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法)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法)研究酸杨桃罗汉果复合饮料的抗氧化活性,并探讨温度、pH值、紫外线和NaCl等因素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了解其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并通过模拟胃肠道消化,初步探讨其在体内的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酸杨桃罗汉果复合饮料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ORAC值和DPPH值分别为335.61(μmol TE/L)和113.96(μmol TE/L);温度、NaCl对复合饮料抗氧化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H值和紫外线照射时间的改变对其抗氧化活性有减弱作用,但在pH值为6~8、紫外照射时间45 min时,复合饮料仍保持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胃肠道消化后,ORAC值和DPPH值显著下降,但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说明复合饮料抗消化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臭黄荆叶主要理化组成及挥发油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臭黄荆叶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挥发油进行分离分析,鉴定出具体化合物的组分和含量。结果表明:臭黄荆鲜叶中水分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79.06%;臭黄荆叶粗粉中灰分含量为7.37%,果胶含量为35.57%,蛋白质含量为18.70%,粗脂肪含量为4.27%,粗纤维含量为6.87%,总黄酮含量73.43mg/g,总多酚含量为29.44mg/g;挥发油中鉴定出68种化合物,约占挥发油总量的96.34%,包括醇14种(24.5%)、烯14种(18.85%)、酮8种(8.81%)、酯6种(7.95%)、醛8种(6.41%)、呋喃2种(3.95%)、烷3种(1.93%)、石竹烯氧化物(9.71%)、1,1,5,6-四甲基-茚(3.06%)、长叶松萜烯-(V4)(1.25%)等;臭黄荆叶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有1-辛烯-3-醇(11.45%)、石竹烯氧化物(9.71%)、α-石竹烯(5.82%)、反式-β-紫罗(兰)酮(3.43%)。臭黄荆叶中含有多种具有食用或药用价值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春季产川芎叶和夏季产川芎叶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从春季产川芎叶和夏季产川芎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84、51个成分;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两种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7.8%和 98.2%;春季产川芎叶挥发油和夏季产川芎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基本相同,它们分别是3,4-二亚甲基环戊酮、5,7,8-三甲基苯并二氢吡喃酮、石竹烯、反-罗勒烯、顺-罗勒烯、(+)-香桧烯、α-蒎烯、α-金合欢烯。 相似文献
4.
以蹄叶橐吾和有毛蹄叶橐吾叶片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GC-MS)法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从两种马蹄叶挥发油中均分离得到11 个化学组分峰,共鉴定出13 个化合物,其中蹄叶橐吾鉴定出9 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72.72%,主要成分为α- 金合欢烯、石竹烯、A - 法呢烯及3,7- 二甲基-6- 辛烯-1- 醇甲酸酯,前3 种倍半萜类化合物以60.23% 的总相对含量占优势;有毛蹄叶橐吾鉴定出7 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67.52%,主要成分为3,7,11- 三甲基-2,6,10- 十二烷三烯-1- 醇乙酸酯(金合欢醇乙酸酯)、植物醇、石竹烯及石竹烯氧化物,后两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20.07%;已鉴定的化合物均首次从这两种橐吾叶片中检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厚朴叶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厚朴叶中的挥发油,分析其挥发油组分,并对其进行抗菌实验研究,为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厚朴叶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厚朴叶挥发油的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利用正构烷烃系列物质对各组分进行定性确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对厚朴叶挥发油选取4个细菌和1个酵母菌采用微量二倍连续梯度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平板转种法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从厚朴叶挥发油中检出50种组分,鉴定出49种化合物,占全油的96.20%,厚朴叶挥发油对实验菌株均有明显地抗菌活性。结论:厚朴叶挥发油中倍半萜类物质居多,含量较高的组分为β-氧化石竹烯(32.03%),4-丙烯基苯酚(23.12%),棕榈酸(7.07%),α-亚麻酸(5.08%),桉叶油醇(4.53%)等,其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和灭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比较荆条茎、叶和花中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荆条不同部位中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法对其组成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其成分的差异。结果:从荆条不同部位共鉴定出83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烯烃类、醇类、酮类、酯类等。茎、叶和花中分别鉴定出14、58、55种,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59.91%、98.32%和95.83%。3个部位共有成分仅有8种,但茎、叶和花中特有成分分别为4,22和21种。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荆条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差异成分,其中,茎中标志性挥发性成分为2,4-二叔丁基苯酚、14-甲基十五烷酸甲酯、正二十一烷等,叶中标志性挥发性成分为β-松油烯、榄香醇、丁香烯氧化物等,而花中标志性挥发性成分是由桧烯、2,3-二氢-3-[2-氨基乙基]-5-甲氧基-1,3-二甲基吲哚-2-酮、二苯环庚烯酰胺等组成。由聚类分析结果可知,荆条茎与花聚为一类,再与叶聚为一类。结论:荆条茎、叶和花中挥发油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为荆条不同部位进一步药用或工业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沙枣花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64个组分,鉴定出其中54个化合物,占总质量分数的96.89%;其主要成分为反式肉桂酸乙酯(77.36%)、(E)-4-丙烯基-2-甲氧基苯酚(3.03%)、乙缩醛(2.70%)、顺肉桂酸乙酯(1.09%)、苯乙酸乙酯(1.06%)、苯甲酸乙酯(1.03%)、反式橙花叔醇(1.03%)。 相似文献
10.
11.
12.
研究Clevenger装置改进前后对尤力克柠檬精油提取率和精油成分的影响;采用改进型Clevenger装置分别提取了青柠、尤力克、艾伦尤力克、费米耐劳、无籽里斯本5个不同柠檬品种的果皮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和结构鉴定,得到不同品种的柠檬果皮精油成分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Clevenger装置改进后尤力克柠檬精油的提取率增加了63.37%,且对精油挥发性成分种类无显著影响;5个柠檬品种中分别检测到51、50、41、43种和4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烯烃类、醇类、醛类、酯类以及少量的酸类和酮类。烯烃类物质是各个品种精油成分中最主要的组分,其中特征香气成分D-柠檬烯相对含量最高,β-蒎烯、γ-松油烯次之。品种间差异较大,除了含有32个共有成分之外,每个品种都存在自身特有的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试剂浸提法提取温州特早熟蜜橘橘皮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橘皮精油组成成分。以从福州周边果园收集草莓病果分离所得灰葡萄孢为研究对象,研究两种精油抑菌性能。结果显示:蒸馏油共鉴定出39种成分,醛类6种,烯萜类20种,醇类9种,酯类2种,酮类1种,有机酸1种;浸提法精油共鉴定出25种成分,烯萜类20种,醇类3种,烷烃类2种。柠檬烯为精油主要成分,水蒸气蒸馏法含量为82.37%,浸提法含量为85.25%。其次为γ-松油烯(7.78%,6.08%)、β-月桂烯(2.56%,2.06%)、α-蒎烯(1.35%,1.04%)。两种精油对灰葡萄孢最低抑菌体积分数分别为2.5%和5%。体外抑菌实验表明,精油能够通过对灰葡萄孢的菌丝、生长量、孢子萌发率、细胞透过性,诱导细胞死亡。草莓抑菌实验表明柑橘精油能够抑制灰葡萄孢在草莓果实上的生长,减缓果实的腐烂进程。其中,蒸馏油优于浸提油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柑橘皮精油,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法(GC-MS)对精油进行成分分析,鉴定出17 种化合物,占精油的99.80%。其中主要以柠檬烯(92.72%)为主,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可达97.90%。还含有少量的醛、醇和酮等化合物。通过测量柑橘皮精油的抑菌圈直径判定其抗菌活性的大小,结果表明:柑橘皮精油对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和青霉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对大肠杆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5mm,属高度敏感;对青霉的抑菌圈直径为14.1mm,属中度敏感。大肠杆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小于1.25% 和2.5%。 相似文献
15.
通过提取3种青花椒(四川汉源、贵州安顺、重庆江津)和1种红花椒(陕西韩城)的花椒精油,同时减压蒸馏分离贵州安顺产青花椒精油样2的不同馏分,采用感官评定结合气相色谱-质谱鉴定的方法初步分析出花椒精油中的苦味成分。提取一批花椒精油(20种不同产地与品种的花椒),对其做苦味阈值与成分鉴定,通过相关性分析验证上述判断结果。向青花椒精油样2的馏分1中添加苦味嫌疑成分标准品,采用标准品回添实验并进一步确定花椒精油中的苦味成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花椒精油的苦味阈值不同,青花椒精油的苦味阈值低于红花椒精油;青花椒精油样2经水蒸气分馏的四段馏分的苦味阈值不同;通过对20种不同花椒精油中醇类(芳樟醇)、酮类及醇酮混合物与苦味阈值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酮类与青花椒精油的苦味相关性极显著,醇类与青花椒精油的苦味相关性显著,且醇类与酮类成分之间有苦味协同作用;高浓度的醇类会给精油带来苦味,低浓度的酮类或醇酮混合成分就能大幅度降低精油苦味阈值。 相似文献
16.
白芷精油成分分析及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白芷精油在抗氧化方面的应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芷精油,研究其对1,1-二苯基-2-苦味酰基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白芷精油产率为0.52%;经气相色谱-质谱
分析,共检测出48 种成分,鉴定出38 个成分,其中16 种非萜类化合物,22 种萜类化合物,白芷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为环十二烃(38.705%)、1-十五烯醇(16.781%)、丁子香酚(11.559%)。DPPH自由基清除检测结果显示,白
芷精油能明显地清除DPPH自由基,在精油质量浓度为32.93 mg/mL时清除率最大为95.09%。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不同地区芹菜叶挥发油的化学组成,采用水蒸气蒸馏方法对产自辽宁3 个不同地区芹菜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GC-MS 方法对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3 种芹菜叶中一共鉴定出32 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鞍山芹菜叶中鉴定出12 种,其含量占挥发油的27.29%,特有成分为β-月桂烯、n-十六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等;抚顺芹菜叶中鉴定出16 种,其含量占挥发油的21.78%,特有成分为苯酚、桉叶双烯、5-(1,5-二甲基-4- 己基)-2- 甲基-1,3- 环己二烯等;北票芹菜叶中鉴定出9 种,其含量占挥发油的12.59%,特有成分为桉叶双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十八烷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