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霉变是导致粮食储藏过程中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的重要因素,若能早期预测粮食是否会发生霉变,提前采取处置措施,对保障粮食储藏安全,降低粮食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并通过网格搜索优化参数,分别建立了稻谷和小麦霉变的预测分类模型,以判定在给定水分、温度和储藏时间的条件下是否会发生霉变。实验结果表示,稻谷平均准确率可达96%以上,小麦平均准确率可达92%以上。同时本研究采取不同规模的小样本训练建模,并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训练结果表明,基于SVM的模型准确率高且表现稳定,明显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2.
基于电子鼻系统的粮食霉变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霉变是食品质量安全领域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研制出一套能快速检测粮食霉变程度的电子鼻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调理与传输单元,传感器阵列和气室以及供气动力装置三大部分.使用该系统连续7d检测红皮花生、养麦、大米、燕麦4种粮食的霉变程度,以随机共振方法处理实验数据,通过信噪比谱特征信息量化粮食霉变程度,较好地反映了粮食霉变的过程.该方法可以克服传感器基线漂移的不利影响,快速、准确地检测粮食霉变过程中的气味挥发物,并监测粮食霉变程度,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3.
霉变的发生会导致粮食品质下降甚至粮食浪费,是影响粮食安全储藏的重要因素之一。粮食霉变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萤火虫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IFA-SVM)的预测分类模型,引入高斯函数非线性改变萤火虫算法的步长,将稻谷作为研究对象,判断稻谷在给定的温度、水分、储藏时间条件下是否发生霉变。选择实验室生化培养箱对实际存储环境进行模拟,结果显示,相比传统的SVM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FA-SVM模型,IFA-SVM模型对稻谷霉变情况的预测准确率可达96%且迭代时间降低,在实际粮食存储霉变预测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及时发现初期霉变现象,可避免损失。几种主要粮食发生霉变的早期征兆较明显的有: 稻谷:其早期变化表现为籽粒湿润变软,断面粉白,略带霉味;未熟粒、发芽粒偶见白细或绿色的霉点,发热严重的会造成黄粒。  相似文献   

5.
霉变和芽变是导致粮食品质劣化的常见因素,研究霉变和芽变的快速检测方法有利于粮食的安全存储。快速检测法将粮食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作为判断依据,在检测之前利用高速搅拌机处理霉变或芽变的粮食籽粒,分别获取籽粒外部洗涤液和籽粒匀浆液,再通过酶活性检测仪获取相关数据,可在30 min内完成所有检测操作。经实验探究,快速检测法在灵敏度、稳定性以及不同粮食品种的适应性方面均表现良好,足以达到提高检测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粮食霉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要保证粮食安全贮藏,必须确定最长的可能贮藏时间。确定贮藏时间时,一定要考虑到贮藏技术、一批粮食的品质、今后的利用情况和对其品质的具体要求等。因此,必须事先进行较长时间的试验,最后绘制出供贮藏人员使用的曲线图。下面是在通风或密闭环境里的贮藏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8.
霉变是造成粮食损失的重要原因,为了降低损失,将危害控制在萌芽状态,提前预测预警意义重大。本研究利用MATLAB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了预测粮食霉变的BP神经网络,给出了稻谷在给定含水率、温度、储藏时间的条件下是否会发生霉变的预测模型。同时,通过合理选择训练样本的数目,探究训练样本数量对网络精度的影响,并通过华北地区实仓数据验证由实验数据得到的BP神经网络在实际应用中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经过验证,对于实验数据,训练样本数目大于400时,神经网络预测正确率可以达到94.3%;样本数越大,正确率越高。随机选择2 500个实验室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得到的神经网路预测模型,对剩余样本预测准确率达到98%,对于实仓检测数据,正确率可以达到82.1%。  相似文献   

9.
以吉林特产油豆角为试材,研究油豆角0℃冷胁迫处理间歇升温对冷害的回避效果。结果表明:油豆角0℃处理20d即出现典型水浸状冷害症状,间歇升温至4、8℃和室温(20~25℃)处理,均可有效地减缓冷害症状。其中间歇升温至8℃对冷害的回避作用最为显著,呼吸高峰较对照组推迟10d出现,贮藏35d后,冷害指数、细胞膜透性、MDA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低33%、29.13%、14.06nmol/g·FW,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了0.73U;升温至4℃处理效果没有升温至8℃显著;升至室温处理,前期对冷害症状有所缓解,但后期冷害加剧,褐变反而严重。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我国市售大米贮存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及其安全性综合分析和评价方法,采用实验室贮藏抽样检测的方法对东北成品包装大米的生化和物理指标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药残留、重金属、甲苯残留和黄曲霉毒素B1在成品包装大米的整个贮藏阶段均未检测到,而脂肪酸值和还原糖值随贮藏时间显著上升.脂肪酸值虽呈增加趋势,但低于国家标准,黏度随贮藏时间延长缓慢降低.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的粮食霉变,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粮食中的有机物质被分解,从而出现了劣变现象。导致粮食霉变的主要原因在于微生物的营养代谢活动,从来源来看,田间与储藏微生物区系这两类微生物,都会对粮食质量及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交链孢属、附球属、镰孢霉属等田间微生物会潜伏在粮食颗粒中,即使经过干燥处理后依然会存在;当粮  相似文献   

12.
<正>沼气用于粮食、种子的贮藏,简便易行,收效显著。安徽某地粮站将试验仓和常规仓各贮稻谷20万公斤,一年后测定,试验仓比常规仓温度降低38.5%,害虫减少100%,酸度降低70%左右。 沼气贮粮的操作并不复杂,只要在原来的粮堆上面覆盖一层0.1—0.2毫米厚的聚乙烯塑料薄膜,顶部设置一根小管作排气通道,并与测氧仪或CO_2分析仪连接,随时测量粮堆中环境气体的含氧量或CO_2含量,粮堆底部放置一个“射线型”连气扩散器,经过沼气流量计与沼气输气管道及开关连接。  相似文献   

13.
粮食霉变的主要机制及生化过程,并对当前快速检测技术在粮食霉变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粮食霉变的快速检测方法提供相应支持。  相似文献   

14.
粮食发热的紧急处理及霉变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粮堆中热源进行了分析,探明粮堆发热的根源,进而科学地对储粮发热进行处理,提前预防储粮霉变。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因在田间生长期携带有各种病菌,在贮存过程中容易引发霉变而造成大量的损失,目前消毒杀菌方法多用化学试剂,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方法——电子束辐照技术,该技术具有常温、低能耗、不损伤种子组织结构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粮粒的形成与粮食细胞的特性 粮食贮藏的基本任务是: 第一,保质——要最大限度地保持粮食原有的营养品质和新鲜度; 第二,保量——要尽量防止不应有的粮食数量的损耗; 第三,经济效果——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要加强科学管理,搞好成本核算,节约保管费用,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积累资金。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因在田间生长期携带有各种病菌,在贮存过程中容易引发霉变而造成大量的损失,目前消毒杀菌方法多用化学试剂,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方法——电子束辐照技术,该技术具有常温、低能耗、不损伤种子组织结构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以柏拉图法和因果分析法为例,将现代质量管理方法的 原理及技术应用于火腿肠的防霉变控制之中,为产品的 质量控制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理论和决策依据。研究结果 表明,应用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 质量,降低不良品率,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冬枣减压贮藏期间生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冬枣在0±1°C,大气压力分别为101.325、81.06、50.663和20.265kPa的贮藏条件下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减压贮藏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冬枣的CAT活性,显著抑制了PPO活性,减缓了果肉组织相对电导率的升高和MDA的积累,抑制了果肉硬度的下降,从而延缓了果实的成熟衰老。   相似文献   

20.
经过真空包装的烤制鲢鱼片分别贮藏在20℃和37℃条件下,测定其菌落总数、质构特性以及脂肪氧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两个贮藏温度下产品的菌落总数、过氧化值、TBA值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0℃条件下增加缓慢,维生素E的加入能有效的抑制产品过氧化值、TBA值在贮藏期间的增长。37℃贮藏产品的硬度、弹性、粘结性和咀嚼度在贮藏末期均降低,20℃贮藏产品的硬度在贮藏末期降低,咀嚼度相对稳定,弹性和粘结性在贮藏末期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