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河流湖泊污染状况十分严重,流经城市的河流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营养化问题。目前,城市河流在截流污染源、完善城市管网和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采取的水污染防治技术措施主要有:底泥疏浚、人工增氧、调水引流水质改善、植物修复技术、湿地净化技术等河湖水质强化净化技术。郑州市贾鲁河河滩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将几种水污染防治技术有效地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在城市河流水污染治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入库滩涂是入库河道水质净化和环境治理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对水库入库滩涂原地形地貌进行设计改造,合理配置水生植物及群落,在入库滩涂及河道上建设兼顾水质净化功能和景观功能的复合型梯级湿地系统,该系统将滞留塘和人工湿地这两项生态水质净化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取长补短,梯级治理,起到减少水库淤积,加固岸坡、净化入库水质、美化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技术自研发应用以来,在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与我国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水污染防控及海绵城市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也高度契合,结合国内外人工湿地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北京市近年在人工湿地技术研究及建设方面的进展,特别剖析了北京市在北方低温地区人工湿地冬季越冬运行、湿地水力设计、水质净化效果及建设发展模式等方面所取得的发展经验,并提出人工湿地技术研究及建设运营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以期为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滏阳河苏里和莲花口断面水质情况和表面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运行监测数据,采用综合评价法,构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数学模型,对表面流人工湿地净化滏阳河水体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以考察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滏阳河水质净化的可行性,从而为永年洼人工湿地示范工程的建设及运行提供技术支撑。评价结果表明,湿地出水pH、TP、NH3-N和CODMn指标均满足Ⅳ类水质标准要求,TN是主要超标因子;湿地出水各指标(pH除外)单因子评价指数在湿地净化过程中随着净化时间的推移基本呈下降趋势,对滏阳河水的净化效果初步显示出一定的技术可行性。研究内容对滏阳河水环境治理与自然湿地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付凌  刘磊 《中国水利》2013,(21):38-40
为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永定河直接进入官厅水库的受污染水体,削减污染物总量,在黑土洼人工湿地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试验选取典型监测断面取样,采用标准化方法重点对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湿地系统对官厅水库水质净化及水环境改善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经过多年运行的湿地,出现了堵塞、水质深度处理能力下降、植物维护等问题,经过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该研究为北方低温地区利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河道微污染水体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根据永定河生态修复过程中对河道补水水质、水量的要求,结合永定河丰台段的地质条件,建设人工湿地对永定河园博湖水体进行循环净化。通过大型垃圾回填坑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得园博园湿地的建设成为可能;并通过运行管理,提出了在后期维护管理过程中运行及监测重点,对人工湿地工程在严重缺水城市建设时的选址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永定河直接进入官厅水库的受污染水体、削减污染物总量,在黑土洼人工湿地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试验选取永定河引水口和湿地退水渠两个典型监测断面,取样采用标准化方法分析.重点对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湿地系统对官厅水库水质净化及水环境改善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季节变化会影响湿地的处理效率.该研究为北方地区利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河道微污染水体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菏泽市河道水质污染越来严重,生态环境受损,河道自净能力几乎丧失,流域生态系统受到很大破坏。本文以赵王河湿地构建为例,论述了河道人工湿地依托现有河道进行整治,形成河道滞留塘,并通过种植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对水质进行净化,削减污染物质,美化沿岸居民环境,修复生态环境,对区域内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蒋沟河位于焦作市高新区长济高速焦作南出口,穿越迎宾路,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大沙河支流,2012年列入中小河流治理,由于上游经过博爱县城,沿途有城乡生产生活用水排入河道,河道水质较差,因此结合焦作市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通过蒋沟河迎宾路两侧生态湿地的建设,净化河道水质,改善焦作市长济高速焦作南出口水生态环境。蒋沟河迎宾路两侧生态湿地工程位于迎宾路上游518 m,下游682 m,全长1.26 km,包括河道边坡整治工程、人工湿地工程、湿地两侧绿道工程、液压坝工程,主要任务是调蓄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10.
河道水质维护技术已被较多地研究和应用,将河道水质维护技术分为旁路水质净化和原位维护措施,介绍了生物滤池、人工湿地、曝气增氧、水生植物修复、生态浮床和生物接触氧化等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同时,结合北京市河道水质维护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技术优缺点分析,以期为北京地区河道水体水质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方翠 《山西水利科技》2011,(1):70-71,76
人工湿地是一个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汾河人工湿地采用了潜、表流混合湿地处理汾河里的污水,通过汾河流域生态的治理修复与保护,修复河道自然形态,改善河道生态环境,促使适宜浅水生物生存的湿地基本得到修复和改善,对河道水质部分进行净化处理,形成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河道水体日趋营养化、污染物的浓度低、水量大等特色,本文将从河道的局部滩地方向出发,探讨人工湿地的构建方式与实际运用,净化河水。首先阐述了河道人工湿地构建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道人工湿地的具体构建方法,湿地床体的构建主要考虑其对湿地内部水流条件的影响,分析人工湿地对河道水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这对构建该类河道人工湿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生态措施对河道水质净化的效果,本文通过生态河道、人工湿地以及生态池三种修复措施对山东乐陵漳卫新河水质净化前后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池去除TP效果最佳,而人工湿地则对COD和TN的去除效果最佳;生态池和人工湿地对水力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去除率与水力负荷的相关性不大;综合修复系统、人工湿地以及生态池的出口,COD和TP浓度与污染负荷呈正相关,TN的浓度则与污染负荷无明显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河道的生态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秦明 《人民黄河》2012,34(7):82-84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是由相互关联的基质、植物和微生物通过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协同作用完成的,它只需要投入极少的人力和能源,就可以去除有机污染物、营养物质、固体悬浮物、重金属物质,实现对生活污水、面源污染径流、农田废水、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河道末端水进行长期稳定的净化处理。目前,该工艺在郑州和成都得到了应用,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人工湿地在城市水污染治理中还存在有机质积累、占地面积大、受季节影响等问题。人工湿地是耐用而高效的系统,不断完善人工湿地的设计、性能、操作及维护,将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受农村生活源与农业面源污染的水体,开展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研究。研究区位于贵州省盘县,设计人工湿地处理来水能力为3.5万m3/d,人工湿地面积45 hm2。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可基本实现水质净化目标,使其达到景观水体标准,不仅有效保障处理水质,更可营造城市水景,可改善研究区所在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凉水河河道由于常年污染,水质恶化严重,通过利用人工湿地来达到净化河道水质的目的,使其达到景观用水标准,从而做到既保护环境、又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重点突出低碳环保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湿地净化污水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湿地能改善水质,为多种水污染提供了一个有效、廉价的治理场所。人工湿地作为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系统的阐述了湿地土壤、植物、微生物在污水净化中的作用及机理,并展望了湿地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结合国内人工湿地建设经验,针对汾河干流水质现状,分析人工湿地建设对汾河水质的净化作用,根据汾河干流人工湿地现状,提出汾河干流堤内、堤外人工湿地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9.
为验证人工潜流湿地系统在养殖污水净化方面发挥的作用,基于查干湖野鸭湾野鸭救护繁育站为研究对象的水循环体系,以养殖尾水水质净化为目标,采用复合垂直流潜流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进行养殖污水净化处理,开展人工潜流湿地水质净化系统研究。工程建设运行后于鸭舍、沉淀池、湿地出口设置3处水质检测采样点,通过对水质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潜流湿地系统的水质净化效果,为吉林西部河湖连通区典型湖泊湿地生态修复及黑臭水体治理提供技术样板。  相似文献   

20.
宋迪 《治淮》2022,(1):59-60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工湿地是解决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有效途径,其不仅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还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并储蓄洪水、补充地下水源及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生态功能。其中湿地植物在水质净化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工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湿地植物也是形成湿地景观的关键要素,植物配置越适宜,营造的景观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