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食盐是发酵肉制品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腌制材料,具有提供咸味、抑菌、提高加工及品质特性等作用。为了抑制发酵过程中致病菌和腐败菌生长,保证产品安全性,发酵肉制品常需高含量盐分。但摄入过多的食盐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降低发酵肉制品中食盐的添加量势在必行。本文简单介绍了食盐在发酵肉制品中的作用及其对微生物的影响,论述了低盐处理对肌肉蛋白和脂质水解、氧化作用以及品质形成的影响,最后综述了常用的减盐手段,以期为发酵肉制品减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食盐在改善肉制品的风味、质地及延长保质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目前肉品加工过程中最广泛使用的添加剂之一。但盐分摄入过多会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如胃癌、骨质疏松症、肾病、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合理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并采用适当的减盐技术在肉制品加工领域至关重要。本文综述食盐对肉制品品质的影响,重点总结生产低盐肉制品的常规减盐方法(直接降低食盐的添加量、改变食盐的物理形态、应用食盐替代物、添加风味增强剂或品质改良剂等)和新型加工工艺(超声波技术、超高压技术、脉冲电场技术和微粉化技术等),为提高低盐肉制品品质及低盐肉制品的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超高压技术对低盐肉制品降盐机制及品质改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格  秦泽宇  张欢  孔保华 《食品科学》2019,40(13):312-319
低盐肉制品的开发是当前肉类食品的发展趋势,但降低钠盐的添加量会引起肉品品质的劣变。超高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热加工技术,可以降低肉制品中的食盐使用量,改善肌肉蛋白质的功能特性,改进低盐肉制品的品质。本文从高压处理对低盐肉制品保水性、蒸煮损失、咸味、颜色以及微生物安全性5 个方面出发,综述了超高压技术在低盐肉制品品质改良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超高压技术对低盐肉制品的降盐机制,指出该技术在低盐肉制品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超高压技术在低盐肉制品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居民对减盐减钠肉制品的认知和消费情况,并了解国内外减盐对肉品品质影响研究的现状。方法设计并进行居民减盐减钠肉制品市场问卷调查,同时以香肠制品为代表,综述国内外关于低钠香肠品质特性的研究现状。结果居民在对酱卤肉及香肠2类加工肉制品十分青睐,但购买时缺少减盐标签引导,同时人们通常凭借经验进行日常饮食烹饪,缺少减盐的定量手段。国内外研究表明降低钠盐含量对以香肠制品为代表的加工肉制品在感官品质、质构、营养品质及安全性方面都有不利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弥补。结论该调查报告及综述为减盐减钠肉制品(含低钠香肠制品)产品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如今消费者健康意识逐渐增强, 低盐肉制品开发生产已经成为肉品行业的热点研究问题。在清洁标签食品的大形势下, 氯化钾、氯化镁等氯化钠替代物已经不被研究者和消费者所接受, 直接降低食盐含量才更加符合“清洁标签”理念, 但食盐含量的降低会显著影响肉制品的质构、风味和货架期。近几年, 超声波、超高压、新型滚揉、脉冲电场等新型加工技术飞速发展, 研究者将其应用于低盐肉制品生产中, 发现可以明显补偿低盐肉制品的质量缺陷, 未来清洁标签低盐肉制品的开发生产离不开新型加工技术的支持。因此, 本文介绍了清洁标签理念, 并全面综述了新型加工技术在改善低盐肉制品品质方面的研究现状, 对推动新型加工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 并为生产新型健康的低盐肉制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食盐添加量(0%、0.5%、1.0%、1.5%、2.0%和2.5%)对调理重组牛肉制品品质特性的影响,以碎牛肉为实验原料,经过调理和重组工艺,研究不同食盐添加量对产品的质构特性、黏结强度、色差、水分活度、弛豫时间以及肌肉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食盐添加量的增加,调理重组牛肉制品的水分活度显著降低,黏结强度显著增强,产品的质构特性得到显著改善(P0.05),但是色泽变暗。另外,低场核磁共振分析发现,增加食盐的添加量,不易流动水含量逐渐增多,自由水含量逐渐减少,产品的保水性逐渐增强。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增加食盐的添加量可以使肉块黏结处的三维网络结构越来越致密,提高了产品的保水性和黏结强度。对产品进行感官评价表明,当食盐添加量为1.5%时,产品品质最好,咸味适中。综合考虑产品品质和感官品质,确定在调理重组牛肉制品中食盐的最佳添加量为1.5%。  相似文献   

7.
采用卤牛肉、烟熏肉为原料,模拟冬季、春季、夏季三个季节的运输温度(3、8、15℃)对产品进行两次运输,运输时间分别为3、6h,平均运输速度80km/h.通过运前运后贮藏样品并测定其水分含量、色泽、菌落总数等指标,得出运输前后原料肉制品品质变化大小以及运输过程对原料肉制品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产品在运输贮藏过程中质量均发生劣变,长时间、高温度运输对产品贮藏特性的下降影响显著,对于微生物、色泽运输温度影响较显著,对于水分、质构特性运输时间影响较显著.总体上运输过程会不同程度影响产品的贮藏特性,长时间高温度运输会使产品贮藏中货架期缩短.  相似文献   

8.
肉制品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来源,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食盐是常见且必需的调味料。传统加工肉制品普遍含盐量过高,过量的摄入食盐也已经被证实能引发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开发低盐肉制品势在必行。但是,直接减少食盐添加量会对产品风味、口感、质构和保质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添加风味提升物、品质改良剂等物质并辅助以品质改良加工技术来优化产品品质。本文论述了国内外低盐肉制品的研究现状,阐述了降盐技术(食盐替代物、改变食盐形态等)和品质改良加工技术(腌制技术、超声波技术、超高压技术等)在肉制品中应用研究进展,指出其研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低盐肉制品研发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食盐对肉制品品质的形成具有实质性意义,不仅能够提高肉制品的保水性,而且对肉制品的质地也可以起到良好改善效果。但是高盐饮食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风险,所以要适当减盐,这也是研究减盐技术的主要目的。基于此,本文对减盐技术的应用展开分析,提出降低食盐添加量、改变食盐物理形态、应用食盐替代物等措施,以期为提高减盐技术的应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食盐摄入过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严重隐患,减少食盐摄入已成为共识。减盐的主要措施之一是控制加工食品中的食盐添加量,而肉制品成为主要减盐对象。目前有关肉制品减盐技术:一是直接减少食盐的添加量并辅以工艺改进,或者优化食盐的物理形态使之在减盐后仍尽可能保持原有咸度;二是以钾盐等非钠盐类替代食盐的调味、改善质构等作用;三是以植物提取物、风味增强剂或掩饰剂等替代食盐的改善风味、增香或抗氧化作用;四是应用新兴物理技术弥补食盐减少可能带来的工艺或功能特性缺失。鉴于食盐对保持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发挥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肉制品中调味、增香、保水、助色、抑菌和防腐等功能,目前尚未找到更为安全和廉价的替代品或替代技术。单一的减盐难以满足低钠肉制品的生产要求,而多因子互作的栅栏技术,即通过多种方法的共效,在安全、营养、品质、成本等维度寻找平衡点,将是实现减盐的有效途径。本文就上述肉制品加工中减盐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概要综述,并对未来可能的应用途径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叶红玲  姚军  刘冬  徐基艳  陈雪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10):105-108,130
以蓝莓加工废弃物果渣为原料,优化蓝莓花青素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200 W(超声提取2 s,间歇4 s)、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20 min、乙醇体积分数70%(pH 2.5)、料液比1∶30(g/mL),花青素提取率达9.99 mg/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花青素粗提物进行成分分析,得到5种蓝莓花青素,即锦葵色素(36.26%)、飞燕草色素(24.08%)、矢车菊色素(22.08%)矮牵牛色素(12.53%)和芍药色素(5.05%)。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丙烯酰胺(acrylamide,AA)和苯并芘(Benzo(a)pyrene,BaP)单独和联合暴露对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elegans)的生殖腺细胞凋亡的影响。将线虫分别暴露于不同剂量水平的AA和BaP中,检测其对线虫生殖腺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AA和BaP诱发生殖腺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2.0 mg/L AA和0.001 mg/L BaP暴露12小时后,可诱发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0.02 mg/L AA或0.000 2 mg/L BaP暴露36 h以内对细胞凋亡均没有影响(p>0.05),但0.02 mg/L AA和0.000 2 mg/L BaP共同处理12小时后即可诱发线虫生殖腺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并导致后代数量的显著减少(p<0.05)。结果表明AA和BaP诱发线虫生殖腺细胞凋亡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加工工艺对鸡酥松加工过程脂肪氧化的影响,考察蒸煮时间、蒸煮温度、炒松时间对2-硫代巴比妥酸值的影响,分析炒松工艺对鸡酥松脂肪氧化以及综合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炒松时间显著影响脂肪氧化,加工工艺中对脂肪氧化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炒松时间、蒸煮温度和初煮时间,而影响产品综合评估得分的因素由强至弱依次为炒松时间、初煮时间和蒸煮温度;优化后较适的加工工艺条件为初煮50 min、复煮10 min、蒸煮温度90℃、炒松时间20 min、2-硫代巴比妥酸作用底物值为2. 26 mg/kg。产品综合评分与2-硫代巴比妥酸作用底物值的趋势并不完全吻合,鸡酥松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影响脂肪氧化程度和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4.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能够催化D-果糖转化为D-阿洛酮糖。为实现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异源表达,设计引物,克隆并分离其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NA和蛋白质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870bp,编码289个氨基酸;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38.41%,β-折叠占47.06%,无规则卷曲占14.53%;该蛋白为亲水性蛋白,不含信号肽,无跨膜区,定位于细胞膜;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E.coliBL21宿主中,表达的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分子质量约为33kDa,1mmol/LIPTG诱导E.coliBL21重组菌28h后,目的蛋白表达量和酶活分别为0.32g/L和3.8U/mL。根癌农杆菌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基因能够在大肠杆菌中实现表达。  相似文献   

15.
以自制的环氧基修饰的Fe3O4磁性微球为载体固定化磷脂酶A1,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固定化条件,并研究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最佳固定化条件为缓冲液pH?4.0、固定化时间1.9?h、酶液添加量3.6?mL/g,得到的酶活力为3?675?U/g,固定化率为61.1%。固定化酶与游离酶比较,最适pH值向碱性方向偏移1.0,最适温度提高5?℃;贮藏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重复菜籽油脱胶8?个批次后,仍保留81.1%的酶活力。此外,通过X射线衍射、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现代分析手段对载体进行表征,表明成功制备纳米尺寸的微球,且微球表面成功修饰上环氧基团。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高压尿素包合法(脲包法)富集亚麻籽油中亚油酸和亚麻酸两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以非包合相PUFA含量及得率为考察指标。当尿素/混合脂肪酸质量比为3∶2且尿素-混合脂肪酸与95%乙醇溶液料液比为5∶14时,脲包混合液在20 ℃冷却30 min并采用300 MPa压力保压20 min后,亚麻籽油中PUFA质量分数可达96.05%,这与传统的冷冻脲包法(-18 ℃、18 h)对PUFA的分离效果(97.41%)类似,但非包合相中PUFA得率提高41.39%。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压力下尿素包合物(urea inclusion complexes,UIC)晶体热力学性质和晶体形貌,结果显示:当压力小于300 MPa时,增大压力可以促进UIC结晶形成六方晶系晶体,且晶体形态趋于规则,晶体分布密集。超高压脲包法能够提高亚麻籽油中PUFA的分离效率,且与压力促进包合物晶体趋于规则和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剂量的芡实超微粉对高脂模型小鼠进行灌胃,研究芡实超微粉对高脂模型小鼠血脂四项指标及血清和肝组织中相关酶类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高脂模型组相比,灌胃芡实超微粉组小鼠体重明显降低,肝脏指数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也明显降低;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则显著升高;灌胃芡实超微粉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和肝酯酶(hepatic lipase,HL)活力均高于高脂模型组,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要低于高脂模型组。由此可知,芡实超微粉可降低高血脂症小鼠血脂水平,改善其因摄入过多脂质而导致的肝脏脂肪堆积和动脉粥样硬化,并对高血脂症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糯米/粳米共混体系凝胶化行为及年糕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文轩  陈洁  许飞  陈玲 《食品科学》2019,40(17):85-95
以糯米/粳米共混体系为对象,研究不同糯米、粳米质量比(糯粳比)对共混体系的糊化特性、流变学特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对共混体系凝胶的动态流变学性质(储能模量(G’)、凝胶化速度(?g)与加速度(αg))加以分析,探究其凝胶化反应动力学行为,通过共混体系的特性分析年糕品质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糯米/粳米共混体系为弱凝胶体系,随糯米组分比例的增加,体系热糊的稳定性及冷糊的成胶性显著改变,黏度、衰减值及回生值显著减小(P<0.05),且非等温及恒温动态流变学特性中G’与?g降低,相位角正切(tan?δ)、活化能(Ea)及αg升高,频率扫描中糯粳比1∶2.5~1∶2.0共混体系的tan?δ曲线在低频区逐渐平滑;而低糯米组分共混体系(糯粳比1∶3.0~1∶5.0)在1∶3.0处的凝胶特性变化达到临界值,可形成较好的网格结构,且体系的吸水率较高,凝胶的稳定性较好。随糯米组分比例的增加,Power-Law拟合模型中的稠度系数及触变环面积减小,流动特性指数增大,即剪切稳定性、触变性更好,致使年糕的糊化度不断减小,在糯粳比1∶3.0时达到临界值90.48%;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中997?cm-1/1?155?cm-1、1?020?cm-1/1?155?cm-1、1?654?cm-1/1?155?cm-1峰面积比的变化证明糯米组分比例的增加可增强共混体系键合水分子的能力,其键合的水分子通过与直链淀粉单螺旋结构之间的作用和扩大无定形区来改变凝胶化行为;糯粳比1∶3.0的共混体系无针状部分的形成,网格结构致密,且孔径大小及分布均匀,同时年糕的吸水率与弹性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9.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泸型酒蒸馏过程基酒中挥发性物质的馏出特性和酒精度的变化,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确定不同蒸馏时间基酒中的特征挥发物质。结果显示,泸型酒开始蒸馏时酒精度为75.6%vol,蒸馏结束后酒精度下降到13.9%vol,且酒精度的迅速下降是在蒸馏15 min后开始的。通过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确定了泸型酒蒸馏过程中各阶段基酒的特征挥发化合物,即第一阶段(0~1 min)主要为乙酸乙酯等酯类物质;第二阶段(2~7 min)主要为丁酸丁酯等酯类物质和异戊醇、壬醛等;第三阶段(8~15 min)主要为苯甲酸乙酯等酯类物质和己醇等高级醇;第四阶段(16~19 min)主要为苯乙酸乙酯等酯类物质和己酸等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20.
研究超声波协同微波辅助提取蝉花孢梗束中麦角甾醇的工艺。考察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波功率对麦角甾醇提取得率的影响,然后选用提取时间、液料比、超声波功率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蝉花孢梗束中麦角甾醇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15min,超声波功率120W,液料比80∶1(mL/g),提取溶剂95%乙醇,微波功率100W。此条件下,麦角甾醇提取得率为2.68mg/g,与超声波破碎法的麦角甾醇提取得率2.13mg/g相比,高出25.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