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GO工艺是一种在OCO基础上改进形成的新型环流循环污水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稳定的生物脱氮效果。OGO系统在处理中浓度生活污水时,出水TN、NH3-N浓度分别为7.03~12,88mg/L和4.32~9.01mg/L,系统对TN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4.04%和81.14%,环区内TN的去除约占整个系统生物脱氮的57%。环区各检测点硝态氮浓度均小于3mg/L,且无明显差异,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为OGO系统生物脱氮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主反应器内显著的DO浓度梯度,部分活性污泥絮体的团块化,以及系统中存在部分具有反硝化能力的好氧菌属,是系统发生同时硝化反硝化实现生物脱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水生植物砾石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沿程脱氮效率,选择了花叶芦竹、旱伞草、再力花、香蒲、芦苇5种挺水植物,均匀种植于长13 m、宽4.5 m的砾石水平潜流湿地,测定了不同植物湿地系统对低污染水的沿程脱氮效率。结果表明,处理两种浓度(总氮10 mg/L和20 mg/L)低污染水时,总氮和氨氮的去除率表现为芦苇>再力花、旱伞草>香蒲>花叶芦竹>未种植,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去除率表现为花叶芦竹、香蒲、芦苇>再力花>旱伞草、未种植。处理总氮10 mg/L的低污染水时,未种植、花叶芦竹、芦苇、再力花和香蒲湿地对总氮、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沿程去除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芦苇湿地在1/3段即达到了77.95%的去除效率;砾石填料潜流湿地中芦苇、香蒲的种植长度5 m左右为宜,花叶芦竹、旱伞草、再力花的种植长度9 m左右为宜。处理总氮20 mg/L的低污水时,不同植物湿地系统的总氮、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沿程去除率基本呈现前端去除效率高,中部略有降低,后部又有所上升;芦苇、香蒲、旱伞草和再力花至少种植13 m以上,可使湿地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芦苇为最佳选择。因此,应根据不同污染负荷下挺水植物的生长和沿程脱氮效率来设置砾石填料湿地床的规模。  相似文献   

3.
《广东化工》2021,48(7)
选取苏北某乡镇三个典型污水处理厂,考察不同浓度臭氧处理对不同进水水质的影响,并结合BOD5、COD、氨氮、硝态氮、总氮、OUR、荧光强度指标对臭氧氧化前后厂区进水水质变化进行分析以此达到强化厂区进水水质、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0 mg/L臭氧处理可以提高各厂区进水的可生化性及削减毒性,但效果随臭氧浓度逐渐增至50、80、110 mg/L时对于A、B厂区减弱,对于C厂区则增强;依据氮形态分析可以看出进水水质经过臭氧处理后氨氮及总氮有所降低、硝态氮升高;依据荧光分析可以看出臭氧处理可以降低进水水质中相关污染物浓度;在进水经臭氧预处理后,污水处理厂出水最终满足乡镇污水厂执行的工业排放一级A标准。上述研究可以为通过臭氧处理进行污染物源头削减以强化污水处理效果提供参考,并为混入工业水的生活污水厂开展应急处理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4.
根据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原理,在SBR反应器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一体化智能控制气升式SBBR污水处理装置,并在反应器中投加自主研发的电气石陶粒,系统精准调控反应器内部环境参数,考察其对模拟生活污水的脱氮效能。结果表明,15 d系统反应器启动成功,出水COD为15.61 mg/L,氨氮质量浓度为3.9 mg/L,稳定运行期间采用传统厌氧(3 h)/好氧(7 h)/缺氧(1.5 h)工艺条件,COD、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93%、89%,出水水质完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典型周期内由于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其出水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质量浓度分别为3.21、1.38、0.577 mg/L,脱氮效能显著。该污水处理装置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精准控制、节能低耗等优点,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及教学实验科研。  相似文献   

5.
复合垂直流渗滤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土地处理技术.通过对复合垂直流渗滤系统的模拟,揭示了该系统非生物作用与生物作用对氮的降解机制.并通过在系统中添加新型球形填料考察其对系统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对污水中氮的降解是以生物作用为主,非生物机制为辅;氮转化以硝化效果为主,反硝化效果比较弱.球形填料能大大提高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硝化-反硝化能力随着球形填料填充比的增加而提高.当氨氮浓度、硝态氮浓度较高时,硝化速率、反硝化速率均表现为零级.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22,(3):661-664
采用改良UCT工艺的小型污水装置处理高氨氮生活污水,经过1年多的污泥培养、装置运行维护、水质监测及分析,系统达到最佳的运行工况状态,在进水总氮含量在80~125 mg/L下,出水总氮平均值为12.02 mg/L,氨氮保持在1.50 mg/L以下,COD稳定在20~40 mg/L之间,可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实验表明,对于处理高浓度氨氮的生活污水,DO浓度成为氨氮转化的制约因素,较高DO浓度能明显提高系统的硝化效果,但过高DO浓度却会降低系统脱氮效果,使出水COD含量上升。系统脱氮效果受碳源影响,投加碳源能明显提高系统的脱氮效率,回流比对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改良UCT工艺的小型污水装置处理高氨氮生活污水,经过1年多的污泥培养、装置运行维护、水质监测及分析,系统达到最佳的运行工况状态,在进水总氮含量在80~125 mg/L下,出水总氮平均值为12.02 mg/L,氨氮保持在1.50 mg/L以下,COD稳定在20~40 mg/L之间,可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实验表明,对于处理高浓度氨氮的生活污水,DO浓度成为氨氮转化的制约因素,较高DO浓度能明显提高系统的硝化效果,但过高DO浓度却会降低系统脱氮效果,使出水COD含量上升。系统脱氮效果受碳源影响,投加碳源能明显提高系统的脱氮效率,回流比对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国超  王文华  王悦  邱立平  邱琪  孙绍芳 《净水技术》2021,40(12):78-83,131
针对现行污水处理厂市政二级出水脱氮效果差的问题,文中构建了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的缺氧-好氧(AO)两级生物滤池工艺,研究了进水碳氮比(C/N)、回流比及溶解氧(DO)浓度对反应器脱氮效果的影响,并在最优工况条件下进行了处理效能试验.结果表明:进水的C/N为4:1时,系统的脱氮效果最佳,并且在缺氧段实现了氨氮与硝态氮同步去除,持续提高C/N,系统整体处理效果并无明显增强;系统的脱氮效能随着回流比的提高而降低,选用最低回流比(100%)为最佳处理工况之一;好氧柱中的DO含量为2 mg/L时,回流至缺氧段的DO浓度最低,系统处理效果最佳.在选定的最优工况条件下,反应器运行稳定,系统出水中氨氮、总氮和化学需氧量(CODCr)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026±0.001)、(4.210±0.352)mg/L和(12.560±1.033)mg/L.数据表明该系统在最优工况条件下运行情况良好,脱氮效果明显,处理后水质指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针对污水处理厂深度脱氮受制于进水碳氮比偏低的问题,以玉米芯和聚己内酯(PCL)为原料制备有机缓释碳源处理二级出水,比较了包埋微生物(二沉池菌悬液)与非包埋情况下的脱氮表现。结果表明,当进水硝态氮为5 mg/L(低浓度),10 mg/L(中浓度)和20 mg/L(高浓度)时,包埋菌悬液是强化脱氮效率的有效手段。当处理进水硝态氮低于10 mg/L时,包埋菌悬液缓释碳源的脱氮效果均较好,硝态氮去除率达97.34%以上。当进水硝态氮大于20 mg/L时,释碳量高的碳源仍能稳定脱氮,同时因较高的碳源利用效率,包埋碳源具有最佳总氮去除,去除率为88.80%。制备包埋活性污泥菌悬液的固态缓释碳源时,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K12)发泡增加碳源的比表面积,可强化脱氮微生物的附着增殖,与活性污泥微生物相比,长期运行中出现了的反硝化功能菌属Methyloversatilis,丰度为16.06%。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废水同时脱氮除磷的目的,采用A2SBR工艺进行了长期的实验室实验,考察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启动与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COD质量浓度200 mg/L,磷酸盐质量浓度4—11 mg/L,缺氧段硝酸盐质量浓度从25 mg/L提高到55 mg/L的条件下,采用"厌氧(2.5 h)-沉淀排水(1 h)-缺氧(3.5 h)-沉淀排水(1 h)"的周期性运行方式,可在31 d内成功启动A2SBR反硝化除磷系统,厌氧段COD、硝态氮和磷酸盐去除效率分别为77%,90%和84.96%。稳定运行后硝态氮和磷酸盐去除效率分别达到92%和91%,COD去除率高于80%,其出水磷酸盐质量浓度接近于0,表现出良好的反硝化脱氮和除磷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