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蔡冬宝  施月  马娇  熊双丽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5):108-113,123
以抗坏血酸和叔丁基羟基茴香醚做阳性对照,采用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还原力、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阳离子自由基(ABTS+·)和总抗体外抗氧化模型,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高钙菜总黄酮各级分(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氯仿相和水相)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在各体外抗氧化活性指标的测定中,各萃取相的抗氧化活性均随着黄酮浓度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其中ABTS+·的清除能力最强,高达99.72%±0.10%,与抗坏血酸清除能力相近。乙酸乙酯相的·OH清除率、O2-·清除率、总抗氧化FRAP值、还原力及ABTS+·清除率要显著优于其它各萃取相,氯仿相的DPPH·清除率显著优于其它萃取相。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显示,乙酸乙酯相抗氧化活性最佳。显色反应结合红外光谱分析,初步判定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可能为黄酮醇类。高钙菜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良好的健康食品原料开发及利用。  相似文献   

2.
董蕊  孙昌霞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8):56-60,66
目的:对木贼的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进行总酚酸、黄酮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比较,以探知木贼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方法:木贼经70%乙醇超声提取浓缩后,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依次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相4个部位萃取物;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较各萃取部位总黄酮、酚酸含量差异;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比较不同萃取部位还原能力、羟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清除率的差异,评价各部位抗氧化能力强弱。结果:木贼各萃取物总黄酮含量在5.70~61.55 mg/g 范围内,总酚酸含量在4.07~19.10 mg/g 范围内,乙酸乙酯萃取物总黄酮与酚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萃取物,其还原能力、羟自由基、DPPH·、ABTS+·清除率也明显高于正丁醇、石油醚和水相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羟自由基、ABTS+·、DPPH·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0.321±0.0026)、(0.213±0.0010)和(0.169±0.0014) mg/mL。结论:经各相溶剂萃取后木贼有效成分得到初步分离,乙酸乙酯相萃取部位总黄酮和酚酸相对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明显强于总提物和其他萃取部位,且其抗氧化能力呈量效关系。实验发现木贼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与其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黄花倒水莲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黄花倒水莲醇提物的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和降血糖作用。采用95%乙醇制备黄花倒水莲提取物,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对其进行纯化,分别得到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氯仿部位和水相部分;采用Folin-Ciocalteu法分别测定其多酚含量,采用NaNO2-Al(NO3)3法分别测定其黄酮含量;通过ABTS法、DPPH法、羟自由基法、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来评价黄花倒水莲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结果显示,黄花倒水莲醇提物中多酚、黄酮含量丰富,经萃取分段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多酚含量最高,可达(483.9±0.8)mg/g,石油醚部位黄酮含量最多高达(53.1±0.57)mg/g。黄花倒水莲醇提物及各萃取物均表现出很好的抗氧化能力。ABTS总抗氧能力显示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强,其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远高于阳性对照VC,此外其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0.064±0.013)mg/mL),其作用强度远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0.867±0.032)mg/mL)。因此,黄花倒水莲各部位均有抗氧化,降血糖作用,乙酸乙酯部位最佳,可能活性成分为多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研究两种真姬菇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多酚含量。制备真姬菇粗提物、正己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与水萃取物,分析它们的抗氧化活性与测定它们的多酚含量。结果表明:闽真2号正己烷萃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好,乙酸乙酯萃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正丁醇萃取物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最强;闽真3号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与ABTS自由基能力均最好。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真姬菇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综合考虑抗氧化活性与萃取率,正己烷萃取物与乙酸乙酯萃取物可被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5.
以水解度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优化酶解玛咖粗蛋白制备玛咖多肽的工艺,同时通过·OH、DPPH·及O2-·清除实验研究提取过程中产生的玛咖醇提液以及在最适条件下制得的玛咖多肽的抗氧化活性,并对玛咖多肽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酶解玛咖粗蛋白的最适酶是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玛咖多肽的最适条件是酶解时间4 h、酶解pH为10.5、酶解温度55℃、加酶量1.6×104 U/g,在此条件下,玛咖粗蛋白的水解度为(31.55%±0.74%)。稀释一倍的玛咖醇提液对各自由基清除率为最大,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4.44%,对·OH的清除率为85.05%,对O2-·清除率为53.85%。玛咖多肽对·OH、DPPH·及O2-·的IC50值分别为0.85、0.44、0.86 mg/mL,且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另外,玛咖多肽中Tyr、His、Lys、Pro四种氨基酸含量为16.98%,其氨基酸组成与抗氧化活性存在一定关系。该结果说明玛咖醇提液及玛咖蛋白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山楂核醇提物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的有效物质及活性化学成分,通过评价DPPH、ABTS和羟自由基清除率、Fe3+还原能力和抑菌圈直径研究山楂核醇提物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物质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析活性物质。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质在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Fe3+还原能力方面优于其他部位;水萃取物质在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方面表现最好,乙酸乙酯萃取物质次之;在抑菌活性方面,相同生药浓度下仅有乙酸乙酯萃取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通过UPLC-Q-TOF/MS从最佳活性物质乙酸乙酯萃取物质鉴定出10个成分,主要为木脂素和醛类成分。由此可知乙酸乙酯萃取物质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推测其可能活性成分为木脂素类和醛类成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皂化反应结合有机溶剂对粗糙脉孢菌番茄红素提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皂化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皂化温度、皂化时间及NaOH浓度;同时以β-胡萝卜素、VC及VE为对照,测定了粗糙脉孢菌番茄红素对DPPH·、O2-·、·OH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通过FRAP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最佳皂化工艺条件为:皂化温度58 ℃、皂化时间21 min、NaOH浓度0.06 mol/L,在此条件下番茄红素得率为(1.620±0.011) mg/g,比未皂化时提高了38.46%,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粗糙脉孢菌番茄红素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当其浓度为250 μg/mL时对DPPH·及O2-·的清除活性最强,分别为86.43%、90.21%;当其浓度为1200 μg/mL时,对·OH的最大清除率为85.83%。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树莓、蓝莓、黑果腺肋花楸及蓝靛果四种小浆果浆汁进行初步活性评价,测定了四种小浆果浆汁的多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花色苷及总黄酮含量,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蓝靛果的多酚(4.659 mg/mL)、SOD(115.38 mg/mL)及总黄酮(10.717 mg/mL)是其他三种小浆果含量的1.5~7倍,花色苷(3.768 mg/mL)则是黑果腺肋花楸含量的14倍左右。以VC作阳性对照,蓝靛果体外抗氧化效果最优,对·OH、DPPH·自由基的清除及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2.066 mg/mL、61.342 μg/mL和181.590 μg/mL,对O2-·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并没有明显优势。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四种小浆果浆汁中多酚、花色苷、SOD及总黄酮含量与对·OH、O2-·、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及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均呈正相关性,且相关性显著。四种小浆果浆汁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蓝靛果显示了最佳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探讨红枣色素与枣多糖的协同抗氧化作用,采用DPPH·、ABTS+·、·OH、O2-·清除能力和还原力评价红枣色素、枣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并通过等辐射分析法研究红枣色素与枣多糖的协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红枣色素、枣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呈一定量效关系,且红枣色素与枣多糖复配后的抗氧化活性优于红枣色素、枣多糖单独使用。红枣色素与枣多糖复配后的效应点均落在相加线及95%可信限的左侧,试验IC50mix值均小于理论IC50add值(p<0.05),相互作用指数γ值均小于1,其清除DPPH·、ABTS+·、·OH、O2-·能力和还原力的协同率分别为53.53%±2.14%、61.64%±2.26%、85.73%±3.69%、65.34%±3.28%、87.04%±4.31%,表明红枣色素与枣多糖具有明显的协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苦荞麸乙醇粗提物中抗氧化活性最强的部分,为分离该部分的有效成分提供参考.方法:以营荞麸为原料,用95%乙醇提取苦荞麸总黄酮粗提物;水悬浮,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测定各萃取相以及苦荞麸总黄酮粗提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通过DPPH·的清除能力、ABTS·+的清除能力、总还原力以及抑制β-胡萝卜素褪色能力的测定,比较不同萃取相和粗提物的抗氧化性.结果:乙酸乙酯相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乙酸乙酯萃取物的DPPH·清除能力(EC5078.86 μg/mL)优于芦丁(EC50135.71 μg/mL),弱于VC(EC5071.26 μg/mL);ABTS·+清除能力(EC5029.79 μg/mL)优于芦丁(EC5072.96 μg/mL)和VC (EC50112.71 μg/mL),还原力高于芦丁和槲皮素,抑制β-胡萝卜素褪色的能力(EC50101.24 μg/mL)低于BHT(EC5015.80 μg/mL).苦荞麸粗提物和萃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DPPH·和ABTS·+清除率EC50值呈负相关性.结论: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优于粗提物.据此分离苦荞麸乙醇粗提物乙酸乙酯相的抗氧化成分.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溶剂对洋葱皮总多酚、总黄酮和槲皮素的提取效果及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抑制α-糖苷酶活性。以紫色洋葱皮为原料,分别以水、40%~100%乙醇溶液、乙酸乙酯、石油醚为溶剂提取洋葱皮活性成分,分析不同溶剂对总多酚、总黄酮及槲皮素的提取效果,测定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总还原能力、清除DPPH·、ABTS+·、O2-·能力及抑制α-糖苷酶活性,并分析提取物中总多酚、总黄酮及槲皮素含量与其生物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0%乙醇对总多酚、总黄酮、槲皮素的提取效果最好,三种活性成分的提取率分别为5.5%、9.87%、3.25%,纯度分别达(33.12%±0.39%)、(59.44%±0.38%)、(19.56%±0.14%)。40%、60%乙醇提取物均具有较强总还原能力、清除DPPH·、ABTS+·、O2-·能力和抑制α-糖苷酶活性能力。洋葱皮提取物总黄酮、槲皮素含量与其抗氧化、抑制α-糖苷酶活性的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提取物的槲皮素含量与自由基清除活性、抑制α-糖苷酶活性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7个品种甘薯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探讨甘薯叶抗氧化和降血糖的潜力。以甘薯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体外实验评价其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7个品种甘薯叶提取物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具有明显差异。甘薯叶总多酚含量介于15.02~33.33 mg GAE/g DW,总黄酮含量介于1.06~3.11 mg RE/g DW。徐薯18、济薯18和龙薯9甘薯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品种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龙薯9自由基(DPPH·、ABTS+·、·OH)清除能力最强;济薯18还原能力最强;商薯19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最强。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而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本研究表明甘薯叶是潜在抗氧化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优质来源,为甘薯种植和生产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桃胶多糖体内外抗氧化的作用,实验采用体外测定桃胶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阳离子自由基(ABTS+·)、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等的清除率及对铁的还原能力,体内通过建立D-半乳糖小鼠氧化损伤模型,给予不同剂量(2、4、6 g/kg)桃胶多糖灌胃,测定血清及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显示,桃胶多糖体外对DPPH·、ABTS+·、·OH和O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95、0.56、1.10、0.11 mg/mL,且对铁还原力随着浓度(0.02~0.14 mg/mL)的升高而增大;在体内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连续服用不同剂量(2、4、6 g/kg)的桃胶多糖能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小鼠血清及肝脏中MDA含量、提高T-AOC能力、增强SOD及GSH-Px的活性(P<0.05或P<0.01),同时剂量间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桃胶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可进一步申报成为新型的食品资源,应用于制药与食品工业中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等保健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泥鳅肉水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利用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泥鳅蛋白进行酶解,在此基础上,加入单种糖或者混合糖与酶解产物以质量比1:1进行美拉德反应,并以产物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评价其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加入单种糖进行反应的产物抗氧化性能低于混合糖,其中又以木糖和乳糖质量比1:3混合效果最佳,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47.13%±2.24%、58.27%±2.19%、68.09%±1.33%。再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在pH7、80 ℃下反应45 min的产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效果最佳,为58.86%;在pH6、100 ℃下反应45 min的产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最佳,为70.63%;在pH8,温度90 ℃下反应60 min的产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佳,为85.40%。研究表明,采用混合糖参与美拉德反应可显著提高泥鳅蛋白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为泥鳅蛋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观音座莲叶为材料,探究其乙醇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部位中总黄酮、总酚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并分析其相关性。采用Al(NO33络合法和福林酚法分别测定提取物各萃取部位中总黄酮、总多酚的含量,以(DPPH、ABTS、普鲁士蓝)法和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综合评价各部位抗氧化活性,采用Pearson法分析2种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福建观音座莲叶乙酸乙酯部位中总黄酮含量(271.05±2.82 mg/g)与总酚含量(59.62±3.23 mg/g)均最高;各部位均具有较好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强,呈明显量效关系。相关性分析显示,各部位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福建观音座莲叶各部位均含有总酚、总黄酮成分和抗氧化活性,乙酸乙酯部位最佳,可能活性成分为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本实验对巫山茶多酚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方法 通过使用70%乙醇提取巫山茶得到巫山茶粗提物,再依次使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巫山茶粗提物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4个萃取相,分别测定各萃取相的总酚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选取总酚含量最高且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的萃取相通过HP-20大孔树脂进行富集,测定富集后的巫山茶多酚提取物总酚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乙酸乙酯相的总酚含量最高,为378.1mg/g;巫山茶粗提物及其不同萃取相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以乙酸乙酯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DPPH?、ABTS+?、? OH的IC50值分别为0.63mg/mL、0.46mg/mL和2.35mg/mL;将乙酸乙酯相通过HP-20大孔树脂富集后得到的巫山茶多酚提取物总酚含量为637.5mg/g,总酚含量显著提高(p <0.05),DPPH?、ABTS+?、?OH的IC50值分别为0.26mg/mL、0.16mg/mL和1.05mg/mL,体外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巫山茶粗提物及各萃取相、富集后的总酚含量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结论 巫山茶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考虑对其进行多酚成分分析和抗氧化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