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主要探讨醇洗豆粕对大豆分离蛋白热稳定性影响。大豆粕经乙醇处理后制备大豆分离蛋 白,蛋白质构象发生改变,其三维结构构建是通过蛋白质分子重新定向形成更加有序结构来完成,醇改 性大豆蛋白结构更加稳定;与未经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变性转变协同性增强,变性热焓升高,变性温 度上升,热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产品功能性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氮气和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复合改性.复合改性SPI的吸水性、保水性和吸油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21%、222%和150%;溶解性比对照降低了36%.经MTG改性后SPI可在分子间生成共价键,形成相对分子量较大的聚合物.复合改性可在MTG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SPI分子间的交联程度.  相似文献   

3.
生产大豆分离蛋白过程中,为了提高蛋白质回收率及生产效率、控制微生物,需要对低温脱脂豆粕进行粉碎。对比研究了干法粉碎与湿法粉碎豆粕工艺,确定了最佳工业化生产的湿法粉碎粒度。在豆粕湿法粉碎粒度为100目时大豆分离蛋白生产过程中的蛋白质回收率提高到78.9%,凝胶硬度提高了18.7%,弹性提高了4.6%,咀嚼性提高了17.8%。这对扩大大豆分离蛋白应用范围,提高产品性能提供了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4.
氮气对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氮气对大豆分离蛋白 (SPI)进行改性 ,研究结果表明充氮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充氮量四因素对SPI改性均有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经氮气改性的SPI凝胶性、保水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 4组最佳处理组合。试验表明改性后SPI的凝胶性、保水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比对照样提高了 10 0 %、 2 10 %、 7%和 91%。  相似文献   

5.
利用氮气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改性,研究结果表明充氮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充氮量四因素对SPI改性均有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经氮气改性的SPI凝胶性、保水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4组最佳处理组合。试验表明改性后SPI的凝胶性、保水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比对照样提高了100%、210%、7%和91%。  相似文献   

6.
醇洗豆粕对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粘度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主要探讨醇洗豆粕对大豆分离蛋白粘度影响。以醇洗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分离蛋白, 溶解度增加,溶液粘度下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低粘度型大豆分离蛋白最佳工艺条件为:乙 醇浓度95%(v/v)、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45分钟、固液比1:4,所得产品蛋白含量(干基)为 93.21%,蛋白质分散指数为96.27%,而3%、8%和12%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粘度分别为2.7、8.1和 82.3 mPas。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工艺,以脱脂豆粕为原料,经过碱提、分离残渣、酸沉、分离蛋白、再干燥得到产品。其中,对从脱脂豆粕中碱提过程进行了重点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碱提的最佳条件: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1.0g/L,温度为50℃,时间为40min。  相似文献   

8.
微波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某些功能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微波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改性,探讨了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料液比、pH值对SPI功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对SPI的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影响显著。微波处理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600W,反应时间2min,料液比为1:11,pH值为10。改性后SPI的溶解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比对照提高32.15%、58.87%和56.54%。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冷冻前后功能性的变化,研究低温冷冻条件(料液比、冷冻温度、冷冻时间)对SPI功能性(保水保油性、乳化特性及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经过冷冻实验的样品中,随着SPI添加量的减小,其保水保油性、乳化性先增加后减小,当SPI料液比为1∶12时,其保水性、保油性、乳化稳定性、硬度和弹性均达到相对最大;冷冻温度为-18 ℃时,其保水保油性、乳化性、硬度和弹性相对最大,-20 ℃时,其乳化稳定性相对最好;随着冷冻时间延长,其乳化稳定性减小,冷冻3 d时,SPI的乳化稳定性相对最好,冷冻2 d时其保水性相对最大。和未经冷冻处理的原样品相比,经过冷冻处理的SPI,功能性明显减弱,其中保水保油性、乳化性、质构特性都小于未冷冻处理的SPI。  相似文献   

10.
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及产品功能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刘大川  杨国燕 《中国油脂》2004,29(12):56-61
为了改善碱溶酸沉法大豆分离蛋白产品(简称SPI)的功能性,采用有限酶解的方法,从6种蛋白酶中选出中性蛋白酶(Neutrase)作为改性用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底物浓度,E/S,反应时间对水解度和氮收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制备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简称ESPI)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底物浓度为3%,E/S为1 200U/g,时间为60 min.得到的ESPI的蛋白含量与SPI相近,但NSI由SPI的90%提高到97%.而且在功能性方面,ESPI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尤其是乳化性和起泡性.  相似文献   

11.
热烘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利用热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改性。热烘改性对SPI的吸水性、吸油性、发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无显著性影响,常温粘度、高温粘度、耐热性、凝胶性和保水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8%、135%、108%、81%和83%。比较适宜的热烘改性条件为10min/85℃。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高纯度的大豆蛋白制品,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目前,国内外生产大豆分离蛋白主要以碱酸沉法为主。它可以控制和改变工艺流程中的温度,PH酸碱种类,前期处理和后期调整等手段生产功能特性各异的大豆分离蛋白。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大豆分离蛋白的研究及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以低温脱脂豆片为原料,生产功能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研究。对影响凝胶性等功能特性的各种因素进地了分析和研究,同时对大豆分离蛋白用于肉制品种最终产品质量的评定和分析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林杨 《黑龙江粮食》2001,11(1):34-36
本文论述了以低温脱脂豆片为原料,生产功能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过程。对影响凝胶性等功能特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对大豆分离蛋白应用于肉制品中最终产品质量的评定和分析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温处理对脱脂豆粕中大豆分离蛋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不同温度处理的脱脂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分离蛋白,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电泳及浊度测定等方法探讨了高温处理对脱脂豆粕中大豆分离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促使蛋白多肽链局部展开,色氨酸等残基暴露并部分氧化,产生一些新荧光物质;凝胶电泳分析显示,热处理样品的高分子区域条带渐趋显著,各亚基条带呈现扩散趋势,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变宽;浊度分析表明,随着样品热处理温度升高,大豆分离蛋白的混浊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了氮气改性和谷氨酰胺转胺酶改性以及氮气、谷氨酰胺转胺酶复合改性等3种改性方式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的影响,为大豆分离蛋白在不同食品类产品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要求溶解性较高并且乳化性、乳化稳定性显著提高者,需要选择氮气单独改性处理。②要求常温黏度、高温黏度、凝胶性、吸油性最佳、吸水性、保水性显著提高者,需选择MTG单独改性处理。③要求吸水性、保水性最佳而且常温黏度、高温黏度、凝胶性较显著提高者,需选择复合改性处理。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性蛋白酶和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复合改性,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获得改性SPI最佳凝胶性的反应条件为:添加中性蛋白酶0.003%,水解20min;添加MTG0.5%,作用2.0h。获得最佳溶解性的反应条件为:添加中性蛋白酶0.005%,水解30min;添加MTG0.3%,作用1.0h。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双酶复合改性的最佳处理组合为添加中性蛋白酶0.005%,水解30min;添加MTG0.5%,作用1.0h,得到产品凝胶性为4226cp,比对照提高了36.3%,溶解性为70.1%,比对照降低了5.8%。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性蛋白酶和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复合改性,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获得改性SPI最佳凝胶性的反应条件为:添加中性蛋白酶0.003%,水解20min;添加MTG0.5%,作用2.0h。获得最佳溶解性的反应条件为:添加中性蛋白酶0.005%,水解30min;添加MTG0.3%,作用1.0h。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双酶复合改性的最佳处理组合为添加中性蛋白酶0.005%,水解30min;添加MTG0.5%,作用1.0h,得到产品凝胶性为4226cp,比对照提高了36.3%,溶解性为70.1%,比对照降低了5.8%。  相似文献   

19.
实验采用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作为奶粉的部分替代品制成了中性和酸性两种双蛋白奶,分析了调配方法、均质条件和灭菌条件对产品色泽、口感和稳定性的影响.选用的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为低氧化性蛋白,不仅具有好的凝胶性,还具有较好的乳化性和热稳定性.采用Lab色彩空间表征色泽变化,通过沉淀率和稳定系数来表征产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研制过程中,均质条件和灭菌条件对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对酸性奶而言,除了以上工艺条件需要考虑,糖酸比对稳定性和口感同样重要.65℃、25MPa的均质务件适用于两种条件下的产品.中性和酸性双蛋白奶分别选择121℃、20min和65℃、30min为灭菌条件.  相似文献   

20.
实验采用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作为奶粉的部分替代品制成了中性和酸性两种双蛋白奶,分析了调配方法、均质条件和灭菌条件对产品色泽、口感和稳定性的影响。选用的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为低氧化性蛋白,不仅具有好的凝胶性,还具有较好的乳化性和热稳定性。采用Lab色彩空间表征色泽变化,通过沉淀率和稳定系数来表征产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研制过程中,均质条件和灭菌条件对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对酸性奶而言,除了以上工艺条件需要考虑,糖酸比对稳定性和口感同样重要。65℃、25MPa的均质条件适用于两种条件下的产品,中性和酸性双蛋白奶分别选择121℃、20min和65℃、30min为灭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