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二甲基亚砜作为一种新的脱硫吸收剂 ,用静态法在常压吸收装置中 ,实验测定了低浓度SO2 在二甲基亚砜中的溶解度。实验温度 2 93.15— 313.15K ,SO2 分压 0 .15— 3kPa ,根据测得的气液平衡数据 ,建立了溶解度模型。通过单纯形寻优法求得NRTL二元交互作用参数 ,据此模型算出的溶解度与实验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态法,在耐高浓度SO2腐蚀的常压装置中,测定SO2在N,N′-二(2-羟丙基)哌嗪(HPP)硫酸盐水溶液中的气液平衡数据。实验温度283.15~323.15 K,SO2分压7.50~101.12 kPa,HPP浓度5%~30%。研究结果表明,SO2溶解度随HPP浓度增大而显著增大,随气相中S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同一温度及HPP浓度下,SO2分压增大,溶解度系数值相应增大,SO2在HPP硫酸盐溶液中的溶解过程不符合亨利定律。  相似文献   

3.
膜吸收法在大型工业燃煤电厂二氧化碳(CO2)捕集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烟气组分对该技术效果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以单乙醇胺(MEA)为吸收剂,开展了疏水性聚丙烯(PP)中空纤维膜组件分离模拟烟气中的CO2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吸收操作条件以及燃煤烟气中水汽和SO2对膜组件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的最佳液气比为24 L/m3;MEA的浓度为0.6 mol/L;膜组件进口的温度变化对吸收效率基本没有影响;CO2的浓度在10%~20%内变动对吸收效率影响不大。与CO2相比,SO2会优先发生吸收作用,而水汽则会吸附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孔壁上,产生毛细管凝聚现象,阻塞CO2的渗透吸收。  相似文献   

4.
阿魏酸和川芎嗪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动态法分别测定了阿魏酸和川芎嗪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在压力10~35MPa和温度308.15~338.15K范围内,阿魏酸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摩尔分数)为6.936×10(7~26.527×10(7;在压力10~30MPa和温度318.15~338.15K范围内,川芎嗪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摩尔分数)为0.010~0.131.阿魏酸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大;温度对阿魏酸溶解度的影响较为复杂,出现了交迭压力行为.而川芎嗪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在实验范围内没有出现交迭压力行为.采用Chrastil方程分别对阿魏酸和川芎嗪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数据进行了关联,其AARD值分别为12.92%和4.23%.  相似文献   

5.
CaCO3脱硫剂对SO2的化学反应活性直接影响其烟气脱硫效率和脱硫剂的利用率.提高CaCO3的脱硫反应活性,对降低烟气脱硫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1.1 m、内径12.5 cm的流化床反应器内的半干法烟气脱硫过程中,利用CO2气体为活化介质对CaCO3脱硫剂浆液进行活化处理,并以活化后的CaCO3为脱硫剂,实验研究了CO2活化对CaCO3脱硫剂烟气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气体对CaCO3的活化处理,增大了CaCO3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提高了CaCO3与SO2间反应的活性,促进了CaCO3脱硫剂烟气脱硫效率的显著提高.在实验条件下,当饱和接近度为15~18 K、钙硫比为1.2、脱硫剂粒径为64 μm时,经CO2气体活化后的CaCO3脱硫剂其脱硫效率达到92%,接近于相同条件下Ca(OH)2的脱硫效率.该研究结果为提高CaCO3脱硫剂的烟气脱硫反应活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温度298—338 K,压力300—700 kPa,吸收剂浓度1—3 mol/L的实验条件范围内,讨论了CO2-吸收剂体系气液二相基本达到平衡时,CO2吸收量与体系温度,压力及吸收剂浓度的关系。根据亨利定律,引入温度及压力相关因子,建立了CO2在单胺溶液中的溶解度模型。模型对CO2在MEA、DETA单胺溶液中的溶解度预测效果较好,与实验值比较,误差在1%以下。引入增强因子β=1.06,并以单胺在混合胺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为系数,将CO2在单胺溶液中的溶解度叠加获得CO2在MEA+DETA混合溶液中的溶解度模型。模型对MEA+DETA混合胺的预测误差在1%—10%。  相似文献   

7.
用恒定溶剂法测定了303.15K下CO2在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正戊醇、异戊醇、正己醇、正辛醇、乙二醇、1,2-丙二醇中的溶解度。实验表明:随着碳链的增长,吸收CO2的效果越好,CO2在正辛醇中的溶解度最大,CO2在二元醇中的亨利常数显著大于一元醇。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CO2在醇中的亨利常数lgH与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相关关系模型,模型计算简单易行,对CO2在醇中的亨利常数有良好的估算和预测能力,相关系数R>0.99,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良好。研究表明:用一阶分子连接性指数1χv、羟基的个数N、经验参数COH三个参数可以描述CO2在醇中的溶解特性lgH,且精确度很高。  相似文献   

8.
为超临界CO2染色工艺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采用静态循环法在343.2~383.2 K,12~28 Mpa温度压力范围内,测定了分散红343和分散蓝366及其混合物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二元体系(分散红343+CO2,分散蓝366+CO2)和三元体系(分散红343+分散蓝366+CO2)中染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染料分子的极性对其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影响较大;三元体系中两种染料的溶解存在"共溶剂效应"和竞争溶解作用;两种染料在二元和三元体系中的溶解度实验数据用Chrastil方程关联,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估算平衡常数和亨利系数得出密闭空间中H2S-CO2体系在MDE脉溶液中的溶解度,考察了H2S、CO2气体分压,温度以及MDEA胺液浓度对吸收效果的影响,密闭空间条件下的实测数据误差在2%以内,对于整个吸收工艺和工程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散橙30和分散橙31在超临界CO_2中的溶解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临界CO2染色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水染色技术,染料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是超临界CO2染色工艺的一个重要基础数据.在压力16~28 MPa、温度343.2~383.2 K范围内,采用静态循环法对分散橙30和分散橙31两种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进行了测定.两者的溶解度范围分别为2.1×10-5~7.8×10-5和1.4×10-5~3.7×10-5(摩尔分率),均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由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推测,分散橙30在16 MPa附近将出现压力转折点,而分散橙31在实验范围内未出现转折压力.两种染料的溶解度数据比较表明,苯环上引入-Cl,可使溶解度明显提高.分散橙30和分散橙31的溶解度实验数据用Chrastil经验模型拟合,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4.9%和2.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