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食醋对鱼骨中钙溶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鱼骨中钙含量相对丰富,在酸性条件下浸泡可使鱼骨中的钙溶出,提高人体吸收利用率,本文分别在常压和高压下利用食用醋酸(食醋)对鱼骨钙溶出的影响,得出钙充分溶出的工艺条件为:常压和高压下醋酸浓度都为0.9mol/L,常压下料液比为1∶20,高压下料液比为1∶20,常压下浸泡时间为60 min,高压为45 min,常压下浸泡温...  相似文献   

2.
钙作为一种必需营养素,在人体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如今,补钙制剂在市场上占有极大的份额,但以无机钙和有机钙为主的第一、第二代补钙制剂仍有较大缺陷,吸收率和生物利用率低,而多肽螯合钙作为第三代具有活性结构的生物钙补钙制剂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吸收效果好、生物利用度高,因此越来越受到关注。该文对多肽螯合钙的结合机制、制备方法、吸收途径、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补钙制剂的研究及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淡水鱼类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同时提高淡水鱼糜制品的营养价值,本文研究了富钙白鲢鱼糜凝胶的制备及鱼骨泥对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并对鱼骨泥及鱼糜凝胶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以凝胶强度、白度、持水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感官评分确定了鱼骨泥的适宜添加量;并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扫描电镜等方法,进一步研究添加鱼骨泥对鱼糜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3%的鱼骨泥有利于提高鱼糜凝胶强度以及制备营养型鱼糜,此时鱼糜凝胶强度为282.44 g·cm,而不加鱼骨泥的普通鱼糜仅为239.89 g·cm;钙、磷含量分别为1697.69μg/g和1278.16μg/g,是普通鱼糜的4.6倍和2.2倍,且钙磷比为1.33:1,利于钙磷吸收;此外,氨基酸比例(EAA/TAA和EAA/NEAA)均符合FAO/WHO的推荐标准。因此,富钙营养型白鲢鱼糜可以作为人体健康的一种潜在优质蛋白来源。  相似文献   

4.
青一年 《烹调知识》2003,(11):56-56
不良饮食及烹饪习惯往往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在烹饪时,要尽量去除影响钙吸收利用的因素,以保存更多的钙。 1、烹调荤菜时常用醋,糖醋鱼、糖醋排骨等是最利于钙吸收的菜肴。醋是酸味食品,不仅可以除异味,还能使鱼骨、排骨中的钙溶出。烹饪时,可用小火长时间焐焖,使鱼、排骨中钙的溶出较完全。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居民钙摄入量不足,普遍存在缺钙现象,传统的补钙制剂存在缺陷,将逐步被新型钙制剂所取代。胶原多肽螯合钙作为新型生物钙制剂,具有吸收效率高、无副作用、服用方便等特点,是一种良好的补钙产品。近些年来,许多学者研究胶原多肽螯合钙,为补钙产品提供了新思路。胶原多肽作为其原料的一部分,与钙螯合后可以帮助钙的转运和吸收,被一起摄入后兼补了两种营养素。从一些动物加工的副产物中可以提取胶原多肽和钙,利用他们为原料制备胶原多肽螯合钙有利于副产物的高值化,也为副产物的利用提供了新途径。本文主要对胶原多肽螯合钙的原料制备、螯合工艺、螯合效果的影响因素、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钙营养缺乏及合理补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是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适量的钙供给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缺钙会引起儿童佝偻病、中老年骨质疏松、骨软化等疾病。我国居民膳食中钙摄入严重不足,仅占供给量标准的50%左右。据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结果表明,钙是中国居民膳食中缺乏最明显的营养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钙摄入量与儿童、青少年骨质发育和成人骨健康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对补钙食品和钙制剂的需求日益增加,补钙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钙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约占体重的l.50~2.00。人体总钙含量达1300g,其中99%以…  相似文献   

7.
向沙光鱼骨中加入含柠檬酸的料酒溶液,将物料依次进行酸处理、热处理、匀浆处理以及过滤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物料可溶性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物料处理工序的增加,样品的可溶性钙含量均有显著增加(P0.05),尤其是热处理和过滤处理对提高物料可溶性钙含量非常重要。为制备高可溶性钙含量的骨泥,应适当增加柠檬酸与鱼骨的质量比。但柠檬酸与鱼骨质量比从0.4%增加至0.5%导致样品的感官品质显著降低(P0.05),因此在选择柠檬酸添加量时应权衡物料可溶性钙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取舍。所制备的Ⅰ型骨泥具有特殊的颗粒肉质口感,但细腻度不足。较之于Ⅰ型骨泥,所制备的Ⅱ型骨泥的口感更细腻、可溶性钙含量和水分含量更高,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更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水产加工下脚料鳕鱼骨为原料,探讨鳕鱼骨活性钙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其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方法:对鱼骨进行基本组成分析与组织学观察;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鱼骨活性钙的最佳提取条件;采用低钙饮食建立大鼠缺钙模型,检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骨钙含量及钙代谢指标,对鱼骨活性钙的生物利用度进行探讨。结果:鳕鱼骨中钙与磷含量分别达到207.8 mg/g和100.9 mg/g,其比值接近2∶1。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鳕鱼骨表面具有坚固致密的扁平板状羟基磷灰石结晶。活性钙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100 ℃、提取时间120 min、酸混合比例(柠檬酸-苹果酸体积比)1∶2、酸质量分数15%,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到96.1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活性钙各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大鼠骨钙含量。钙代谢实验测定结果显示,活性钙高剂量组钙吸收率显著高于相同钙水平的碳酸钙对照组。结论:鳕鱼骨可作为一种优良的天然钙源,鱼骨活性钙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钙营养强化剂加以开发。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鳕鱼骨明胶多肽螯合钙的较佳制备工艺及其消化吸收稳定性,以螯合率为指标对鳕鱼骨明胶多肽与CaCl2的螯合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利用体外胃肠模拟消化系统考察了产物在胃肠道环境中螯合率的变化情况。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与响应面分析,优化后螯合工艺确定为酶解时间1.5 h、肽钙质量比8∶1、pH 5.5、螯合温度50 ℃、螯合时间1 h,最终螯合率可达93.47%。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鳕鱼骨明胶多肽与Ca2+螯合后由粗糙的纤维状结构变为光滑的球状颗粒;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Ca2+和鱼骨明胶肽的氨基端与羧基端相结合。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证明,钙肽螯合物在模拟胃液中结构易受破坏,螯合率从60.74%降低到3.64%;在模拟肠液中螯合率随着时间的延长,由10.74%上升至53.38%(120 min)。研究结果为水产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及鱼骨明胶多肽螯合钙这一新型补钙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钙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在生命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钙摄入不足常会引发骨质疏松、佝偻病等诸多疾病。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肽螯合钙从食物中制备出来,肽螯合钙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备受关注,它也在诸多研究中被视为一类理想的钙源补充剂。本文就食源性肽螯合钙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介绍了肽螯合钙的制备及分离纯化方法,分析了影响其螯合能力的因素,并探讨了其促进钙生物利用度的方式,为肽螯合钙今后在功能性食品上的开发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轻质碳酸钙作为涂层填充剂制备聚酰胺湿法涂层织物出现的吸墨性不佳、pH值偏高等问题,采用油酸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取涂层用填充剂碳酸钙,通过活化度和沉降体积对原位合成的碳酸钙进行改性效果评价,借助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探究其改性机制,并将合成后的碳酸钙应用于聚酰胺湿法涂层中,考察其涂层膜的结构特性以及涂层织物的吸墨性和pH值等。结果表明:当油酸用量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的15%时,原位合成的碳酸钙改性效果最佳,活化度为99%,沉降体积为3.95 mL;将其作为填充剂应用于聚酰胺湿法涂层中,涂层膜的接触角下降了8.29°,涂层织物的墨迹长度减小了10.42 mm,涂层织物的pH值下降至7.27,吸墨性改善,pH值更符合纺织品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为制备耐磨性能良好的双疏型纤维膜并将其应用于油/水、油/油分离领域,以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的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为基材,采用多巴胺(DA)与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G617)对纤维膜进行改性制得双疏型PAN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手段探讨纺丝条件、DA与G617用量等对改性前后PAN纤维膜表面形貌以及疏水疏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纺丝液中PAN质量分数为13.8%、纺丝电压为18 kV时,纤维形貌最佳;改性后PAN纤维膜的乙二醇接触角可达135.1°,甲苯接触角为0°,水接触角可达141.9°,色拉油接触角可达131.2°;摩擦20次后PAN纤维膜的水、色拉油接触角均大于125°,可顺利实现水/甲苯、甲苯/乙二醇以及甲苯/水乳液的分离。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石蜡起始挥发温度低的问题,采用双螺杆挤出机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耐高温相变蜡(PC-WAX)/聚丙烯(PP)共混物,并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与双柱毛细管流变仪对共混物的热性能与流变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PC-WAX质量分数为20%的共混物其起始挥发温度为225.91 ℃,相比纯PC-WAX增高,且热挥发速率减小;PC-WAX/PP共混物熔体属于剪切变稀流体,随着PC-WAX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物熔体的剪切应力、剪切黏度与黏流活化能逐渐减小,在温度为180 ℃、剪切速率为5571.21 s-1下,PC-WAX质量分数为20%的共混物熔体剪切应力、剪切黏度与黏流活化能较纯PP分别下降了52.9%、48.6%和66.3%;共混物的结构黏度指数随温度的升高和PC-WAX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为通过探究人体与服装间的距离松量分布规律构建成衣样板生成规则,首先使用三维扫描仪对未穿着服装的人台进行扫描,获得人台基本数据。然后扫描穿着7件相同款式不同尺码的西装,获得7件服装点云数据。再将人台数据和服装数据进行叠加展示服装间的距离松量分布规律,并通过测量人台与服装间10个特征部位的截面环建立距离松量计算模型,进行给定松量和距离的松量转换。最后用三维曲线拟合方式以胸围曲线为例进行了样板增量的转化。结果表明:各部位距离松量回归方程的R 2值均大于0.9,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精确度;通过案例验证发现成衣胸围与人体净胸围之间存在-0.42 cm的误差,且在国内女装制作胸围标准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李涛  杜磊  孙洁  张益洁  邹奉元 《纺织学报》2019,40(5):113-118
为探究短裤松量变化对截面廓形的影响,选取与裤装造型密切相关的腰围、臀围等特征截面进行研究。通过[TC] 2三维扫描仪获取截面点云数据,利用小脑神经网络进行曲线拟合,提取最小外接矩形面积、厚宽比及间隙量表征截面廓形变化,通过回归分析构建短裤间隙量与松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短裤松量与臀围、裆围及裤口围截面厚宽比呈负相关,臀围、裆围处间隙量主要向截面两侧及后中部位累积,截面形状趋于宽扁;经两配对样本T检验,间隙量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间隙量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建立人体、服装截面廓形及三维仿真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消防员防护服面料的舒适性并考察织物组合舒适性的影响因素,选取我国消防服常用的11种织物,模拟消防服层次构成,即包括外层、防水透气层和隔热舒适层,进行多层织物热阻、湿阻和总热损失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选取的几种织物组合,其基本性能均符合GA 10—2014《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标准,但热湿舒适性与美国标准仍存在一定差距;织物的热阻、湿阻和总热损失均与其面密度有一定相关性,其中织物热阻、湿阻与面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总热损失与面密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织物组合间空气层的厚度对织物组合的热阻值影响较大;织物组合总热损失与克罗值、透湿率之间的回归模型可直接用于评价消防服多层织物的热湿舒适性。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Kinect深度相机三维人体扫描重建中人体特征尺寸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散乱点云的三维人体自动测量方案。首先,对采集三维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经点云降采样、离群点滤波和表面重建,以及点云坐标转换,进而识别出人体正背面;然后,利用人体几何形状分析法,自动提取人体特征点和特征截面点云;最后,对得到的特征截面点云提取特征边界点,再通过基于凸壳的轮廓线提取算法得到特征边界线,通过三次B样条曲线拟合计算围度、弧长尺寸,利用坐标差值和欧氏距离计算长度尺寸,从而完成对三维人体点云模型的特征尺寸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案受人体体型因素影响较小,所提出的尺寸信息的自动提取方案有效,并符合相关标准中测量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不冻液冻结乌鳢块冻藏过程中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冻液冻结对乌鳢块冻藏过程中冰晶及品质的影响,采用不同冻结温度(-20、-30、-40 ℃)的不冻液和空气冻结乌鳢块,以冰晶大小、盐溶性蛋白含量、pH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和持水性等为指标,考察了乌鳢块冻藏(-18 ℃)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采用-20、-30、-40 ℃不冻液冻结的乌鳢块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分别为310、226 s和125 s,生成冰晶的面积分别为308.8、142.4 μm2和86.5 μm2,分别显著短于和小于空气冻结方式下乌鳢块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3 412 s)和生成冰晶的面积(939.6 μm2 )(P<0.05)。另外,在-18 ℃冻藏过程中,经不冻液冻结的乌鳢块的盐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空气冻结组,而形成冰晶大小、pH值、TBA值、TVB-N含量、汁液流失率和蒸煮损失率均明显低于空气冻结组,其中-40 ℃不冻液冻结后的乌鳢块在冻藏过程中品质变化最小。综合以上结果,不冻液冻结比空气冻结能够更好地保持冻藏过程中乌鳢块的品质,且不冻液的冻结温度越低,冻结速率越高,形成冰晶越小,越有利于鱼肉品质的保持。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提花圆纬机选针器工作速度慢、个体性能差异大、容易发热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快速正反充/消磁原理的新型电子选针器。根据磁材料磁化原理和选针器电磁线圈工作特性,进行选针器驱动电路设计,提出一种通过改变半硬磁材料磁力方向来改变并保持刀头状态的选针器控制方法。并基于此类选针器控制需求,针对单向并行总线结构存在信号串扰,抗干扰性能差等缺陷,提出了环状双向工业串行总线结构的提花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实验结果和现场试用情况表明,磁保持电子选针器工作温升在9 ℃以内,最高工作频率可达65 Hz, 串行总线抗干扰性能良好,提花控制系统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20.
为制备具有防水透湿性能的超细纤维膜,在聚氨酯(PU)纺丝液中添加疏水二氧化硅(SiO2)颗粒,制备PU/SiO2复合超细纤维膜。通过软件模拟分析了纺丝液浓度和纤维膜厚度对纤维膜孔径的影响,根据静态水接触角、静水压、透气率和透湿率分析了复合超细纤维膜的防水透湿性能,并讨论了不同质量分数SiO2对PU/SiO2复合超细纤维膜防水透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纤维膜的孔径随着纺丝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纤维膜厚度的增加而减少;当SiO2质量分数为9%、PU质量分数为18%时,PU/SiO2复合纤维膜的静态水接触角达到131°,静水压为6.4 kPa,透气率为33.4 mm/s,透湿率为8.065 kg/(m2·d);该条件下复合纤维膜断裂应力为4.16 MPa,断裂伸长率为184%,与纯PU膜相比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