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蔬菜是人类摄入类胡萝卜素的重要来源,类胡萝卜素较低的生物可给性极大地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赋型剂乳液的粒径和蔬菜的加工方式是影响类胡萝卜素生物可给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本实验利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研究了赋型剂乳液粒径(表面积平均粒径(d3,2)约200、500 nm和10 μm)和菠菜加工方式(生菠菜、热烫菠菜)对菠菜中β-胡萝卜素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粒径(d3,2≈200 nm)和中等粒径(d3,2≈500 nm)赋型剂乳液/菠菜混合体系在模拟胃肠道消化过程中的物理特性(粒径和ζ-电位)、微观形态、油脂消化特性和生物可给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大粒径(d3,2≈10 μm)赋型剂乳液/菠菜混合体系差异显著(P<0.05);菠菜与小粒径和中等粒径赋型剂乳液共同进行体外模拟消化时,β-胡萝卜素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28.78%和28.65%,显著高于大粒径赋型剂乳液/菠菜混合体系(12.80%)(P<0.05);菠菜的加工方式显著影响β-胡萝卜素的生物可给性;与小粒径赋型剂乳液共同进行体外模拟消化时,热烫菠菜中β-胡萝卜素的生物可给性(15.66%)显著低于生菠菜(28.78%)(P<0.05)。综上,调控赋型剂乳液的粒径以及选择合理的方式加工果蔬,对于提高果蔬中β-胡萝卜素的生物可给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影响乳液体系中β-胡萝卜素生物可给率的因素,作者通过构建体外消化模型及体外淀粉消化酶、脂肪酶及胆盐缺失3种特殊消化模型,对以辛烯基琥珀酸(OSA)改性淀粉为乳化剂的β-胡萝卜素乳液的生物可给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消化模型中β-胡萝卜素生物可给率的大小顺序为:完整消化模型淀粉消化酶缺失模型胆盐缺失模型脂肪酶缺失模型。因此,当乳化剂消化、油脂消化和胆盐胶束化中任一进程被抑制时,乳液中β-胡萝卜素的生物可给率均降低。且这三者对乳液中β-胡萝卜素生物可给率的影响程度如下:脂肪消化胶束化乳化剂消化。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充分利用双蛋白的营养和功能特性优势,以罗非鱼分离蛋白(tilapia protein isolate,TPI)和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混合液作为乳化剂,通过高压均质结合热处理制备负载β-胡萝卜素的TPI-WPI复合乳液,探讨两种蛋白的质量比(2∶1、1∶1、1∶2)对乳液稳定性、抗氧化活性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的TPI和WPI乳液比较,TPI-WPI复合蛋白乳液的稳定性及β-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率提高。当TPI与WPI质量比为1∶2时,复合蛋白乳液初始粒径为259.18 nm,zeta电位绝对值为28.23 mV,乳液的稳定性好,4℃贮藏21 d不分层;当TPI与WPI质量比为2∶1时,复合蛋白乳液贮藏21 d后β-胡萝卜素保留率达到62.36%,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4.83%和40.11%,经体外消化后,β-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率达24.76%,乳液游离脂肪酸释放率高。因此,WPI的添加可以提高复合蛋白乳液的稳定性,而TPI的添加可以提高乳液负载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研究结果可为混合蛋白构建稳定的乳液体系及活性成分的递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机械加工方式(1 mm×1 mm×1 mm切丁、2 mm×2 mm×2 mm切丁、打浆)和油脂(添加量0%、3%、5%、10%)对β-胡萝卜素生物接近度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β-胡萝卜素浓度,采用静态体外消化法、以释放率和胶束化率为指标评估β-胡萝卜素生物接近度。结果表明:3种机械加工处理的胡萝卜在相同油脂添加量条件下,β-胡萝卜素的释放率和胶束化率由大至小的排序均为:打浆处理(释放率为2.069%~32.565%,胶束化率为0.324%~1.999%)、切丁1 mm×1 mm×1 mm(释放率为1.088%~6.162%,胶束化率为0.226%~0.911%)和2 mm×2 mm×2 mm(释放率为0.335%~4.102%,胶束化率为0.109%~0.242%);不同油脂添加量均提高了胡萝卜中β-胡萝卜素的释放率和胶束化率,且油脂添加量分别与释放率和胶束化率均呈线性关系,但是提高幅度因机械加工方式不同而异:10%油脂添加量与无油脂添加相比,打浆处理的释放率提高了约15倍,胶束化率提高了约5倍,1 mm×1 mm×1 mm胡萝卜丁的释放率和胶束化率分别提高了约5倍、3倍,2 mm×2 mm×2 mm胡萝卜丁的释放率和胶束化率则分别提高了11倍、1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乳状液中β-胡萝卜素的胶束化过程以及油滴粒径、油相含量和β-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对乳状液中β-胡萝卜素生物接近度的影响规律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静态体外消化法,以胶束化率为指标评估β-胡萝卜素的生物接近度。结果:肠消化阶段的前30 min是乳状液中β-胡萝卜素胶束化过程的重要阶段;在一定范围内,β-胡萝卜素的胶束化率(3.23%~10.87%)与乳状液油滴粒径(0.44~4.28μm)呈线性负相关;油相含量1%~20%范围内,β-胡萝卜素的胶束化率随油相含量增加呈"S"型增长趋势;β-胡萝卜素的胶束化率随其质量分数的增加(2~30 mg/100 g)先上升后降低,相应地胶束中β-胡萝卜素的绝对质量先上升而后进入平台期。 相似文献
6.
以婴儿配方奶粉乳液为模型,采用体外消化模型研究单双脂肪酸甘油酯和磷脂复配对脂溶性营养素(维生素D、类胡萝卜素)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肠消化过程中,单双脂肪酸甘油酯和磷脂的添加能显著提高奶粉模型乳液体系中脂溶性营养素(维生素D等)的胶束化,并有效提升其生物可给性,有利于促进脂溶性营养素的吸收效率和生物利用率,使其消化行为更为接近母乳。同时,不同组成结构单双脂肪酸甘油脂的添加均可提升脂溶性营养素的生物可给性,其中油酸结构的存在对脂溶性营养素生物可给性的提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制备β-胡萝卜素蛋白乳液,在此基础上构建β-胡萝卜素乳液水凝胶微粒,加入不同浓度的Ca2+进行交联,对Ca2+交联β-胡萝卜素乳液水凝胶微粒的基本性质及稳定性进行考察。经浓度为0~4 mmol/L的Ca2+交联的水凝胶微粒粒径无显著性差别;随着Ca2+浓度的增加,水凝胶微粒的黏度及凝胶强度增加;经Ca2+交联的水凝胶微粒的离心稳定性提高。β-胡萝卜素乳液在pH 3~5发生严重的分层现象,而β-胡萝卜素乳液水凝胶微粒在pH 3~7之间都相对较稳定。Ca2+交联浓度为0~2 mmol/L的水凝胶微粒在高NaCl浓度(>2 mol/L)时会出现分层现象,但是Ca2+交联浓度为2~4 mmol/L的水凝胶微粒可以在不同NaCl浓度下一直保持稳定。在贮藏稳定性实验中,Ca2+交联可以进一步提高水凝胶微粒对β-胡萝卜素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评估刺参中拟除虫菊酯的生物可给性,为海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胃相动态pH的体外模拟消化模型,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加工前后刺参(Stichopus japonicas)中3种拟除虫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含量。结果 加工组与原料组相比,经过胃相消化后,3种菊酯类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不管是原料组还是加工组,与消化前相比,经过肠道模拟消化后,3种菊酯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原料组中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63.09%,86.67%和71.83%,除了溴氰菊酯,加工后另外两种菊酯类生物可给性均低于原料组。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刺参中3种拟除虫菊酯经模拟消化后均不能从食物基质中完全释放,此外加热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刺参中拟除虫菊酯的生物可给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Tween系列乳化剂(Tween20、40、60、80)粗乳化β-胡萝卜素并经100/10MPa二级高压均质制备 0.5%(W/W)β-胡萝卜素含量、不同乳化剂浓度(4%~12%)的纳米乳液,经4、25、55℃贮藏28d,根据 ΔBS(t)值、贮藏过程中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的粒径大小以及色素含量的变化比较四种Tween乳化剂及其浓度对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 Tween20制备的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d=132nm)最小,稳定性较好,而且色素保留率最高(64%~78%). 相似文献
11.
大米中无机砷的生物可给性体外消化评价模型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物摄入是许多化学物质进入人体的主要渠道.只有当化学物质能够被释放进入消化液, 才能够发挥毒性作用.介绍了建立体外消化模型用于大米中无机砷生物可给性研究工作.结果显示:无机砷标准溶液能全部进入消化糜中;不同浓度的加标大米样品中无机砷的生物可给性随着加标浓度的上升而下降;现场采集的三种大米样品的无机砷的生物可给性基本一致.体外消化模型对于丰富暴露评估技术和健全风险评估制度将产生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β-胡萝卜素稳定性及生物利用率,以乳清蛋白、阿拉伯胶、卵磷脂为乳化剂,大豆油为油相,制备了3种水包油型β-胡萝卜素乳液,研究在不同盐离子浓度、pH和温度下,3种乳液的稳定性、β-胡萝卜素保留率以及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卵磷脂乳液,乳清蛋白乳液和阿拉伯胶乳液在不同盐离子浓度下均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乳清蛋白乳液在pH 5.0的条件下极不稳定,会出现明显的分层;β-胡萝卜素在酸性条件下会加速降解;温度显著影响乳液的氧化,乳清蛋白乳液氧化程度较阿拉伯胶乳液和卵磷脂乳液低,且对β-胡萝卜素的保护能力更高,体外模拟消化研究显示消化率最高的为阿拉伯胶乳液,其次为乳清蛋白乳液,卵磷脂乳液最低,且阿拉伯胶乳液可以减缓β-胡萝卜素在消化过程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体外消化法结合细胞吸收模型,以胶束化率为指标,研究了4种柑橘黄烷酮对β-胡萝卜素胶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的胶束化率随胆盐浓度升高而增加,当胆盐浓度为15 mmol/L时,添加卵磷脂能显著增加β-胡萝卜素胶束化率(p<0.05)。橙皮苷对β-胡萝卜素胶束化的促进作用显著(p<0.05),橙皮素、柚皮素次之,柚皮苷作用不显著(p>0.05)。4种柑橘黄烷酮增加了β-胡萝卜素胶束极性,降低了胶束颗粒粒径,提高了胶束稳定性。在调控β-胡萝卜素的生物可利用率和细胞吸收方面,橙皮苷显著提高β-胡萝卜素的生物可利用率(p<0.05),橙皮苷、橙皮素、柚皮素均显著促进β-胡萝卜素的细胞吸收(p<0.05),而柚皮苷对β-胡萝卜素的细胞吸收促进作用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类黄酮的加入会提高β-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5,(11)
对β-胡萝卜素制品中β-胡萝卜素的异构体的组成和比例进行了研究。将市场上收集到的20个β-胡萝卜素制品(油悬浮液、水分散性干粉、水分散性微粒)按照美国药典膳食补充剂β-胡萝卜素制品中描述的方法进行分析检测,确定β-胡萝卜素制品中β-胡萝卜素异构体的组成和比例,并分析比较产品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厂家的β-胡萝卜素制品中β-胡萝卜素异构体的组成和含量略有不同,但整体β-胡萝卜素油悬浮液以全反式β-胡萝卜素为主,含有少量的顺式异构体;β-胡萝卜素水分散性干粉中β-胡萝卜素异构体以全反式β-胡萝卜素、9-顺式β-胡萝卜素和13-顺式β-胡萝卜素异构体为主,且反式和顺式异构体的比例相当;β-胡萝卜素水分散性微粒中以全反式β-胡萝卜素和13-顺式β-胡萝卜素异构体为主,且全反式比例大于顺式。 相似文献
15.
16.
叶黄素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它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外界获取,但叶黄素因其脂溶性的特点导致生物可给率低,如何高效补充叶黄素成为研究热点。叶绿素常与叶黄素共同出现在人类饮食中,且二者均为脂溶性物质,会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因此研究膳食叶绿素及其结构变化对叶黄素生物可给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备膳食中常见的8种不同结构的叶绿素(叶绿素a和b、脱镁叶绿素a和b、脱植基叶绿素a和b、脱镁叶绿酸a和b),采用体外静态消化模型和胶束化实验研究它们对叶黄素生物可给率的影响,并测定叶黄素和叶绿素形成的混合胶束粒径和电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共消化时不同结构的叶绿素能够显著提高叶黄素的回收率和生物可给率(P<0.05),其中脱镁叶绿素b的作用最为显著,所对应的叶黄素回收率和生物可给率分别为90.48%和80.44%。在消化过程中,未检测到明显的叶黄素降解产物,而叶绿素的结构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消化物和胶束的平均粒径、荧光图像以及Zeta电位值可以确定胶束液体系比消化液体系更稳定,并且叶绿素可以通过与叶黄素形成复合物来保护叶黄素。本研究对如何提高叶黄素的生物可给率及消化利用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 对大米、玉米和辣椒中钙含量进行测定, 探究钙的生物可给性差异及其膳食营养价值。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样本来自贵州省的9个市州。基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米、玉米和辣椒钙含量, 通过体外消化模型(in vitro digestion mode)模拟胃部及肠道消化, 计算大米、玉米和辣椒中钙的生物可给性。结果 辣椒钙含量最高, 为(1799.50±398.70) mg/kg, 其次为玉米, 为(253.41±103.37) mg/kg, 大米最低, 为(69.90±20.53) mg/kg, 3组钙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49.93, P<0.001)。通过体外消化模型得出大米、玉米和辣椒在胃阶段钙的生物可给性均高于肠阶段(P<0.001); 进一步分析发现, 大米在胃阶段钙的生物可给性(69.72%±10.31%)>玉米(41.40%±11.37%)>辣椒(35.31%±5.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67, P<0.001); 大米在肠阶段钙的生物可给性(56.69%±12.78%)>辣椒(23.29%±7.66%)>玉米(14.51%±5.1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4.73, P<0.001)。结论 研究发现大米、玉米和辣椒中钙的膳食营养价值均有限, 不是居民良好的膳食钙来源, 因此, 有必要开展相关的营养教育和干预, 改善居民的饮食结构, 增加牛奶和乳制品的摄入量, 以减少膳食钙摄入量的不足。本研究可为我国居民建立合理饮食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制备了蛋清蛋白-壳聚糖混合乳液与蛋清蛋白-壳聚糖双层乳液,并将二者分别负载β-胡萝卜素,通过测定粒径、乳析指数、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等指标,对比二者热稳定性、抗消化稳定性及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在80℃处理后,混合乳液、双层乳液的乳析指数分别较20℃时增大了54%、14.6%;80℃时,双层乳液的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为74%,比混合乳液的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高21%,各项指标均显示双层乳液有较强的热稳定性。体外消化过程中,双层乳液能保持较为完整的乳滴结构,而混合乳液出现了破乳现象,双层乳液负载β-胡萝卜素后其生物可给率比混合乳液高14.7%。在贮藏15 d后,混合乳液和双层乳液的粒径分别较新鲜乳液的粒径增大了30.2%、16.1%,双层乳液中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较混合乳液高18.3%,双层乳液中油脂的脂肪的过氧化值较混合乳液低23.4 meq/kg。综上,双层乳液对于β-胡萝卜素的保存效果以及乳液中的油脂氧化稳定性最好,该研究为β-胡萝卜素、多酚等功能活性物质的高效递送、吸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O/W型微乳液对β-胡萝卜素增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吐温80/乙醇/丁酸乙酯/水微乳液体系对水难溶性物β-胡萝卜素的增溶作用,同时用黏度计和动态光散射仪研究了空白微乳和含β-胡萝卜素微乳液的微结构。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在以丁酸乙酯为油相的微乳液中溶解度明显增大;β-胡萝卜素加入明显影响微乳液的微结构。加入β-胡萝卜素使微乳液的W/O区域变小,BC和O/W区域变大;同样的,含β-胡萝卜素微乳液的粒径较空白微乳大,含β-胡萝卜素微乳液的粒径同空白微乳液一样,在储藏初期逐渐减小,3d后,基本不变,且在一个月内稳定。 相似文献
20.
系统考察乳液制备参数对乳液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以干热法制备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麦芽糖糊精(Maltodextrin,MD)的Maillard反应复合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MRPs).以此为基础,制备WPI-MD MRPs稳定的β-胡萝卜、素纳米乳液,并进一步考察乳液的物理稳定性及β-胡萝卜、素的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WPI-MD的MRPs能够显著降低纳米乳液的粒径,并提高纳米乳液的物理稳定性.同时,WPI-MD的MRPs可加速油相中β-胡萝卜素的降解,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