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以辣木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辣木籽中的总黄酮,研究了超声波提取时间、固液比、乙醇体积分数等对辣木籽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质的得率的影响,并运用响应面法对其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76.04%乙醇为提取溶液,固液比为1∶15 (g/mL),超声波提取时间为60 min时,辣木籽中的黄酮化合物得率达到最高,可达到8.361%±0.015%,理论值为8.481%。结果与预测值基本一致,证明模型的有效性,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
辣木籽是辣木树的种子,富含油脂、蛋白质、多糖、纤维素、维生素、矿物元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癌等生物活性,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资源食品。综述辣木籽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以及提取工艺,探讨辣木籽在食品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不同来源辣木籽中多糖、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不同因素水平对辣木籽中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木籽富含脂肪、蛋白质、多糖及矿物元素;辣木籽多糖提取影响因素主次关系为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辣木籽多糖提取工艺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20 (g/mL)、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75 min。  相似文献   

4.
以辣木籽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微波辅助提取辣木籽油的工艺条件,并将最佳条件下的辣木籽油得率及其品质与超声波辅助法、溶剂浸出法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辣木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密度5 W/g、微波辐射时间6 min、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辣木籽油得率为36.45%;与超声波辅助法和溶剂浸出法相比,微波辅助法得率最高,所得辣木籽油的碘值最大,植物甾醇、多酚、黄酮含量最多,过氧化值最低,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辣木籽油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5.
和丽 《中国油脂》2021,46(7):80-85
以脱脂辣木籽粉为原料,利用反胶束法提取辣木籽蛋白并进行工艺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反胶束(AOT)质量浓度、提取温度、pH、料液比、水分活度(Wo)5个因素对提取辣木籽蛋白的反胶束前萃工艺的影响,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二次通用旋转实验考察提取温度、pH、KCl浓度、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提取辣木籽蛋白的超声波辅助反胶束后萃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反胶束前萃最佳工艺条件为pH 9、料液比1∶ 50、AOT质量浓度0.08 g/mL、提取温度45 ℃、水分活度25,该条件下所得前萃辣木籽蛋白提取率为67.2%;超声波辅助反胶束后萃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5 min、提取温度45 ℃、pH 6.5、KCl浓度1.25 mol/L,在此条件下所得后萃辣木籽蛋白提取率为58.5%。  相似文献   

6.
以辣木籽的副产物辣木籽油粕为原料,采用酶解法提取辣木籽油粕多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对蛋白酶酶解提取多肽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辣木籽油粕多肽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酶解辣木籽油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6.60、酶添加量5200 U/g、酶解温度45.5 ℃、酶解时间5 h,在此条件下,辣木籽油粕多肽提取率为38.64%。此外辣木籽油粕多肽对DPPH、ABTS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效果,与Fe2+也具有很好螯合效果,以及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辣木籽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辣木籽油,研究液料比、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对辣木籽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得出优化的微波辅助提取辣木籽油的工艺条件:以石油醚(30~60℃)为提取溶剂、液料比9∶1(m L/g)、微波时间7 min、微波功率455 W,在此条件下辣木籽油的提取率为96.78%。通过GC法对提取的辣木籽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与传统方法相比,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辣木籽有效成分提取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运用乙醇热浸提法,提取辣木籽中的有效成分;以综合得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测定辣木籽提取物不同极性萃取部位的还原力以及·O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来考察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响应面优化后的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31g/mL,提取温度69℃,此时综合得分最高为94.57;体外抗氧化活性顺序为: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结论:用热浸提法提取辣木籽中活性物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的试验方法可行;辣木籽提取物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具有成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辣木籽仁和辣木籽壳多酚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提取剂浓度、超声浸提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以多酚的得率(mg/g)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获得最佳提取条件。此外,研究还利用DPPH、ABTS和FRAP法检测辣木籽仁和辣木籽壳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辣木籽多酚最优提取工艺为:甲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为1:10,超声时间为50min,提取温度为80℃。此条件下,辣木籽仁多酚提取量为3.374 mg/g,辣木籽壳多酚提取量为5.124 mg/g。(2)辣木籽仁和壳多酚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且辣木籽壳抗氧化活性比辣木籽仁抗氧化活性强,这可能与辣木籽壳多酚含量更高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探讨辣木籽中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其解酒功效。以辣木籽为原料,水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料水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进行研究;选择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的辣木籽多酚提取液为受试物灌胃醉酒大鼠,测定其血液酒精浓度和肝脏乙醇脱氢酶(ADH)、乙醛脱氢酶(ALDH)活力。结果表明,辣木籽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水比1:21(g/m L)、提取时间125 min、提取温度64℃,在此条件下,测得辣木籽多酚提取率为4.03%,与理论预测值接近,说明优化的多酚提取工艺合理。与模型组相比,多酚提取液在30~120 min内均能降低大鼠血液酒精浓度,尤其在30 min时降低幅度最大,达到40.87%(P0.01);此外,多酚提取液能显著提升肝脏ADH、ALDH活力,ADH活力从2143.23 U/mL升高到3187.23 U/mL,ALDH活力由2308.98 U/mL升高至3113.97 U/mL(P0.05);证明辣木籽多酚具有一定的解酒功效。  相似文献   

11.
以脱脂辣木籽粉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法提取辣木籽蛋白质,运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辣木籽蛋白质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H 8.0、提取时间45 min、提取温度44℃、超声功率150 W,按照此工艺参数,辣木籽蛋白质提取率达44.03%。各因素影响辣木籽蛋白质提取率顺序为: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pH值。辣木籽蛋白质等电点为3.4,沉淀后辣木籽蛋白质沉淀率和纯度分别为54.27%、91.31%。辣木籽蛋白质SDS-PAGE分析表明,其主要含有分子量为16.0、25.0和45.0kDa的3个亚基。氨基酸分析表明,该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7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5.63%,谷氨酸含量最高,达到9.031g/(100g)。  相似文献   

12.
以脱脂辣木籽粉为原料,分析辣木籽盐提液中蛋白质的酸碱沉淀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辣木籽蛋白质的提取工艺条件,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试验测定该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物的分子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辣木籽蛋白质的酸沉pH为4.3、碱沉pH为11.0,盐法结合两步分级沉淀法提取辣木籽蛋白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Cl浓度0.2 mol/L、料液比1︰64 g/mL、温度30℃、水浴浸提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辣木籽蛋白质提取率为65.19%,蛋白质纯度达到86.57%。电泳图显示该蛋白质提取物中酸沉蛋白和碱沉蛋白的分子量在15 kDa、35 kDa、40~60 kDa都有分布,但分子量在25 kDa、35~40 kDa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为辣木籽蛋白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辣木籽粉为原料,乙醇为溶剂,提取辣木籽中的苷类物质,并探究辣木籽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提取方法为乙醇热回流提取法,以辣木籽总苷提取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并测定优化后辣木籽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响应面分析法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9...  相似文献   

14.
为给辣木籽凝乳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脱脂辣木籽粉为原料,采用盐法提取、硫酸铵(AS)分级沉淀和离子交换色谱法提取分离凝乳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辣木籽凝乳酶的盐法提取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纯化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SDS-PAGE和RP-HPLC对分离得到的辣木籽凝乳酶的分子质量和纯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法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0、提取温度30℃、pH 7.15、NaCl浓度0.3 mol/L、提取时间0.5 h;在20%~40%AS饱和度下的沉淀蛋白凝乳活性最好且蛋白质总占有率达61.71%;离子交换色谱法的最佳分离条件为进样质量浓度30 mg/mL、流动相pH 5.15、流速1.68 mL/min、流动相组成为0.05 mol/L醋酸钠+0.05 mol/L氯化钠,在此条件下辣木籽凝乳酶的凝乳比活力值达到24 SU/mg;该凝乳酶的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35~45 kDa,纯度达到90%以上。采用该方法能有效提取分离辣木籽凝乳酶,且能很好地保持其凝乳活性。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7):286-293
对辣木籽油未来的理论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更好地为辣木籽油的研究与产业开发提供理论支持。从辣木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与理化性质、提取方法(压榨法、溶剂浸提法、水酶法、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和应用研究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近年来,国内外对辣木籽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取方法及其对辣木籽油提取率和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辣木籽油在食品、化工领域的应用,但是研究深度与广度有待加强。辣木籽油因其具有与橄榄油近似的脂肪酸组成而在食品和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采用热浸提法,以食用酒精为溶剂,考察酒精度数、液料比、D-异抗坏血酸钠用量、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辣木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分析,优化了辣木叶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辣木叶多酚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食用酒精度数为64%vol,液料比为20∶1(m L·g-1),D-异抗坏血酸钠添加量为0.15‰,提取温度为64℃,提取时间为115 min,在此条件下多酚的得率为3.39%。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目的是确定辣木籽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利用响应面法对辣木籽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以多酚提取量为指标,就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基于Box-Behnken和Design-Expert V8.0.6,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法优化,并测定了辣木籽多酚提取物中植物活性成分含量以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回归模型极为显著(p<0.0001),可以对辣木籽多酚含量进行很好的分析和预测;优化后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6.78%、浸提温度75.9 ℃、料液比1:12 g/mL、浸提时间1.24 h,此条件下模型预测的最大提取量为4.134 mg/g,实测值为(4.125±0.017) mg/g,与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辣木籽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总抗氧化活性、DPPH·和ABTS+·清除能力、FRAP还原力分别为(43.52±8.47)、(0.571±0.017)、(1.413±0.032)、(0.731±0.040) mg TEs/g extract。此优化工艺可行,辣木籽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辣木籽提取物对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及抑菌稳定性.以抑菌圈为参照,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辣木籽抑菌成分的提取工艺条件,以温度、pH、紫外线照射衡量抑菌稳定性,并探究辣木籽提取物在液态乳贮藏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辣木籽抑菌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水为溶剂,pH3.1,料液比1:70 g/mL,浸提温度50℃...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辣木籽油中神经酸的开发利用,以辣木籽为原料,采用低温压榨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索氏抽提法提取辣木籽油,筛选合适的提油方法,再以辣木籽油为原料制备混合脂肪酸,通过低温结晶法纯化辣木籽油中的神经酸,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神经酸的纯化工艺。结果表明:低温压榨法提取的辣木籽原油中神经酸含量较高,达到0.88%;低温结晶法纯化辣木籽油中神经酸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混合脂肪酸与结晶溶剂质量体积比)1∶4.2、结晶温度-21℃、结晶时间2.3 h,该条件下所得产品中神经酸含量为(5.36±0.01)%,相比辣木籽原油中神经酸含量提升了5.1倍。通过低温压榨法提取辣木籽油,再采用低温结晶法纯化神经酸,能够获得神经酸含量较高的产品。  相似文献   

20.
超声波辅助高效提取辣木籽中的蛋白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脱脂辣木籽粉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蛋白质,研究超声功率、液料比、NaCl浓度等因素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当NaCl浓度从0增大至0. 250 mol/L时,辣木籽蛋白质的提取率从7. 78%迅速增大至70. 68%,说明辣木籽蛋白质主要为盐溶蛋白质。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影响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液料比 pHNaCl浓度;当超声功率为120 W、超声时间为15 min、液料比为60∶1、pH为6. 30、NaCl浓度为1. 10 mol/L时,重复2次提取,辣木籽蛋白质的提取率高达88. 09%。将此条件下所得的上清液在pH为10. 00,NaCl浓度为4. 27mol/L的盐析条件下盐析,沉淀率达86. 80%,透析纯化后蛋白质纯度为96. 22%。因此,超声辅助能高效提取辣木籽蛋白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