54℃,菌丝体热处理30 min的致死温度为70℃,最适pH为7.0,最佳培养基为PSA。此结果为研究霉烂病发生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老鹰茶是由毛豹皮樟(Litsea coreana Levl. var. lanuginosa)叶片制成的保健饮品,其黄酮类成分含量丰富,主要包括山奈酚、槲皮素、儿茶素、乔松素和松脂素5类,具有抗氧化、抗紫外、抗炎、保肝、降血糖和抗菌等活性,是一种理想的天然食品添加剂来源。通过对老鹰茶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化合物结构及主要生物活性进行综述,提出将黄酮作为老鹰茶质量鉴定标准、加深老鹰茶黄酮抗菌活性研究的建议,以期对老鹰茶在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相似文献   

20.
牛肝菌种类多、分布广,营养物质丰富,含有多糖、黄酮、多酚、甾体及萜类化合物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抑菌等多种生理功效,有着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该文综述牛肝菌的生物活性成分及最新国内外研究成果,为牛肝菌深加工及资源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