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旱作农业蓄水保墒模式水土保持措施蓄水保土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旱作农业蓄水保墒模式研究"项目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运用"水保分析法"在分析现有措施、质量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各单项措施的拦蓄指标,并分别计算其蓄水保土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十年试验成果,介绍在东北长白山区的坡耕地实施新的垅作免耕法,利于保水、保土、保肥、增产。免耕法具有防蚀、高产、低耗等功能,这项试验成果,可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周至县坡耕地农业耕作措施蓄水保土效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养周 《陕西水利》2010,(2):148-149
以周至县坡耕地在不同的降雨、地面坡度条件下的蓄水保土效益为例,分析了不同农业耕作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和影响因素,提出了适宜的等高农业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的工作,全流域有1/3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现,治理保持面积达15.38万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516.97万hm^2,造林种植1021.3万hm^2,还修建了大量治沟骨干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和小型水保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减少了入黄泥沙,促进了流域经济发展,截至1995年底止,黄河流域水措施共增粮食621.49亿kg,果品250.73亿kg  相似文献   

5.
钟希伟 《治淮》1999,(5):38-38
山庄小流域位于山东省五莲县西南部,属淮河流域,总面积39.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26.24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66.8%,流域区内含16个行政村,9048口人,人均亩耕地2.3亩山场。  相似文献   

6.
利用甘肃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关于水土保持措施的成果资料和黄委西峰水保试验站60多a观测资料,确定甘肃省黄土高塬沟壑区调水保土效益指标参数,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规定的计算方法,以1979年为基准年,首次全面系统地分析计算了甘肃省高原沟壑区30多a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调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年均增加入渗量为1 484.33万m3,年均增加拦蓄径流量和拦蓄泥沙量分别为1 161.6万m3和184.4万t;淤地坝年增加拦蓄径流量为23.04万m3,拦蓄泥沙量为15.39万t。沟头防护工程减轻沟蚀的保土量为60.92万m3;淤地坝年均增加保土量为8.9万t。年均减少雨季径流量5 076.6万m3,增加旱季径流量48.6万m3,从而减轻了洪灾和旱灾。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减少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通过对邢台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情况分析,邢台市水土保持工程平均每年保水量362.9万m3,经济效益3665万元,平均每年减少土壤流失量7299万t,经济效益37.036亿元,水土保持工程平均每年基础效益37.40亿元.  相似文献   

8.
9.
正确评估大暴雨条件下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作用,可为科学揭示流域侵蚀产沙变化的驱动机理提供理论支撑。综合采用改进的水土保持成因分析法、林草植被减沙模型和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对近10年大暴雨作用下4个典型流域的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佳芦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在"2012.7.27"大暴雨中减沙效益为65.4%;杏子河流域在"2013.7.12""2013.7.25"和"2013.7.27"三场连续降雨中,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分别为56.5%、40.7%和36.5%;西柳沟流域上游在"2016.8.17"大暴雨中,林草植被措施减沙效益达84.2%;岔巴沟流域在"2017.7.26"大暴雨中,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为79%。大暴雨作用下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明显,但遭遇连续极端降雨情况,水土保持减沙效益会降低。  相似文献   

10.
山丘区坡地种植紫花苜蓿蓄水保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根系发达、根盘大、枝叶繁茂,郁闭度高,是一种优质的高蛋白牧草和水保草种。通过在径流小区对种与不种紫花苜蓿的坡地进行了长达3年内的18场暴雨的径流量、冲刷量的测试,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有较强的拦截地面径流、蓄水保土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果分离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耦合模拟概念性模型理论,把流域水流泥沙耦合模型应用于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果评估之中。首先把各类措施划分为减水型(或蓄水拦泥型)和植被型,然后利用模型对这两种类型措施引起的减水、减沙效果及总的减水减沙效果分离评估。通过对黑矾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进行评估,其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合理,分高评估的各项结果也较符合实际情况。其中,计算的次洪产流量和产沙模数与实测值对比,其总绝对误差的相对值分别为20.1%和20.4%。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耗水量宏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地区水利水土保持工程现状减少入黄泥沙约3亿t,减少入黄水量约10亿m^3。通过按径流组成分析、水土保持规划措施预估、减沙目标分析等,黄土高原地区2010、2030和2050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需耗水约为20亿、40亿和50亿m^3。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利用径流量的宏观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土保持治理较高水平下,水土保持径流利用率最大为63%,最大利用径流量约40×10~8~50×10~8 m~3.研究指出,水土保持措施利用径流量问题,涉及降水、下垫面、治理程度、措施构成、土壤水运动、水的回归等许多动态因素,相互作用情况十分复杂,如遇暴雨,水土保持利用径流量将会减小.建议对这一问题进行长期持续研究.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质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盛海洋 《人民黄河》2006,28(1):76-78
黄上高原水土流失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但从地质构造来看,多为第三纪或中生代晚期形成的一些构造盆地,早期接受堆积,第四纪地壳运动上升而成为受侵蚀地区。岩性决定着地表的抗蚀性和对水分的保蓄能力,新构造运动为流水侵蚀提供了潜能,二二者共间作用,构成影响水土流失的地质背景及内力地质作用的地位。由地质环境的分析表明,水土保持应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改变地表的抗蚀能力和对水分的保蓄能力;二是改变地表的坡度,减小水流的能量。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效益类型划分与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智汉 《人民黄河》2004,26(11):28-29,45
针对我国开发建设项目日益增多、人为新增水土流失日趋加剧并且缺乏定量评估、科学预测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度和新增水土流失危害度依据等问题,从建设“模型黄土高原”及相关试验研究需要出发,提出将水土保持效益按水土保持效益系数μ值划分为正效益和负效益两大类型。同时,提出以“实体模型”为试验平台研究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类型水土保持效益形成机理的具体方案,主要包括试验研究方案的设置思路、研究内容、实施手段以及具体实施步骤等。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地理、水气象和水土流失等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遥感技术和GPS技术的发展方向,针对过去遥感和GPS技术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今后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应用遥感技术和GPS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曹文洪  姜乃森 《人民黄河》1993,(11):18-21,50
通过对浑河流域降雨,产流,产沙特性分析和降雨,径流,输沙资料统计,采用成因分析法建立了适合该流域的降雨-径流和降雨-产流经验关系。用水文法和水保法对流域80年代减水,减沙量计算的结果表明,所减水量中,降雨和流域治理的作用分别占41.5%和58.5%;所减沙量中,降雨和流域治理的作用分别占21.1%和78.9%。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黄土高原典型支流生态环境建设的水文效应"的主要研究成果.综合评述了水土保持对流域水文影响研究成果的现状,分析了清润河流域水文变化的阶段性和变化特点,研究了水利水保工程措施对暴雨洪水的影响,基于对不同阶段的水文模拟,初步探讨了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水文模型参数的影响以及水利水保工程措施对径流及其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塬沟壑区两种牧草蓄水保土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晓玲 《人民黄河》2012,34(4):81-83
为了分析黄土高塬沟壑区牧草对蓄水保土的作用,在南小河沟范家山设置了牧场草区、金皇后苜蓿区和对比区,并进行了径流试验,观测了各小区的径流量、含沙量、冲刷量、土壤含水率和耗水强度等。结果表明:牧场草区、金皇后苜蓿区的径流量、含沙量、冲刷量均比对比区小,牧场草区、金皇后苜蓿区比对比区径流含沙量分别减少36.09%5、5.65%,牧场草区、金皇后苜蓿区冲刷量比对比区分别减少53.32%6、9.93%。牧场草区、金皇后苜蓿区耗水强度与对比区相同,但土壤含水率比对比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