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米提取物抑制亚硝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在体外模拟胃液条件下,玉米各部位提取物对亚硝酸胺合成的阻断作用和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结果显示:玉米各部位提取物均有较好的抑制亚硝化反应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的作用,其阻断和清除率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玉米须对N-亚硝胺合成的阻断及亚硝酸盐的清除最佳,依次为玉米叶、玉米芯,玉米粒最次。  相似文献   

2.
以细叶韭花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其油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并以细叶韭花香精油的重量为衡量指标,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原料颗粒度、原料含水率等因素对提取细叶韭花香精油重量的影响。结果确定了最佳的提取条件:自然干燥的细叶韭花过20目筛,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5h。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每100g细叶韭花所得的细叶韭花香精油的质量为3.73g。  相似文献   

3.
HS-GC-O-MS分析细叶韭花易挥发性风味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细叶韭花中易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条件及气相色谱-质谱分离检测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嗅闻仪确定挥发性风味成分。在选定HP-5MS色谱柱的分离条件下,最优顶空条件为样品用量1.0 g/20.0 mL顶空瓶,平衡温度100℃,平衡时间40 min。结果表明:经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分析,共分离得到52种化合物,确定结构46种,占总易挥发性成分的99.15%。其中,含硫类17种、醛类10种、烃类4种、酮类4种、呋喃类3种、醇类4种、酸类2种、芳香族类1种、萜类1种。根据嗅闻结果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可得,细叶韭花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是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1,3-二噻烷。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细叶韭花多糖对酒精氧化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以对DPPH 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为指标评价细叶韭花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构建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测定小鼠血清、肝脏组织中肝损伤标志酶和氧化应激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测定肝脏组织中氧化应激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细叶韭花多糖对DPPH·、ABTS+·和·OH 清除能力的IC50 分别为0.79、0.60、1.26 mg/mL,但总还原能力相对较弱。动物实验表明提前摄入细叶韭花多糖能改善小鼠的生长状态,降低血清中磷酸酶、转氨酶水平和减少有害产物的生成,且能正向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抗氧化酶活力,肝脏组织结构基本恢复,炎症因子浸润现象也明显下降;qRT-PCR 表明Nrf2、GCLC、HO-1 mRNA 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Keap1 mRNA 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细叶韭花多糖对酒精氧化损伤小鼠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 介导的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优化细叶韭花浸膏的提取工艺。以细叶韭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法提取细叶韭花浸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细叶韭花浸膏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1︰25 (g/mL),浸提温度65℃,浸提时间3 h,在该条件下细叶韭花浸膏提取率为7.86%。此次试验为细叶韭资源的高附加值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乙醇为溶剂,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细叶韭花中的有效成分,并对其抗氧化及降血糖效果进行研究.抗氧化实验测定了不同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总还原能力;降血糖实验通过模拟体内环境,测定不同的乙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 表明,细叶韭花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和降血糖效果均良好,其中,尤以...  相似文献   

7.
琯溪蜜柚果皮提取物抑制亚硝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乙醇、丙酮和水作为提取剂,对柚皮中的活性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提取条件;在模拟人体胃液环境条件下,采用比色法和紫外光解法分别测定了柚皮提取液对亚硝酸根的清除作用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作用。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提取剂的最佳提取条件为:90%乙醇、60℃水浴冷凝回流,提取时间1h;提取液对亚硝胺、亚硝酸钠的最大阻断率和清除率分别为95.5%和91.8%。同时比较了柚皮提取物阻断亚硝胺合成及消除亚硝酸钠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4个产地金柑(广东蕉岭、广西融安、江西遂川、福建尤溪)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及抑制亚硝化活性,并分析其相关性.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总酚含量,硝酸铝络合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ABTS法、DPPH法和普鲁士蓝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盐酸萘乙二胺法评价抑制亚硝化活性,并通过Pearson法分析总酚、总黄酮与抗氧...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姜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及总酚含量,并以干腌培根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添加量(0.15%、0.30%、0.45%和0.75%)的生姜提取物对中式培根风干成熟过程中亚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永康黄姜提取物具有较强的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效能。亚硝酸盐含量随着风干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p<0.05),风干结束时0.75%添加量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亚硝酸盐残留量为15.91 mg/kg,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41.55%。风干12 d,0.45%添加量处理组显著抑制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生成(p<0.05),比对照组降低了8.55%。原料肉和腌制后各处理组样品中均无N-二甲基亚硝胺(N-nitrosodimethylamine,NDMA)检出,随着风干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中NDMA检出量均显著增加(p<0.05)。风干结束时,0.75%处理组NDMA含量最低,为0.65 μg/kg,比对照组降低了36.89%。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从生姜提取物中共鉴定出13种有效成分。综上所述,生姜提取物可有效抑制培根风干成熟过程的亚硝化反应,为明确生姜提取物抑制亚硝酸盐、3-NT和亚硝胺的物质基础及提高肉品安全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竹叶提取物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竹叶提取物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作用和亚硝酸钠的消除作用,并选择了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条件为:55%的丙酮于80 ℃水浴回流1 h,此提取物具有较高阻断亚硝胺合成及清除亚硝酸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体外抗氧化和酶抑制测定体系,评价沙葱游离酚和结合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及其对消化酶的抑制作用。分别采用福林-酚法、NaNO2-AlCl3法和香草醛-盐酸法测定总酚、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Trolox等量抗氧化活性(TEAC)和HO·介导的2-脱氧-D-核糖裂解抑制作用体系,综合评价沙葱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体外消化酶抑制作用测定方法,评价沙葱多酚提取物对胰脂肪酶和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沙葱多酚提取物总酚、黄酮和缩合单宁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51.09~521.27 μg GAE/mg,148.24~512.94 μg CAE/mg和121.33~360.56 μg CAE/mg,且不同产地其含量存在差异。沙葱游离酚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FRAP和TEAC范围分别为175.02~248.81 μmol TE/g、646.22~842.89 μmol Fe(II)/g和54.95~87.95 μmol TE/g;结合酚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FRAP和TEAC范围分别为447.14~623.95 μmol TE/g、1 051.78~1 866.22 μmol Fe(II)/g和441.17~714.50 μmol TE/g。沙葱游离酚对非定位和定位HO·介导的2-脱氧-D-核糖裂解抑制作用的IC50值范围分别为1.14~2.27 mg/mL和3.39~3.70 mg/mL;沙葱结合酚对非定位和定位HO·介导的2-脱氧-D-核糖裂解抑制作用的IC50值范围分别为0.62~0.94 mg/mL和2.80~3.99 mg/mL。总体而言,沙葱结合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强于游离酚。沙葱游离酚和结合酚提取物对胰脂肪酶和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均属于混合非竞争性抑制,且游离酚提取物的抑制作用强于结合酚。就酚类物质的含量、抗氧化能力和消化酶抑制活性而言,沙葱结合酚提取物的综合品质高于游离酚。  相似文献   

12.
利用闪式提取法提取山杏花总黄酮,并以X-5大孔树脂进行分离。通过测定分离前后山杏花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酪氨酸酶催化L-多巴氧化速率,以VC和β-熊果苷为阳性对照,研究了分离前后山杏花总黄酮对体外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分离前后山杏花总黄酮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分离后抗氧化活性得到明显提高;分离前后山杏花总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能力均强于β-熊果苷弱于VC,其IC50值分别为2.24、3.08 mg/m L。综上所述,分离前后山杏花总黄酮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能有效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8种油茶蒲提取物中活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8种油茶蒲提取物中活性物质含量都比较高,尤以普通油茶茶蒲含量最高(多糖含量>317 mg/g提取物,黄酮含量>35 mg/g提取物,皂苷含量>292 mg/g提取物,多酚含量>252 mg/g提取物)。油茶蒲提取物具有较强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IC50<112μg/mL)及较高总抗氧化能力,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油茶蒲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与其多酚及多糖类物质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8种油茶蒲提取物酚类物质组成,结果显示没食子酸、3-O-甲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MEAG)、鞣花酸为主要特征化合物。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油茶蒲提取物有望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运用于食品、保健品及化妆品中。  相似文献   

14.
15.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