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藤茶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降尿酸效果和对肝肾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氧嗪酸钾诱导建立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以藤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100、200、400 mg/kg)和别嘌呤醇(10 mg/kg)连续灌胃14 d,检测小鼠血清尿酸(Uric acid, UA)、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肌酐(Creatinine, CRE)、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谷氨酸氨基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和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水平;计算肝肾系数后切片染色,观察肝肾组织的病理学特征。结果:与模型组相比,200和400 mg/kg藤茶提取物组小鼠血清尿酸值分别降低22.65%(P<0.05)和29.15%(P<0.01),显著降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P<0.05), 下调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谷氨酸氨基转氨酶和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水平(P<0.05),降低肝肾系数;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发现藤茶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肝组织和肾组织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200、400 mg/kg藤茶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有良好的降尿酸效果和肝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藤茶水溶性多糖及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研究了从藤茶中提取水溶性多糖以及综合提取多糖与总黄酮的工艺。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得到较优的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参数为温度95℃,水料比25:1,时间4h;以3倍体积的95%工业乙醇沉淀该水溶性多糖并静置2h的效果较好。初步确定了可行的水溶性多糖与总黄酮综合提取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德国洋甘菊中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将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组(盐酸二甲双胍150 mg/kg)、德国洋甘菊低(78.86 mg/kg)、中(157.73 mg/kg)、高(315.46 mg/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4w后,测定小鼠体重、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血清胰岛素,分别测定各组小鼠口服葡萄糖0、30、60、120 min后的血糖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the curve,AUC)。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德国洋甘菊总黄酮各剂量组小鼠体重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德国洋甘菊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小鼠空腹血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小鼠糖耐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小鼠GS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小鼠胰岛素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德国洋甘菊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比研究了直接测定法、硝酸铝-亚硝酸钠-氢氧化钠比色法、三氯化铝比色法、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藤茶样品中总黄酮含量的准确性,并对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标回收率以及白砂糖、β-环糊精、羧甲基纤维素钠、果葡糖浆和焦糖色素对方法的干扰进行测定,最终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二氢杨梅素为对照品,在没有干扰物质的条件下,差示分光光度法最适合藤茶总黄酮的测定;该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标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分别为0.19%、2.26%、1.67%和100.97±1.63%。单独或者复合加入不同浓度的干扰物质,均对4种方法的检测结果造成明显的干扰。在复合干扰物存在时,直接测定法所测总黄酮含量最接近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藤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提高藤茶总黄酮的提取效率。方法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法进行4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研究乙醇浓度、超声波处理温度、超声波处理时间、液料比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藤茶总黄酮的最优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7%(V:V),超声波处理温度58℃,超声波处理时间28 min,液料比22.5:1(V:m)。模型预测结果显示藤茶总黄酮得率最大为38.45%,经过验证,实际得率为38.74%,接近预测值,说明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有很好的拟合性,用响应面优化法得到的结果科学有效,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结论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总黄酮得率高,用时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崔珏  李超  苏颖  周丽 《食品工业科技》2013,(22):324-327
鼠曲草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首先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小鼠糖尿病模型,通过检测连续21d灌胃不同剂量的鼠曲草黄酮对糖尿病小鼠体质量、糖耐量、糖化血清蛋白含量、肝糖原含量和血脂代谢的影响,研究鼠曲草总黄酮调节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连续21d灌胃鼠曲草黄酮(50mg/kg·d)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小鼠糖耐量、降低体内的糖化血清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糖尿病小鼠的肝糖原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作用。鼠曲草总黄酮具有有效调节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大寨  朱玉昌  王进 《食品科学》2011,32(8):235-237
以乙醇为溶剂提取藤茶中总黄酮,用三氯化铝作为显色剂,采用三波长紫外光谱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黄酮质量浓度在0~40μg/mL内,分别在波长为λ1=322nm、λ2=311nm、λ3=296nm处测吸光度时,δA与质量浓度C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0.0171C+0.0171,相关系数r=0.9978。方法的回收率为98.18%~102.79%,变异系数小于0.371%,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紫苏叶提取物对1型糖尿病小鼠降血糖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T1DM)小鼠模型,设置正常组、模型组、紫苏叶提取物高剂量组(400 mg/kg)、紫苏叶提取物低剂量组(200 mg/kg)、阳性组(150 mg/kg),试验期间记录小鼠摄食量和饮水量,每周测定T1DM小鼠空腹血糖值(FBG),灌胃第28天时测定糖耐量水平(OGTT),随后进行眼球取血,解剖后取心、肝、脾、肺、肾测定脏器系数,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GH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相关指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经紫苏叶提取物治疗后的T1DM小鼠的摄食量和饮水量有所下降,食物效价显著提高(P<0.05),FBG显著降低(P<0.05),TC、TG、GHb、MDA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SOD、CAT显著增加(P<0.05)。结论:紫苏叶提取物能够对1型糖尿病小鼠起到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9.
该文研究了茄皮提取物(Solanum melongena Peels Extract,SMPE)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采用LC-QTOF-MS阐明茄皮提取物的物质基础。体外实验采用不同浓度SMPE和阳性对照药阿卡波糖进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试验,测定抑制率。体内试验采用四氧嘧啶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实验小鼠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正常给药组(正常小鼠给予15 g/kg SMPE)、SMPE高剂量组(15 g/kg)、SMPE中剂量组(5 g/kg)、SMPE低剂量组(2.5 g/kg)、阳性药组(阿卡波糖1 g/kg)、模型组。连续灌胃4周,并观察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浓度和糖耐量。结果表明,SMPE 10 mg/mL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达49.13%,且不同浓度SMPE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SMPE对正常小鼠的体质量、空腹血糖浓度无影响;与模型组相比,SMPE低、中、高剂量组体质量分别增加了20.34%、23.91%和15.20%,空腹血糖浓度分别下降了5.97%、11.91%和42.20%。SMPE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其机制可能与SMPE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延迟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致糖尿病小鼠的作用及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通过高脂饲喂结合腹腔注射STZ造糖尿病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格列本脲组(250 mg/kg),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 extract,GSPE)高剂量组(400 mg/kg)、中剂量组(200 mg/kg)、低剂量组(100 mg/kg),连续灌胃8周后通过断尾取血测定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采用试剂盒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胰岛素(Insulin,INS)含量,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分离胰腺,组织切片法观察胰腺组织学改变。实验结果显示GSPE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STZ所导致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GSPE高、中剂量组的TG、TC含量比模型组的显著降低(P0.05);GSPE高剂量组的HDL-C比模型组显著提高(P0.05);GSPE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IL-6和CRP含量(P0.05);GSPE高剂量组的INS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性增加(P0.05);GSPE高、中剂量组的SOD活性与模型组相比显著性增高(P0.05),GSPE高剂量组的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性降低(P0.05);糖尿病小鼠胰腺病变组织得到修复。综上所述,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对STZ所导致的糖尿病小鼠有明显的降低血糖和改善血脂,修复胰脏病变组织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提高糖尿病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炎症因子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探讨苦菜茶总黄酮对小鼠慢性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采用酒精灌胃小鼠,建立慢性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通过不同剂量苦菜茶总黄酮灌胃12 周后,测定小鼠体质量、肝脏质量,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活力,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肝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苦菜茶总黄酮剂量组血清ALT、AST活力和TG、TC含量,肝脏MDA、IL-1β、TNF-α含量都不同程度地降低,肝脏SOD活力,GSH含量则有所上升,肝脏肿大有一定程度的减轻,说明苦菜总黄酮对慢性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添加藤茶提取物的配制酒货架期稳定性,通过添加藤茶、葛根等提取物对酒体颜色的贡献,活性炭处理前后颜色的变化及二氢杨梅素含量变化,7种不同货架期模拟环境下颜色的变化趋势的研究,得出藤茶提取物颜色贡献值最大,活性炭处理后酒体颜色和二氢杨梅素含量急剧下降,7种货架模拟环境的颜色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低温、光照、室外暴晒环境下酒体颜色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并趋于稳定,4种室内环境下酒体颜色变化趋势为缓慢上升,说明添加藤茶提取物的酒体颜色在不同环境下变化趋势不同,为配制酒产品的货架期稳定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藤茶(vine tea)为葡萄科(Vitacea)蛇葡萄属(Ampelopsis michx.)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植物的嫩茎叶经加工而成的茶制品.藤荼中含有丰富黄酮类物质,其中最主要成分为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科学研究发现,藤茶及其主要活性成...  相似文献   

14.
15.
洋葱皮萃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洋葱皮萃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从显色反应、紫外光谱、薄层色谱的分析结果表明,洋葱皮萃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为游离的槲皮素及其衍生物。HPLC定量分析结果为萃取物中含游离槲皮素31.2%,总黄酮44.6%。  相似文献   

16.
以大红柑柑普茶为原料,应用超声辅助法分别提取陈皮和普洱茶中的总黄酮,提取液经AB-8大孔树脂纯化,旋蒸浓缩得到待测液。将陈皮、普洱茶总黄酮按照浓度比3∶1、1∶1、1∶3混合,测定样品总黄酮溶液和VC对·OH、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结果表明,陈皮和普洱茶总黄酮均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各复配组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 mix均小于IC50add且在95%置信区间内有显著性差异,陈皮和普洱茶总黄酮相互作用指数(γ)在各组中均小于1,表明陈皮和普洱茶总黄酮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晓冬 《食品科学》2011,32(11):43-47
以聚酰胺吸附-硝酸铝显色法测定龙眼核水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等4种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同时采用管碟法、最小抑菌浓度(MIC)法测定比较4种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并测定评价在二苯代苦肼自由基(DPPH自由基)体系、羟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及抗脂质体过氧化体系中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95%乙醇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3.90±0.12)%,其抗菌活性也强于其他3种提取物,在质量浓度100mg/mL时,对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菜软腐菌、甘蓝黑腐菌7种菌的抑菌圈直径均达15mm以上,对各菌的MIC均≤100mg/mL;在不同的自由基体系中,4种提取物均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相对较弱,但对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自由基、抗脂质体过氧化均表现出较强的效果;以清除率达50%时所对应的样液质量浓度IC50作为指标比较发现4种提取物对3种自由基的的抗氧化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水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其中水提取物对这3种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20、0.15、2.69mg/mL。可见,龙眼核的95%乙醇提取物适宜作为植物源抗菌剂,水提取物则适宜作为植物源抗氧化剂以深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3种甜荞与4种苦荞植株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的差异,为荞麦医疗与药用潜质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70%甲醇溶液水浴浸提制备总黄酮,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 3种甜荞的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花>叶>茎>果>根;4种苦荞中,只有7-2苦荞叶的总黄酮含量高于花,其余3种苦荞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花>叶>果>茎>根;苦荞果的总黄酮含量约为甜荞果的6倍.结论 荞麦植株花和叶的总黄酮均显著高于果、茎和根3个部位,苦荞比甜荞具有更高的食用与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山楂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对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以及对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肠癌Caco-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方法:比较测定总黄酮含量的直接法和两种铝盐显色法,进一步采用硝酸铝盐显色法测定提取物总黄酮含量,ABTS法和DPPH法分析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MTT法评价山楂黄酮提取物对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山楂黄酮提取物中黄酮含量占干质量的98%,清除ABTS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随提取物剂量的增加而升高,EC50分别为88μg/mL和112μg/mL,而标准品Trolox的EC50清除ABTS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分别为111μg/mL和118μg/mL。山楂黄酮提取物能够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且对Hep-G2细胞的抑制效果更强,Hep-G2细胞和Caco-2细胞的IC50分别约为115μg/mL和376μg/mL。结论:山楂黄酮提取物黄酮含量高,抗氧化能力强,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苦荞茶总黄酮冲泡特性与其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方法:以市售的12份米茶型和11份造粒型苦荞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总黄酮的冲泡特性、清除DPPH·和总抗氧化能力。结果:米茶型苦荞茶总黄酮均值为1.37%,造粒型苦荞茶均值为3.04%,造粒型苦荞茶总黄酮均值比米茶型苦荞茶高出121.9%;米茶型苦荞茶三次冲泡总黄酮溶出率平均值为47.53%,造粒型苦荞茶平均值为15.07%。造粒型苦荞茶清除DPPH·的IC50为0.59 mg,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为0.549 mmol FeSO4/g;米茶型苦荞茶清除DPPH·的IC50为1.50 mg,FRAP值为0.152 mmol FeSO4/g。造粒型苦荞茶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米茶型苦荞茶的总黄酮含量(p<0.01);米茶型苦荞茶总黄酮冲泡溶出率极显著高于造粒型苦荞茶(p<0.01);苦荞茶总黄酮含量和DPPH·(IC50)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造粒型苦荞茶抗氧化能力极显著高于米茶型苦荞茶(p<0.01)。结论:在饮用米茶型苦荞茶产品时,同时将茶渣一起食用,更能发挥苦荞茶的保健功效;造粒型苦荞茶因其耐泡性更适合餐饮行业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