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茶树品种鲜叶加工平阳黄汤的适制性.方法 通过比较9个茶树品种制作的平阳黄汤样,测定分析茶样的主要成分、茶汤色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9个平阳黄汤茶样感官品质综合得分排序为:黄金叶>醉金红>平阳特早>嘉茗1号>中黄3号>龙井43>群体种>云抗14号>御金香.汤色得分与色度L*、b*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茶树品种夏季鲜叶工夫红茶适制性,为工夫红茶加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比较10个茶树品种所制工夫红茶主要内含成分、汤色L~*a~*b~*值及感官品质,分析各因素与感官品质间的相关性。结果 10个品种工夫红茶感官品质依次表现为:蜀永2号巴渝特早蜀永1号早白尖5号四川中小叶种名山白毫131福鼎大白茶渝茶一号崇枇71-1南江1号。鲜叶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ylene oxide,PPO)活性与感官审评得分相关性不显著,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与审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0.660;鲜叶水浸出物、成茶酚氨比、茶汤b~*值、茶褐素、茶色素生成量(gross of tea pigment, GP)与审评得分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0.785、0.855、0.771、0.795;鲜叶茶多酚、鲜叶酚氨比、成茶茶多酚、茶汤a~*值、茶黄素、茶红素与审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49、0.637、0.668、0.731、0.760、0.698;成茶氨基酸、茶汤L~*值与审评得分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68、-0.782。结论在本研究中,蜀永2号、巴渝特早、蜀永1号、早白尖5号、四川中小叶种、名山白毫131夏季鲜叶表现出较好的工夫红茶适制性。茶叶中茶多酚及其氧化物含量、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茶汤L~*a~*b~*值可作为判断夏季工夫红茶适制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雁荡茶区乌牛早、浙农139、迎霜、中茶108、龙井43、智仁早、本地群体种7个主栽茶树品种为原料,分析其制成的雁荡毛峰茶主要理化成分和感官品质,旨在探明这些品种雁荡毛峰茶的适制性,以筛选出适宜在雁荡茶区推广种植的茶树品种.结果表明,这7个品种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含量高于46%,最高的智仁早含量达49.64%,咖啡...  相似文献   

4.
6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福选9号等6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为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依据,对其所制工夫红茶进行感官评价和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福选9号、梅占、福鼎大白茶和名山131品质较好,其中以名山131汤色最好,福选9号香气最佳,梅占滋味最优;品种间品质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以茶黄素、茶多酚和茶红素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茶树品种对夏茶制作红茶品质的影响,从汤色、香气、滋味3个方面着手,借助色差计、分光光度计、氨基酸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仪,分析15个茶树品种的夏茶制得工夫红茶的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结果表明:所制工夫红茶的汤色以橙红为主,滋味以醇为主,香气品质差异较大,其中乌龙茶具有甜香与花香。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对汤色与滋味影响均较大,其含量越高,汤色得分越高。金牡丹和金萱红茶中香叶醇含量较高,它和橙花醇与香气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红茶制作过程中,金萱、金牡丹、铁观音和菊花春中儿茶素变化较大,而茶黄素生成较多,这与生物酶活性和儿茶素含量有关。萎凋阶段,中茶108、金萱和金牡丹氨基酸含量大幅增加,在红茶中大量保留。结合感官与成分分析可确定:由金萱和金牡丹夏茶制得工夫红茶的汤色、滋味和香气均较好。多数品种的夏茶可加工工夫红茶,其中尤以乌龙茶更佳,可优先作为夏茶工夫红茶的开发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基因型茶树品种稀土含量差异,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湖北武汉同一栽培管理条件下的45份茶树品种16种稀土元素含量。结果表明:45份样品稀土总量在209.81μg/kg~1 415.62μg/kg,平均值555.02μg/kg,适制乌龙茶品种稀土元素含量普遍高于适制绿茶品种。茶叶中16种稀土元素含量差异较大,所有品种稀土元素以Ce元素含量最高、其次为La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190.00μg/kg,102.61μg/kg。样品中轻稀土含量高于重稀土含量。各轻稀土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但具有相似的丰度模式。45个茶树品种中筛选低吸收稀土元素品种1个、富集稀土元素品种2个、选择性吸收稀土元素品种1个。筛选结果为选育低吸收稀土元素品种、研究茶树吸附稀土元素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黄茶品质形成机理、加工工艺和品种适制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省安顺市岩腊乡古茶树鲜叶为试验原料,分别采摘春梢、秋梢一芽两叶制成红茶、绿茶、白茶三类茶样,对其进行特征性成分含量分析及感官审评,为岩腊乡古茶树的适制性及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岩腊乡古茶树制作6份茶样,茶多酚含量在21.31%~31.32%之间;游离氨基酸总量在2.42%~3.01%之间,差异不显著;咖啡碱含量在3.16%~4.56%之间;水浸出物含量普遍较高,在40.18%~45.26%之间。结合感官审评结果可看出古树绿茶、红茶风格特征明显,品质较好,可红茶、绿茶兼制,其中春季绿茶和秋季红茶品质较优;白茶滋味品质较优,香气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福云14’、‘791201’、‘福云12-24’、‘730430’、‘福云12-27’、‘780810’、‘福云10-27’、‘眉峰’、‘福云9-6’、‘790218’、‘福云5-23’、‘福云4-12’、‘740208’、‘790118’、‘780710’15个福云杂交后代茶树新品种(系)的白茶适制性,以‘福鼎大白’品种为对照,分析了其感官品质和主要理化成分,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PCA)分析。结果表明:15个福云杂交后代茶树新品种(系)所制白茶具有外形毫色银白、汤色浅嫩绿明、滋味清鲜、毫香显、肥嫩成朵优良品质特征,除‘790118’、‘790218’和‘眉峰’外,其余品种感官审评总分均比对照‘福鼎大白’评分高,并且得分在93分以上的有‘福云4-12’、‘福云10-27’、‘福云12-24’;理化分析结果显示,‘福云4-12’、‘福云10-27’、‘福云12-24’、‘791201’、‘790118’、‘福云14’、‘791201’、‘730430’、‘福云12-27’、‘眉峰’、‘福云9-6’、‘740208’品种加工白茶的水浸出物含量、儿茶素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福鼎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湖红"工夫红茶适制性较好的茶树品种。方法选取碧香早、黄金茶2号、槠叶齐3个茶树品种为材料,采用传统的红茶加工工艺制成红条茶;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动态分析,测得3个茶树品种制作的红茶各个工序阶段茶叶中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的含量,对其主要理化成分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感官审评中碧香早和槠叶齐品种做出的茶样香气、汤色与滋味都较好,理化分析中碧香早做出的茶样中茶多酚含量和茶红素含量最高,分别为14.0%和2.19%。结论综合比较,碧香早的"湖红"工夫红茶适制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鲜茶汁制备工艺,比较了几种制备方式所得鲜茶汁的得率、浓度、色差,主要常规成分及感官品质。实践中发现加水打浆和加水榨汁制备的鲜茶汁感官品质较好,但从工业化角度考虑,加水榨汁和渣浸提两种制备工艺相结合更合适于鲜茶汁加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干燥成形方式对白叶红茶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白叶1号鲜叶为原料, 采用相同的萎凋、揉捻、初烘程序, 用不同的干燥做形方式制成不同形态的红茶,以感官审评结合理化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形态的红茶进行了品质分析。结果 通过不同干燥成形方式获得了卷曲形、毛峰型、针形、扁形4种形态的红茶。4种红茶茶黄素、茶红素及氨基酸含量稍有差别,针形红茶茶黄素、类黄酮与氨基酸总量略高, 有利于提高其饮用价值,但4种红茶色、香、味感官品质总体接近。二次干燥(足火)-成形过程促使不同形态白叶红茶香气组成发生一定变化, 进而对红茶香型产生了细微影响,4种红茶以甜香为基本香型,卷曲型红茶香气特征偏于花香,扁形红茶略带果香。结论 毛火过程对白叶红茶品质的形成和固定具有关键意义, 干燥成形方式不改变总的香气特征, 但可使白叶红茶的具体香型发生细微分化。  相似文献   

13.
以茶树品种碧香早的夏季一芽一叶茶鲜叶为原料,在传统绿茶加工工艺基础上,将"做青(晒青、晾青、摇青、静置)"工艺技术融入其摊放工序中,通过感官审评及滋味、香气品质成分分析,优化夏季茶鲜叶加工花香型绿茶的"做青"工艺技术。结果表明,采用晒青5 min、晾青0.5h、晒青5min,晾青0.5h,10r/min摇青10转,静置1h,15r/min摇青60转为最佳"做青"工艺,加工出的夏季绿茶花香显露,滋味醇正,苦涩味降低,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传统工艺绿茶增加了1.29%,11.08%,10.50%,而茶多酚、儿茶素含量、酚氨比、酯型儿茶素/简单儿茶素则分别降低了6.05%,2.35%,15.38%,19.15%;同时新增了苯甲醇、柏木醇、α-合欢烯、柠檬醛等花香成分,且香草醇、橙花醇的相对含量高于传统工艺绿茶;说明在传统绿茶加工的摊放工序中融入"做青"工艺技术,可加工出具有花香品质的夏季绿茶。  相似文献   

14.
绿茶初制工艺与饮料适制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不同品种、嫩度、加工工艺及外形制作成的原料绿茶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对绿茶汁中茶多酚、咖啡碱及儿茶素组成等主要化学成分、色差动态变化的测定和感官品质的审评以及一系列破坏性试验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绿茶加工成饮料的品质特点和一套适合绿茶饮料用的较经济合理的初制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柏塘紫芽茶加工成蒸青绿茶、炒青绿茶和红茶的品质,研究柏塘紫芽茶的适制性。方法 将柏塘紫芽茶鲜叶加工成蒸青绿茶、炒青绿茶和红茶,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其理化指标,并进行感官审评。使用GC-MS对绿茶以及红茶加工过程中的香气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柏塘紫芽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和酚氨比显著高于柏塘紫芽红茶,其中蒸青绿茶稍高于炒青绿茶。但红茶的加工很好地降低了柏塘紫芽茶由于高花青素含量导致的苦涩味。感官审评中,柏塘紫芽蒸青绿茶最优,红茶次之。对香气物质的检测发现,柏塘紫芽绿茶的加工普遍提升了香叶醇、芳樟醇和橙花醇等主要香气物质的含量,降低了影响口感和气味的酸类、醛类、酮类和烃类等物质的含量,对绿茶的香气和口感的形成十分重要。在红茶加工过程中,具有浓郁花果香的醇类、酯类和醛类的香气物质基本随着加工的深入总含量逐渐升高,具有青臭气的酮类、烃类和酸类的挥发性物质总量逐渐降低。醇类、酯类和醛类的香气物质在红茶的干燥过程中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失。结论 柏塘紫芽蒸青绿茶、炒青绿茶和红茶均具有各自的鲜明特色,但蒸青绿茶和红茶的品质较佳,可根据不同喜好的消费群体进行推广和功能茶饮的研发,为柏塘紫芽茶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选择福鼎大白茶鲜叶为材料,以γ-氨基丁酸(GABA)为评价指标,采用连续真空厌氧处理技术、真空厌氧间歇处理技术进行GABA的富集,通过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实验法优化GABA富集工艺。结果表明:兼顾GABA含量和茶叶感官品质,采取一次真空厌氧间歇技术富集GABA的效果最佳。即鲜叶等级为一芽二叶,真空度0.09 MPa,富集温度4 ℃,厌氧时间6 h(真空厌氧3 h→有氧2 h→真空厌氧3 h)。但考虑到技术的应用性和经济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富集温度采用26 ℃条件下进行富集处理,其茶叶GABA含量达192.79 mg/100 g,氨基酸、茶多酚分别可达4.21%、15.80%,感官品质优异。  相似文献   

17.
18.
酶法提取茶树修剪叶中的蛋白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蛋白的提取率为指标,利用Alcalace、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缓冲液条件下对茶树修剪叶中蛋白的提取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三种酶均能有效提高蛋白质的提取率,利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分别与Alcalace合用发现,纤维素酶和Alcalace合用能够很明显提高蛋白质的提取率,比单用Alcalace或纤维素酶分别提高了近35%和近50%。对利用Alcalace和纤维素酶协同作用得到的茶叶蛋白进行分析发现,利用碱法和酶法提取对于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基本没有影响,除吸水性和起泡稳定性略差于碱提茶叶蛋白外,酶法提取茶叶蛋白的其它指标如吸油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以及起泡性均优于碱提茶叶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