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玉米须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玉米须中的多酚,在单因素试验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乙醇浓度对玉米须多酚提取量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优化分析最佳萃取工艺。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压力37 MPa,萃取温度55℃以及夹带剂乙醇浓度为76%,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玉米须多酚提取量为8.54 mg/g,同时玉米须多酚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的研究表明,玉米须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迷迭香的作用,以迷迭香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以乙醇为夹带剂,选取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3个对提取率影响较大的单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迷迭香精油工艺,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迷迭香精油的工艺条件为以乙醇为夹带剂,用量为原料的20%,在萃取时间3 h、萃取温度50.5℃、萃取压力17.5 MPa、CO_2流速0.04 m~3/h的条件下,迷迭香精油的平均提取率达1.94%。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在苹果树枝根皮苷提取中的应用效果与最佳工艺条件,以冬季修剪时废弃的苹果树枝为试验材料,乙醇为夹带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超临界CO_2萃取苹果树枝根皮苷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夹带剂用量对超临界CO_2提取苹果树枝根皮苷得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以萃取压力的影响最小;超临界CO_2萃取苹果树枝中根皮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45min、萃取压力30MPa、夹带剂用量30m L,在此条件下根皮苷提取得率经验证试验可达到2.02%,提取物纯度达到31.94%,显著高于乙醇浸提法。应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苹果树枝中根皮苷,提取条件温和,时间短,提取物纯度高,是一种较好的根皮苷提取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小球藻精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夹带剂用量对精油得率和精油中叶黄素浓度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响应面优化萃取工艺,得到小球藻精油的最佳萃取工艺是:萃取压力为24 MPa,萃取温度为36℃,萃取时间为3 h,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为155 mL。此时小球藻精油得率为5.68±0.06 (g/100 g藻粉)。叶黄素的最佳萃取工艺是:萃取压力为16 MPa,萃取温度为30℃,萃取时间为2.8 h,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为199 mL。得到叶黄素浓度为7.13±0.10 (mg/g小球藻精油)。此研究为超临界CO_2萃取小球藻精油及其活性成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以新鲜绿薄荷叶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超临界CO_2萃取精油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精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薄荷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4 MPa、萃取温度41℃、萃取时间1.5 h,在该条件下,薄荷精油的得率为3.21%。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从秋刀鱼加工废弃物内脏中先后萃取鱼油和卵磷脂。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其工艺参数,得出最佳萃取条件。超临界CO_2一次萃取鱼油,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3个主要因素,以鱼油得率为响应值,经优化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是: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温度55℃,动态萃取3 h。由响应面模型预测的鱼油得率为21.66 g/100 g(湿样),实际值为22.0 g/100g(湿样)。以萃取过鱼油的内脏为原料进行二次萃取,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夹带剂(无水乙醇)流速和萃取时间4个主要因素,以卵磷脂得率为响应值,优化的最佳条件是: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温度50℃、夹带剂流速2.0 m L/min以及萃取时间2.5 h。由响应面模型预测的卵磷脂得率9.24 g/100 g(湿样),实际值为9.2 g/100 g(湿样)。  相似文献   

7.
龚钢明  刘玉梅 《食品科学》2006,27(10):388-391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红景天的工艺。考察夹带剂、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因素对萃取物得率的影响,正交设计试验确定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各因素对萃取物得率影响程度是萃取压力>夹带剂浓度>时间>温度。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夹带剂体积分数φ(乙醇)=80%、时间120min、温度45℃。萃取物经GC-MS仪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出46种组分,主要包括醇、酯、烷烃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研究荷叶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条件.以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夹带剂流速、萃取时间为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荷叶总生物碱的最佳工艺,即: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20MPa,夹带剂流速0.2 mL/min,萃取时间2h.各因素影响荷叶总生物碱得率的次序为: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夹带剂流速.最佳工艺验证试验的荷叶总生物碱得率为318.45μg/g.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超临界CO2萃取干玫瑰花中玫瑰精油的产品得率,依次考察了乙醇夹带剂浓度、萃取压力、温度、夹带剂流量及萃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了产品得率的工艺优化。结果发现:无水乙醇较乙醇水溶液更适于作萃取的夹带剂;此外,随着萃取压力、温度、夹带剂流量及萃取时间的增加,所得精油产品中主香组分2-苯乙醇的得率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其中,萃取压力、夹带剂流量和萃取温度三因素,对得率指标的影响依次减弱。所得优化的工艺组合为萃取压力23MPa、温度40℃、夹带剂流量0.06m L/min、萃取时间1.5h,对应2-苯乙醇的得率可达0.795‰。  相似文献   

10.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平贝总碱,运用响应面法优化萃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夹带剂用量为响应因素,平贝总碱萃取率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设计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各工艺条件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平贝总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2MPa、萃取温度48℃、夹带剂用量323mL.该条件下,萃取率为94.55%.  相似文献   

11.
对翅果油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原料粒度为影响因素,以翅果油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比较了浸出法、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冷榨法和热榨法4种不同提取方法对翅果油得率和微量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翅果油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150 min、原料粒度80目,此条件下翅果油得率为(28. 32±1. 15)%; 4种提取方法中,浸出法的翅果油得率、VE及甾醇含量最高,其次是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除热榨法的翅果油角鲨烯含量最高外,压榨法的其他指标均最低。  相似文献   

12.
以亚麻籽为原料,利用夹带剂、超临界CO_2萃取装置提取亚麻籽油,确定最佳夹带剂以及夹带剂用量,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_2流量4个单因素,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亚麻籽提油率为响应值,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到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以无水乙醇为夹带剂,料液比(物料与夹带剂质量体积比)1∶0.8,萃取温度46℃,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时间50 min,CO_2流量5.5 L/h。在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下进行5次平行验证试验,得到亚麻籽提油率为37.98%。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响应面优化超临界CO_2法萃取花生油脚中磷脂的工艺条件,采用超临界CO_2法萃取花生油脚中磷脂,以花生磷脂的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萃取工艺的关键因素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_2流速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的交互作用对花生磷脂提取率的影响极显著。优化得到超临界CO_2法提取花生油脚中磷脂的最优条件为萃取压力31.64MPa、萃取温度45.59℃、CO_2流速7.02L/h、乙醇添加量为2%,此条件下花生油脚中花生磷脂的提取率为93.43%。说明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从花生油脚中萃取花生磷脂可以提高花生油脚的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在考察超临界CO2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用量等单因素对黄酮萃取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设计法,建立影响因素和黄酮得率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对超临界CO2萃取芹菜中黄酮工艺影响极显著,夹带剂用量影响显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70℃、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2.5 h、夹带剂用量为1 mL/g。该条件下黄酮得率为9.03%,与预测值相近,差异不显著,符合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提取金花葵籽油,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金花葵籽油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金花葵籽油得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并对金花葵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金花茶籽油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2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20 min,金花葵籽油得率为(22.9±0.2)%;金花葵籽油中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76.12%,其中棕榈油酸0.58%、亚油酸35.65%和油酸39.89%。超临界CO_2萃取可作为萃取金花葵籽油的有效方法,金花葵籽油可作为食用保健油开发。  相似文献   

16.
以紫苏油粕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紫苏油粕中的β-胡萝卜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β-胡萝卜素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影响因素中,影响程度依次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超临界CO_2萃取紫苏油粕β-胡萝卜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8 MPa、萃取温度43℃、萃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β-胡萝卜素得率为91.57%,与模型预测值92.82%之间具有良好的拟合性。  相似文献   

17.
《粮食与油脂》2016,(7):50-54
进行超临界CO_2法提取山茱萸籽油的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_2法提取山茱萸籽油的工艺条件。经优化后得到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1.5 MPa、萃取温度37℃、萃取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山茱萸籽油得率为39.85%。为山茱萸籽油的提取方法及山茱萸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蜂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海  陈芩  高荫榆  陈才水 《食品科学》2002,23(8):172-174
基于合理的实验工艺条件的选择和实验设计,利用了RSA响应面分析方法对以乙醇溶液为夹带剂,利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蜂胶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响应因子萃取压力、乙醇浓度和固液比的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25MPa、95%和6:1, 同时丰富了蜂胶类黄酮化合物的超临界流体CO萃取工艺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纯度较高的叶黄素,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对玉米叶黄素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叶黄素纯度。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叶黄素的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3个主要因素,以叶黄素纯度为响应值,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出了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2.3h、萃取温度42℃、萃取压力30MPa、夹带剂为90%乙醇、添加量5mL/100g。在该条件下,由响应面模型预测的玉米叶黄素纯度为46.50%。  相似文献   

20.
卢智 《食品工业》2012,(1):33-34
研究了带夹带剂的超临界流体萃取芦荟中芦荟苷的工艺,讨论了萃取条件(温度和压力)、萃取时间等对芦荟苷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萃取釜条件(夹带剂用量、萃取温度和压力)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分离釜的温度和压力、CO2流量等对萃取效率影响较小;最佳工艺条件为:静萃取时间为40 min,动萃取时间为30 min,以乙醇作夹带剂、乙醇用量250 mL/100g芦荟、萃取温度30℃、萃取压力25 MPa。在此条件下萃取量达1.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