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柴油-乙醇乳化燃料乳化剂的最佳HLB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避免柴油-乙醇乳化燃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乙醇吸水导致的柴油与乙醇的分层现象,研究了柴油-工业乙醇(含水量为5%)乳化燃料所需乳化剂的最佳HLB(亲水亲油平衡)值以及不同含水量对最佳HLB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柴油与工业乙醇乳化时.最佳HLB值为3.3~3.8;柴油-水乳化液所需乳化剂的最佳HLB值为2.8~3.3.随含水量的增加.柴油-乙醇-水乳化液所需乳化剂的最佳HLB值增大,乳化燃料分层时间变长.在柴油-乙醇乳化燃料中加水有利于提高乳化燃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甲醇-柴油微乳燃料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甲醇-柴油混合燃料配制提出一种新工艺.采用复合乳化剂及辅助乳化剂制得一种甲醇-柴油-水微乳燃料.解决了因乳状液使用不便给甲醇-柴油乳化燃料的推广带来的困难,为甲醇-柴油清洁燃料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燃料的试验研究与燃烧过程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的新型乳化剂的制取方法,分析了该种乳化剂的乳化机理。通过柴油机台架试验和对燃烧过程计算,考察了柴油-甲醇-水复合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4.
绘制了柴油、水、助乳化剂与乳化剂的三元相图,利用三元相图中相区面积的变化研究了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助乳化剂与乳化剂的质量比等参数对乳化柴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的HLB值、弱碱添加剂、助乳化剂与乳化剂的质量比对乳化柴油有很大的影响。在碱性环境下,Span80与Tween60复配乳化剂的HLB值为5.8、助乳化剂与乳化剂的质量比为0.3时,其三元相图的乳液面积最大,复配乳化剂的用量最少,此时乳化柴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基于亲油-亲水平衡(HLB值)理论和乳化原理,分别配制以单试剂和复合试剂为乳化剂的乳化E10乙醇柴油体系,进行了单试剂乳化剂和复合试剂乳化剂的乳化效能研究,并对乳化E10乙醇柴油体系的稳定性进行考核,开发出了CL-Z复配型乳化剂.研究结果表明,CL-Z复配型乳化剂较好地解决了E10乙醇柴油体系在较宽广温度范围内的物理稳定性问题;CL-Z复配型乳化剂乳化的E10乙醇柴油体系在0℃环境中澄清、透明、均一,能长期保持良好的物理稳定特性.  相似文献   

6.
甲醇-柴油微乳燃料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甲醇-柴油混合燃料配制提出一种新工艺,采用复合乳化剂及辅助乳化剂制得一种甲醇-柴油-水微乳燃料,解决了因乳状液使用不便给甲醇-柴油乳化燃料的推广带来的困难,为甲醇-柴油清洁燃料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复配乳化剂制备乳化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具体介绍了以Span,Tween系列的复配乳化剂,以HLB值选择乳化剂,进行柴油的掺水实验,制成乳化柴油.具体分析了影响乳化柴油稳定性的因素及乳化原理.通过适当的乳化工艺及合适的复配乳化剂,显著提高了乳化柴油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复配体系Span60/Tween80要比其他复配乳化剂的增溶效果好,不仅增溶的水量多,成本也大大减少.在m(Span60):m(Tween80)为81:19(质量比)时,最大增溶水的质量分数将近22%.  相似文献   

8.
针对冷再生用乳化沥青的稳定性,开展了乳化剂种类、用量及SBR改性乳化沥青粒径、Zeta电位、界面张力的室内试验,提出了表征乳化沥青稳定性的指标要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乳化剂种类制备的乳化沥青的粒径大小与分布均不同,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平均粒径、D 90与不均匀系数减小,稳定性增加;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对Zeta电位和界...  相似文献   

9.
1.1 ZS乳化剂ZS乳化剂是我校节能研究所开发的一种乳化柴油稳定剂,并通过高教局鉴定.它与本所生产的乳化剂装置系列配套,用于乳化柴油的生产.ZS乳化剂具有原料容易采购、价格适中、用量少(为燃油量的千分之五),掺水量为8~12%(燃油重量百分比),使用简便,能直接溶于柴油中,节油效果明显(10%左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选用三乙醇胺、吐温-60和硬脂酸作为乳化剂,考察乳化剂的HLB值、乳化温度、时间、乳化剂和水的用量等因素对石蜡乳液的影响,获得制备石蜡乳液的优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乳液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均很好。  相似文献   

11.
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乳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属于劣质石油资源。用超稠油乳化制备乳化燃料油 ,是一条有效的利用途径。本研究制备了适合曙一区超稠油乳化的复合乳化剂 ,考察了温度 ,含水 ,乳化剂加入量 ,搅拌强度对乳化油性能的影响 ,并与其它的乳化剂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该乳化剂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通过多次乳化实验筛选的以 Span 、 Tween 系列为 主的复配乳化剂进行柴油 和重油的掺水乳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 S T 系列为主的复配乳化剂可以减少乳化剂的加入量,提高 乳化油的稳定性,降低乳化油的成本,进一步改善了乳化技术。通过对馏分油 和不同掺渣比的油品的乳 化研究得到了大量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温度、助添加剂、乳化方式、贮存温度对乳化油稳定性的影响,并且比较了乳化油与未乳化油的粘度及凝固点,考察了乳化油粘度、凝固点的变化情况以及含水量、温度和乳化剂加入量对它们的影响,为乳化油的工业应用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同时,以“微爆”理论为基础,首次将重油乳化技术应用于重油催化裂化,改进了传统的雾化方式,进一步减小了雾化液滴的粒径,取得了良好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大豆色拉油包水乳浊液中乳化剂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标准乳化剂确定了油水体系和单甘油酯的亲水 亲脂平衡(HLB)值,并以HLB值为依据,考虑乳化剂分子的结构特异性,选择乳化剂配对,研究了乳化剂配对对乳浊液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乳化剂配对的规律,分析了HLB值及乳化剂的量对乳浊液稳定性影响的机理,研制出了大豆色拉油包水乳浊液的最佳乳化剂配方:单甘油酯的质量分数为83.3%,span80的质量分数为16.7%。乳化剂添加到油水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为5%。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燃用乳化柴油节油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在Froude水力测功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借助于微机处理系统对FordInlineOHV柴油机燃用含水量10%容积比的乳化柴油与纯柴油进行了对比试验,并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柴油机燃用乳化柴油的燃烧特性和节油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燃用乳化柴油能降低燃油消耗率。  相似文献   

15.
MMA—BA—DMAEMA乳液共聚合体系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间歇及半连续乳液聚合方式,合成得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三元共聚物胶乳。系统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和浓度,聚合温度、官能单体含量和乳化单体进料方式及进料速率对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含有氨基官能单体的共聚合体系,合适的乳化剂体系只能通过聚合稳定性试验确定,单体乳化稳定性试验并不能提供有价值折信息,试验结果还表明,宫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含量对聚合体  相似文献   

16.
以Span80、Tween60与Op-10作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稳定的淀粉-丙烯酰胺反相乳液。研究复合乳化剂HLB值、复合乳化剂用量、油水体积比对乳液电导率与稳定性的影响,获得较佳的工艺条件:复合乳化剂HLB值在4.3~6.2之间,复合乳化剂用量在4%~8%之间,油水体积比在1~1.6之间,在此条件下,可形成稳定的W/O型淀粉-丙烯酰胺乳液。  相似文献   

17.
非离子活性剂乳液稳定性HLB规则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TX系列乳化剂白油乳液体系稳定特性随HLB值变化规律,测定了活性剂界面吸附层数,通过建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界面吸附拔河模型,分析了界面活性剂吸附层的结构和组成(HLB值)与乳液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了HLB规则的内在作用机制.实验还发现随着活性剂用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变小,体系的最佳HLB值升高,并根据界面吸附拔河模型对此现象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针对青海马平高速公路老鸦峡2号隧道工程车辆柴油机的有害气体排放,尝试用燃油乳化等化学方法进行控制,并将配制的燃料在施工机械上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显示,NOx等有害气体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针对渤海油田疏松砂岩油藏油层厚度大、非均质性严重、酸化后含水率上升的问题,开展了乳化柴油封堵分流能力实验研究。物理模拟实验表明,以油水体积比3∶7制备的乳化柴油体系具有选择性封堵高渗透层,对低渗油层的封堵能力较弱。应用该体系后可有效将后续液体分流到低渗层,且对高渗水层的渗透率有较大幅度降 低,而对低渗油相渗透率影响很小。与常规酸化解堵措施相结合,可起到均匀酸化与控水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