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南彭佳屿盆地位于东海陆架南端,本研究包括南彭佳屿盆地、观音隆起、东引岛海脊、彭佳屿台地的一部分和台湾-肉道褶皱带.(图1)《享特》号调查船于1968年在东海和黄海进行了地球物理调查,于东海陆架发现了台湾盆地.台湾中油公司于1969年在台湾近海开始地震反射调查.获得了重力和磁测记录资料.Wageman等(1970)在地球物理调查研究后出版了东海陆架晚第三纪和第三纪盆地的两张构造框架图,并预测该区烃类的广阔前景.在台湾北部近海,采集了数千千米的多道地震资料,并完成12口探井.这些探井位于南彭佳屿盆地周围,而不在该盆地中央,无法与常规的电缆测井资料作对比.地震和测井资料显示,在始新统和渐新统之间有一个广泛不整合.已出版了两幅构造框架图,一幅为早第三纪构造图,另一幅为晚第三纪构造图.黄廷章(1981)和纪文荣(1992)据钙质超微化石研究的结果,把该区探井中岩石确定为第三纪和白垩纪.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南彭佳屿盆地早和中新生代沉积物的构造和地层演化过程.这一时期为盆地形成和同裂谷期沉积物沉积的时期.这次调查不仅包括这些沉积物的初始沉积和变形,而且包括随后的变形.  相似文献   

2.
1 引言东引岛盆地位于东海大陆架西南端(图1),为一具北东向盆缘断裂的典型的半地堑裂谷盆地。该盆地宽约50km,长约100km,距台北约150km。盆地在地质构造,沉积相及构造演变史等方面与位于大陆及台湾岛之间的台湾海峡中的南日岛和澎湖盆地相似,充填有巨厚的早第三纪及晚第三纪地层,为典型的半地堑盆地。近几年,台湾省中国石油公司完成了约6000余km高分辨率地震测线。 1982年和1983年,台湾省  相似文献   

3.
1 前言台湾岛位于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复杂的会聚板块交界处,北向的吕宋火山弧沿着此边界现今与北东向的欧亚大陆边缘发生了向南推进的弧-陆碰撞(图1)。台湾碰撞作用的特点是欧亚大陆边缘的俯冲、活动的褶皱-逆冲带中地壳的巨大加厚、区域性变质作用和迅速的隆起,后者受到迅速侵蚀的平衡。自早上新世以来,与碰撞有关的造山作用伴有在台湾增生楔西翼(前渊)和东翼(向洋翼)之上同构造深沉积盆地的发育。在东翼盆地(碰撞盆地)中盆地形成和沉降的详细记录在台湾东部海岸山脉的中新-更新世火山岩和沉积岩中被保存  相似文献   

4.
1 前言济州盆地位于中国东海的东北部。盆地面积约15000km~2,呈NE-SW向延伸(图1)。自1969年开始进行油气勘探。自1967年与日本签定联合开发协议后已钻了5口探井。勘探仅是以一种理论性成藏类型为根据的,其描述如下。2 济州盆地地质概况2.1 区域地质构造济州盆地是一个裂谷型盆地,它是在早第三纪开始张开成NE-SW向延伸的凹陷,并延续至晚第三纪,它南面为中国东海。在晚渐新世,盆地从裂谷阶段逐渐转变为大型湖泊凹陷,它被NE-SW向延伸的台湾一肉道隆起与海隔开(图1)。这个隆起起着堤坝作用,阻挡了来自大陆的沉积物向海搬运。  相似文献   

5.
台西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提出台湾中央山脉(褶皱带)以西与东南沿海间广大地区为统一的台西盆地。前新生代本区与中央山脉为统一的中生代盆地;古新世—始新世演化成东西两个断槽(一个在西带.一个位于中央山脉);渐新世以隆起为主,主要沉积区在中央山脉;中新世拗陷区主要在台湾海峡东侧至台湾麓山带;上新世一第四纪为造山期,台湾岛的滨海平原区为前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上新统和第四系。由西向东盆地可分为西部断陷带、中部隆起反转带和东部坳陷带,盆地南北地质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研究分析台湾中油公司有关台湾北部、西部海域地质构造的文章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在该区所获资料,着重研究了所称东海陆架盆地和台西盆地间的地质构造关系.认为原称的台西盆地基本地质构造特点和东海陆架盆地相似,属同一体系.具东西分带的特点,即西带为古新世一始新世的断陷、断坳型沉积和中新世以后的披盖沉积.中间缺失渐新世沉积;东带为始新世及之前的断陷、断坳演化为渐新世一中新世的坳陷型沉积,上新世和第四纪才为披盖型沉积.二盆地间的观音隆起并不呈NW走向横卧其间,而是以NNE走向延展,和东海陆架盆地的渔山隆起、雁荡隆起的走向一致.因此,西带的乌丘屿凹陷也以NE向延展从属于东海陆架盆地西带左行雁行排列的构造体系.在西区不应是一个独立盆地,而是东海陆架盆地一部分.按该盆地中一级构造单元划分原则,可以把西带厦澎凹陷和乌丘屿凹陷合为一个坳陷,命名为厦门坳陷.东带新竹凹陷连同陆区台湾西海洋在内,独立称作新竹坳陷.二个坳陷间以观音一澎北隆起高带相隔.  相似文献   

7.
略论东海西南部和台湾海峡北部地质构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研究分析台湾中油公司有关台湾北部、西部海域地质构造的文章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在该区所获资料,着重研究了所称东海陆架盆地和台西盆地间的地质构造关系。认为原称的台西盆地基本地质构造特点和东海陆架盆地相似,属同一体系。具东西分带的特点,即西带为古新世-始新世的断陷、断坳型沉积和中新世以后的披盖沉积,中间缺失渐新世沉积;东带为始新世及之前的断陷、断坳演化为渐新世-中新世的坳陷型沉积,上新世和第四纪才为坡盖型沉积。二盆地间的观音隆起并不呈NW走向横卧其间,而是以NNE走向延展,和东海陆架盆地的渔山隆起、雁荡隆起的走向一致。因此,西带的乌丘屿凹陷也以NE向延展从属于东海陆架盆地西带左行雁行排列的构造体系。在西区不应是一个独立盆地,而是东海陆架盆地一部分。按该盆地中一级构造单元划分原则,可以把西带厦澎凹陷和乌丘屿凹陷合为一个坳陷,命名为厦门坳陷。东带新竹凹陷连同陆区台湾西海洋在内,独立称作新竹坳陷。二个坳陷间以观音-澎北隆起高带相隔。  相似文献   

8.
<正>1 绪 言 过去几年已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吕宋弧和亚洲大陆之间斜向碰撞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见识(图1,略)。在台湾东部,纵谷代表菲律宾海板块的海岸山脉和欧亚板块亚洲大陆的中央山脉变质岩之间的缝合带(图2)。此板块边界以具有左旋走滑分量的逆断作用为特征。 海岸山脉和纵谷由四个构造地层单元组成(图3)。从西至东,它们为:(1)沿板块缝合带的碰撞后磨拉石层(卑南山砾岩);(2)俯冲复合体(利吉混杂岩);(3)沉积在弧前盆地的沉积物重力流堆积(奇美组、水链砾岩和大港口组);(4)被港口和东河礁碳酸盐岩上覆的都峦山层的岩浆弧层序(图3)。弧-陆碰撞已使俯冲复合体、弧前盆地和火山岛变形并增生在亚洲陆缘,形成台湾东部的海岸山脉(图2)。火山作用和沉积作用的顺序终止导致了向南变年轻,这与弧-陆碰撞(图4,略)的向南推进一致。推进速率大约为85~90千米/百万年。目前,碰撞仍在20°N的台湾南岸外地区进行。 本文报道了发育在增生带的晚第三纪火山岛上的二个短命的上新世-更新世弧内盆地的演化,它们可以与邻近的弧前盆地相区分。弧内盆地(或地块内盆地)为狭长的充填着沉积物的位于沉降的、塌陷的岩浆弧上的地堑。所引证的弧内盆地发育机制包括:火口崩塌引起的沉陷、或与走滑运动、弧后扩张、斜向会聚和弧-脊碰?  相似文献   

9.
首次提出台湾中央山脉(褶皱带)以西与东南沿海间广大地区为统一的台西盆地,前新生代本区与中央山脉为统一的中生代盆地,古新世一始新世演化成东西两个断槽(一个在西带,一个位于中央山脉);渐新世以隆起为主,主要沉积区在中央山脉;中新世坳陷区主要在台湾海峡东侧至台湾麓山带,上新世-第四纪为造山期,台湾的滨海平原区为前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上新统和第四系,由西向东盆地可分为西部断陷带,中部隆起反转带和东部坳陷带,盆地南北地质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几年,对包括东引岛盆地、南彭佳屿盆地、北彭佳屿盆地、台湾盆地在内的近海北台湾盆地的盆地分析、地震地层、构造演化和烃类远景进行了多次研究.北台西盆地的盆地演化和构造特征的研究由纪等(1993)和黄等(1993)进行的.目的旨在了解北台西盆地与其它近海北台湾盆地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研究集中在观音隆起及其附近盆地区域的构造地质和石油系统方面.研究区位于台湾西北近海,并已示于图1.主要构造单元为南彭佳屿盆地、观音隆起、观音次盆地和相对的台湾-肉道构造带、东引岛盆地、南日岛盆地和北台西盆地.为便于解释起见,我们将位于南彭佳屿盆地和北台西盆地之间的观音隆起东南延伸部的凹陷暂时称作  相似文献   

11.
焉耆盆地横跨库鲁克塔格褶皱带和南天山褶皱带 ,处于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之间 ,是在元古代结晶基底和海西期褶皱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山间小型盆地 ,具两坳一隆的构造格局 ,划分为博湖坳陷 (可进一步划分为南部凹陷、种马场断裂构造带和北部凹陷 )、焉耆隆起与和静坳陷(图 1 )。目前已在其中的北部凹陷发现了宝浪油田和本布图油田。图 1 焉耆—库米什盆地区域构造位置图残留盆地油气评价方法及勘探成功率统计1 .残留盆地油气评价方法残留盆地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表现在 :①残留盆地的构造格局和沉积相带分布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改造或…  相似文献   

12.
黄骅盆地早第三纪沉积史与环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骅盆地位于燕山南麓,走向北东,长约250公里,宽50—100公里,面积约17000平方公里。大体以增福台、六间房、赵家堡—线为界分为南北两大区(图1)。南区挟于沧县、埕宁隆起之间,均以断层相接。走向北东,宽40—60公里,长约120公里。西为沧东、南皮凹陷带;东为盐山、常庄凹陷带;中央自南而北雁行地分布有黑龙村—徐阳桥凸起(轴部为上古生代地层)、孔店凸起(轴部为上古生代地层)、港西凸起(轴部为中生代地层)。西侧陡深,东侧缓浅;南高北低。北区范围辽阔,北抵燕山南缘大断裂带,南至埕北斜坡,长约100公里;西临沧东断裂带,东到海中隆起,宽约70公里。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部岛屿,包括北起长山列岛、南止南澎列岛、东到钓鱼群岛,纵贯黄海、东海的数千个岛屿。黄海盆地与东海盆地都是我国最有远景的含油气盆地。前者北起千里岩隆起,南止勿南沙隆起,西接苏北盆地,东到东经124°;后者西北界浙闽隆起,东临钓鱼岛隆褶带,南止台湾省以西的北港隆起(图1)。  相似文献   

14.
<正> 1 大地构造解释中的问题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岸外约150km(图1),台湾与大陆被平均水深100m 的台湾海峡相隔。在台湾以东,水下陆坡以1:10的坡度插入太平洋,在距海岸50km 处,深度达到4km 之多。自从板块构造理论出现以来,许多地质学家把台湾视为由吕宋弧和欧亚大陆相撞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亚洲板块东南缘,是西太平洋构造体系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与西太平洋板块活动有关.白垩纪—古新世,库拉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作NNW向运动并俯冲,左旋应力场使亚洲大陆东南缘产生一系列NE向断裂,引起地幔上拱,诱发了盆地西带裂谷式断陷的发展.古新世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洋脊俯冲,日本海(西部)第一次拉张.地幔面起伏的调整结束了裂陷盆地的发育.始新世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由NNW转为WNW,右旋应力场控制了盆地东部始新世断拗的发育.渐新世初,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日本海(东南部)开始了第二次拉张.东海陆架盆地东部断坳带转为坳陷带.中新世末,太平洋板块运动速度加快,热效应导致前缘隆起拉裂,形成冲绳海槽盆地.向西挤压一走滑使陆架盆地东部坳陷带褶皱回返,结束了盆地发展.可以认为,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古新世裂陷带是大陆边缘裂谷盆地;东部渐新世一中新世坳陷带是大陆边缘前陆盆地(弧后).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基底构造与地壳分层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4 条盆地转换波剖面、1 条人工地震深反射-折射剖面和重磁反演以及相关深部探测结果,将准噶尔盆地地壳结构划分为3 个构造层,即沉积盖层、古生界褶皱基底层和结晶地壳层,确定了B、G、C1(或G1)、C 和M 界面及其参数特征。盆地具褶皱基底与结晶基底的“双层基底”构造特征,为陆壳性质。现今总体表现为东侧、北侧和西侧埋深较浅,盆地中部由北往南呈倾斜加深;褶皱基底北厚南薄,三个泉凸起带以北厚度为4~10 km,以南为0~4 km,昌吉凹陷一带最薄,为0~1 km. 盆地的莫霍面存在卡拉麦里-乌伦古北西西向上地幔隆起区、卡拉麦里-帐北和加依尔-四棵树南北向上地幔隆起区以及由此分割的凹陷区和斜坡带。  相似文献   

17.
冀中坳陷位于渤海湾含油气盆地的西部,西临太行山,东界为沧县隆起,北至燕山褶皱带,南至邢衡隆起,呈北北东向延伸。面积为30260km~2。它是一个华北地台解体之后形成的中、新生代断陷坳陷,下第三系沉积厚达3000~9000米。坳陷中共有12个沉积凹陷,面积为19870km~2。它们分别组成两个凹陷带:东部凹陷带和西部凹陷带。前者由北向南为大厂、廊坊-固安、武清、坝县、饶阳、深县束鹿和晋县凹陷(晋县凹陷归属的问题,尚有不同的看法,作者暂将它列入东部凹陷带);后者为北京、徐水、保定和石家庄凹陷。两个凹陷带之间为雁列式的大兴、容城、高阳、刘村-深泽和宁晋中央凸起带所分隔(图1略)。  相似文献   

18.
钓鱼岛隆褶带是东海盆地的东部边界,分隔了盆地东部坳陷和冲绳海槽盆地。通过对东海周缘地质的分析,认为钓鱼岛隆褶带曾经是"东海陆架外缘隆起"的一部分。该隆起最晚形成于晚白垩纪,基底为元古代变质岩,其上可能还存有晚古生代-中生代残余沉积地层,中新世分解为钓鱼岛隆褶带和琉球隆起两部分,具有"早成型晚改造"的特点。由于中新世开始的菲律宾海板块作用,以渔山-久米断裂为界,南北演化差异明显。基于这一认识,认为钓鱼岛隆褶带长期为东海盆地东部物源区,钓北(基隆)、西湖凹陷都具有陆缘弧后裂谷盆地的性质。只是由于菲律宾海板块俯冲的差异性,导致中新世后钓北(基隆)凹陷南部具有成为弧后前陆盆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东海重力磁力异常与地质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重力、磁力异常的分析,结合陆、岛地质、地震、钻井资料进行综合解释,认为:大范围的平均布格重力异常,反映东海由西往东,莫霍面缓慢抬升,地壳变薄;大陆架莫霍面深度平均为30km。重力异常高低、磁力异常强弱及它们的走向变化,反映东海基底形成时代,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次变新,即前寒武纪→前中生代→前中新世。局部重力异常、磁力异常形态及分布规律,反映了断裂、岩浆活动及区域构造格架。东海的断裂、岩浆活动时期,由西北向东南,有由老变新的趋势;区域构造格架为三个隆起和两个盆地,由西向东为浙闽隆起区、东海陆架盆地、钓鱼岛隆褶带、冲绳海槽盆地、琉球隆褶区。  相似文献   

20.
一、盆地概况维也纳-摩拉瓦盆地展布在阿尔卑斯山褶皱带内,属于叠加在阿尔卑斯山和喀尔巴阡山构造-大地构造单元结合部的山间盆地类型(图1)。盆地总面积的1/3(约10000万km~2)即盆地的东北部处于原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其余均属奥地利。盆地由上第三系充填,上覆内喀尔巴阡山和阿尔卑斯山三叠系-下第三系断错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