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Pspice的光伏组件热斑现象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sp ice电路仿真软件的编程功能以及单体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对单体光伏电池、光伏组件进行建模和仿真,得出在不同遮挡率下单体光伏电池以及含有一个被遮挡单体光伏电池的光伏组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得到被遮挡单体光伏电池电压随光伏组件工作电压的变化曲线.利用仿真结果分析产生热斑现象的原理,分别提出实际使用中一个光伏组件发电系统和两个串联光伏组件发电系统热斑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同时,给出光伏组件中一个旁路二极管并联单体光伏电池个数的最优数目.  相似文献   

2.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光伏电池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基于光伏电池的I-V解数学函数关系式,建立了光伏电池的仿真模型,并对不同的串联电阻和日照强度变化条件下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呈非线性,并随串联电阻和日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光伏电源并网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着重于光伏电源并网控制的研究,介绍了光伏电池模型、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以及电压电流双环解耦控制,并建立了光伏电源并网模型系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很好的动态响应特性,能满足并网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自主搭建的光伏电池表面缺陷检测系统,采集砷化镓基光伏电池电致发光图像和暗场IV特性曲线数据。归纳了4种典型光伏电池表面缺陷类型,并根据采集的图像和数据分析表面缺陷和寄生串并联电阻的关系,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缺陷对电池的寄生电阻大小和分布的影响规律。为聚光光伏系统太阳能电池的评价和组件生产提供一种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的分析和理解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系统的动态特性,建立了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光伏电池模型、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电路模型、PWM控制电路模型、Boost电路模型等。采用模糊逻辑控制与扰动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MPPT的速度和精度。最后开发了光伏电池MPPT系统的仿真软件,模拟了在天气变化情况下的光伏电池的功率输出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天气变化情况下,光伏电池MPPT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收敛到新的最大功率点具有很好的稳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太阳能电池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研究了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采用Matlab/Simulink模块、基于光伏电池的物理特性建立了太阳能电池的仿真模型,得出了光伏阵列的特性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太阳能电池仿真系统的输出能理想地模拟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  相似文献   

7.
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PN结的导电原理出发,详细地分析了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对大学物理实验"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曲线测量"的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范德坡电路中非线性电阻的实现模型,测量了其伏安特性,并利用Matlab软件拟合了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研究了范德坡电路在外加激励下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观察到了一系列的周期分岔与混沌现象,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范德坡电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混沌现象.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光伏阵列的输出特性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跟踪太阳能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最大点,实现光伏阵列和负载的匹配,就需要有效的跟踪算法.而之前研究最大功率跟踪的方法有很多:固定电压法、登山法、微分导纳法等.本文通过对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及功率电压曲线的分析,找到了一种新型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将扰动观察法和穷举法、成功失败法相结合,从而可以快速地跟踪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点.通过TMS320LF2407控制的硬件电路与最大功率跟踪方法相结合,从而实现跟踪最大功率的要求.通过验证表明,这种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最大功率点.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太阳能电池内部结构和等效电路研究其输出伏安(I-V)特性,利用Matlab工具,使用牛顿迭代法求解伏安特性,模拟不同太阳光照强度、环境温度下的光伏阵列I-V特性。同时基于扰动观测法,对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1.
硅光电池的短路电流的温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际测试给出了硅光电池的短路电流的温度特性.随着温度的升高,短路电流增大,但温度超过一定值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短路电流反而下降.对该特性进行了理论解释.最后对硅光电池的温度补尝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和支持向量机(SVM)是预测光伏出力的两种常用算法。分析了光伏发电出力的影响因素,介绍了GBDT算法和SVM算法的原理,以及基于两种算法的光伏出力预测模型的流程,并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BDT算法的光伏出力预测模型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都较小,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有机材料的分子模拟模型(Ⅱ):模拟元胞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有机物分子模拟中的模型问题,提出一种有机材料元胞模型的构建方法.在应用"随机行走"法和"定向行走"法构建有机材料单分子链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将分子链均匀分配于元胞内部的思想,建立了构建有机材料元胞模型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构建适用于周期性边界条件的立方元胞模型和具有自由表面的纳米薄膜模型.通过两个典型实例并与其他方法结果的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简单方便并且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模拟分析,研究了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经过冻融循环后,土壤温度、含水量、孔隙度、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细胞活性及阿特拉津残留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消融3.5~7.5 h温度发生显著变化,消融期随着时间变化,含水率呈递减的趋势;土壤孔隙度的变化趋势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变化较缓;土壤有机碳在消融1~2 h有释放,然后呈下降趋势;消融初期,微生物细胞活性较弱,随着时间增加,微生物活性开始释放,相应的阿特拉津残留量也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不同切削顺序下盘形滚刀安装参数与掘进参数对其破岩阻力的影响,通过建立多滚刀破岩数值模型,研究不同切削顺序下滚刀贯入度、刀间距、安装半径与刀盘转速等参数对滚刀破岩阻力的影响规律,采用多因素正交实验法分析各因素对破岩阻力的影响显著性,并通过滚刀破岩试验验证数值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滚刀破岩阻力总体上随贯入度、切削速度、刀间距与安装半径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切削顺序下,滚刀破岩阻力各不相同,其差异性随贯入度增加以及刀间距减小而逐渐增大;3种不同切削顺序下,贯入度对滚刀破岩阻力影响均为非常显著,刀盘转速和滚刀安装半径对破岩阻力影响较小,刀间距对破岩阻力的影响随切削顺序变化而有明显差异,破岩试验结果与仿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制备出了以纳米材料为增韧剂的不饱和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刚性纳米粒子对不饱和树脂的增韧作用。通过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实验,证实了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有机刚性粒子PA6和无机刚性粒子纳米SiO2添加量增大,其对不饱和树脂的增韧效果也越好。建立了刚性粒子与不饱和树脂相的单胞细观本构模型,利用细观参数与宏观力学参数的相关性模拟了宏观塑性变形规律,模拟曲线与实验曲线吻合较好。数值结果表明,非线性理论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复合材料的塑性应变曲线。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采用0.25μm BiCMOS工艺的带隙基准电压源电路和一种不使用多晶硅电阻的启动电路,整个电路具有低功耗和工作电压低的特点.HSpice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在-40~90℃温度范围内的各种工艺条件下,其输出电压数值精准.  相似文献   

18.
New structure of front contacts was devised and fabricated for accurately measuring the resistances under and away from the front contacts of silicon solar cell with the results showing that the former was much worse. The sample preparing sequence was completely compatible with the conventional solar cell manufacturing process, which demonstrated the convenience of this approach. With the aid of this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 detailed information can be obtained on the solar cell structure, material ingre...  相似文献   

19.
A thin organic film of p-type semiconducting copper phthalocynanine (CuPc) was deposited by vacuum evaporation on an n-type GaAs single-crystal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The fabricated Ag/p-CuPc/n-GaAs/Ag sensor was carried through an ageing process to stabilize the parameters. Voltage-cur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photoelectrical response of the sensor were investigated at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 of 82 to 350 K. Photo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were measured under nonmodulated filament-lamp illumination. It was observed that such sensor parameters as rectification ratio, threshold voltage, junction, shunt and series resistances, open-circuit voltage and short circuit current are temperature-dependent. It was found that wide-range voltage-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nsor may be described similarly to that of a Schottky barrier diode. Us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on voltage-cur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absorbance of the CuPc films, the energy-band diagram of the p-CuPc/n-GaAs heterojunction was developed. It was shown that data obtained from simulation of an equivalent circuit of photoelectric sensor agre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Engineering and Scientific Commission of Pakistan  相似文献   

20.
三体船阻力的数值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商业CFD软件FLUENT模拟了三体船周围的粘性流场,并考虑流体粘性及自由表面影响,数值预报了一艘三体船试验船模的阻力.计算中进行了2种不同侧体布置情况下船体周围流场细节的详细模拟,得到了相应情况下的船体总阻力,确定了合理的侧体位置.在此基础上,改变了侧体与主体横向间距进行了3种布置方案的相应计算,并进行比较,选取了最佳的侧体间距.通过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的对比,验证了计算的可靠性,计算达到了船型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