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葡萄酒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酚类物质作为葡萄酒的“骨架成分”,在葡萄酒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影响葡萄酒的颜色、滋味和口味等,还具有抗氧化作用。概述了葡萄酒中主要的酚类物质及其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酚类物质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与葡萄酒中常见的酚类物质可分为类黄酮和非类黄酮两大类,它们是葡萄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与葡萄的抗病性、采后生理、贮存、保鲜等密切相关。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主要来自于葡萄果实、果梗、酵母代谢以及橡木桶,参与形成葡萄酒的味道、骨架、结构和颜色等,对红葡萄酒的风格特征和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葡萄酒酚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葡萄酒中含有多种酚类成分,这些成分在葡萄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影响葡萄酒的口感,使葡萄酒具有苦味和收敛性,尤其是红酒;第二,影响葡萄酒的颜色;第三,起到防腐的作用,延长酒的寿命;第四,在葡萄酒中起抗氧化作用.文中介绍了葡萄酒中主要的多酚类化合物及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赤霞珠葡萄酒酚类物质的产区差异性。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新疆天山北麓产区、焉耆盆地产区与山东半岛产区赤霞珠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组成与含量,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新疆天山北麓产区、焉耆盆地产区与山东半岛产区赤霞珠葡萄酒的酚类物质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新疆两产区的原花青素B1、儿茶素、表儿茶素、对香豆酸、总黄烷醇类、总黄酮醇类、总类黄酮及总酚含量显着高于山东半岛产区(P<0.05),焉耆盆地产区芦丁、槲皮苷、白藜芦醇含量显着高于山东半岛产区(P<0.05)。基于酚类物质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欧氏距离超过15时,山东半岛产区样品聚为一类,新疆两个产区葡萄酒样品聚在一起;基于酚类物质的Fisher判别分析能区分山东半岛产区样品,对新疆两个产区个别样品有误判,回代检验与交叉验证合计正确率分别为91.30%和86.96%。结论 新疆天山北麓、焉耆盆地与山东半岛产区赤霞珠葡萄酒酚类物质具有明显的产地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以梅鹿辄葡萄为原料,通过发酵前不同时间冷浸渍处理(3、5、7 d),研究冷浸渍时间对葡萄酒酚类物质和色泽品质的影响及其两者之间的联系。测定各处理酒样基本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含量和色泽相关参数,并分析不同指标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冷浸渍处理所酿酒样总酸含量均增加,pH值降低;冷浸渍处理能显著提高干红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P <0. 05),其中总酚、总单宁、总花色苷、总类黄酮含量随浸渍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而总黄烷醇并不随浸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不同冷浸渍时间均能够提升酒体红色色调(P <0. 05),增强颜色饱和度。主成分分析表明,延长冷浸渍时间有利于花色苷和其他酚类物质的浸出与聚合,进而提高酒体颜色稳定性。综上,发酵前冷浸渍7 d处理工艺能更好地提升干红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和改善酒体色泽品质,可应用于优质干红葡萄酒的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6.
主成分分析法研究酚类物质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贞  姜爱莉 《酿酒科技》2011,(6):107-109,112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几茶素、没食子酸、绿原酸和芦丁对葡萄酒品质影响最大.儿茶素、没食子酸的影响是正面的,芦丁和绿原酸的影响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7.
用HPLC法测定干红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于贞  赵光鳌  李记明  帅桂兰 《酿酒》2002,29(2):88-89
建立了用HPLC测定干红葡萄酒中11种酚类物质的方法,该法具有定量准确,快速的特点,在实验条件下,各物质的含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回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果穗日光暴露对葡萄酒酚类物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台产区蛇龙珠和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转色期对果穗区域进行摘叶处理,分析了摘叶对葡萄果实成熟度指标、葡萄酒酚类物质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摘叶处理后,葡萄果穗和单果质量无显著变化,葡萄果实总酸含量显著降低。摘叶处理显著提高蛇龙珠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而对赤霞珠葡萄无显著影响;显著提高葡萄酒中总酚、丹宁、色素、黄酮和黄酮醇等的含量,提高单体酚-没食子酸、咖啡酸、芦丁和槲皮素等的含量,使葡萄酒香气更复杂、浓郁,结构感更强,更协调。烟台产区转色期摘叶处理可显著提高葡萄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酿酒葡萄酚类物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欧亚种,野生种和杂交种共9个酿酒葡萄(种)品种酚类物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酿酒葡萄品种果实酚类物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发酵和贮藏过程中各品种酚类物质的变化趋势不同。酚类物质各指标间大都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根据酚类物质特性可以选择适宜的酿酒品种酿造不同类型的葡萄酒。  相似文献   

10.
以源于黄土高原地区3种海拔条件下的赤霞珠和品丽珠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及非花色苷单体酚物质含量进行测定,比较葡萄园海拔对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2种坡地葡萄酒相比,谷地和平地葡萄酒中总酚、总类黄酮和总黄烷醇含量高;随海拔上升,赤霞珠酒中总花色苷含量增加,而品丽珠酒彼此间无显著差异;2种葡萄酒的抗氧化能力随海拔的上升呈下降趋势;海拔对2种葡萄酒中非花色苷单体酚物质的组成无显著影响,而对其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谷地和平地的葡萄酒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高于2种坡地的30%以上;坡地葡萄酒的黄酮醇含量也高于平地和谷地条件。海拔对赤霞珠和品丽珠葡萄酒的品质有一定影响,对不同品质指标间的影响存在差异。在黄土高原地区,低海拔葡萄园的赤霞珠和品丽珠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均优于高海拔坡地葡萄酒。  相似文献   

11.
浸渍酶及酵母对蛇龙珠葡萄酒中非花色苷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分析了Vinozym G、FCE两种浸渍酶以及BDX、XR两种酵母对于蛇龙珠干红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一些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经XR酵母和两种不同酶处理的T3、T4组样品中主要的非花色苷酚类物质黄烷-3-醇在变化趋势以及最终含量上的差别很小,多数黄酮醇类物质含量上无显著差异。而经BDX酵母和两种不同酶处理的T1、T2组样品中总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含量在酿酒结束后较高。经FCE酶和BDX酵母处理的T2组酒样总糖苷、类黄酮、醇类物质含量在4种处理中最高,最有利于葡萄酒颜色的稳定,黄烷-3-醇类物质在酿酒结束后表现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13.
摘叶处理对酿酒葡萄果实酚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霞珠和品丽珠为试材,研究摘叶处理对赤霞珠和品丽珠葡萄果实酚类物质(总花色苷、总酚、单宁及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为晋中南地区酿酒葡萄及葡萄酒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摘叶能促进葡萄果实酚类物质的积累,其中赤霞珠在转色初期摘除4片叶效果最好,能显著提高采收期成熟度、总花色苷(增加了23.92%)、总酚(增加了22.00%)及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增加了83.02%)(P<0.05);而品丽珠在转色末期摘除6片叶效果最佳,能显著提升采收期成熟度、总花色苷(增加了12.79%)、总酚(增加了26.17%)、单宁(增加了128.80%)及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增加了140.82%)(P<0.05)。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Abstract: Wine phenolic composition depends on the grapes used to make wine and on vinification conditions. The occurrence of these biological compounds has stimulated numerous studies focu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that influence their concentrations in wine. 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vinification techniques on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on the phenolic compounds of red wine made from the variety of Monastrell grapes obtained by organic culture. To this purpose, 3 different vinification procedures were carried out: vinification after prolonged maceration, vinification with the addition of enological enzymes, and traditional vinification procedures (used as control).The results showed similar values of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all 3 types of wine elaborated and found no difference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wine made with the 3 different methods. The evolution of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phenolic compounds tested in wines during 3 mo of storage showed a similar pattern. Organic wine has acquir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world and its important, working in oenology to research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葡萄鲜果及酿酒皮渣中葡萄籽提取物中的酚类化合物含量,抗氧化特性及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乙醇法提取葡萄籽中多酚化合物,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三大酚类化合物参数(总酚、类黄酮类、黄烷-3-醇类)及3种抗氧化性能参数(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分析)。体外培养肝癌细胞HepG2,建立细胞模型,不同浓度的提取物作用于癌细胞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多酚提取物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不同样品葡萄籽所含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性能、抗癌细胞增殖能力均不同,酿酒皮渣的葡萄籽中仍含有大量的多酚化合物,其中欧亚种赤霞珠鲜果及酿酒皮渣中葡萄籽所含酚类化合物、抗氧化能力及抗癌细胞增殖活性高于圆叶葡萄Noble鲜果及酿酒皮渣。结论:葡萄鲜果与酿酒皮渣中的葡萄籽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能力及抗癌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