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记得在5岁的时候,我就已经是一个小"防水人"了。那时我会经常在周末随父亲到上海油毡厂(上海建筑防水材料厂和上海建筑防水材料集团公司的前身)二车间去值夜班。当时二车间由我父亲负责,生产的是"金鸡"牌避水浆、避水粉和快燥精等系列防水材料,产品技术是我祖父从日本引进的。我的祖父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曾任日本橡胶协会理事,是中国著名的橡胶专家、合成橡胶的鼻祖。  相似文献   

2.
无济于事     
<正>最近我参加了很多建筑类的研讨会,被介绍的时候往往先说我是作家、歌手,我一般都纠正,其实我是个建筑师,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职业而"不务正业"的职业建筑师。我花了10%左右的精力写了小说,做了装置,搞了展览,背包旅行,写歌唱歌,痴迷围棋,可这些事情很容易被人记住,而我从事的建筑设计、建筑教育、建筑研究等专业领域里我真正骄傲和欣慰的事迹却罕为人知只能说明,一、在建筑圈我名气太小;二、  相似文献   

3.
正"建筑之乡"挂牌那天.贾星出院了。他打着领带对胡敏说:"三喜临门,说什么得去看看。""哪来的三喜呀?。贾星把衣领正了正。"造纸厂技改工程开工算一喜;柳树乡农户太阳能房顶安装完毕。这是二喜;第三喜便是挂牌。‘建筑之乡'是我的一个情结,在贾日辰手里总算弄成了。当然,你也是功臣。"贾星与胡敏出门的时候说道。  相似文献   

4.
范凌 《时代建筑》2014,(1):69-69
<正>"建筑之外"展我提交了两件展品,一件是"胖平飘系列"——用建筑的制图方式描绘一个主体的城市空间经验;另一件作品是题为"Formini"的四只可爱的兔子。"Formini"的开始是一种对于建筑最朦胧开始的回忆,回想自己选择建筑最早来自于父亲在童年时候的影响。我童年的玩具基本上都是父亲手制的。我一直记得父亲为我制作东西的过程,也越来越喜欢自己做东西。建筑的启蒙就是从此而起,对我而  相似文献   

5.
<正>改造之于康巴中心,正如新城之于玉树人一样,既让我忐忑又让我期待。受《建筑技艺》(AT)杂志社的邀约要我发一篇稿子在"建筑改造"专刊上,和责任编辑聊的时候我说起一个思路:我们可不可以谈谈建筑的"被改造"。相对于"改造"来说,"被改造"也是一个有趣的思路,前者体现了建筑的主动性,后者体现  相似文献   

6.
<正>接触建筑已过三十余载,建筑对我而言,是借由体会人与世界的关联,领悟更多的情感与智慧。透过学习建筑的理论基础,能看见幽微深刻的心灵与宽广无垠的世界。人与世界的对应关系可以切割成许多不同的面向,也可以是如宇宙般的整体。入门建筑之后,我在建筑里看到浩瀚不见边际的宇宙与时空交错,这样地惊叹,转变成狂喜,这就是我学习建筑,从事建筑的心境。建筑的知识与技术传承是前人的经验累积,而建筑的学习则是个人心灵的导引、是人对生命和世界的认知。依据认知的不同、视角的不同,每个人对建筑的学习都有不同的坚持与追寻。我对建筑的学习,是从认识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宇宙开始的。"建筑"是我对人生、世界的体会与领悟,我看建筑,没有世俗传统的局限。建筑既然是处理人与环境对应关系的一门专业,那么人文艺术与科学技术也是必须学习的,  相似文献   

7.
申东胜 《建筑工人》2015,36(2):32-33
<正>梦想,像种子在泥土中等待,因为它渴望光明;梦想,像雄鹰在天空中等待,因为它志存高远。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是建造师,是工程师,是盖一方高楼,是播一方情怀,这些都是,这些也不全是。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施工管理人员,在我还是一名建筑专业学生的时候,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是我的志向,凭借着对建筑的热爱,我选择了喜欢的专业,同时也选择了自己  相似文献   

8.
《城市建筑》2007,(7):92-93
建筑是人与自然直接对话的语言之一,所以建筑之于我,是神圣乃至神秘的。"天人合一"是东方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对建筑的认知模式——重综合、重整体。建筑应当追求宏观整体、自然和谐,建筑创作应当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  相似文献   

9.
王冬 《室内设计》2013,28(1):48-51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的建筑设计课既是学生学习设计的开始,又可以为其今后更好地学习建筑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社区活动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及模式的研讨,试图阐明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的根本定位在于使学生正确地认知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并初步建立基本的设计能力;二是对地方社区生活的观察理解与对"基本建筑"的认知在设计过程中是可以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0.
对话     
<正>《中装》:您是怎样走上建筑之路的?Mr.Maynard:我不记得我是什么时候决定成为一名建筑师的。但是当我还很小的时候,这就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事情。《中装》:您心中"理想"的房屋是怎样的?Mr.Maynard:我没有想过完美的房屋是  相似文献   

11.
叶扬  王欣欣 《世界建筑》2016,(4):129-131
正2016年3月13日-6月19日,"伯纳德·屈米——建筑:概念与记号"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在展览开幕后,《世界建筑》对伯纳德·屈米进行了简短的访谈。WA:您的父亲是一名优秀的建筑师。请问他是否对您产生了影响?伯纳德·屈米:我的父亲的确是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并且在我挺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因此我没有太多机会与他讨论建筑。我的作品是相对独立地形成的。实际上,我受到了1968年"质疑"时期的影响。毕业后的那段时间是我进行建筑设计实验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汪法频 《建筑》2014,(3):50-51
<正>坐在对面的麻竹高速公路宜城至保康段(MZTJ-3合同段)中铁十一局项目部项目经理李明不紧不慢地对我说:"在我这里,建筑两个字,更多时候是一个动词。"我愣了一下。"任何一个构筑体,说到底,都是文化的产物。"李明推推近视镜,接着说。仁厚的目光与暖暖的秋阳一并投射到我身上。我打开采访本,写下当天的日期:2013年10月12日。  相似文献   

13.
缪华昌 《建筑》2014,(20):56-58
《建筑》伴随我近半生。岁月流逝,光阴荏苒,我与《建筑》交往30载:在其而立之年,我认识了她,认知了她,这是一场我与她之间马拉松式的"热恋"。这三十年中,我被她吸引,我眷恋于她的熏陶,我也曾为她的伟岸风采添妆加彩。在她走向光辉华诞的六十周岁之际,我想把一个行将走向耄耋之年老者的心语,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地向她表露。《建筑》引导了我走上"舞文弄墨"的行列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从小爱看闲书,中学时我读了《艺术启蒙丛书》后便开启了对艺术的追求,年少轻狂,热衷于唱歌、舞蹈、指挥、摄影、话剧、歌剧,唯独没有绘画。怎么也想不到,三十年后我的建筑画在美国七次获奖,还被选为美国建筑画学会国际协调人;学会主席Tom Schaller出书把我选为美国六位优秀建筑画家之一;纽约VNR出版社找我签约,并付了定金要出版我的建筑画专集;回国后的2006年获得"中国手绘建筑画大赛"的第一、二、三名。那个不肯涂鸦,对绘画没有兴趣的少年,三十年后怎会如此?  相似文献   

15.
十年一瞬间     
史建 《城市建筑》2010,(12):3-3
<正>节点1:2005年,不准确的概括2005年,在21世纪刚刚过去五年的时候,由张永和策划的"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破例邀请几位书生参展,我和王明贤的作品是"超速状态:中国城市/建筑十年"。  相似文献   

16.
胡恒 《世界建筑》2014,(8):65-67
对我来说,建筑评论的逻辑是,根据某种平衡原理:当一个建筑出现的时候,必然意味着某些东西在消失。评论的工作,就是用写作,让消失的东西"回归"。  相似文献   

17.
无极     
“建筑是一门很有趣的专业或者知识,面对各种各样的人才和方向的,所以此次专访我主要做的是展示我个人的东西,因为如果要讲商业项目的话大家都在做。我的设计方法是同中国的造宇方法六书相关的,另外一方面是我的液态建筑,液态建筑这词虽说大家并不是很常用,但是这个建筑潮流其实已经成型了。但是对于我来说,我的液态建筑是在92、93年开始的,可以说在电脑科技普及之前我就做的跟现在的电脑科技做的是一样的设计,这是个比较走在时代之前的,那个时候我还是用铅笔在画曲线的东西,那个时候用头脑想线条、空间的组合都是非常困难的,以前的设计基本上只要有平面,立面、剖面,你就可以知道设计是怎么回事了,但是现在的建筑设计如果只有二维的平面、立面、剖面是不够的,因为他们无法将建筑设计表达清楚,因为建筑是三维的东西,所以定要从三维的角度看,所以才出现电脑模型,从三维的角度看建筑设计。我在92、93年的时候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做设计,其实是一个很辛苦的学习过程,这个辛苦不是我个人的辛苦,我觉得我是比较早过这个人类进步的门槛的,那个时候工具还没有产生,虽说我走得很困难,但是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个是后来建筑发展的一个主流之一,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个满有成就感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顾孟潮 《重庆建筑》2011,10(11):57-57
<正>探寻建筑哲学真谛之路是没有止境的。《建筑哲学概论》是我力图从哲学层次对建筑本质进行的认知。在审理这册书稿时,我回顾了自己漫长的建筑哲学思考过程,它是与我同样漫长的建筑职业道路相伴相随的。建筑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其内容博大精深,并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探寻建筑哲学真谛之路就更为艰难曲折了。  相似文献   

19.
朱青 《云南建筑》2014,(3):34-38
什么是好建筑?什么样的建筑才能称之为“好”?这是每位建筑师都回避不了的问题,尽管各位对好建筑的认知不完全一样,但任何一个建筑师在设计开始的时候都想做一个好建筑。要弄清楚什么是好建筑,我想应让我们先回归建筑的本质是什么?在人们的眼里,建筑是一个个提供给人们生活的场所,它应该是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地:建筑同时也是组成城市的一个个城市符号,它展现了城市的特色,人们通过它来了解城市的文化与历史。  相似文献   

20.
当代新修辞强调了与"受众"的互动关系,且受众反过来会极大影响修辞的优劣。目前基于建筑本体的建筑话语主要是从三方面建立: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文化的象征与表现;社会、经济、价值观等在建筑上的折射,而忽略了建筑的最大意义是对人的意义。受到新修辞的启发,文章从人本的视觉去探索建筑话语系统的三方面:感知认知、知觉认知、精神审美,从而得出可识别性、认同感、家园感之于建筑话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