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导致酱油胀袋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夏两季是酱油胀袋的高发时期,导致酱油胀袋的原因大多数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文中利用高糖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MRS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来分离产自浙江绍兴地区的已胀袋酱油中的微生物。结果仅用营养琼脂培养基从样品中分离、纯化出了7株细菌,编号:k1、k2、k3、k4、k5、k6、k7;没有在胀袋酱油中分离到酵母菌和霉菌。经产气实验证实只有k2菌株能在酱油中产气,根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对k2菌株的菌体和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等进行系统分析,初步鉴定k2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2.
鲜剥大蒜中腐败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鲜剥大蒜霉变部分的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观察待测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菌丝显微结构,并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分离纯化后一共得到4株菌,通过对其菌落形态特征和菌丝显微结构观察,初步判定为青霉、根霉、赤霉及曲霉;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测序和序列分析,最终鉴定4株菌分别为: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赤霉(Gibberella intermedia)、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红烧肉和酱料包的胀袋和腐败问题,该研究对胀袋红烧肉、牛排酱与番茄酱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16S rDNA鉴定和产气验证试验确定导致产品胀袋的主要产气微生物。结果显示,从3种胀袋产品中共分离出9株优势菌,编号为1~9。其中菌株1号和5号为革兰氏阳性球菌,经鉴定1号菌株为枝状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daphicus)、5号菌株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4号和8号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经鉴定4号菌株为巴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braakii)、8号菌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2号、3号、6号、7号和9号为革兰氏阳性杆菌,经鉴定2号菌株为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3号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6号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7号菌株为太平洋芽孢杆菌(Bacillus pacificus)、9号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经产气验证试验,可以确定Bacillus velezensis、Citrobacter braakii、Bacillus cereus、Bacillus pacificus和Citrobacter freundii为产气微生物,是引起红烧肉和酱料包胀袋的主要污染微生物。综合分析,芽孢杆菌是导致包装食品胀袋的主要产气微生物之一,有效控制芽孢及芽孢杆菌的污染是解决食品胀袋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从胀罐番茄酱中分离出12株菌,并对这12株菌进行传统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得出在这12株菌株中有4株芽孢杆菌,3株酵母菌,3株链球菌,2株霉菌。经过反证实验得出导致番茄酱胀袋的主要微生物是芽孢杆菌,酵母菌和霉菌,并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对优势菌群芽孢杆菌鉴定为4个种,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确定了导致桶装番茄酱胀袋的腐败菌。   相似文献   

5.
从胀罐番茄酱中分离出12株菌,并对这12株菌进行传统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得出在这12株菌株中有4株芽孢杆菌,3株酵母菌,3株链球菌,2株霉菌。经过反证实验得出导致番茄酱胀袋的主要微生物是芽孢杆菌,酵母菌和霉菌,并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对优势菌群芽孢杆菌鉴定为4个种,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确定了导致桶装番茄酱胀袋的腐败菌。  相似文献   

6.
凉茶中腐败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在凉茶中培养出的可疑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生理生化鉴定,初步判定导致凉茶腐败的主要微生物为多黏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7.
该实验对变质面筋中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分离出的18株微生物全部为细菌,并对其进行面筋腐败验证试验,所有菌株均能在24 h内引起面筋变质。对面筋中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以及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引起面筋变质的腐败微生物主要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以及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  相似文献   

8.
从东北和华北腐败变质的豆腐中分离得到2株主要腐败细菌xy-1、xy-2。对这两种菌株进行了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豆腐腐败的主要微生物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相似文献   

9.
针对瓶装豆酱调味酱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生理生化鉴定,初步证明引起调味酱液化的腐败微生物为枯草芽孢杆菌、花园芽孢杆菌、乳清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0.
史振霞  杜洪利  欧旭  闫训友  刘畅 《食品科学》2009,30(21):278-282
通过对桃罐头中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生理生化指标和反证试验进行鉴定和特性研究,初步断定其主要污染菌为凝结芽孢杆菌、黄色丝衣霉、蜡状芽孢杆菌等兼性厌氧菌,并依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三种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建立了一条检验桃罐头中微生物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1.
12.
半干面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  孙姝  朱科学  彭伟  周惠明 《食品科学》2012,33(5):183-187
目的:探究引起半干面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方法:采用形态学鉴定和生理生化鉴定的手段,对导致半干面腐败的主要微生物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半干面中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为优势腐败菌群;经分离鉴定的优势细菌有枯草芽孢杆菌(Bacillius subtills)、地衣芽孢杆菌(B. licheniformi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分离鉴定的霉菌主要有白曲霉(Aspergillus candidus)、杂色曲霉(A. versicolor)和圆弧青霉(Penicillum cyclopium)。芽孢杆菌是半干面贮藏前期最主要的细菌,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葡萄球菌大量生长繁殖,成为半干面中的优势细菌。  相似文献   

13.
14.
参照食品安全GB 4789.1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中酵母菌的检测方法,从水果、蜂蜜中分离筛选酵母菌并根据其26S rDNA D1/D2区序列进行鉴定。从蜂蜜、草莓、香蕉、橙子、油桃、芒果中共分离得到3 株固囊酵母(Citeromyces matritensis)、3 株异常威客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12 株季也蒙毕赤酵母(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1 株长孢洛德酵母(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2 株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和1 株海洋酵母菌(Metschnikowiareukaufii)。将每种酵母菌接种于苹果、油桃和香蕉中与空白对照进行对比,以食品腐烂的速率来判断酵母菌的腐败能力,确定了W. anomalus和 C. matritensis是上述3 种水果中主要的腐败酵母菌,除此之外,M. reukaufii对油桃有较强的腐败作用,M. guilliermondii对香蕉的腐败效果明显。食品工业中加强对上述这些腐败酵母菌的检测与控制,可以更好地防止腐败酵母对于食品工业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冷却猪肉优势腐败菌分离鉴定及致腐能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鉴定冷却猪肉中的优势腐败菌并测定其致腐能力,以研究冷却肉腐败机理。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和感官评定方法,从变质冷却猪肉中分离筛选出优势腐败菌并鉴定到种。再将各优势腐败菌接种到灭菌肉块上,4℃贮藏下定期测定各腐败菌的菌落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并以TVB-N产量因子(YTVB-N)衡量各腐败菌的致腐能力。结果表明:经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和肉样感官评定共筛选得到5株优势腐败菌即P3、PS1、J4、P5和S5,分别鉴定为Acinetobacter guillouiae、Pseudomonas koreensis、Bacillus fusiformis、Enterobacter cloacae和Brochothrixthermosphacta。进一步研究其腐败特性发现,4℃贮藏时接种优势腐败菌的肉样在第7天已明显腐败。PS1的TVB-N和YTVB-N明显高于其他菌株。研究表明,从冷却猪肉分离鉴定出的优势腐败菌中,PS1导致冷却猪肉腐败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肉制品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机构对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能力,确保提供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组织实施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检测能力验证计划。制备含亚硝酸钠的鸡肉火腿肠,向42家实验室随机发放样品,在规定时间内回收检测数据。对检测结果进行稳健统计分析,以Z值评价各个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并对非满意结果的实验室通过查阅原始记录进行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能力验证样品均匀、稳定,满足能力验证计划要求;42家实验室总体结果满意率为81.0%,表明实验室对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能力较好;部分实验室发现检测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使自身检测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李娜  冯峰  黎攀  罗立新 《现代食品科技》2014,30(10):120-125
乳酸菌和肠杆菌在传统食品的发酵中易引起食品腐败。本研究从传统酱醅和胀罐酱油中分离筛选到3株疑似腐败菌,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PCR-RFLP、ERIC-PCR及Species-Specific PCR,最终分别鉴定为产气肠杆菌、屎肠球菌(从酱醅中分离到)和马里乳杆菌(从胀罐酱油中分离到)。研究表明,产气肠杆菌具有极强产气性、而马里乳杆菌也具微弱产气性;将这三株菌接种到成品酱油中发现,均能微弱改变酱油pH值;同时这三株菌均对温度、pH、盐度具有耐受性;产气肠杆菌和屎肠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对消费者存在潜在危害,同时本研究发现马里乳杆菌的存在会引起酱油胀气、降低pH,从而导致酱油腐败。这三株菌的分离鉴定,对酱油的质量保证和食用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造成酱油产气的微生物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贮存期内发生产气渗漏的酱油样品中分离出1株厌氧菌,经过验证证实它是引起酱油产气渗漏的原因菌。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表明该菌株与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的亲缘关系最近,符合率达98%。  相似文献   

19.
白鱼腐败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白鱼(Anabarilius)菌落数量的统计发现, 与37 ℃相比,25 ℃培养条件更有利于白鱼携带细菌的生长,也更容易导致白鱼的腐败。通过对分离自腐败的白鱼中21 株细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后,最终确定得到了11 株不同的菌株。同时结合生化鉴定结果,将这些菌种分属7 个不同的属:2 株摩根氏菌(Morganella),3 株变形杆菌(Proteus),2 株漫游球菌(Vagococcus),1 株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1 株泰瑞芽孢杆菌(Terribacillus),1 株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1 株透明颤菌(Vitreoscilla)。其中摩根氏菌和变形杆菌同属肠杆菌科,是腐败白鱼的优势菌,可能是白鱼的特定腐败菌 (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s,S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