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吴淞江的疏浚,在明代最有成效的一次是由海瑞督办的。明隆庆二年(1568年),太湖流域遭受大水灾,翌年收成又不好。因此,隆庆四年春荒严重,百姓纷纷要求赈济。上任应天巡抚不久的海瑞,查察水灾原因,得知是吴淞江等水道淤塞,太湖排水严重受阻之故。他立即奏禀朝延,请浚吴淞江,并提出了“留苏、  相似文献   

2.
明代海瑞(1514-1587年),广东琼州(今海南省海口市)人,字汝贤,自号刚锋。因他为人刚正不阿、为政清谦,人称刚锋先生。是明代我国家喻户晓的清官。海瑞疏浚吴淞江,在我国水利史上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明代隆庆三年(1569年),海瑞被任命为江南巡抚,主管江苏至安  相似文献   

3.
吴淞江是太湖流域通至上海的一条重要航道。全长125公里。今日的河道形成两端狭中段宽的特殊形态,乃是长期自然演变及人为治理的结果。在唐末以前,它源出吴江县以南的太湖口,下游在今上海市区的原虬江道入海,当时河口宽达10公里。北宋时期由于吴江修筑了长桥,阻拦了太湖下泄的水量,下游由于潮汐倒灌,日益淤浅,以后曾不断进行治理。当时河口已到达南跄浦口,此口在南宋初期淤没。南宋中期由于修建了里护扩,阻断了东江下游出口,迫使浙江北部平原的水流均汇入黄浦,使黄浦日益增大,但它仍为吴淞江的支流。明清时期,吴淞江上源太湖口逐渐浅狭,遂以瓜泾口为正源。明代中叶下游引入今道,成为黄浦江的支流。清代初期下游曾修建老闸及新闸,中期又开凿黄渡越河,遂形成今日的全部河道。  相似文献   

4.
5.
文章在搜集项目建设区的洪水、泥沙、河道及航道工程资料的基础上,主要分析吴淞江大桥建设对吴淞江行洪、堤防及河势的影响、涉水工程施工期对防洪的影响、洪水对大桥本身的影响及是否符合相关规划。  相似文献   

6.
采用预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生物接触预氧化、PAC吸附预处理三种工艺对吴淞江微污染水源水处理进行研究;常温下,臭氧投加量2 mg/L,预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对氨氮的去除率维持在70%以上,出水NH3-N约1 mg/L,CODMn平均去除率34.16%;生物接触预氧化对氨氮去除率可达80%以上,但CODMn平均去除率只有7.6%;PAC对色度及臭味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对其他物质去除率较低.三种工艺相比,作为水厂改造或备用应急方案,预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吴淞江泄洪期间对京杭运河航运的影响,文章基于MIKE21建立吴淞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区二维水动力学模型,根据4种最不利水位-流量组合,模拟研究交汇区域通航水流条件及其改善措施,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当交汇区西侧设置喇叭口及整流墩时,不仅增大水流扩散范围,而且让吴淞江主流向南北两侧水域扩散,有效降低了交汇区横向流速,满足运河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吴淞江整治工程某高等级航道大孔径闸工作门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并总结已建大跨度闸门的运转特性及各自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大跨度扇形旋转门设计方案,从技术上及经济上对各门型进行门型比选,最终选定大跨径扇形旋转门方案.结合工程实际需求及设计工况对大跨径扇形旋转门的设计进行了介绍,为类似工程闸门选型及设计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吴淞江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流域综合规划》等文件确定的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工程线路方案研究,划定规划保留区,预留了吴淞江今后拓浚空间,利于地方经济社会据此进行更好的规划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分析了航道治理与吴淞江规划治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交通航运和水利有效结合、避免工程重复投资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十二五"是水利发展实现重大跨越的5年,也是治江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认真贯彻中央兴水惠民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水利部党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流域管理职责,扎实推进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科学调度,流域防汛抗旱减灾取得新胜利。长江委始终把防汛抗旱减灾作为治江工作的重中之重,密切监视汛情旱情变化,及时预警,积极协调,科学调度,精心指导,成  相似文献   

11.
嘉宝北片地处太湖流域东缘,行政分区主要包括上海市嘉定、宝山两个区,境内地势平坦,易受热带风暴、地区暴雨、天文大潮、上游太湖流域洪水下泄过境等因素影响,洪涝灾害频发,在2012年海葵台风、2013年菲特台风以及2015年暴雨期间,区域受灾严重。开通吴淞江工程,拓浚蕰藻浜,新开罗蕴河,连接新川沙河,既可以承泄太湖流域上游洪水,又可以承泄区域涝水,对太湖流域行洪和嘉宝北片排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嘉宝北片防洪排涝形势基础上,提出通过扩大通江河道引排能力、合理安排北排浏河能力、充分发挥蕰藻浜的排水作用、增加水面率和理清河湖水系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嘉宝北片排水格局,重点分析吴淞江工程对流域行洪和区域排涝效果,以期为区域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悦 《陕西水利》2024,(3):152-154
堤防工程作为吴淞江(江苏段)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工程的最终实施效果影响较大。研究堤防工程的施工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从取土开挖、土方填筑、特殊情况处理3个方面对堤防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提高工程实施效果。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及监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西、北、东三江各自携带着大大小小无以计数的支流,像三支一路扩充连续壮大的队伍,不约而同地奔赴到地势开阔的入海口,各自在浅海区域冲积成一个小型的三角洲,彼此连缀起来,就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珠江三角洲,然后通过8个入海口,融入浩瀚无际的南海。  相似文献   

14.
前言高程基准面是陆地上地面点高程控制的起算面,是确定地形、水位和一切地物高程甚至大地参考椭圆体的依据,是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实践所必需的度量基础之一。要确立一个高程基准面,必须通过长时间的潮位观测。吴淞零点(亦称吴淞基面)是我国确立最早的一个高程基准面。在二十年代初期已引测至长江上游,为长江流域和上  相似文献   

15.
四、各单位使用的吴淞基面与实际各有不同原因已比较清楚了,因在同一地区引用了二个起始点——佘山基点和镇江Y.R.C.B.M.308′,这二个水准点的基面,虽都称为吴淞零点,实际上并不一致。相差多少?1957年,全国东南部地区在进行精密水准平差后,就有了条件可以进行衡量和对比。(一)全国东南部地区精密水准平差和黄海平均海水面1957年国家测绘总局,水利部和总参测绘局联合组织了中国东南部地区水准网平差委员会,平差了1951~1956年间水利部系统  相似文献   

16.
基于沿沪通铁路长江大桥轴线区域布置的8条垂线洪季和枯季水文监测数据,结合实测断面地形,对该大桥轴线区域的潮汐、水流以及悬沙浓度等方面的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天生港水道的涨潮流是主要的造床动力,浏海沙水道的落潮流是主要的造床动力;落急流速附近有双悬沙浓度峰的出现;由涨转落憩流点前后3 h的流速比较小,而且变化平缓,该时段对于施工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芈月传》的热播,在中国掀起了又一个收视狂潮。当人们惊赏女主人公芈月的传奇人生时,那个与她从至爱成为至敌的初恋情人黄歇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个绯闻男友黄歇是谁?如果说,黄歇的名字不被熟知,那么战国四公子信陵君、春申君、孟尝君、平原君的称呼则一定让人耳熟能详。没错,著名的春申君就是黄歇,一代功名高楚室的楚国宰相。《资治通鉴》评其为虽名相国,其实王也。春申君生于公元前314年,卒于公元前238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弃土的处置成为一个比较共性且棘手的难题。考虑到吴淞江江苏段部分河段现状河道断面较大,文章以不影响行洪能力、航运安全为前提,对水域开阔段的河道断面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经分析,河道浚深+浅滩塑形方案,可进一步消减河道疏浚的多余土方,相应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节省工程投资,同时构建了河道两侧水下多元化的滩区地貌,为河道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和栖息场所,更为后期打造吴淞江生态廊道提供了有利地形条件,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  相似文献   

20.
唐瑾 《中国水利》2007,(2):I0004-I0005
看过秀美的千年灵渠,再来看我国现代治淮建设史上最大的单项工程、2006年度“鲁班奖”获得者——淮河人海水道近期工程。走在淮河入海水道大堤上,放眼望去,南北偏泓犹如两条巨龙并肩前行,二河、淮安、淮阜、滨海、海口等主要工程屹立其间,滔滔洪水在入海水道工程引导下东流入海。时隔800年,黄河夺淮以来缺失数百年的淮河入海通道终于得以恢复。[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