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比较研究食窦魏斯氏菌(T5)和融合魏斯氏菌(J28)发酵对荞麦酸面团糖代谢、面包面团面筋网络结构以及面包烘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T5和菌株J28产生的胞外多糖均为高分子葡聚糖;J28发酵荞麦酸面团产糖能力显著高于T5:J28+组(11.87?g/kg)>T5+组(9.36?g/kg),但J28发酵产生乙酸水平明显低于T5;与添加30%的不产胞外多糖酸面团面包相比,T5和J28产生的胞外多糖都能改善面团面筋网络结构和面包比容以及柔软度,但T5产生的胞外多糖改善作用更加明显;与空白组面包相比,J28+组面包烘焙品质最佳,并且更受消费者的喜欢。  相似文献   

2.
将魏斯氏乳酸菌和短乳杆菌所产的胞外多糖提取、干燥后,以0.2%的量加入小麦粉,测定其粉质特性和拉伸特性,与空白小麦粉的流变特性对比,探究两种胞外多糖对面团粉质和拉伸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两种乳酸菌胞外多糖后可以改善面团的流变特性,增强面团吸水率,面团的弹性、筋力增强,持气特性也趋于更佳。魏斯氏菌胞外多糖可以增加面团的延伸性,而短乳杆菌胞外多糖可以减弱面团的延伸性,二者能够满足不同种类面制品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3.
应用分离自我国传统酸面团的区域特色乳酸菌--旧金山乳杆菌分别发酵小麦粉和小麦麸皮基质制成(小麦/麦麸)酸面团,研究了两种不同发酵基质的酸面团及其添加量对酵母面团体系面包烘焙及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小麦粉制作的空白组面包相比,小麦酸面团可以明显改善面包的比容和感官品质;添加未发酵麦麸制作的非酸面团麦麸面包品质低于空白组,但引入麦麸酸面团(10%、20%、30%)后面包比容和感官评定得分均高于相对应的非酸面团麦麸面包。小麦酸面团和麦麸酸面团以及小麦麸皮均可以改善面包的老化特性,在相同贮藏期内,酸面团面包和麦麸面包的硬度增加量、水分迁移量和老化焓值都低于空白组,并且添加麦麸酸面团的面包其硬度和老化焓值都低于相对应的非酸面团麦麸面包。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在酸面团发酵过程中,植物乳酸菌M616(Lactobacillus plantarum M616)对面团p H、TTA以及糖类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利用F3流变式发酵仪和吹泡仪对面团发酵力及流变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酸菌M616不仅对酵母菌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而且在面团p H和TTA的变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另外,乳酸菌对淀粉的降解作用大于对还原糖的吸收,从而使面团中还原糖的含量增加,增加面团的甜味。在发酵后期,面团p H降低至3.73,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体系中霉菌和其它杂菌的生长。植物乳酸菌的生长代谢不仅显著提高了面团黏度、筋力,而且减缓了面团在发酵过程中韧性的降低。其中发酵酸面团对面团黏度和筋力影响最大,发酵过程中酸面团的最大黏度和筋力可以达到酵母发酵面团的2倍。  相似文献   

5.
将黑豆及麦麸作为发酵基质,分别以高产植酸酶的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L-19及产β-葡萄糖苷酶的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J-28作为发酵剂制作酸面团面包。探究菌株的生长、酸化及产酶特性,分析体系中植酸与膳食纤维的变化,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磁共振成像技术表征面筋的水合情况,并比较面包面团的物性与微观结构差异,同时对黑豆麦麸酸面团面包的营养及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黑豆麦麸基质中,两株乳酸菌生长良好,酸化能力强,两者表现出不同的产酶特性。经发酵后,两种酸面团的植酸降解率分别达到81.08%、59.79%,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在总膳食纤维中的占比由发酵前的22.49%分别提高至31.47%、44.15%。黑豆及麦麸干扰面筋水合,不利于形成连续的网络结构,而乳酸菌发酵能够降低黑豆及麦麸对面筋网络的破坏作用。在营养方面,两种酸面团面包的总膳食纤维含量均高于6%,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13.82%、13.91%,并且具有更优的氨基酸组成模式及更高的体外蛋白消化率。因此,实验中的两株乳酸菌能够有效改善黑豆麦麸酸面团面包的营养及感...  相似文献   

6.
将食窦魏斯氏菌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进行混菌发酵,测定菌株生长曲线研究两菌种的共生作用,分析发酵24h后纤维素酶活力以及胞外多糖(EPS)产量,比较混菌发酵全麦面包与单菌发酵全麦面包烘焙与风味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相比于单菌发酵酸面团的菌落总数[乳酸菌9.51lg(CFU/g),酵母菌8.21lg(CFU/g)],混菌发酵酸面团体系(MBF)中的乳酸菌与酵母菌菌落数分别达到9.61,8.09lg (CFU/g),说明两株菌具有良好的共生关系。相比于单一乳酸菌发酵,含有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的混菌发酵酸面团中纤维素酶活力增加,胞外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13.59U/g,提高了128.40%。发酵24h后,体系中水溶性的阿拉伯木聚糖含量从0.77g/100g上升至1.89g/100g。此外,相比于其他两组单菌发酵的全麦酸面团,混菌发酵全麦酸面团产EPS能力最高,为7.54g/kg。相比未添加酸面团的全麦面包,含有混菌发酵全麦酸面团的面包(MBB)比容、弹性显著提高(P0.05),面包芯硬度下降,混菌发酵全麦面包比容显著增加。风味特性结果表明,混菌发酵全麦面包的风味强度明显高于单一乳酸菌发酵,赋予全麦面包更浓郁的酒香和果香,感官评定证实其整体可接受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J28制备高产EPS和低产EPS的米粉酸面团,通过生化分析、动态流变测试、质构分析和感官评定等方法,比较2种酸面团对馒头面团流变性、馒头微结构以及蒸制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添加蔗糖条件下,J28发酵米粉产...  相似文献   

8.
酸面团是一种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包括酵母菌、乳酸菌与霉菌等微生物,由其发酵而成的馒头、包子等面制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为深入了解分离自传统酸面团中乳酸菌的基本特性,本文采用了一系列试验方法,如DNA提取与构建系统发育树、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生长量及生长曲线测定、pH值及产酸曲线测定、生化特性鉴定、抑菌及药敏性试验等。鉴定结果表明:该乳酸菌为旧金山乳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过氧化氢酶为阴性,细菌呈杆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得到细菌的细胞成分包括脂肪酸、蛋白质、多糖等物质。旧金山乳杆菌的生物量为(24±1) g/L,繁殖代数为0.36,生长速率常数0.045,代时22.42 min,最低pH值为4.09±0.01,总酸度最高为(0.70±0.01) g/L。其能利用麦芽糖,蔗糖利用程度具有菌种差异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测试的30种抗生素对旧金山乳杆菌的影响各有不同。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SXU-1001菌株为旧金山乳杆菌,是传统发酵酸面团中的优势乳酸菌,为开发酸面团中乳酸菌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梁—小麦粉复合面包面团发酵流变学与烘焙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粱粉(过100目筛)对高粱—小麦粉复合面团特性及其面包品质的影响.以小麦粉为参照样,将高粱粉与小麦粉分别按照10/90,20/80,30/70,40/60,50/50(m/m)的比例进行混合,然后采用Mixolab和F3发酵流变仪分析测定面团搅拌和发酵流变特性,并对面包的品质进行评定.结果表明:用高梁粉取代部分小麦粉,随着取代率的增加会降低面团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及其稳定性.当取代率为l0%时,面包芯和面包皮色泽(除b值外)与参照样无显著差别.除弹性和回复性外,当高粱粉对小麦粉的取代率不高于20%时,面包的其它质构参数都没有显著差异.高梁粉取代率为10%和20%的面包在感官特性方面都与参照样无显著差别,而当高粱粉取代率高达40%时,所制得的面包仍能获得评定者的接受.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乳酸菌发酵酸面团对青麦仁面包品质的影响,利用植物乳杆菌发酵制作酸面团,添加到青麦仁面包中,并测定小麦面包、青麦仁面包、青麦仁酸面团面包3种样品的质构、感官评价、慢消化性淀粉含量(SDS)、挥发性风味物质等。结果表明:添加酸面团能显著降低样品的硬度、咀嚼性,增大弹性(P<0.05);添加酸面团的样品其感官评分接近于小麦面包,与小麦面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贮藏过程中,青麦仁酸面团面包的慢消化性淀粉含量低于其他样品,说明酸面团的添加能有效延缓面包的老化;小麦面包、青麦仁面包、青麦仁酸面团面包3种样品中分别检测出32种、42种、46种风味物质,有15种物质共同存在于3种面包中,表明酸面团的添加增加了面包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改善了面包的口味;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酸面团的添加能有效改善青麦仁面包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酸面团中的微生物群落及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酸面团在发酵面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酸面团中的微生物群落、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代谢途径、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代谢、胞外多糖和挥发性物质等代谢产物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酸面团的综合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实验室获得1株高产植酸酶乳酸菌(L-19)并应用于黑豆酸面团面包,同时选用不产植酸酶的乳酸菌(K-12)作为对照.通过分析面包氨基酸组成和营养指标、蛋白质体外消化率、质构特性、超微结构和感官评定,研究其对黑豆酸面团面包蛋白质营养及烘焙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添加乳酸菌黑豆酸面团后,面包蛋白营养和烘焙品质都得到了明显...  相似文献   

13.
应用分离自我国酒鬼酒曲中的融合魏斯氏菌和梅兰春酒醅中的异常威克汉姆酵母进行混菌发酵,通过测定菌株生长曲线探索两株菌的共生作用,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PME-GC-MS)和气相电子鼻技术,对比混菌发酵酸面团(MBF)和单菌发酵酸面团及其荞麦馒头风味化合物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MBF中乳酸菌、酵母菌菌落数分别达到9.38 log CFU/g、8.51 log CFU/g,两株菌具有良好的共生关系。发酵后荞麦酸面团的主要特征风味物质为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乙偶姻和异戊醇。与酵母菌单菌发酵荞麦酸面团馒头相比,混菌发酵馒头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从5.27%提高到9.53%,结合ROAV分析,混菌发酵荞麦馒头的风味强度明显高于单一乳酸发酵和单一酵母发酵,赋予馒头更浓郁的酒香和果香,感官评定证实其整体可接受度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14.
以陕北甜荞为原料生产荞麦面包,以荞麦面包贮存过程中失水量为主要指标,研究了影响荞麦面包保水性的因素。结果表明,荞麦粉添加量、面团加水量、改良剂的用量以及发酵方法和焙烤湿度等因素对荞麦面包保水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焙烤方法对荞麦面包保水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细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的工业生产效率,该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一株波茨坦短芽孢杆菌S8 的产糖培养条件,进一步采用Plackett-Burman 设计和最陡爬坡试验对最佳产糖培养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并将菌株所产EPS 分别与不同疏水底物混合,以吐温80 作阳性对照,对其乳化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优化的最佳产糖条件为接种量4.56%、培养时间39.9 h、碳源添加量30.04 g/L;在此条件下,EPS 产量可达到(107.81±1.47) mg/L;乳化性探究试验结果表明波茨坦短芽孢杆菌S8 产生的EPS 对疏水性底物具有较好的乳化作用,12 h 和24 h 的乳化效果明显优于吐温80。  相似文献   

16.
在脱脂乳中分别培养植物乳杆菌菌株YW11和菌株SKT109,经三氯乙酸除蛋白、离心、乙醇沉淀、透析、冷冻干燥得到胞外多糖粗品,再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和Sepharose CL-6B凝胶柱纯化,得到两种胞外多糖纯品。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此两种多糖的单糖组成,并采用KBr压片法观察红外光谱,利用动态光散射方法测定多糖的流体力学半径(Rh)。结果显示:YW11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为3.45∶1,流体力学半径为69.20 nm;SKT109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为1.43∶1,流体力学半径为41.74 nm;YW11胞外多糖的乳化能力强于SKT109胞外多糖,但前者的乳化稳定性略低;两种胞外多糖分别与其他乳化剂之间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乳化颗粒的半径主要集中在1~2 μm之间。本研究获得的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在食品加工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new possibilities in using freeze‐dried buckwheat sourdoughs in the processing of gluten‐free bread (GFB). Fresh and freeze‐dried (at temperatures of 20, 40 and 60 °C) sourdoughs were added in the amounts of 10, 20, 30 and 40% of the total flour content. Significant and beneficial changes in the quality of brea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fresh and freeze‐dried sourdoughs additive were observed. Freeze‐dried buckwheat sourdoughs at the level of 20 and 30% gave the best baking results for GFB. pH of bread significantly changed, which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increasing its suitability for the storage. Buckwheat sourdough dried at 40 °C is the most highly recommended for GFB processing. Higher temperatures (60 °C) caused the least change in bread volume; however, a bitter aftertaste from burning was slightly detectable. Freeze‐dried buckwheat sourdoughs can be used directly in processing, thus eliminating the long fermentation of sourdough.  相似文献   

18.
谷朊粉对苦荞小麦混合粉流变学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研究首先利用实验磨进行苦荞制粉,然后以苦荞小麦混合粉(20:80)为对象,参照国际标准分析方法,系统分析谷朊粉对混合粉流变学特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谷朊粉添加量增加,混合粉粉质特性、拉伸特性及烘焙特性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在该试验条件下,谷朊粉最佳添加量为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