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正>华鑫办公集群位于桂林路西,其入口南侧是一块绿地。这块绿地面向城市千道的开放属性,以及其中的6棵大香樟,成为了设计的出发点,并由此确立了展示中心的两个基本策略:(1)建筑主体抬高至二层,最大化开放地面的绿化空间。(2)保留6株大树的同时,在建筑与树之间建立亲密的互动关系。最终完成的建筑由4座独立的悬浮体串联而成。底层的10片混凝土墙支撑着上部结构,其表面包敷的镜面不锈钢映射着外部的绿化环境,从而在消解自身的同时,凸显了地面层的开放和上部的悬浮  相似文献   

2.
卢长来 《建筑知识》2014,(6):112-112,114
转换层是建筑由于楼层上部及下部平面使用功能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型式,而在上部及下部楼层中设置结构转换的空间。转换层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简单介绍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功能及主要型式,对目前使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高层建筑结构带转换层设计中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于使用功能的不同,建筑结构中的转换层设计常常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模式,从而在上部及下部楼层中设置相应的结构转换空间。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划的理念不断地推陈出新,"新城市主义"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时更注重城市功能复合性,更多地鼓励人们步行以改变城市的交通模式,使环境更加宜居。传统的城市规划主要关注的是地面上的城市空间在水平方向上的扩展,这必然导致城市用地的不断延伸,规模的不断扩大。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地面空间、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均成为了城市空间规划的重要部分。本文从珠海市唐家湾滨海科技新城科创海岸的地下空间这一特定区域入手,对该项目地下空间的需求与规划理念进行了分析,诠释了"新城市主义"理念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世界建筑》2014,(4):122-123
<正>在这次设计里,我们试图解释两种关系:1空间和风景的关系"高度"和"远"逐渐成为我们切入设计的主要线索。我们将观海平台设置在建筑的顶层。从地面上升至这个平台的过程也就成为空间体验的前奏。攀爬的步道系统起始于一条坡道,人穿过保留下来的银杏树林切入建筑内部,经由楼梯空间到达顶层  相似文献   

6.
重新设计这个机场的目的是:把原有建筑结构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陆地一层扩建了一个半环形的建筑,它把形状和设计形式不同的三个登机通道A、B、和C连在一起,并把中央建筑的各部分融合成一个整体:这实现了上述重新设计机场的目的。这个建筑结构的二期工程是沿着结构的反向建筑而成的.这样与一期工程一起形成了S形结构。在此S形建筑区,机场的功能实际上可以向前或向后移动,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地面一层的模块设计形式在线性空间的组合概念中具有最大限度的灵活性。新技术的利用说明:可以非常成功地对原有机场建筑进行整修,并使其现代化。顶部结构是新机场建筑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它的入口区简约的造型让人们联想到飞翔的动作。  相似文献   

7.
以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生态建筑示范基地为研究对象,对夏季由上部自然通风与下部空调系统共同形成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理论建模和现场测试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分布,并探讨了自然通风在改善大空间建筑室内热环境中的有效利用及其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空间建筑冬季上部温度偏高、下部温度偏低这一状况,提出了房间上部送室外风、在高温区混合、微正压控制送风量以减少冷风进入并提高下部工作区温度的方法。运行实践表明,该方法不但可以取得较好的供暖效果,还可以节省大量热能。  相似文献   

9.
<正>霍尔曼别墅坐落在一个70m高的悬崖上,建筑平面参考了毕加索的绘画"浴者"。建筑内部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流动性起居空间,建筑边界映衬着阳光和不同的景观环境或风景视线,蜿蜒曲折,时而折叠,时而伸展。  相似文献   

10.
以创造更多充满自然的开放空间的设计为出发点,加上场地的空间限制,激发了我们在垂直方向上创建多层地面的设计策略.学校的功能空间被组织成上下两部分,日常教学空间漂浮在地面上的根茎状巨构之中,食堂、礼堂、体育馆等大体量公共空间则被放到半地下,它们的屋顶成为起伏的花园,与教学楼屋顶的农田一起,构成"田园学校".  相似文献   

11.
  李璠译 《世界建筑》2010,(12):42-43
<正>无限的环这栋面积为2180m2的建筑包含了首层的画廊和一家出版公司的办公空间。坡州书城总体规划的导则中,对于这块不规则形状用地的设定是以"岩石"为原型,建造一座以连续的曲面围合的建筑。这座建筑是由两层的"环"构成:首层为一座公共画廊,2层为办公空间,中  相似文献   

12.
<正>我的新工作室方宅位于北京东五环外一个新的文化区内,面积170m~2左右。地面层为110m~2,层高为7m,现隔为两层使用。这是一个10m见方、高7m的准立方体空间,考虑到办公主要在一层,二层只是私密功能,所以一层的层高略高于二层。这个工作室实际上是一个以策展为主、在艺术和建筑的领域进行独立研究和设计出版、兼顾艺术和建筑策划的具有综合性功能的工作室,所以主要的空间应该优先考虑办公功能和资料室。一楼主要  相似文献   

13.
国家海洋馆     
《世界建筑导报》1998,(6):38-41
该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将国家海洋馆设计成一个蕴涵地球上各种栖居方式的“核心标本”,使地球生命的所有组成部分都集中于一体,形成下有土地、水和植物,上有空气和云层的微缩景观。建筑的基底模仿地质层面,自然岩石和自然界中的金属分层构筑,形成建筑的主要元素。正如地球板块运动造成厂陆地上部和水体下部的错位那样,建筑元素从中间部位断裂,在核心部位形成陆地和海洋。在上部,屋顶采用云的形态,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夏天用以集聚太阳能,根据阳光的强弱来控制透过建筑的光线。同时屋面可以通过调节来控制自然通风并组织下部空间的气流效应,冬季屋面则是一条透明的被罩以减少建筑的热量散失。  相似文献   

14.
<正>默克-雪兰诺是一家久负盛名的欧洲生物科技龙头企业。其新总部大楼的建设进一步整合了这一多学科企业的组织结构,并为未来发展留出了更大的空间。新建和改造建筑区包括3座新建低层建筑和2座改造工业厂房,包含办公和实验室等功能,通过一系列覆顶的交通流线和公共空间有机组织成一个综合体。项目的设计响应了跨学科生物医学研究的新潮流。这一潮流明确要求为研究和商务人群提供灵活、通透和光线充足的工作环境;而建筑中的"广场"作为人们碰面和分享理念的社交空间,成为满足上述要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王昀  LI Min 《世界建筑》2015,(4):77-79,137
<正>一个"白盒子"的值入由王昀创建并主持的ADA研究中心现代建筑研究所位于北京西城区北京建筑大学科研楼的4层。这栋建筑建于1950年代,采用传统的设计谓言。研究所改造面积65.5m~2。在这个改造项目中,以功能作为形式的直接表达。在一个既存的中国传统建筑中,植入一个可以展开现代建筑研究工作的空间,可容纳12人同时展开相关的研究和设计工作。由于该空间原作为实验室使用,为了相关的力  相似文献   

16.
这个竞赛旨在重新定义一个老市场建筑的功能,同时重整其与毗邻的城市公园的联系。竞赛提出了一系列不同的可能性:将市场迁移到城市的其他区域,保留这个建筑另作他用;拆毁这个建筑并建造另一个拥有更多功能的新建筑;保留现有的市场并建造一个新的市场,以满足现代化的设施和当前的功能需求。我们的这个加建方案基于一个理念,那就是,当前  相似文献   

17.
<正>该建筑是出版公司"小学馆"的总部。在这里,员工常在不同的时间轮班工作。由于工作的起止时间因任务的不同而各异,所以该建筑不分日夜地运行着。由于该建筑的热负荷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成不均匀状态,所以在保持建筑良好舒适性的同时,需要尽可能降低空调的能耗。因此,该建筑采用了外部隔热材料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内部的温度波动。混凝土墙与柱子等宽(厚485mm),混凝土热质量较大,可以用来防止室内温度的波动。  相似文献   

18.
正纽约2012年奥运村将土地和建筑形式与原有城市结构形成相连贯的关系,为城市留下了珍贵遗产,创造了新的建筑DNA,将在未来几年内刺激邻近城区的创造性发展。多层次、立体的城市组织强调水、景观、建筑和规划之间的相互作用。6个不同的绿地区域环绕用地上的建筑物之间。奥运会期间,该村更为密集的北部地区提供安全、封闭的环境,并包含所有国际区功能,与主要居住区和公园区分开。奥运会后,这个密集的区域会变成多用途的商业区,拥有剧院、健身中心和杂货店等便利设施。起伏的带状结构住宅楼位于其北端,环绕着场地的边缘,将开放空间"编织"在一起,界定出公园。住宅建筑的方向和连接直接反映太阳运动和风向,以及用地的"景观走廊"。位于该地块东北边缘的警察局和消防局连接杰克逊大道和弗农大道的人行天桥以及杰克逊大道终点的袖珍公园,将新开发区与周围的皇后区社区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19.
斯霍姆伯格广场位于市中心,它被各种商店环绕着,并与市剧院和音乐厅毗临。这个设计方案强调了空间的重要,它向人们展现出城市天际线的全景画面。广场被设计成了一个与公众互动的空间,灵活的功能,随着昼夜和季节变化着。它的出现就像是鹿特丹港口的一面镜子。所有必要的元素都在这里被展现;它不得不被带入人们的生活。通过提升广场的标高,空地被保留的同时,一个“城市的舞台”形成了。广场的布局是根据每天不同时间的不同功能以及它与太阳的关系而设计的。日光区的地面上镶嵌了各种不同的材料。广场西边是含有银箔的环氧地板。沐浴着更多日光…  相似文献   

20.
汤桦 《世界建筑》2015,(3):56-59
<正>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的设计立足于地域传统的乡土性,取材于重庆地方随处可见的建筑原型,如砖窑、仓库等,以简洁整体的形式屹立于山地中,与校园已彤成的小体量分散布局的建筑物形成对比。地域精神的建筑形式与刻意保留和设计的农业景观形成有意味的关系;简明的体型在创造最大化的空间通用性的同时,也暗合了传统建筑空间的构成方式。材料的选择除了依据其构造逻辑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历史逻辑。建筑主体的外表皮采用青色粘土砖叠砌,由屋面到墙身,并一直延伸到广场地面。内部墙体及梁柱则采用清水混凝土,与外表青砖在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