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测定了茶饮料中的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游离氨基酸总量、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 Gallate,EGCG)、咖啡因(Caffeine,CAF)和茶氨酸(L-Theanine,TA)的含量.结果表明:目前市售茶饮料的品质与品牌无关,乌龙茶TP、EGCG和CAF含量最高,乌龙茶和花茶中TP含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绿茶合格率为85.0%,而红茶合格率仅为50.0%.除了两个绿茶饮料样本低于国家标准外,其它样本中的CAF含量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企业生产的红茶饮料、绿茶饮料中茶多酚、咖啡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进行含量测定,以期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市售各类茶饮料的品质,并建议对GB/T 21733-2008(《茶饮料》)进一步进行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检测了四种代表性市售茶饮料中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并研究茶饮料在室温未拆封持续贮藏5个月稳定性和拆封后室温下96 h内各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除原叶绿茶中茶多酚略低于标准GB/T 21733-2008外,其他受试茶饮料各品质成分均符合相关标准,同时在室温未拆封存储条件下,各种茶饮料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其中各样品中茶多酚在存储第3个月(即9月份)含量下降最明显,维生素C含量在存储第1~3个月(即7~9月份)下降较快,存储5个月后,只有调味绿茶中有维生素C检出,而调味红茶、原叶绿茶及原液红茶均未有维生素C检出。茶饮料开封后96 h内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均明显下降,红茶饮料中维生素C在开封后72 h时只有微量检出,96 h后未有检出。以上结果表明茶饮料不宜长期室温存放,开封后不宜长时间放置。对茶饮料中主要品质成分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及稳定性进行分析,能够为茶饮料生产、存储及消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2):203-210
以重庆地区18个常见茶树品种的同一等级鲜叶制作传统烘青绿茶,并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分析不同茶树品种绿茶饮料理化特性(透光率、粒径、沉淀量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筛选出澄清度高、稳定性好的适制绿茶饮料的茶树品种,并明确与绿茶饮料茶乳酪形成相关的生化成分。结果表明:(1)在重庆地区常见的茶树品种中,青心乌龙、梅占、云南大叶种制成的绿茶饮料澄清度高、稳定性好;(2)除儿茶素含量增加外,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均有所降低;(3)经相关性分析,与绿茶饮料物理特性变化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的生化成分包括茶多酚、咖啡碱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相似文献   

5.
货架期风味品质稳定性差是制约高品质纯茶饮料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为了促进茶饮料加工技术的发展,提高纯茶饮料风味品质的稳定性,分析不同茶类纯茶饮料灭菌(135℃,20 s)及高温贮藏(38℃)过程中风味品质及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灭菌、贮藏过程中绿茶和乌龙茶纯茶饮料外观颜色变深,风味品质下降,茶多酚含量下降,黄酮化合物含量略有上升,咖啡碱含量基本不变;儿茶素总量(93.0%和98.0%)、酯型儿茶素含量(39.9%和48.3%)显著下降,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过氧化氢(H_2O_2)产生量(62.6~193.2μmol/L)较高;红茶和普洱茶纯茶饮料在灭菌贮藏期间风味品质较稳定,特别是普洱茶饮料一直保持着较好的风味品质。抗坏血酸钠(VcNa)在灭菌贮藏过程中对纯茶饮料的风味品质及生化成分有明显的保护效果,茶饮料中儿茶素含量越高,其保护效果越好。添加VcNa后,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H_2O_2产生量(1.3~22.7μmol/L)显著降低,H_2O_2抑制率最高达97.9%。VcNa的保护效果主要体现在高温贮藏的12周内。本研究结果表明,儿茶素降解是导致纯茶饮料风味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时间内VcNa通过对儿茶素的保护较好地保持纯茶饮料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名优绿茶理化品质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不同品种名优绿茶各理化成分、挥发性香气成分差异,通过各组分与绿茶品种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不同绿茶品种的代表性成分,本文以安吉白茶、碧螺春、龙井三种不同品种绿茶为研究对象,采用福林酚比色法、茚三酮比色法和GC-MS联用测定其茶多酚、游离氨基酸以及挥发性香气成分,并通过相对含量对三种名优绿茶进行识别。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绿茶理化成分具有一定差异,其中茶多酚、酚氨比、抗坏血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酯型儿茶素与非酯型儿茶素的比值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且对三种绿茶感官品质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酚氨比(r=-0.942)、抗坏血酸的相关性最为显著(r=0.955)。茶叶中的香气物质成分繁多复杂,且不同成分对茶叶的香气有不同的香气贡献。实验提取了20种共同挥发性成分,其中醇类化合物、酮类和醛类化合物大部分具有花香和清香等香型特征,在绿茶成分中含量较高。因此,确定茶多酚、酚氨比、抗坏血酸、酯型儿茶素与非酯型儿茶素的比值和20种共同挥发性成分种物质作为与绿茶品质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茶饮料品质相关成分的近红外线光谱技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试验以140个茶饮料样品为试材,探讨了近红外线光谱技术(NIRS)快速测定共饮料品质相关成分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品质成分近红外校正模型(calibrationequations)可应用于茶饮料的°Brix、pH值、色泽的HunterL、a、b值、茶多酚(TPP)、总儿茶素(TC)、总氨基酸(TAA)、茶红素(TR)、茶黄素(TF)及咖啡碱(CF)等品质成分的快速检测分析,而无需任何化学药品。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不同时期茶树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时间采摘的福鼎大白茶鲜叶氨基酸(amino acids,AA)、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咖啡碱(caffeine,CAF)、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表没食子儿茶素(epicatechin gallate,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epicatechin gallate,ECG)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等生化成分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福鼎大白茶鲜叶中儿茶素组分总含量在12.1 mg/g~18.7 mg/g之间,其中样品4 EGCG含量最高,3月份采摘一芽二叶鲜叶儿茶素品质指数最高为15.66,其儿茶素苦涩味指数也是样品中百分比最高的,儿茶素的品质指数与苦涩味指数、氨酚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1种市售茶饮料分别进行感官评定、茶多酚含量测定,同时考察开盖时间对茶饮料中茶多酚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被检21种茶饮料感官方面基本都能体现原茶风味,总体品质良好;各类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差异明显,除2种调味茶饮料外,其它样品茶多酚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其中一款乌龙茶饮料的茶多酚含量高达2097.90 mg/kg,绿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在530.35-936.77 mg/kg之间,普遍高于红茶饮料茶多酚含量136.99-639.92 mg/kg,花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相对较少;开盖后茶多酚损失率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且在前40min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查不同海拔分布的庐山茶树资源品质成分的变化。方法 以庐山山脉300~1300m间的6处资源点(1248、993、984、855、755、394 m)野生茶树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当年生成熟叶片主要生化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儿茶素苦涩味指数(catechin astringent index, CAI)和儿茶素品质指数(catechin quality index, CQI)。结果 不同海拔高度庐山茶树群体资源水浸出物含量为45.00%~49.23%,茶多酚含量为16.55%~25.25%,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62%~4.20%,咖啡碱含量为3.00%~3.34%,儿茶素总量为156.17~205.75mg/g;茶多酚和咖啡碱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升高;海拔855m处的茶样水浸出物含量最高(49.23%),海拔993m的茶样儿茶素总量(156.17mg/g)明显低于其他海拔,且酯型儿茶素(ester type catechins, ETC)含量(118.00 mg/g)最低;随着海拔升高,茶样的酚氨比越小, CAI减小, CQ...  相似文献   

11.
不同茶类陈年茶的生化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三个不同茶类陈年茶的生化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了这些茶样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总黄酮、可溶性总糖、游离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及茶褐素的含量,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这些陈年茶样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单体及咖啡碱含量,采用FRAP法测定了其总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不同茶类陈年茶样中主要品质生化成分含量相差较大,同一茶类不同品种或产地的陈年老茶样中主要品质生化成分含量也有差别。三个不同茶类供试茶样中EGC均未检出;陈年红茶样中GC和CG未检出;陈年乌龙茶样中GC和EGC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茶叶;陈年黑茶样中GA含量普遍较低,滇药香熟普砖茶中各儿茶素组分均未检出。不同茶类陈年茶样总抗氧化能力相差较大,其中以陈年千家寨生普散茶的抗氧化能力最强,且它的抗氧化活性与其茶多酚和儿茶素总含量呈浓度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刘佳奇  彭珍  熊涛 《食品科学》2017,38(24):130-136
以植物乳杆菌菌剂发酵红茶饮料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茚三酮比色法和标准碱滴定法测定红茶发酵前后的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及乳酸含量;采用4种不同体外抗氧化模型来考察红茶饮料发酵前后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红茶发酵前后主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发酵后红茶饮料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比发酵前稍有下降,茶氨酸含量较发酵前显著上升(P0.05);对部分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发酵前略有下降;醇类和酮类等香气成分在发酵后较发酵前有明显增加,有利于提升红茶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白茶与绿茶、红茶生化成分的差异,探讨生化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方法:以寿眉、安吉白茶及白琳工夫分别为白茶、绿茶、红茶代表,分析茶叶成分,测定茶汤抗氧化活性,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总黄酮含量与年份呈正相关关系,而咖啡碱则相对稳定;白茶茶多酚及儿茶素含量均低于绿茶,但其酯型儿茶素所占比重显著高于绿茶,且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及总黄酮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茶类;EGC所占比重与酯型儿茶素均与茶汤抗氧化活性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白茶与其他茶在成分和抗氧化性上均有显著差异;EGCG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贮藏5、10、15、20年和2016年制作(实验当年做为对照)的蜜兰香型岭头单丛茶中茶多酚、黄酮、游离氨基酸、茶黄素、儿茶素和咖啡碱等几种抗氧化成分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并研究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20年贮期内,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蜜兰香型岭头单丛茶的茶多酚、黄酮和儿茶素含量上升,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下降,茶黄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不同贮藏年份的岭头单丛茶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及还原力均有差异,通过综合指数(APC)评价抗氧化能力结果可知:抗氧化活性贮藏20年>10年>15年>5年>对照。单丛茶水提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茶多酚、黄酮、儿茶素的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还原能力和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与各抗氧化成分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主要营养成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茶浸提液为发酵基质,接种植物乳杆菌种子液进行发酵制备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对其发酵过程中pH值、总酸、蔗糖、茶多酚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分光光度法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其游离氨基酸及风味物质,并比较红茶浸提液发酵前后二者的变化。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pH值由4.97降至3.16,总酸由0.15 g/L升至2.38 g/L,蔗糖含量由0.90 g/L降至0.34 g/L;茶多酚含量由15.1 g/L减少至10.6 g/L,游离氨基酸含量由0.921 g/100 g提升至1.175 g/100 g,发酵前后分别检出88和9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较红茶浸提液营养成分更加丰富,酸甜适宜,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比较福鼎大白茶树鲜叶加工制成的3种茶类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 以福鼎大白茶树鲜叶为原料, 按不同工艺制成绿茶、白茶、红茶, 测定其活性成分(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含量。结果 绿茶中茶多酚及儿茶素总量最高, 红茶较低。绿茶中儿茶素总量约为红茶的10倍, 白茶中儿茶素总量约为红茶的8倍; 氨基酸含量: 白茶高于绿茶及红茶, 红茶中氨基酸最低; 咖啡碱在白茶和绿茶中的含量差别不大, 显著性高于红茶, 但不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结论 加工工艺对不同茶类茶多酚及儿茶素类物质含量影响较大, 而对咖啡碱含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成熟度紫芽茶芽叶特性及其生化成分含量与成熟度的相关性。方法 以思茅茶树良种场资源圃的紫娟、丹妃、水塘黑茶3个品种为原料,采用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法对芽叶特性进行描述,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茶叶内含成分含量,并对其与成熟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供试样内含成分随成熟度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花青素含量与芽叶红紫色深浅程度呈正相关,与成熟度呈负相关,花青素含量变幅为0.14~3.63mg/g。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水浸出物同成熟度呈现负相关;不同成熟度氨基酸含量变化1.09%~5.85%,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水塘黑茶,其次是丹妃;咖啡碱含量2.58%~5.76%,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紫娟,其次是丹妃;茶多酚含量6.36%~31.21%、儿茶素含量2.42%~24.03%、水浸出物含量22.93%~41.30%,其中含量最高的均是丹妃。结论 紫色品种茶中的内含成分丰富,具有较高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和儿茶素,其中丹妃内含成分含量均较高,单芽的花青素含量达3.63 mg/g,可作为高产优质、高花青素茶树品种的选育对象。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盈江野生古茶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价值,选取盈江县大理种芽孢茶的代表性样品(芽孢白茶和芽孢红茶),以典型云南省样品(云南白茶和滇红金芽)作为对照,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检测比较样品之间滋味化学成分的差异,结合滋味活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分析样品关键滋味成分。结果表明:在感官审评中,芽孢白茶和芽孢红茶外形独特似笋状,滋味品质均优于对照茶样云南白茶和滇红金芽。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明,芽孢白茶滋味化学成分含量普遍较低,除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达9.45%以外,其它成分均显著低于云南白茶(P<0.05);芽孢红茶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甜味氨基酸等滋味化学成分含量较高,显著高于滇红金芽(P<0.05),其中可溶性糖含量高达20.37%,而茶多酚、咖啡碱、酯型儿茶素等含量相对较低,其中茶多酚含量低至6.98%,呈现低酚氨比、高糖咖比的特征,与感官审评结果相符。TAV分析表明,关键成分中的苦涩味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咖啡碱以及部分氨基酸对芽孢白茶和芽孢红茶的贡献低于对照茶样。由此可见,盈江芽孢茶滋味化学成分含量与云南省对照样品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品质优异,大理种野生古茶树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与利用价值,尤其宜制红茶。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红茶汁液态发酵过程中生成的泡沫组成,对通气发酵过程的泡沫进行分离,采用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茶多酚、氨基酸和茶皂素、儿茶素、茶黄素等非挥发性化合物,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分布。结果表明:红茶汁匀浆和通气过程产生的泡沫中茶皂素、茶多酚、咖啡碱、部分儿茶素和茶黄素的质量浓度较隔离泡沫的茶汁中高,挥发物总量和癸醛、柠檬醛、芳樟醇、香叶醇和β-紫罗兰酮5 种呈甜花香化合物,己醛、1-辛烯-3-醇、苯乙醛、水杨酸甲酯和(E)-2-己烯醛5 种呈青气化合物也有提高,这表明产生的泡沫会带走较多的品质成分。为保留品质成分,向红茶汁发酵液中添加消泡剂防止泡沫形成,发现体积分数0.2%的消泡剂可有效控制泡沫形成,对茶多酚、氨基酸的质量浓度无显著影响,对发酵进程无不利影响,而且可促进茶汁中挥发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