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Planning》2015,(17)
<正>我从小就喜欢跳舞,妈妈特意为我报了一个舞蹈班。接下来的日子里,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我都要去练舞,雷打不动。记得那个星期天,妈妈工作很忙。我由于贪玩,忘记下午要上舞蹈课,直到舞蹈班的老师打电话来询问,我才想起今天要跳舞。时间紧迫,妈妈带着我匆匆忙忙地往学校赶。到了校门口,我才发现自己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
<正>"你的手掌心里有花朵在盛开!"这是英语老师对我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曾温暖了我那个冬天,让我的世界春暖花开。那是一节英语课,老师要检查听写单词。而我,竟然忘记了准备。我突然灵感一闪,有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老师要检查的单词快速地写在了左手掌心里。这就保险了!我暗暗松了一口气。就在我暗自祈祷千万不要被检查到的时候,怕什么来什么,英语老师竟然第一个就点到了我的名字,真是倒霉他妈给倒霉开门——倒霉到家了!我无奈地站起身,磨磨蹭蹭地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3)
<正>我第一次在上戏看话剧是在大一刚入学之后的一周,那也是我第一次完整地在剧院里看话剧。那个时候,我刚刚入学,报名呀,整理宿舍呀,认识室友呀,对大学生活还不完全熟悉,一切都在摸索阶段。当时我正在研究课程表,就听见室友说:"今天晚上有戏看哎,我们去看戏吧。"那个时候"新鲜"的我们感觉什么都很新  相似文献   

4.
城乡之间     
<正>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突然发现自己本质是精神分裂的。喜欢文学,理工却不错,大学就选择了"工科中的文科"的建筑系;学了4年设计,也曾沾沾自喜于留系作业,研究生却报了建筑历史;毕业留校任教,但常常涉水项目,因此多年前就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或许,从学术的角度来看,研究事物的极致是最有意义的,但为了找到平衡,或我平日里强调的"操作",却需要游走在两者之间。说到教学,它和设计的关系(操作框架)可以一样吗?前年在东南大学召开的建筑设计教学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5.
汪伟 《中州建设》2007,(1):46-47
记者:阮先生熟悉南京吗? 阮仪三:上世纪50年代,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父亲在南京工作,一放假,我就去南京,骑着车,拿着地图,南京所有的地方我都跑遍了。当时童寓老先生每天到东南大学的资料室里去,我去请教过很多和南京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1,(Z4)
<正>那个在大熔炉里淬火成钢的青年"许老师,我到了!"随着一声响亮的声音,一个英姿勃发,青春飞舞的年轻小伙子越过长长的过道向我快步走来。热烈的阳光穿过窗棂洒在松枝绿上,满地的生机盎然。一个盛夏的午后,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我就这样第一次见到了在网上聊了很久的采访对象。这是一个在大熔炉里淬火成钢的青年。2013年,中专毕业的他,怀着美好的理想毅然奔赴军营。从最基层的一名战士起步,通过一年年的积累与不断的努力付出和坚持不懈,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
<正>白雪皑皑,朔风凛凛,独自坐在窗前想着班级里的那个调皮捣蛋,异常顽劣的孩子,烦恼涌上心头。孩子生活环境特殊,从小就跟着爷爷、爸爸还有叔叔一起生活,家里的三个大人思想都属于偏激型,对社会不满,对生活状况不满,经常会带着刚刚几岁的他去各地上访。经历了太多别的孩子一辈子可能都不会经历的事情,孩子开始慢慢走向极端,不允许任何一位老师走近他,更不会听任何人的话,一切都由着性子来,一  相似文献   

8.
"关门弟子"之缘 我和吴中伟院士的缘分始于28年前. 1981年,16岁的我离开家乡远赴武汉,在武汉建材学院开始了大学生活.我是一个感性和理性兼具的人,从小就喜欢对现实世界进行理性和哲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刘燕辉自述     
<正>作为"文革"后第一届考入天津大学的学生,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也恰逢那个时代,全体师生都有一股积蓄已久的力量。尽管当时教学体系尚未完全恢复,但无论是年长的老师还是年轻的老师与学生之间都有高度的默契,班级里的同学尽管年龄和经历差异很大,但在共同理想的感召下其乐融融。天津大学的生活既是我们职业生涯的起点,更是人生道路中最为值得珍惜的一段记忆。  相似文献   

10.
<正>《礼记·大学》开篇即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道和艺,一为形而上,为体,为性;一为形而下,为用,为相。东南大学的校训即是取自该典故的"止于至善"。作为东南大学的研究生导师的一员,我同样要求学生"明明德"而后格物致知。具体到我所在的学科和学生的情况,与这次杂志约谈的方向,我有下面的一些体会。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信息时代发展和变化太快,不断地向我们传递着新的设计理念、新的科学技术、新的建筑和装饰材料等等信息。根据我这两年参与各种国内外设计大赛评选的情  相似文献   

11.
窦武 《建筑师》2011,(6):93-94
我少年时期到青年时期,正逢日本强盗大举入侵,整整八年,我都在浙江省南部度过。并不是平平安安地上学.而是不断地在崇山峻岭里“逃难”.由跟父母一样亲的老师们带着。日本强盗有一点动静,我们就得从这个山沟逃到那个山顶,从那个山顶逃到这个山沟。  相似文献   

12.
段进自述     
<正>每当想起在天津大学的求学时光,师生亲和融洽的场面就会浮现在眼前。当时的设计都是手绘,图一旦画坏了,学生就急盼着老师来补救,就像孩子遇到困难等待大人来解决,老师却总是不厌其烦、有求必应。记得二年级有一次做设计有了新想法,也不管老师是不是上班就去找,一直找到了王乃香老师的家里。王老师正在吃饭,二话不说,一边啃馒头一边帮我改图,那场面仍历历在目。到了研究生阶段,师生关系更是其乐融融,节假日经常到魏挹澧老师、黄为隽老师家里吃饭、看电视、谈  相似文献   

13.
我为书狂     
《Planning》2017,(8)
<正>从小我就非常爱看书,所以大家给我起了一个外号——"书呆子"。在上科学课前,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本《创新作文》,这可是我最喜欢的杂志啊!同学们都拿着杂志"哗啦啦"地翻阅起来。这时,有同学告诉我,我的作文发表在《创新作文》上了!我心里一阵狂喜,刚想翻开杂志,没想到,"丁零丁零"的上课铃响了,我只好不情愿地把杂志收进课桌里。课堂上,我心不在焉,一直惦记着我那篇刊登在杂志上的作文。老师叫我们翻开课本时,我趁机把《创新作文》  相似文献   

14.
范悦自述     
<正>与母校的学术关联东南大学本科毕业的27年里,我除了开始几年在设计院工作,其余都在学校里或研究所,涉及"学术"稍多,因而与母校保持了较多的联系。在国外的12年包括了留学和研究所工作,学术性较强。其间,接待过母校来访的老师,也参加在母校举办的国际性会议(比如开放住宅国际研讨会等)。受邀回母校做学术报告令我倍感荣幸。回国这10余年我与母校的学术关联最为浓厚。一是因为我进入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从事教育和管理工作,学术方面与母校的往来自然很多。另  相似文献   

15.
陈同滨自述     
<正>我是67届的老三届学生,在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文化大革命"之后,又在农村插队和工厂当学徒10余年,期间几经政治运动的波折,始终不得校门而入。本以为这辈子再也无缘大学生活时,竟然在最后一丝"大学梦"的驱动下于1979年考入了天津大学,虽然报考的是我毫不了解的"建筑学"专业,但能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们讲授各种专业知识,已经是极为幸福、同时也是很不习惯的事了。毕竟加上"文革"眈误的时间,我已经有13年没有"坐在课堂里"了。在天大那灰蒙蒙的八号楼里,我从  相似文献   

16.
正杨松:柯院长,您能介绍一下刚参加工作时及后来的规划工作情况吗?柯焕章:我大学里学的是建筑学专业,1962年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四室工作,那时候四室主要是做城区(即现在的旧城区)详细规划的。刚到单位就参加到天安门广场和  相似文献   

17.
<正>《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孔子《大学》里的开篇句,意思就是做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好的德行,能体察民情顺从民意最终达到至善至美的目标。1前言东南大学(图1)历史悠久、坐落在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六朝古都的南京、古称为金陵或建康。南京享有"六朝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南京入选我国首批的历史文化名城,并且是我国六朝古都所在地。文化底蕴十分雄厚。东南大学坐落在历史悠久的南京,一直在中国的清末、民国和近现代时期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重任。东南大学是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的高等学府,也  相似文献   

18.
正一我出生在中国广东省东莞市,在那个年代她还是一个小县城。这里是珠江三角洲有名的鱼米之乡,家乡弯弯的河涌、浓浓的荔枝林、密密的山村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从小吸引着我。少年时代,我常常带着干粮和画板跟哥哥到郊外写生,慢慢培养了对画画的兴趣,而我又喜欢数理化,想当工程师,听老师说建筑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5)
<正>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或家长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这样走一步看一步可不行啊!你得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啊!"还有从孩提时期就一直重复地发问:"你以后想要做什么?"也许你的回答一直在改变,从小时候的演员、发明家到医生、工程师,再到现在支支吾吾地回答:"唔,我也不是很清楚,走一步看一步  相似文献   

20.
饭卡“案”     
《Planning》2014,(28)
<正>今年我接手了一个艺术班,选择进艺术班的学生中不乏艺术专长和成绩优异的学生,但还有一批是选修科目没有拔尖的,有怕小高考过不了四门的,有觉得艺术班管理比普通班要松的,有的感觉自己与大学无缘,来找毕业证的……班级里的学生良莠不齐,所以管理起来非常不容易,"案子"一桩接着又一桩,这里我就讲其中的一个饭卡"案"。周三放学前,小红到办公室找到我,"朱老师,我周末回家的时候,匆匆忙忙把饭卡给弄丢了!"我说:"那快去挂失,周末丢的到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