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筛选得到一株高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乳酸菌,本研究选取传统发酵食品作为菌株来源,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分离出的20株乳酸菌的GABA生产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高产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及产GABA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得到一株GABA高产菌株14#,其发酵液中GABA含量为2.30 g/L,经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研究其产GABA的影响因素并确定发酵优化条件为:MRS基础发酵培养基中以15 g/L的葡萄糖作为碳源,以10 g/L的酵母粉和15 g/L的牛肉膏作为复合氮源,添加1.5% L-谷氨酸钠,接种量为4%,初始pH为6.0,37 ℃静置培养48 h。优化后GABA含量可达9.12 g/L,比优化前产量(2.30 g/L)提高了近3倍。  相似文献   

2.
目的:鉴定降胆固醇和产胆盐水解酶的乳酸菌菌株,并通过优化发酵条件提高胆盐水解酶酶活.方法:对初步筛选的乳酸菌菌株Lp-1进行体外降胆固醇试验,采用PCR方法鉴定菌株中的胆盐水解酶基因,用16SrRNA方法鉴定该菌株,并对该菌株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乳酸菌菌株Lp-1具有体外降胆固醇功能,基因组中含有胆盐水解酶基因,其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与已发表的胆盐水解酶基因同源性为98.9%;该菌株与已发表的植物乳杆菌16S rRNA同源性为99%;通过发酵条件优化,以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酵母粉为氮源,碳氮比1∶1,初始pH 6.5,接种量7%,在37 ℃下培养14 h,胆盐水解酶酶活最高达到11.2 U/mL.结论:鉴定到1株植物乳杆菌Lp-1(Lactobacillius plantarum Lp-1),该菌含有胆盐水解酶基因,并产胆盐水解酶;发酵条件优化后该菌产胆盐水解酶活力比优化前提高6倍.  相似文献   

3.
L-丝氨酸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及发酵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含50mL/L的甲醇、5g/L的甘氨酸的基本培养基平板上,从土壤中分离出130多株细菌,测定了它们利用甘氨酸生产L-丝氨酸的能力,获得了一株产L-丝氨酸较好的菌株A3,L-丝氨酸产量最高为1.4g/L,分类学鉴定为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对菌株A3利用甘氨酸发酵生产L-丝氨酸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包括甘氨酸和甲醇添加量,不同碳源、氮源,初始pH值以及发酵时间对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A3在不添加甲醇、只以甘氨酸为惟一碳源的发酵培养基中也能产L-丝氨酸,培养基中较高质量浓度的甘氨酸存在对L-丝氨酸生产是必需的.添加葡萄糖、甘油等外源碳源对菌体生长有利但不利于L-丝氨酸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从四川泡菜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产γ-氨基丁酸(GABA)能力较强的乳酸菌W1-9,根据菌落和个体形态、生理生化指标及16S r DNA序列的系统鉴定,菌株W1-9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W1-9在含10 g/L谷氨酸(Glu)的MRS培养基中培养3 d,可产生2.18 g/L GABA。通过对菌株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以黄瓜汁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 H 5.5,底物谷氨酸钠(MSG)添加量12 g/L,菌液接种量1.2%,在该条件下GABA产量达到7.62 g/L。  相似文献   

5.
以浆水作为菌株分离源,分离筛选产γ-氨基丁酸(GABA)乳酸菌,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GABA,并对筛选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种属鉴定、发酵特性分析及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出21株乳酸菌,具有产GABA能力的有6株,经鉴定其中5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株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ans)。选取GABA产量最高的一株植物乳杆菌,编号为2,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确定其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 pH值5.8,发酵温度36 ℃,发酵时间60 h。在此优化条件下,GABA产量可达0.78 g/L,比优化前产量(0.22 g/L)提高约3.5倍。  相似文献   

6.
嗜热菌Geobacillus sp.PZH1产木聚糖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嗜热菌Geobacillus sp.PZH1发酵产嗜热耐碱木聚糖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对碳源、氮源、初始pH、接种量以及发酵温度五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对碳氮比、初始pH以及接种量进行了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发酵培养7d时有最大产酶量,Geobacillus sp.PZH1发酵产木聚糖酶最佳发酵条件为:桦木木聚糖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碳氮比2∶3,初始pH7.0,接种量4%,发酵温度50℃,发酵时间7d。在最佳产酶条件下进行发酵,木聚糖酶活力可达2.56IU/mL,是未优化前酶活的1.44倍。  相似文献   

7.
从内蒙古部分传统发酵乳样品以及酸菜汤中分离到105株乳酸菌,用检测蛋白酶产生水解圈和福林酚蛋白酶活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从中筛选出一株耐热蛋白酶产生菌株WH29-3-1,该菌株经初步鉴定为Enterococcus faecium.同时,对其产酶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WH29-3-1是在以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 牛肉膏 酵母粉为氮源、碳氮比为0.8、pH7.0的最适产酶培养基中45℃、接种量为4%的条件下发酵培养30h,具有最大产酶量13.13U/ml.且K2HPO4、MgSO4有促进蛋白酶产生的作用.由菌株WH29-3-1产生的耐热蛋白酶的最适作用pH值为7,最适作用温度为50℃.结果表明,该菌是一株具有进一步改造利用价值的产蛋白酶菌株.  相似文献   

8.
对ARA产生菌高山被孢霉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摇瓶实验考察了碳源、碳氮比、初始pH值、接种量和微量元素等对ARA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培养基中使用葡萄糖为碳源,碳氮比维持在40:1~50:1之间,初始pH6,接种量10%,添加VB1 100 mg/L、VB12 0.5 mg/L、生物素0.5mg/L、泛酸钙120 mg/L和谷氨酸1 g/L是较优配方(优化培养基A)。实验同时对比了使用单一氮源及混合氮源对高山被孢霉发酵产ARA的影响,结果发现使用混合氮源更有利于高山被孢霉发酵产ARA,混合氮源得到的ARA产量是使用单一氮源的2倍,且其含量占总油脂的44.5%,在此基础上获得优化培养基B。  相似文献   

9.
从海洋中筛选出1株产SOD能力较强的酵母菌菌株Y9,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和金属离子对其细胞生物量及产SOD的影响。该菌株产SOD的适宜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氮源浓度为2%,适宜金属离子为Mn2+。以其为出发菌株,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产SOD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Y9产SOD最适发酵条件为pH6.5、Mn2+浓度150μmol/L、装液量为60mL/500mL、接种量为10%,在此优化条件下,菌株Y9的SOD总量可达2280.2U/L,比初始产量提高了14.2%。  相似文献   

10.
边鑫  吴非 《食品科学》2012,33(21):213-216
以霉菌作为出发菌株,将其接入大豆-水(3:5,m/V)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根据发酵过程中γ-氨基丁酸(GABA)产量,筛选出GABA的高产霉菌菌株,然后利用紫外线对高产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并通过抗性初筛获得长势较好的突变菌株,再分别利用含有质量浓度为1g/100mL L-谷氨酸的PDA综合培养基和大豆水溶液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两次筛选,得到稳定高产GABA突变菌株。结果表明,通过对产GABA霉菌菌株的筛选,得到米曲霉3.800为高产GABA霉菌,GABA产量达到0.674g/L。以米曲霉3.800作为原始菌株,对其进行紫外诱变处理,从而获得高产GABA突变菌株,结果表明,利用紫外线对米曲霉3.800进行处理的最佳照射时间为2min。在此照射时间下,通过突变菌株在含有质量浓度为1g/100mL L-谷氨酸的PDA综合培养基和大豆-水溶液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两次筛选,最终获得一株稳定的高产GABA突变菌株3.800-4,其在含有质量浓度为1g/100mL谷氨酸的PDA综合培养基中的GABA产量为4.491g/L,比原菌株的GABA产量提高了23.58%;同时其在大豆-水的发酵培养基中的GABA产量为0.874g/L,比原菌株的产量提高了29.67%。  相似文献   

11.
酸笋中高产乳酸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酸笋中高产乳酸乳酸菌,以柳州传统发酵酸笋为原料,利用MRS培养基对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溶钙圈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高产乳酸乳酸菌进行筛选,并采用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最后优化该菌种产乳酸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分离并筛选得到一株高产乳酸的乳酸菌菌株LB-1-23,并鉴定其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该菌株发酵产乳酸的最适条件为接种量2.6%,pH值5.5,发酵温度32 ℃,发酵时间30 h,葡萄糖为碳源,细菌学蛋白胨为氮源。在此优化条件下,乳酸产量为12.74 g/L。该研究为酸笋来源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老面中筛选乳酸菌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考察碳源、氮源、pH值、培养温度、摇瓶转速、接种量等影响因素,提高乳酸菌的产酸能力。将乳酸菌应用于馒头制作,考察其对馒头风味的影响。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到的3株乳酸菌同为球菌属的粪肠球菌,该乳酸菌的最佳产酸条件为:葡萄糖为碳源,酵母提取物为氮源,培养基初始pH值6.8,装液量50 m L,培养温度25℃,转速80 r/min,接种量2.0%。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该乳酸菌对馒头的表皮颜色和表皮状况均有较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检测和提高乳酸菌γ- 氨基丁酸(GABA)产量,本研究采用纸层析预染法分析Lactobacillus brevis BS2最佳发酵产GABA 条件为:pH5.0,以葡萄糖为碳源,以大豆蛋白胨和牛肉膏为复合氮源,碳氮比为1:1,底物质量分数1%,GABA 产量可达到6.32g/L。采用CTAB 法提取该菌株基因组,并以此基因组为模板应用降落PCR扩增出1407bp 的谷氨酸脱羧酶基因gad,将gad 克隆到T 载体后经测序分析发现与L. brevis strain BH2 的gad 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同源性达98%,证明该菌株为高产GABA 的富锌短小乳酸杆菌,在工业应用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从海洋样品中筛选产右旋糖酐酶新颖的菌株.采用透明圈法从近海海泥中筛选到一株产右旋糖酐酶的菌株G1,根据16S rDNA基因序列、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鉴定为Marinimicrobium sp..该菌产酶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鱼粉蛋白胨,在初始pH7.5、发酵温度30℃条件下发酵48 h产酶量最高.右旋糖酐酶的相...  相似文献   

15.
从云南大马尖山土壤中筛选到一株热稳定性能好的纤维素酶高产细菌菌株D-9,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该菌株发酵72h在pH6.0、70℃条件下发酵液酶活为24.23IU/mL,酶学特性非常适合于纺织行业。通过分子生物学及其生理生化鉴定,该菌株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elgii)。此外,分别对该菌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碳源、氮源、装液量、接种量及产酶进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耐高温中性纤维素酶高产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云南大马尖山土壤中筛选到一株热稳定性能好的纤维素酶高产细菌菌株D-9,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该菌株发酵72h在pH6.0、70℃条件下发酵液酶活为24.23IU/mL,酶学特性非常适合于纺织行业.通过分子生物学及其生理生化鉴定,该菌株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elgii).此外,分别对该菌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碳源、氮源、装液量、接种量及产酶进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芽孢杆菌W1在以褐藻酸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驯化后,在琼脂平板上产生透明水解圈,通过筛选得到实验菌株S1,鉴定后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经过发酵培养实验,确定其最佳产酶条件:以蛋白胨和尿素为氮源,褐藻酸钠0.5~0.6%(质量分数),培养初始pH值7.5,培养温度32℃,180r/min摇床发酵84hr-108hr.  相似文献   

18.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非蛋白质氨基酸,具有降血压、镇静安神、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许多乳酸菌能够利用其谷氨酸脱羧酶催化谷氨酸及其盐类产生GABA。产GABA的乳酸菌菌株种类较多且产量各异,主要来源于泡菜、发酵乳、干酪等酸性食品。谷氨酸脱羧酶直接决定乳酸菌合成GABA的能力,该酶的活性受到底物、辅酶、发酵pH值和发酵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高产GABA的乳酸菌作为发酵剂研制富含GABA的发酵乳制品是对乳酸菌益生功能的进一步利用,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价值。因此筛选高产GABA的乳酸菌不仅有利于相关产品的开发,也是研究产GABA乳酸菌相关性质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酸牛奶和泡菜等5个样品中分离到了23株菌。通过薄层色谱初筛之后,再经过HPLC复筛,得到6株具有转化谷氨酸钠生成γ-氨基丁酸(GABA)菌株。对转化量最高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该菌种的发酵培养基做了部分优化,得出了以下最佳条件:碳源为蔗糖(15 g/L),氮源为复合氮源(25 g/L),初始pH 6.2,添加1 mmol/L的Zn2+和Mn2+,谷氨酸钠的添加量为10 g/L。在已优化培养基培养,最佳菌龄为20 h。最终GABA转化量达到3.9 g/L。  相似文献   

20.
以产纤溶酶的菌株根霉 12 # 为出发菌株 ,对其进行紫外线 氯化锂复合诱变 ,筛选到74株制霉素抗性突变株。所有抗性突变株经进一步固态发酵筛选 ,获得了 4株稳定高产纤溶酶的正突变株 ,其纤溶酶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 3 2 9%、2 1 5 %、2 2 3 %和 18 0 %。以其中的 1株为菌种 ,研究了固态发酵产生纤溶酶的培养基组成。采用单因素试验、均匀设计方法对固态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初始pH、加水量、无机盐加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实验范围内根霉 12 # 固态发酵产生纤溶酶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 :m (麸皮 )∶m (豆粕 )=1∶2 ,初始 pH5 0 ,加水量 0 75mL/g物料 ,MnSO4·H2 O和 (NH4) 2 SO4加量分别为 0 2 5 %和1 42 % (对物料 )。优化条件下的固态发酵纤溶酶产量平均达 744 5 7U/g物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