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塑料制造》2014,(3):28
正据美国《商业周刊》杂志网站报道,由于生产生物燃料不仅成本高昂,还带来了环境破坏、粮食价格抬高等问题,欧盟和美国相继出台政策,下调未来生物燃料生产目标。据报道,2007年,美国立法规定2008年汽油混合燃料生产量要达到90亿加仑,到2022年这一数字要升至360亿加仑。2013年美国国家环保局要求燃料生产公司添加140亿加仑玉米乙醇和27.5亿加仑由木屑和玉米苞叶生产的高级生物燃料。2009年欧盟也提出目标:到2020年乙醇需占到总运输燃料的10%。尽管生产乙醇成本高昂,但问题关键不在于此,在于美欧这些政策对解决贫困、环境问题无济于事。全球乙醇消费量在21世纪以来的这十多年呈五倍增长,全球粮食价格不断上涨,给贫困人口带来了严重影响。除此之外,生产生物燃料对环境保护也得不偿 相似文献
3.
生物燃料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世界生物燃料的发展现状、产量、市场形势以及消费情况,对生物乙醇及生物柴油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对生物化工发展的前景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发展生物燃料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7,28(3):18-18
日前中国生物燃料考察组前往美国和巴西,进行了生物燃料技术和市场的应用考察。
通过走访相关部门和企业了解到,目前美国的燃料乙醇生产是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生物柴油则是以转基因大豆为主要原料,其原料供给能够满足生物燃料生产需求;巴西燃料乙醇生产是以甘蔗为原料,生物柴油的原料品种更多,其原料供给适应巴西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5.
燃料乙醇的生产与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燃料乙醇作为一种新兴能源,已经列入我国“十五”发展规划项目。笔者介绍了我国燃料乙醇的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及相关政策;介绍了美国、巴西等国及我国燃料乙醇的生产和使用情况;介绍了我国生产燃料乙醇和使用乙醇汽油对于节省石油资源、改善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8.
9.
10.
近日,由黑龙江建业燃料有限责任公司与丹麦生物燃料技术控股公司合作投建的大型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基地在哈尔滨市呼兰区正式奠基开工,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生物乙醇燃料转化加工基地。 相似文献
11.
章惟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9,(4)
(上接第3期第8页)二、发展第二代生物燃料刻不容缓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称之为第一代生物燃料。使用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仅是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的第一步。尽管投资在继续增长,但仅依赖基于植物种子和果实的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燃料不能解决 相似文献
12.
13.
分析了世界生物燃料的生产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对生物燃料是绿色能源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指出中国应调整经济结构大力节约能源,不宜跟风发展生物燃料。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欧盟国家、美国及亚洲等国家生物燃料的发展状况。指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热潮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能源的快速发展,新的能源危机也为油脂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提出生物柴油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石油产品的价格竞争,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种植业、油脂化学工业、表面活性剂工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17.
新一代的生物燃料——丁醇的开发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一代的生物燃料,生物丁醇因其物理性能、燃烧性能优于生物乙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物丁醇的开发,对缓解能源危机,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生物丁醇与生物乙醇的性能进行了比较,介绍了生物丁醇的开发动向。 相似文献
18.
在概述国内外燃料乙醇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实施可再生燃料识别码(RINs)对美国燃料乙醇的广泛推广、实现燃料的部分替代、温室气体排放的降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文章介绍了RINs码的构成、实施历程与现状,逐一介绍其关键环节及实施效果。作为美国可再生燃料标准(RFS)管理机制中的核心内容,RINs码贯穿了可再生燃料从生产至销售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作为宏观调控和经济激励的手段,RINs码可独立形成自由市场,从而引导可再生燃料的发展方向,促进其在燃料市场中份额增长,为可再生燃料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强大动力。文章试图从政策和市场两方面对RINs码制度进行剖析,进而简要总结其可借鉴之处,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建议:研究制定有利于燃料乙醇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配套政策;引导燃料乙醇价格逐步市场化,利用政策杠杆调节供需关系、刺激消费;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管系统,确保政策落实。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欧洲生物燃料和可再生能源推广步伐的加快 ,化学工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尽管打开产品新市场的机会增加 ,但能源成本对化学工业的冲击越来越大 ,而欧洲政府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是造成能源成本上升的重要原因。一些化工组织认为 ,欧洲政府在通过加强立法和财政激励促进能源构成向非石油能源转变的过程中 ,几乎没有考虑对高能耗行业 ,如化学工业的影响。一些国家的政府采取了财政优惠手段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包括强制发电企业必须使用部分可再生能源。在德国 ,绿色能源发的电可以以高于市价的价格进入电网。德国化工联盟 (VCI)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