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研究半胱氨酸对鲜切苹果褐变控制的生理机制,以鲜切苹果为研究对象,采用0.5 g/L的半胱氨酸溶液处 理1 min,分析贮藏过程中鲜切苹果褐变指数(browning index,BI)、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 抗氧化酶活力、抗氧化物质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质量摩尔浓度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与蒸馏水处理相比,半胱氨酸处理能够显著抑制鲜切苹果的褐变,在贮藏初期半胱氨酸处理降低了鲜切苹果的PPO 活力,同时在贮藏过程中不同程度提高了鲜切苹果的抗氧化酶活力以及抗氧化能力,减缓了抗氧化物质在贮藏过程 中的损失,并且抑制了MDA的积累。相关性分析显示,鲜切苹果的BI值与抗坏血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力以及抗 氧化能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MDA质量摩尔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半胱氨酸可能是 一方面通过抑制鲜切苹果的PPO活力,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延缓贮藏过程中的组织褐变。  相似文献   

2.
酶促褐变是影响鲜切果蔬品质及商业价值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探究马齿苋提取物在果蔬保鲜方面的应用价值,以鲜切苹果为研究材料,采用质量分数0.05%马齿苋提取物溶液浸泡鲜切苹果5min,在(4±1)℃存放8d。以鲜切苹果的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力、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力、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力、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抗坏血酸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分析马齿苋提取物对鲜切苹果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马齿苋提取物溶液处理能有效抑制鲜切苹果的褐变程度,在降低POD、PPO和PAL活力方面也有明显效果,能够在保证膜完整性的基础上减少细胞膜出现的损伤。相关性分析表明:鲜切苹果的褐变指数与CAT活力、抗坏血酸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MDA含量、PPO活力、POD活力、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马齿苋提取物溶液处理的鲜切苹果抗褐变效果较好,同时贮藏后鲜切苹果的抗氧化能力也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中短波紫外线和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蓝光联合处理鲜切杏鲍菇,探究光处理对鲜切杏鲍菇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处理可有效保持鲜切杏鲍菇的色泽,延缓总酚、类黄酮及VC含量下降,同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鲜切杏鲍菇经LED蓝光结合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B,UV-B)和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处理后,VD2的含量可达0.77 μg/100 g mw,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贮藏第2天较初始提高了20.85%,在贮藏第10天时还原糖含量是对照组的2.06 倍;LED蓝光结合UV-C/B处理增强了活性氧代谢、次生代谢相关酶的活力,抑制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产生;鲜切杏鲍菇微观结构表明LED蓝光和UV-C/B光波处理均可抑制细胞壁、线粒体的降解。综上所述,LED蓝光结合UV-C/B处理可以较好地保持鲜切杏鲍菇的贮藏品质和营养价值,有效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4.
为了控制鲜切芋艿贮藏过程中的褐变并延长其货架期,研究(10.0±0.5)℃条件下,蒸馏水(CK)和不同质量分数(0.3%、0.5%、0.7%)苹果多酚浸泡处理对其色泽、硬度、糖类物质含量、总酚含量、丙二醛含量及褐变相关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多酚处理能够延缓芋艿切片贮藏过程中的褐变进程,其中以0.5%苹果多酚处理的效果最佳;与CK组相比,0.5%苹果多酚处理可以保持芋艿切片较好的色泽和较高的硬度,延缓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和总酚含量的升高,抑制芋艿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脂氧合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从而延缓鲜切芋艿贮藏过程褐变的发生,保持鲜切芋艿较好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5.
纳他霉素处理对鲜切双孢菇褐变的抑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纳他霉素对鲜切双孢菇褐变的抑制机理,本实验分别采用去离子水(对照)、0.1?g/kg纳他霉素和复合试剂(0.1?g/kg纳他霉素+10?g/kg?D-异抗坏血酸钠)浸泡处理鲜切双孢菇5?min,并于4?℃下贮藏,分析贮藏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活力和自由基清除率等多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纳他霉素和复合试剂处理均能抑制鲜切双孢菇贮藏过程中硬度下降及质量损失率、呼吸强度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降低霉菌和酵母总数,延缓PPO和TYR活力的上升,维持双孢菇子实体VC、还原性谷胱甘肽、总酚和羟脯氨酸含量及谷胱甘肽还原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力,有利于双孢菇保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力、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双孢菇的褐变程度,延长其货架期,其中复合试剂处理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马晓艳  王娟  张海红  王通  高坤 《食品科学》2021,42(23):245-251
为了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采后黄花菜活性氧代谢和品质的影响,利用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在110 kV、110 Hz下处理鲜黄花菜150 s,于(4±1)℃贮藏,检测鲜黄花菜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分析研究黄花菜活性氧代谢水平和品质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较,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可以诱导黄花菜贮藏前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力(P<0.05),抑制H2O2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积累(P<0.05),显著延缓细胞膜透过性的增加(P<0.05)和可溶性蛋白的水解,维持了黄花菜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显著抑制黄花菜VC含量的下降和贮藏后期黄花菜a*值上升(P<0.05),延缓了黄花菜的褐变。说明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能有效减缓黄花菜采后代谢活动,使其保持较好的品质,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7.
高梵  龙清红  韩聪  金鹏  郑永华 《食品科学》2016,37(11):12-17
以红心萝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剂量的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处理对鲜切红心萝卜的抗氧化系统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鲜切红心萝卜用0、0.25、0.5、1.0、2.0 kJ/m2剂量的UV-C处理后于5 ℃贮藏48 h。结果表明,1.0 kJ/m2 UV-C处理能最有效地诱导鲜切红心萝卜中酚类物质的合成,进而导致其含量增加,并提高了红心萝卜中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UV-C处理能促进鲜切红心萝卜中花青素和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增加、延缓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这些结果表明,UV-C处理可以诱导酚类物质合成,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从而显著提升鲜切红心萝卜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延长鲜切双孢蘑菇的货架期,研究不同时间热风预处理(40 ℃、相对湿度85%)对冷藏(4 ℃、相对湿度85%)鲜切双孢蘑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处理5~10 min可显著降低鲜切双孢蘑菇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总酚含量,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抗坏血酸含量,延缓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下降速率,以上结果表明,适宜热风处理可抑制鲜切双孢蘑菇酶促褐变的发生、抑制活性氧代谢、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最终延缓其衰老进程。相关性分析表明,鲜切双孢蘑菇褐变由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所引起,而热风处理是通过抑制酶促褐变来延缓褐变发生的。  相似文献   

9.
茉莉酸甲酯处理对鲜切菠萝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悦  李静  王雷  金鹏  郑永华 《食品科学》2018,39(1):258-263
研究茉莉酸甲酯处理对鲜切菠萝贮藏期间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先将完整的菠萝果实在20 ℃条件 下分别用浓度为0、1、10、100 μmol/L的茉莉酸甲酯熏蒸12 h,然后进行鲜切加工并于15 ℃条件下贮藏48 h。结 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处理可促进鲜切菠萝总酚含量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上升,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下降,而对色泽及菌落总数无显著影响 (P>0.05)。其中,10 μmol/L茉莉酸甲酯处理效果最好,能显著地诱导鲜切菠萝贮藏期间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肉桂 酸-4-羟化酶活力的上升(P<0.05),延缓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活力的下降(P<0.05),从而促进总酚和总黄酮的 积累,提高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这些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处理可保持鲜切菠萝的品质并提高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延缓鲜切茄子在贮藏过程中的酶促褐变并延长其货架期,以鲜切茄子为试材,研究了最适浓度硫代乙酸糠酯(Furfuryl thioacetate,FT)处理对鲜切茄子感官质量评价、褐变度、褐变相关酶活性、总酚和醌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0.64 mmol/L FT处理可抑制在低温贮藏条件下鲜切茄子的褐变,较好地保持其总体感官质量,延长鲜切茄子货架期至第5 d。进一步研究表明,与对照相比,0.64 mmol/L FT处理可以抑制鲜切茄子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olyphenol oxidase,POD)的活性,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的活性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降低总酚和醌的含量。因此,FT作为一种新型褐变抑制剂能较好地延缓鲜切茄子的褐变并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11.
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作为一种绿色无污染的非热处理技术,近年来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研究越来越多,主要研究热点在UV-C对鲜切果蔬抗氧化系统的影响。鲜切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过程会引发一系列的不利于果蔬贮藏的生理生化和品质特性改变,导致其食用品质和商用价值下降,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鲜切果蔬抗氧化系统主要由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维生素类等物质组成非酶抗氧化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组成酶促抗氧化系统,共同发挥对鲜切果蔬贮藏品质的调节作用。本文介绍了UV-C和鲜切果蔬的特点,综述了UV-C对不同鲜切果蔬中非酶抗氧化系统和酶促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并对未来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探究果蔬鲜切伤害条件下,UV-C处理对果蔬抗氧化系统响应机制的影响和鲜切果蔬贮藏品质特性影响的机理,并为UV-C在鲜切果蔬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对贮藏期鲜切马铃薯的护色作用,在输出功率为15 W条件下对鲜切马铃薯辐照处理6 min。检测0~12 d贮藏期内褐变指数(browning index,BI)、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总酚含量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试验组鲜切马铃薯BI值、PPO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另外,试验组总酚含量在0~3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 d~9 d内试验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鲜切马铃薯的PAL活性在整个贮藏期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之,在0~12 d贮藏期内,经UV-C处理后,试验组鲜切马铃薯的氧化酶活性均得到抑制,延缓了酶促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以'粉红藕'为试材,研究了短波紫外线处理对鲜切莲藕4℃冷藏过程中褐变效果的影响。主要分析了不同照射剂量(1.0、3.0和5.0 kJ/m2)下鲜切莲藕色泽、失水率、硬度、没食子酸含量、儿茶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5.0 kJ/m2剂量UV-C处理的鲜切莲藕褐变指数在贮藏第12 d时低于30,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P<0.05),5.0 kJ/m2剂量UV-C处理可通过抑制褐变底物儿茶酚、没食子酸与PPO反应来延缓鲜切莲藕的酶促褐变,并通过延缓硬度的下降,提高鲜切莲藕的贮藏品质。综合保鲜效果得出,12 d的贮藏期内,5.0 kJ/m2剂量UV-C处理抑制鲜切莲藕的褐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金冠’苹果和‘富士’苹果果实为试材,研究常温(23±2)℃后熟衰老期间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相关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金冠’硬度的下降快于‘富士’,呼吸强度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均比‘富士’早49 d出现。‘金冠’中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速率、过氧化氢和丙二醛的含量在贮藏期间均高于‘富士’。‘富士’中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在整个贮藏期间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金冠’(P<0.05、P<0.01),且活力高峰出现时间比‘金冠’分别晚63、56、49 d。‘富士’中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高峰出现时间虽比‘金冠’晚49 d,但其峰值却为金冠的2.11 倍。此外,与‘金冠’相比,‘富士’在常温后熟期间保持了较高的抗坏血酸含量和较低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结论:‘金冠’采后ROS水平与ROS代谢有关的酶活性高于‘富士’,成熟衰老速度快,贮藏期短。不同品种苹果果实间的耐贮藏性差异可能与ROS水平密切相关,但考虑到ROS产生和清除体系复杂性,苹果果实的耐贮藏性与ROS代谢能力的联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15.
新鲜花椰菜经鲜切加工处理后易发生酶促氧化褐变和品质劣变等现象,研发可有效保持鲜切花椰菜品质的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保鲜技术难题,本实验以‘夏花’花椰菜为实验材料,采用柠檬烯浸泡处理,通过测定生理代谢、滋味以及风味指标,探究柠檬烯处理对鲜切花椰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柠檬烯处理鲜切花椰菜可有效抑制褐变指数、质量损失率和呼吸强度上升,减缓L*值和总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TSS)质量分数下降;同时,柠檬烯处理还可提高相关抗氧化酶活力,维持还原型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和谷胱甘肽(glutataione,GSH)等抗氧化物质的含量,提高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以及总抗氧化能力;此外,柠檬烯处理还可减少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阴离子含量和过氧化氢含量,降低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活力,延缓膜脂过氧化发生,维持鲜切花椰菜在贮藏期间的新鲜品质。研究还发现,柠檬烯处理有效保持了鲜切花椰菜烷烃、芳香成分等挥发性物质,使其在贮藏期间维持较好的气味特征,对鲜切花椰菜的滋味无不良影响。结论:柠檬烯处理可有效抑制鲜切花椰菜品质劣变,延长产品的货架期。本研究可为研发鲜切花椰菜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s of short-term anoxia pre-treatment on browning of fresh-cut Chinese water chestnut (CWC), stored at 4 °C, in relation to antioxidant activity were investigated. CWC slices were exposed to pure N2 for 4 h and then stored at 4 °C for 18 d. Anoxia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rowning of CWC slices during storage, accompanied by lower contents of malondialdehyde, H2O2, and lipoxygenase activity. Furthermore, anoxia induced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ascorbate peroxidase, which could benefit scaveng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alleviating lipid peroxidation. In addition, better maintenance of reducing power and free-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ies against α,α-diphenyl-β-picrylhydrazy (DPPH), superoxide anions and hydroxyl was observed in N2-treated CWC slices, with higher phenolic compounds and ascorbic acid contents. Collectively, these finds suggest that N2 pre-treatment enhanced enzymatic and non-enzymatic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CWC slices, and thereby contributed to alleviating lipid peroxid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torage 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