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微波辅助萃取绿茶功效成分工艺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低档绿茶为原料,使用微波萃取仪萃取绿茶中的功效成分,研究水茶比、浸提时间、微波功率、浸提温度及浸提溶剂等因素对茶叶中功效成分浸提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浸提时间和温度可显著影响绿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水茶比只影响茶氨酸,而微波功率对茶多酚、咖啡碱和茶氨酸的影响都不显著。MAE法的优化工艺参数是:水茶比14:1,浸提时间270s,微波功率600W,浸提温度80℃。  相似文献   

2.
探讨用超声技术从竹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最优工艺条件。以茶多酚的产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固定超声功率为70 W,采用L9(34)正交试验来确定浸提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四个因素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为70 W的前提下,从竹叶中超声提取茶多酚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75℃,超声时间40 min,料液比1∶20(g/mL),乙醇体积分数75%,此条件下茶多酚提取产率为0.624 3%。该提取工艺稳定可靠、环保,具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低温浸提白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茶经粉碎至40目后辅以超声波,可实现低温浸提有效成分。增加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超声波功率或减小固液比,可提高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提取率,且3种成分的提取速率相当。较高的浸提温度,加剧了浸提茶汤的色泽劣化。影响茶多酚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超声波功率浸提时间固液比浸提温度。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的浸提工艺条件是:浸提时间36.5 min,固液比1:67,浸提温度53℃,超声波功率335 W。在此条件下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分别为茶多酚93.86%、氨基酸92.68%,咖啡碱93.16%,白茶茶汤色泽好。  相似文献   

4.
酶法辅助提取茶多酚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通城县茶叶产区的绿茶为原料,研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复合辅助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酶用量、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p H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进而对茶多酚提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p H和纤维素酶用量对茶多酚提取率影响显著,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200 U/m L、果胶酶用量300 U/m L、浸提时间50 min、浸提温度为40℃、p H 5.0,此最佳条件下的茶多酚提取率为23.54%,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30%,显示出优异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凤凰单丛茶副产品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凤凰速溶茶的超声波辅助浸提工艺,对影响浸提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茶水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凤凰速溶茶超声波浸提最佳工艺参数为茶水比1∶17(m∶V),超声温度73℃,超声时间34 min,超声功率550 W.该条件下茶多酚提取率为16.13%、游离氨基酸总量提取率为0.40%、咖啡因提取率为0.33%.与传统水提法相比,超声波提取法是一种简单快捷、高效可行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龙井茶和雪梨为主要原料,对雪梨龙井复合茶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在对茶水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3个主要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方法优化茶汤浸提条件,最终确定茶汤的最优浸提条件为茶水比1∶110(g/mL),浸提温度为85℃,浸提时间10 min。以茶汤和雪梨汁的体积比、白砂糖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为3个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方法,根据茶多酚含量和感官评价,确定雪梨龙井复合茶饮料的最佳复配配方:龙井茶汤与雪梨汁的体积比为6∶4,白砂糖5%,柠檬酸0.10%。  相似文献   

7.
以鹧鸪茶为原料,选取超声辅助浸提法提取多酚化合物,探讨了超声功率、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对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和羟自由基法评价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鹧鸪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00 W、浸提温度70℃、料液比1:25 (g/mL)、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10.72±0.52)%(以干重计,w/w)。鹧鸪茶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强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0.0054±0.0003)、(0.077±0.004)、(0.114±0.006)mg/mL,说明鹧鸪茶多酚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糙米的营养与功能价值,并进一步为糙米深加工产业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以发芽糙米为原料,发酵制得发芽糙米酒,再将其与金白龙茶浸提液进行复配得到富含γ-氨基丁酸的新型发芽糙米酒茶复合饮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探究浸提茶叶所用的水茶比、茶汤与酒复配比例、木糖醇与柠檬酸添加量对发芽糙米酒茶复合饮料感官评分的影响,并以沉淀率为指标探究该酒茶复合饮料的最佳稳定工艺。结果表明,四个因素对饮料感官评分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茶汤与酒复配比例>柠檬酸添加量>木糖醇添加量>水茶比。获得发芽糙米酒茶复合饮料最佳工艺参数为:水茶比为91.64:1 mL/g、茶汤与酒混合比例为4.28:1、木糖醇添加量为5.79 g/100 mL、柠檬酸添加量为0.066 g/100 mL。此时,该复合型饮料感官审评得分的理论最大值为89.996分,最优组合验证实验的感官评分为90.7分,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经分析得出添加0.1%的黄原胶时,该酒茶复合饮料沉淀率最低。同时,在此条件下生产的发芽糙米酒茶复合饮料GABA含量为358.68 mg/kg,茶多酚含量为805.71 mg/kg,且具有良好的风味效果。  相似文献   

9.
速溶绿茶粉浸提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绿茶速溶茶粉的浸提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16(43)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绿茶速溶茶粉的浸提工艺,研究各因素对绿茶速溶茶粉提取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影响速溶绿茶得率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浸提温度>水茶比>浸提时间;经正交试验确定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水温80℃、水茶比(浸提用水量与茶叶质量之比)20:1、浸提时间80m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绿茶速溶茶粉的得率为(25.1±0.1)%。结论:正交试验设计可以优化速溶茶浸提工艺,所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   

10.
超声辅助法提取茶多酚和儿茶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超声辅助法提取茶多酚和儿茶素的条件进行了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以80%的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16(W/V)、超声频率为25 kHz、超声功率为160W、超声处理时间为25min、浸提温度为70℃时,茶多酚和儿茶素的浸提率可分别达24.25%和11.46%,较之常规浸提法分别提高了49.2%和40.5%;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分别为69.38%和32.78%,与常规浸提法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1.
卢雯静  宁井铭  方世辉  江山  韦欢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296-299,317
为了实现对茶树的综合利用,以茶树的花为实验材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茶树花中茶多酚和茶皂素的综合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析了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乙醇浓度和超声波功率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浓度70%,超声波功率350W,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10min,料液比1∶30g/mL时,茶多酚和茶皂素的综合得率最高,分别达到了28.38%和23.69%。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做形和炒干工艺,以外观度、色泽度和成形度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感官评分、容重、茶汤-b/a值、儿茶素品质指数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采用感官评价和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扁形绿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做形工序最佳工艺参数为投叶量75 g、时间75 s、温度220℃,炒干工序最佳工艺参数为投叶量60 g、时间160 s、温度160℃。扁形绿茶加工过程中理化成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制品的含水率、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呈不断减少趋势;游离氨基酸总量呈先减少后不断增加趋势,在杀青工序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炒干工序含量最高。相比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的扁形绿茶,利用优化工艺加工扁形绿茶的感官评分提高了2.27分,茶叶容重增加10.84%,茶汤色泽有明显改善,儿茶素品质指数上升。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英德红茶的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四种常见英德茶叶品种(A、B、C、D)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水溶性糖、茶黄素、抗氧化活性等营养指标以及茶叶质量感官评定,对四种茶叶之间的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四种红茶茶多酚含量在14.53%~21.98%,水浸出物含量在29.57%~38.56%,氨基酸含量在2.85%~3.04%,茶...  相似文献   

14.
以茶多酚的含量为指标,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毛茶中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用茶多酚含量为0、2、4、8 mg/mL的毛茶提取液浸泡鲜切苹果,从ΔE、失重率、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及感官评定等方面评价其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毛茶中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65 min,提取温度55℃,超声频率为65 kHz,该条件下实验所得提取物茶多酚的含量为19.312 mg/g。毛茶茶多酚提取物处理鲜切苹果结果表明,毛茶茶多酚提取物能延缓鲜切苹果失重率及硬度的下降,还能延缓鲜切苹果中可滴定酸及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下降,并且能较好地维持鲜切苹果的感官品质,4 mg/mL的毛茶茶多酚提取物能很好地对鲜切苹果进行保鲜。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茶渣蛋白质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茶渣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技术辅助提取茶渣蛋白质,考察了超声功率、超声频率、超声温度、超声时间、碱液浓度、料液比对茶渣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并以响应曲面法优化工艺条件;比较分析了超声辅助碱提和热水浴碱提茶渣蛋白质提取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茶渣蛋白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00 W、超声频率为26Hz、超声温度54℃、超声时间61min、碱液浓度0.35mol/L、料液质量比比1g∶27mL,在此条件下,茶渣蛋白质一次提取率为86.50%,超声碱提相对于热水浴碱提,一次提取率提高了37.2%。  相似文献   

16.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以水为溶剂同时提取广西甜茶干叶中的甜茶苷和甜茶多酚的工艺。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以甜茶苷提取率和甜茶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优化了同时提取甜茶苷和甜茶多酚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57 ℃,液料比为25:1 mL/g,提取时间为36 min,在此条件下,甜茶多酚提取率为85.32%(RSD=1.42%,n=3),甜茶苷的提取率为83.58%(RSD=2.24%,n=3)。该研究结果为甜茶叶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现今对残次茶的利用和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不完善,以至于造成残次茶的浪费。因此,研究从残次茶中提取茶多酚的关键技术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的。试验以黑毛茶为原料,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的方法提取茶多酚,并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超声功率70 W,乙醇体积分数70%,浸提温度65 ℃,浸提时间30 min,料液比1∶25(g∶mL)。在此条件下,茶多酚提取率为7.44%。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5071(2015)06-0094-05 doi: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酶提取甜茶茶多酚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复合酶辅助提取甜茶中的茶多酚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的试验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结果确定甜茶中的茶多酚的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是由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以3:4的比例混合而成;在45℃的水浴条件下,加酶量为0.6%(m/m)、pH4.95、酶解时间47.76min、料液比1:23.58(g/mL),酶解后的原料用体积分数40%的乙醇溶液、料液比1:28(g/mL)、温度70℃回流提取70min的条件下,茶多酚提取量可达133.2mg/g。  相似文献   

19.
该试验以茶酒糟为原料,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水浴振荡法提取茶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温度对茶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茶多酚的水浴振荡乙醇提取工艺,并考察茶多酚对羟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从茶酒糟中提取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是: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12 min,提取温度75 ℃。在此优化条件下,茶多酚的提取量为41.52 mg/g。从茶酒糟提取得到的茶多酚对·OH和DPPH·最大清除率分别达到91.7%、93.7%,表明茶多酚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珠状壳聚糖树脂对绿茶中茶多酚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制备了珠状壳聚糖树脂,通过TG-DSC 对其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珠状壳聚糖树脂对绿茶中茶多酚的吸附分离性能,探讨了其吸附条件,并就珠状壳聚糖树脂对茶多酚的吸附动力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珠状壳聚糖树脂在温度小于172℃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珠状壳聚糖树脂对茶多酚较佳的吸附条件为:珠状壳聚糖湿树脂4.0g(干重0.22g)/ 茶多酚含量为1.573mg/ml 的25ml 茶汤、吸附时间2h、茶汤pH7.06、温度30℃。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74.1%,单位吸附量为136.1mg/g;珠状壳聚糖树脂对茶多酚的吸附动力学符合Langmuir 等温吸附公式,单位饱和吸附量为1116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