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客运专线预制箱梁摩阻试验的必要性出发,就预制箱梁预应力孔道摩阻与喇叭口摩阻测试方案作了研究,给出了管道摩阻损失的计算公式,并总结了控制摩阻损失的施工要点,旨在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2.
3.
结合武广客运专线双线整孔箱梁预制的施工方案,介绍从模板、钢筋、混凝土浇筑、养护到张拉、压浆封锚等施工工序全过程,并重点介绍混凝土箱梁裂纹、徐变上拱、箱梁四支点高差控制等关键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贝雷梁支架在客运专线双线整孔箱梁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50km/h客运专线双向整孔简支箱梁现浇施工中采用贝雷梁支架并对支架的内力进行了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在12m高墩身处用贝雷梁支架浇筑梁体混凝土时,支架杆件应力均满足要求,桩身安全。 相似文献
5.
结合京沪高铁亮岗特大桥双线整孔箱梁的架设方案,介绍了该工程采用的架设设备和架设工艺,并重点阐述了箱梁架设各工序的注意事项和安装支座的冬季压浆等关键施工技术,对同类工程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预应力值的理论计算公式和预应力损失的弯矩计算公式,估算在不同实测管道摩阻系数影响下31.5m跨度预制箱梁跨中预应力值和箱梁跨中截面的弯矩损失,并从施工技术角度分析如何更好地控制预应力管道摩阻对预应力值的影响和预应力钢筋的张拉。 相似文献
7.
结合广珠铁路工程北江特大桥,运用数值最小二乘法计算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结构所采用的塑料波纹管材料的摩阻系数☆泓值,并简要叙述其与设计值产生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9.
结合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管道和锚具、喇叭口摩阻损失试验,介绍了试验原理,测试孔道摩阻系数,和偏着系数,并与设计值、规范值进行比较,讨论了摩阻系数对实际预应力张拉的影响,实践表明摩阻参数计算方法合理可靠、简单易行,所得参数为箱梁预制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12.
以某双线桥简支梁—拱组合结构为例,计算了系杆拱在水平推力H作用下发生面外屈曲时H的最小临界值和拱肋面外屈曲时吊杆张力的各向分量,探讨了满足边界条件的能量方程,最后指出由于理论计算未考虑斜撑作用,所以计算出的安全系数偏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已建成高速铁路桥结构类型统计数据,以典型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桥为对象进行易损性研究。考虑5个不确定性参数,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的反复试验法建立桥梁样本。采用装箱法选择地震动记录,与桥梁样本配对后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结构响应。定义各构件的损伤状态,通过对构件需求能力比进行二次回归建立桥梁各构件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并生成构件易损性曲线,运用二阶单一边界法生成全桥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二次回归分析产生的概率需求模型比线性回归方法更可靠;在地震作用下,此类桥梁构件中的墩柱、活动支座较易损伤,二阶单一边界法能较好地评估全桥系统易损性,在应用上二阶单一边界法比一阶上下边界法简洁方便。 相似文献
14.
结合木瓜界铁路专用线上的一座大桥说明单线铁路桥梁全部位于圆曲线上的曲线布置情况,对梁体布置、桥台及桥墩布置一一作介绍,同时说明选择布置方法时应结合线路平面曲线要素、梁体及墩台结构设计等因素综合确定,从而确保单线铁路梁桥布置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5.
指出大跨度高墩连续梁采用悬臂灌注法施工时,0号块的施工是整个悬臂施工的关键技术,以京沪高铁濉河特大桥为例,分析了0号块托架法施工技术的要点,主要包括托架结构选型,托架检算及托架拼装预压方法,对同类桥梁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5根500MPa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及HRB335,HRB400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各1根的对比试验,观察了试件的变形特征及破坏形态.对试验结果进行的研究分析表明,500MPa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变形特征与普通的HRB335,HRB400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基本相同,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实测的挠度大于计算挠度,建议现行设计规范应考虑这类钢筋的受力特性,并在应用条件上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7.
结合槽型梁桥的特点及受力特征,借鉴大量工程实例,较系统的分析了铁路简支槽型梁桥的断面形式、梁高、道床板厚、角隅斜率等设计参数,并给出了相应推荐值,为同类型的槽型梁桥设计提供了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8.
构造了简单的体外预应力梁的摩擦单元,模拟转向块和体外筋之间的摩擦,同时指出了摩擦单元的位置。分析了不同偏心距和摩擦系数的体外预应力简支梁。计算结果表明:增加体外筋的偏心距是提高体外预应力梁承载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偏心距对预应力增量影响明显;摩擦的存在可减小梁的最大弯矩和挠度,增加预应力增量;当体外筋为无粘结筋时,可以忽略摩擦效应;当体外筋为未经润滑的钢绞线时,对于工程计算而言,忽略摩擦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对山西中南部铁路上跨或下穿京沪高铁方案进行了多方面比选,同时对下穿京沪高铁低于大汶河百年水位地段进行了U形槽和明洞方案比选,解决了洪水、通风、照明等一系列问题,对今后其他客货共线铁路与高速铁路交叉方案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速度与动力系数的关系,建立了车桥耦合的动力学系统模型,计算了不同位置、不同类型的桥梁动力系数,探讨了不同动力系数随速度的变化规律。得出在0 km/h~350 km/h速度范围中的简支梁,3/4跨处的动力系数较跨中更能反映桥梁位移、内力随着速度同时增大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