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双孢菇蛋白粉废料中多糖组分及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双孢菇子实体提蛋白后残渣为材料,采用超声波热水浸提,Sevage法去蛋白,D101大孔树脂除色素和醇沉的方法制备粗多糖,通过DEAE-52层析柱对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等方法对纯化后多糖进行理化特性鉴定;采用清除DPPH、超氧阴离子、ABTS自由基实验,以及对H2O2处理的酵母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并对H2O2氧化损伤的酵母细胞上清液中的T-SOD、MDA、GSH-Px三种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从双孢菇粗多糖中分离纯化到三种组分,分别命名为ABPS-Ⅰ、ABPS-Ⅱ和ABPS-Ⅲ。研究显示,ABPS-Ⅲ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ABPS-Ⅲ多糖的含量为89.12%,SEM特征呈现六面体结构,IR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明显的糖类化合物的特征。ABPS-Ⅲ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ABTS自由基的EC50值分别为1.85、1.48、1.30 mg/mL。对氧化损伤酵母细胞保护实验结果显示,ABPS-Ⅲ可显著提高氧化损伤酵母细胞的存活率,在浓度为25 mg/mL时,保护率达到了42.58%;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添加ABPS-Ⅲ后,与氧化损伤组相比,酵母细胞上清液中T-SOD和GSH-Px的活力分别显著提高了337%和102%(p<0.01),MDA含量则显著降低了35.17%(p<0.05)。结论:双孢菇多糖ABPS-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破壁方法对灵芝孢子粗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法、羟自由基清除法、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htylbenzothiazolin-6-sulfnicacid)diammonium salt,ABTS+·)清除法和铁氰化钾法以及酵母细胞氧化损伤保护模型,分别对未破壁灵芝孢子(unbroken Ganoderma lucidum spore,UGS)、机械法破壁灵芝孢子(mechanically broken Ganoderma lucidum spore,MGS)、生物法与机械法复合破壁的灵芝孢子(biologically and mechanically broken Ganoderma lucidum spore,BGS)提取粗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3 种处理方法的灵芝孢子粗多糖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多糖质量浓度呈一定效量关系,多糖质量浓度越高,抗氧化活性越强。BGS所得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ABTS+?的清除能力以及还原力在3 种处理方法中均为最强。多糖质量浓度为5.0 mg/mL时,对3 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4.6%、91.0%、99.9%,还原力为1.09;BGS所得粗多糖对紫外损伤酵母细胞保护能力也相对较强。表明BGS粗多糖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红缘拟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胞外多糖(EPS)产量,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原理,以蔗糖、酵母粉、MgSO4·7H2O浓度为实验因素,以多糖产量为响应值,采用3因素5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结果显示,红缘拟层孔菌产EPS的最佳培养基为:蔗糖186g/L、酵母粉7g/L,MgSO4·7H2O 27g/L,KH2PO42g/L。在此条件下,EPS产量预测值为4.02g/L,验证值为(3.92±0.18)g/L。采用响应面法对红缘拟层孔菌EPS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4.
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氧化损伤酵母细胞实验模型,对不同纯度的茶多酚和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和茶黄素均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氧化损伤酵母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茶多酚和茶黄素对酵母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保护能力呈剂量依赖关系。98%茶多酚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60%茶黄素和90%茶多酚对H2O2氧化损伤酵母细胞保护作用相当;60%茶黄素对紫外氧化损伤酵母细胞保护作用最强。茶多酚和茶黄素具有一定的体外和细胞抗氧化活性,且不同方法测得的抗氧化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以及氧化损伤酵母细胞保护实验模型,研究了云芝总发酵物和云芝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云芝总发酵物对于羟自由基清除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0.13mg/mL,其清除能力显著优于云芝多糖的0.16mg/mL和阳性对照Vc的0.25mg/mL(p< 0.05);云芝总发酵物对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的EC50为0.34mg/mL,优于云芝多糖(0.35 mg/mL).氧化损伤酵母细胞保护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相比,云芝总发酵物可显著提高氧化损伤酵母细胞存活率(47.4%),其效果与添加的剂量呈正相关性(R>0.9).这表明,云芝总发酵物对酵母细胞的氧化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且其作用优于云芝多糖.  相似文献   

6.
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氧化损伤酵母细胞实验模型,对不同纯度的茶多酚和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和茶黄素均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氧化损伤酵母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茶多酚和茶黄素对酵母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保护能力呈剂量依赖关系。98%茶多酚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60%茶黄素和90%茶多酚对H2O2氧化损伤酵母细胞保护作用相当;60%茶黄素对紫外氧化损伤酵母细胞保护作用最强。茶多酚和茶黄素具有一定的体外和细胞抗氧化活性,且不同方法测得的抗氧化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不同来源北虫草子实体多糖的含量差异以及分级醇沉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差异。通过热水浸提、分级醇沉法分别获得蛹虫草多糖(Cordyceps militaris polysaccharide,CMP)、米虫草多糖(Cordyceps oryzae polysaccharide,COP);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能力法(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评价两种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构建H_2O_2致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比较两种虫草多糖对氧化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不同乙醇浓度沉淀获得的虫草多糖中,米虫草多糖提取率及含量高于蛹虫草多糖;米虫草多糖对DPPH自由基、·OH清除率分别可达66.43%、69.22%,蛹虫草多糖可达73.69%、73.50%;FRAP法测得蛹虫草多糖抗氧化能力较强。细胞试验结果表明,氧化损伤的PC12细胞经两种多糖处理后细胞存活率皆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呈浓度依赖性,蛹虫草多糖组细胞存活率最高可达90.45%,米虫草多糖组细胞存活率最高可达82.62%。以蚕蛹为培养基的蛹虫草在多糖提取率及含量方面低于以大米为培养基的米虫草,但其多糖对自由基清除能力及PC12细胞保护作用优于米虫草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膜分离技术对灵芝粗多糖分级分离效果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灵芝子实体为原料,通过热水浸提后用100、10和1 kDa超滤膜多级组合对灵芝粗多糖进行分级分离,分别记为GLP100、GLP10和GLP1。比较3种不同孔径膜对灵芝粗多糖的分级效果、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分析结果证明3种多糖样品均具有典型的β-型糖苷键吸收峰,刚果红与圆二色谱分析证明了3种粗多糖是具有螺旋结构的多糖,且GLP100和GLP10是具有三螺旋结构的多糖。SEM结果表明三种多糖颗粒大小明显不同,进一步验证了不同膜是可以对灵芝粗多糖进行分级。还原力、OH自由基、2, 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阳离子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结果表明,3种粗多糖样品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但存在些许差异。其中三种多糖还原力十分接近,GLP100的OH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好于其他两种多糖, GLP1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比其他两种多糖效果更好。实验结果表明,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对灵芝多糖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9.
红缘拟层孔菌是一种药用蘑菇以及有待开发利用的食品新资源。从红缘拟层孔菌中提取出水提多糖(FPS)和碱提多糖(FPJ),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rose CL-6B对FPS进行分离纯化,首次得到4个多糖级分FPS1-1、FPS1-2、FPS2-1、FPS2-2。MTT实验表明,4个多糖级分均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其中FPS1-2和FPS2-1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FPS2-1的免疫活性高于其他3个级分。HPSEC法测得FPS1-2、FPS2-1两种级分均呈单一峰,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10×103和3.02×105。经单糖组成、红外色谱和核磁共振分析,FPS1-2为含有α-(1→6)糖苷键链接方式的杂多糖,FPS2-1为含有α-(1→4)糖苷键链接方式的杂多糖。  相似文献   

10.
采用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羟基自由基清除法和铁氰化钾法4种方法,分别对3种不同产地(安徽金寨、吉林通化、吉林蛟河)灵芝子实体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灵芝子实体粗多糖均具有抗氧化能力。安徽金寨灵芝子实体粗多糖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其对应EC50值分别为1.50 mg/m L和2.09 mg/m L,同时也具有最强的总还原力;吉林通化灵芝子实体粗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其EC50值是2.13 mg/m L;吉林蛟河灵芝子实体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均最低。因此,不同产地灵芝子实体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11.
针对降解高毒、高危害的尼古丁微生物种类较少的实际情况筛选出具有高尼古丁降解活性的菌株,探究其降解条件及降解特性,为尼古丁的生物降解提供新的微生物资源。从烟草种植大田土壤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具有高尼古丁降解能力的菌株,对其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进行了分析鉴定,探究了不同条件下尼古丁降解特性并对其动态降解过程进行了HPLC分析。经鉴定命名为Stenotrophomonas sp.ZUC-3,适宜的发酵条件为:温度30℃、起始pH 7.0、接种量10%、培养转速180 r/min,此条件下尼古丁降解率可达到91.53%,HPLC分析显示了ZUC-3降解尼古丁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其高效性。研究结果为尼古丁生物降解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资源,对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西藏开菲尔粒为原料,从中筛选出一株马乳酒样乳杆菌XL10,对其进行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并以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XL10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XL10菌株能够促进小鼠肠道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繁殖。结果表明XL10菌株具有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保护肠道健康的潜能。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监测不同货架温度对西兰花品质的影响,将西兰花分别放置于4、10、20 ℃下测定失重率、叶绿素、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并进行感官评价和特征指标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低温(4、10 ℃)可明显抑制西兰花货架期感官指标变化,延缓叶绿素下降速度,并推迟呼吸和乙烯峰值的出现时间。其中4 ℃保鲜效果最好,能有效延长货架期至21 d。应用Arrhenius方程与化学动力学反应,可拟合确定以叶绿素为变量的货架期预测模型(shelf life prediction model of chlorophyll, SLChlo)、失重率为变量的货架期预测模型(shelf life prediction model of weight loss, SLWL)。其中,SLChlo在低温条件下预测更准确,SLWL平均相对误差较小。二者结合可得到更准确的预测参数,进而为西兰花货架期监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凝固剂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与葡萄糖内酯(GDL)联合应用于彩色嫩豆腐制作时的较佳条件,通过响应面法对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用彩色蔬菜汁作为豆腐的天然染料添加到豆浆中,分别以彩色嫩豆腐的弹性和凝聚性为主要响应值,建立了复合凝固剂浓度和点浆温度的响应面模型。结果表明,相对于复合凝固剂的浓度,点浆温度对于彩色嫩豆腐的质地影响更大;构建的响应面模型可靠,可以用于预测彩色嫩豆腐的弹性和凝聚性。根据响应面模型确定的制备彩色嫩豆腐的优化条件为:TGase添加量1.4g/L,GDL添加量1.7g/L,点浆温度53℃。采用感官评定和质构分析方法,对比了实验条件下制备的彩色嫩豆腐与市售内酯豆腐口感和质地差异,彩色嫩豆腐均优于内酯豆腐。  相似文献   

15.
楚鑫鑫  肖红  范杰 《纺织学报》2019,40(2):105-113
采用自主研发的热流式织物凉感测试仪,测试57块面料的瞬态热流密度最大值和平衡态热流密度值,利用上述测试值,从主、客观2个方面评价织物的接触凉感。客观评价中,采用心理学5点标尺,将面料的凉感评价指标分为A、B、C、D和E共5档,从A到E,凉感依次减弱。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测试得到的瞬态和稳态热流密度值进行隶属度等级分类,获得不同凉感等级对应的瞬态和稳态热流密度取值范围。主观评价中,利用参试人员直接触摸对面料凉感进行主观评价和分析,获得织物凉感等级。主客观评价分析织物的接触凉感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对纺织面料的凉感等级进行了比较准确地客观划分,可推进对于凉感纺织品市场的规范。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羊毛角蛋白的成膜性能,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改性剂,将其与羊毛角蛋白进行共混制备改性羊毛角蛋白膜。借助激光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以及热性能分析仪等对羧甲基纤维素钠改性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CMCNa改性的羊毛角蛋白膜,其结构更加致密,热稳定性和疏水性增强,伸长率由未改性前的1.8%增加至6.4%;改性羊毛角蛋白膜在水中的降解性由原来的20.4%增加至78.6%,但其强度由原来的35 MPa降低至16.3 MPa;CMCNa与羊毛角蛋白在共混过程中由于氢键的相互作用,降低了角蛋白的分子内氢键作用力,同时CMCNa的加入使羊毛角蛋白膜的结晶结构由原来的α-螺旋结晶结构转变为α-螺旋和 β-折叠共存的结晶结构。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采用富集分离方法,从河南省内不同地区(安阳、长垣和漯河)葡萄种植园的赤霞珠葡萄表皮分离酵母菌,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形态观察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193株酵母菌,为10种表型,且被鉴定为4个属6个种,分别为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opuntiae)、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橡树假丝酵母(Candida quercitrusa)、葡萄酒有孢汉生酵母(Hanseniaspora vineae)和Pichia terricola。其中,H. opuntiae和H. uvarum分布范围广,且漯河地区所蕴含的酵母菌种类最多。不同地区的赤霞珠葡萄表皮蕴含着多种类型的酵母菌资源,且不同地区的酵母菌种类及数目上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产L-精氨酸诱变菌株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AJC为出发菌株,采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对其进行改造。 首先,敲除阻遏蛋白ArgR和FarR,解除反馈阻遏作用;然后,敲除乳酸脱氢酶编码基因ldh和整合鸟氨酸乙酰转移酶编码基因argJ,阻 断乳酸合成途径和增加前体物;最后,敲除谷氨酸分泌蛋白编码基因NCgl1221和整合乙酰谷氨酸激酶基因argB,减弱L-谷氨酸的胞 外分泌,筛选一株L-精氨酸高产菌株。 结果表明,获得一株高产L-精氨酸菌株AJC-4(C. glutamicum AJCΔargRΔfarRΔldh::PtufargJ ΔNCgl1221::PsodargB),该菌株在5 L发酵罐中发酵64 h后,L-精氨酸产量和糖酸转化率分别为78.0 g/L和0.38 g/g,较出发菌株AJC分 别提高21.9%、18.8%;副产物乳酸和L-谷氨酸积累量分别为0.11g/L、0.16 g/L,较出发菌株AJC分别降低96.8%、96.1%。  相似文献   

19.
以富硒糙米蛋白为原料,优化富硒糙米蛋白抗氧化肽酶法制备工艺。以酶解产物抗氧化能力指数(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和水解度为评价指标,考察酶种类、酶解时间、pH值、底物浓度、加酶量及酶解温度对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法确定富硒糙米抗氧化肽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较适宜制备富硒糙米抗氧化肽,其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pH 8.0,底物浓度3%,酶解时间69 min,酶解温度55℃,加酶量12 000 U/g。在此条件下,富硒糙米蛋白酶解产物的抗氧化能力为(1 232.57±62.34)μmol TE/g,显著高于同等条件下非富硒糙米蛋白酶解物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冷冻牛骨肉末(骨、肉质量比为3:7)为原料,经热-压浸提、酶解之后进行美拉德反应制成牛肉调味基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淀粉、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瓜尔豆胶和麦芽糊精的添加量对其增稠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淀粉添加量为8%、CMC添加量为0.6%、瓜尔豆胶添加量为0.7%、麦芽糊精添加量为0.3%时,产品状态最佳,黏度值为783.2 MP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