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催动了儿童玩具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儿童益智玩具以其独特的功能与实用优势成为玩具市场的新宠。儿童玩具包装的视觉表现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玩具市场拓展与文化、地域内涵的构建,有助于使儿童益智玩具获得长足的市场优势与发展。包装的视觉表现能够在第一时间与消费者建立感官联系,通过对儿童益智玩具包装视觉表现重要意义的深入发掘,探究儿童对其文字、色彩等的心理认知特征,从实例出发探讨了儿童益智玩具包装在文化引入、色彩与文字设计等方面的视觉表现策略。中国作为玩具制造大国,正努力向创新型、设计型制造模式转型,以儿童益智玩具包装的视觉表现研究为切入点,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儿童益智玩具设计质量,立足民族文化传承创造优质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理念,为同质同类产品的发展提供极大助益。  相似文献   

2.
古代中国科技实力雄厚,拥有众多发明创造,将中国传统科技融入儿童科学玩具的设计中,既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也有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以中国传统科技与儿童科学玩具的融合为研究主题,探讨融合设计的原则.结合已有的玩具案例,提出三点融合设计策略:选择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科技项目作为设计原型,在现有科学玩具的基础上增加传统科技元素,对传统科学玩具进行再设计。研究旨在为儿童科学玩具的创新设计和中国传统科技的传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陈湉湉  邓嵘 《包装工程》2022,43(12):183-191, 198
目的 从设计事理学视角,探讨儿童情感陪伴玩具的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社会调研结合理论分析,提炼7~12岁城市留守儿童情感陪伴玩具中“事”的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建立合理的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模型及评价体系。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案例与实践,验证设计事理学在实际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结论 探索儿童情感陪伴玩具的设计路径,以Combot——具有情感陪伴与寓教于乐功能的儿童情感陪伴玩具为实践案例,证明了基于设计事理学的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可有效指导儿童玩具设计,满足父母与孩子的情感需求,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促进儿童中国传统文化启蒙的玩具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将中国传统文化融于玩具设计对儿童传统文化启蒙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提出了融传统文化于玩具设计的方法,该方法围绕儿童心理活动的现实性和求新性特点,按照"确立文化主题一确定特征文化要素一模仿与创新设计"的流程,得到体现传统文化的玩具设计方案,最后给出应用该设计法进行套桶玩具设计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儿童玩具     
儿童玩具是设计或预定供14岁以下儿童玩耍的所有产品和材料。儿童玩具是儿童学习自然、学习社会、学习成人世界的工具。儿童是一个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低的消费群体,受其年龄限制在生理、智力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受到伤害机会较大,因此儿童玩具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儿童的健康与安全。我国从2007年开始正式对电玩具、弹射玩具、金属玩具、娃娃玩具、塑胶玩具等玩具产品实施强制性产  相似文献   

6.
探究儿童玩具设计中叙述性造型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秦晔  李明 《包装工程》2014,35(6):82-85,112
目的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及心理发育的特点,以及玩具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通过与儿童家长交谈和观察不同年龄段儿童对玩具的喜好程度等研究方法来收集有关资料,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发育特征,运用玩具设计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结论提出了以仿生自然形态、生活形态、动漫元素和传统文化要素为素材的4种提升儿童玩具造型生命力的方法,在其指导下使儿童玩具产品带有情感化的元素,这将会是现代化社会中人们最迫切需要的。通过对叙述性造型方法的研究,能够为设计领域的设计师和学生的设计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黄群  李君梓 《包装工程》2020,41(10):150-156
目的信息化时代下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在时代的驱动下,传统玩具正顺应着时代的潮流,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提出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优势来进行智能玩具创新设计,以期为今后智能玩具的更新换代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首先,对儿童用户进行了解,选择3~12岁儿童进行身心成长特征的分析。再通过对市场上现有儿童智能玩具产品的问题和闪光点进行发掘,总结出儿童智能玩具设计原则。最后,在信息时代和"互联网+"的背景下,提出智能玩具设计方法。结论智能玩具是传统玩具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设计智能玩具需要将现代技术与设计手段充分结合,并遵循儿童智能玩具的四个设计原则,以提高玩具的益智性、交互性、可玩性,使设计出的产品最大程度地满足儿童的成长需要。  相似文献   

8.
张天洁 《包装工程》2015,36(22):34-37
目的设计出针对听力障碍儿童的益智玩具。方法分析听力障碍儿童的现状及其康复训练方法,听力障碍儿童应坚持每天训练前用林氏六音进行测试,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听力障碍儿童的益智玩具设计思路,并进行听力障碍儿童益智玩具的设计实践。结论通过益智玩具帮助听力障碍儿童进行言语训练,有利于听力障碍儿童的言语康复,使他们尽可能达到正常儿童的言语发展水平,回归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9.
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占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也是完善儿童情感系统和行为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从分析儿童对于玩具包装设计独特的认知开始,进一步探讨了儿童对于玩具包装设计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造型和材料等方面,提出包装设计中的可持续理念,提倡环保,提倡对于包装设计的二次利用,结合玩具包装设计的实例,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法,以期为儿童玩具包装设计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学龄前儿童的亲子玩具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亚运  吴凤林  毕飞芳 《包装工程》2016,37(22):173-176
目的设计出一款符合学龄前儿童生长规律的亲子玩具。方法通过分析亲子玩具的现状,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初步总结亲子玩具的设计原则,提出亲子玩具的设计思路并进行亲子玩具的设计实践。结论将父母这个重要因素引入到亲子玩具的设计中,通过儿童—玩具—父母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创新育儿模式有助于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儿童益智玩具的体验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王乐 《包装工程》2011,32(14):64-66,70
以体验设计理念在产品开发设计中的应用为启示,分析了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对市场的体验和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并且结合儿童益智玩具体验设计前提和目的,论述了儿童益智玩具的题材选择以及儿童益智玩具的设计原则:互动性、益智性、娱乐性、情感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儿童益智玩具体验设计流程。最后以敲敲乐木制玩具为例,验证了儿童益智玩具体验设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查思雨  孙小晴  张怡  侯雅庆  李萌 《包装工程》2024,(10):127-140, 167
目的 智能玩具在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探讨人机交互技术如何更好地适配儿童的学习需求,使智能玩具发挥其潜力,成为有效的学习工具。方法 通过梳理智能的儿童智能创新学习玩具的典型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共性和特点,深入探讨智能玩具的交互技术与儿童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讨论在不同场景和学习目的下如何与人机交互技术相适配。结论 从学习目标、交互技术和设计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儿童创新学习玩具的设计建议,为如何设计应用于儿童学习与教育领域的智能创新学习玩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网络育儿媒体的品牌衍生产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坤  张辉  包海默 《包装工程》2011,32(16):63-65,77
拟在探索一条品牌与产品双赢的儿童产品开发思路。以中国家庭育儿方式为启示,分析儿童品牌的成功要素,并结合设计案例,论述了游戏价值贯穿推广产品与玩具共有属性的产品开发思路,进而验证用开发衍生产品的思路指导儿童产品设计创新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依托品牌,把握宏观设计思路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也是改善目前国内儿童产品竞争力并赋予其社会责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儿童益智玩具设计原则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军 《包装工程》2007,28(12):241-243
阐述了儿童益智玩具是以启发智慧、刺激大脑活动、开发智力为主要功能的玩具,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数理性和竞技娱乐性.与其他类别的儿童玩具在功能、设计定位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同时,论述了儿童益智玩具的设计应该遵循科学的原理,非暴力性设计、安全性、突出功能和创新性等设计原则.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发展儿童益智玩具产业,培育良好的儿童益智玩具市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宗登  谭汝捷 《包装工程》2019,40(8):163-168
目的亲子玩具是满足儿童情感诉求的产物。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围绕亲子间爱与陪伴进行亲子玩具设计,旨在创新玩具产品及对现有的优秀亲子玩具产品进行分析评价的同时,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方法对亲子玩具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儿童与家长对亲子玩具的心理需求,运用情感化设计理念重点研究亲子玩具的材料、形态、色彩与交互,从中归纳出设计原则提出设计思路对现有的优秀的亲子玩具产品进行案例分析与设计实践。结论从材料、形态、颜色、交互4方面分析评价亲子互动玩具情感化设计方法,深化亲子玩具的感性功能。通过儿童与玩具、家长与玩具、家长与儿童3方相互影响,满足孩子与父母情感需求,促进双方的交流与互动。有助于家庭的和谐与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正1.传统玩具概况1.1传统玩具发展背景在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长河中,玩具的设计作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充斥着时代特有的魅力。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铁皮玩具风靡全国,上好发条就可以蹦蹦跳跳的绿铁皮青蛙、来回滑动的铁皮小火车等这些鲜活的玩具,简单有趣,成为每个  相似文献   

17.
玩具,作为陪伴14岁以下儿童玩耍的产品,是带给孩子们快乐的“天使”,是儿童学习自然、学习社会、学习成人世界的工具,没有玩具的童年是无法想象的。玩具作为伴随儿童成长的“小伙伴”,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质量不好、不安全的玩具常常隐藏着种种危险,给孩子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本课题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调查法对市场上所出现的旋转类儿童玩具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探讨,以点带面,强调在高科技带来震撼的同时,更应深刻理解玩具机械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对儿童造成的影响。本文以人机安全为出发点,将工程对象虚拟设计与联合仿真思想应用到旋转玩具的机械物理性能分析中,力图在玩具设计过程中优化设计过程,改善玩具性能,设计出符合儿童身心健康的玩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既能让视障儿童充满乐趣,又能培养他们健康人格和提高生活信心的玩具,使之充分得到儿童的权利和社会的关爱。方法根据视障儿童的感知特征和情感特性,立足于触觉在感知外部世界发挥的作用,强化玩具的触觉体验,以触感为主导,以玩具的感知性、情感性、教育性为主线展开设计。通过采用简单的形体、凹凸处理及纹理设计、模块化的游戏方式、阶段性的认知来实现玩具的易玩性和益玩性,保障视障儿童与玩具之间自然顺畅的沟通。结论基于触觉感知的视障儿童玩具设计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思路,为后续的视障儿童用品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面向健康成长需求的儿童玩具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雯 《包装工程》2016,37(24):242-247
目的从关爱儿童健康成长角度,提出适合儿童的玩具产品设计方法与应用。方法采用文献查阅、用户调研、实地观察等方法,基于儿童身心成长特点,分析中国玩具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实证案例分析。结论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标,具有安全性、功能性、时效性、趣味性、色彩性等特征的、适合儿童需要的玩具产品为儿童玩具设计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