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显秀 《山西建筑》2002,28(1):6-6,61
阐述了建筑学在人民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建筑师创造性劳动的综合价值,介绍了建筑师在城市设计中的作用和注册建筑师的基本责任,提出了建筑师应树立创新意识,改变观念理念,才能提高设计质量;提出设计单位和建筑师只有强化职业的服务意识和技术管理实力,才能占领设计。  相似文献   

2.
习惯了在城市化大潮中搏击的建筑师群体在面对乡村建设潮流来临时,固有的建筑认知、设计方法以及需要通过设计来解决的问题都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建筑师在执业环境中的角色定位。面对前所未有的乡建环境,建筑师需要对设计思路的变化、服务对象的认知和建筑作品的价值三方面进行梳理,以便对其自身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3.
杨峥嵘 《山西建筑》2004,30(14):137-138
介绍了建筑师的社会地位,阐述了建筑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指出建筑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尊重环境,以人为本”的原则,转变设计理念,设计出高水平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1981年国际建筑师华沙宣言中提到:“建筑学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建筑师应力求把已有的和新的因素,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结合起来——对建筑师业务的理解,超出了把建筑师的职责局限于他自己受委托设计的那个任务的传统认识,它为设计人员规定了一个新的要求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开幕时间:2010年8月6日展览地点:山东省烟台市规划展览馆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烟台市人民政府《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建筑师》杂志社策展人:黄居正《建筑师》杂志社主编彭礼孝《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主编参展人:崔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相似文献   

6.
夏冰  陈易 《住宅科技》2015,(2):20-25
环境问题在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引人关注。在建筑设计中,低碳节能的要求也随之逐步提高。通过对中国建筑师低碳建筑设计的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当前中国建筑师对低碳设计的意识、设计过程的现状和他们对未来发展的期待。2014年9~11月,168位中国建筑师以在线问卷的形式参与了调研,结果显示:虽然中国建筑师的低碳建筑设计意识比较强,但是在设计实践中,仍然遇到不少障碍,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适合于建筑师工作特点的方法。因此,如何结合现有技术手段,寻找适合建筑师运用的低碳设计方法是改善中国低碳设计现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正竖梁社设计联合创始人环境建筑师在构建着自己的理解的环境。对于有些建筑师而言,环境是抽象的,是一个纯粹的梦的构建。刘家锟的小说《明月构想》描述了一个建筑师理想主义的反乌托邦的实验,在西部一座城市,他创造着一个臆想中的梦境。然而在梦境的周边,依然是刘家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留下的生活印迹。琐碎的"后文革"叙事,加上扑面而来的八十年代建筑对隐喻的追求,完整塑造了一个九零后建筑师无法理解的环境。对于建筑师而言,明月构想不是一个纯粹的空间环境设计的追求,而是对空间容器中的多样性和未知的诱惑的建构。建造建造在不同尺度展开,就形成了建筑,装置和家具。但是指导思想是数字化和数字技术引导下的设计哲学。关于建造与数字的结合,这里想剖析三个概念:数控加工、数控建造、数字建构。简单来说,数控加工就是通过使用数控设备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而数字建  相似文献   

8.
张小青 《山西建筑》2001,27(2):10-11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现代住宅设计的趋向对建筑师会面素质的要求,包括理论修养、艺术水平、生活经验的积累,还应重视设计前的调研工作,注重学习已建成的同类建筑的设计经验,进行使用后调查,从而使得建筑师本身的素质不断提高。另外还指出建筑师要善于体验生活、体验空间、体验环境,多注意自身的修养,多关注我们的社会,论证了建筑师的素质在住宅设计施工及使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的椅子     
MY chair是Ben van Berket/UNStudio设计的第一把椅子。建设师对于家具的设计理论不同于家具行业的设计师;建筑师先从空间和环境着手。并且,所有的建筑师都会对空间有自己的理解,这种将建设的设计理念应用于家具的方法自然而然地与建筑师个人的空间理念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0.
这个时代的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方戟 《时代建筑》1996,39(2):33-36
本文以国外建筑师的一些相关评论为基础,讨论了目前国内与设计环境、建筑师及规划师有关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田利 《新建筑》2006,(3):73-76
建筑设计是在多种限制条件制约下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对设计限制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设计的进行。分析了建筑设计的两类基本限制条件:环境和建筑计划,并从建筑师和业主的关系入手来透视设计限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建筑师对设计限制的认知,探讨了设计限制对设计思考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郑时龄 《上海住宅》2004,(11):20-21
请合适的建筑师做适合的项目,做适合城市环境和建筑师特长的建筑,这是保证建筑成功的关键。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境外建筑师发挥了十分活跃而又积极的作用,设计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另一方面,国际建筑师的参与也田早期的建筑单体设计.扩大到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甚至产品设计。范围也由早期的酒店设计,延伸到大型公共建筑、住宅设计、压史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街道、建筑、绿地、城市设施包围着我们,因为有了负责物理空间的规划和设计的专家建筑师们,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我们的环境越来越美好。正如我们在城市中的生活需要建筑师进行各种功能设计一样,我们在信息空间的活动需要信息建筑师来为我们作信息的规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14.
通过辨析城市设计的基本内涵,揭示了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症结之所在,阐述了城市设计对于塑造良好城市人居环境不可替代的专业作用;总结凝练了城市设计历史发展的4种范型,剖析了中国城市设计工程实践的常见类型;并就建筑师在城市设计中的地位进行了总结性阐述。指出相比城市规划师,建筑师更加具有城市空间组织和场所营造的艺术想象和设计创新能力,在概念性城市设计和项目实施性城市设计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最后就中国建筑师参与城市设计提出了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建筑师负责制的推广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指出:“试行建筑师负责制,从设计总包开始,由建筑师统筹协调建筑、结构、机电、环境、景观等各专业设计,在此基础上延伸建筑师服务范围,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鼓励建筑师依据合同约定提供项目策划、技术顾问咨询、施工指导监督和后期跟踪等服务,推进工程建设全过程建筑师负责制。……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积极利用工程勘察设计的先导优势,  相似文献   

16.
《城市环境设计》2010,(4):185-200
彭礼孝:《城市·环境·设计》杂志关注中国建筑师和中国建筑的发展,一直以来想做一个主题叫本土设计。我们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挑了两个著名的建筑师——北京的崔恺和深圳的孟建民,对本土设计做一个关注。  相似文献   

17.
宋刚     
环境 建筑师在构建着自己的理解的环境.对于有些建筑师而言,环境是抽象的,是一个纯粹的梦的构建.刘家锟的小说《明月构想》描述了一个建筑师理想主义的反乌托邦的实验,在西部一座城市,他创造着一个臆想中的梦境.然而在梦境的周边,依然是刘家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留下的生活印迹.琐碎的“后文革”叙事,加上扑面而来的八十年代建筑对隐喻的追求,完整塑造了一个九零后建筑师无法理解的环境.对于建筑师而言,明月构想不是一个纯粹的空间环境设计的追求,而是对空间容器中的多样性和未知的诱惑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建筑师没有地域性而建筑有地域性,是说做有地域文化与物质特征的建筑应成为建筑师的方法论。即,在任何地方做设计,都要考虑当地的物质和精神条件。条件是生成建筑的具体环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如果建筑师重视这些条件,他所设计的建筑就会与当地的物质与精神环境有所契合。——齐欣  相似文献   

19.
1994年是国际家庭年,世界各国对如何满足住宅需求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问题都愈来愈重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住房建设量很大,人们在住房建设观念、住房建设体制、住房规划与设计,建造施工技术等人居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明显的转变与进步。中国建筑师学会人居环境学术委员会得到重庆建筑大学的支持,于1994年11月14日~18日在重庆共同举办了“’94人居环境学术研讨会”。原人居环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严星华到会致词,现任人居环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宋融和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黄汇及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万钟英主持了这次会议。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刘开济总建筑师作了世界上多元多价建筑形势的报告。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白德懋、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赵擎夏、上  相似文献   

20.
周宏俊 《新建筑》2014,(4):52-55
基于访谈的形式,介绍了日本建筑师千叶学的设计经历,以及他近十年完成的主要设计作品如Alley周末住宅、日本导盲犬中心的八岳山别墅等,着重阐释了建筑师的“建筑作为环境的间隙”的设计哲学,强调了建筑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对建筑细节控制、建筑空间设计、中国当代建筑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