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防治期,抓住一个“幼”字 在昆虫初龄幼虫期用药效果最好,虫龄越大,食药致死量越大,防效越差。因此,防治金蚊细蛾的最佳用药期是越冬成虫和一代成虫盛发期至一二代幼虫孵化期,等到潜叶蝇、卷叶虫、食心虫等进入叶片、钻人果内或形成包被后再喷药,效果就差了,等到世代交叉时防治更难,要“药等虫吃”,不要“见虫用药”。  相似文献   

2.
梨星毛虫是果树上重要害虫之一。它分布广、为害重,国内各苹果、梨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生,尤其在管理粗放的果园为害更重,有些叶片被害高达82.9%,因而树上一片焦黄。它主要为害苹果和梨树,以幼虫卷食叶片,削弱树势,影响产量。为了探讨新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4.
董蔚 《农药》2000,39(12):40-41
美国白蛾是国际性检疫害虫,食性杂、危害重、繁殖力强,防治难度大.全省每年发生面积4.7万公顷左右,分布全省10个市40多个县(市、区),八十年代防治美国白蛾多采用人工和化学药剂防治,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畜安全,并杀伤大量天敌.为探索防治美国白蛾途径,控制美国白蛾蔓延,在全省普遍开展灭幼脲Ⅲ号防治美国白蛾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仿生药剂防治面积由过去的25%提高到现在的40%,有效地遏制了美国白蛾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5.
《农药》1986,(1)
河南省林业厅技术推广站和信阳地区林业局于一九八五年四月一日至四日,在信阳县南部山区顺利结束了飞机超低容量喷洒灭幼脲(一号和三号)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试验工作。这次试验,每亩用药量分别为1.5、5、7.5和10克;以食盐、尿素、羧基纤维素为助剂;  相似文献   

6.
1986年5~8月,我们对广西华年制剂厂生产的灭幼脲3号-10%虫敌胶悬剂进行药效试验。对象害虫是菜青虫、荔蝽若虫、柚木野螟、马尾松毛虫、家蝇、致乏库蚊等6种。试验在室内和田间(林间)小区进行。(一)菜青虫、荔蝽若虫和柚木野螟室内采用正交设计,田间(林间)小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结果如下: 1.菜青虫(1)室内:药后24小时,已有中毒表现。药后3日内,死亡率可达50~80%;药后5日内,死亡率达90%以上,尤以600倍液对  相似文献   

7.
美国白蛾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害虫。1979年在我国辽宁省丹东地区发现后,随后相继又在大连市、山东、陕西、甘肃等省市的局部地区发生,有些甚至危害成灾。鉴于美国白蛾初发地区多在交通要道和村庄院落的树木上,使用剧毒农药对人畜不安全。因此,我们选用了对环境污染少、对人畜安全的灭幼脲,于1985年7-9月对美国白蛾卵、幼虫的生物活性和杀成效果进行了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孙晓秋  叶志强 《农药》1998,37(12):18-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反相色谱柱和紫外检测器,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内标物,对灭幼脲悬浮剂进行分析测定。方法的标准偏差0.034,变异系数0.52%,相关系数0.9999,回收率99.1% ̄100.2%。  相似文献   

9.
《农药》1977,(5)
特异性杀虫剂灭幼脲(又名除虫脲)是一类作用机制特殊的杀虫剂。这类杀虫剂不象有机磷杀虫剂那样能抑制胆碱酯酶而使昆虫中毒,也不象有机氯杀虫剂那样使昆虫神经及内脏中毒,而是破坏昆虫表皮几丁质的合成,昆虫的幼虫由于在脱皮变态过程中新表皮不能形成而迅速死亡。我省金坛昆虫激素研究室人工合成了这类高效,低毒的新杀虫剂。今年我们结合本系74届工农兵学员植物化学保护课的教学活动中对灭幼脲Ⅰ及Ⅱ的胃毒毒力进行了测定,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灭幼脲缓释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灭幼脲缓释微胶囊的制备和对其性能的测试来提高灭幼脲的稳定性与环境的相容性。[方法]采用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作为囊壁材料,利用静电吸附层层自组装技术(Layer-by-Layer,LbL法)制备灭幼脲微胶囊。正交优化灭幼脲微胶囊制备工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表征微胶囊表面结构,研究了微胶囊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分别加入1 mL海藻酸钠(1.0 g/L)、1 mL壳聚糖(1.0 g/L)、20 mg灭幼脲、1 mL氯化钙(1.0 g/L)能得到相对更好的结果。正交试验4个因素中,氯化钙质量浓度对评估结果影响最大;利用优化后的体系制备的灭幼脲微胶囊,平均粒径为10μm,Zeta电位为+23.5 mV;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68.8±0.86)%和(69.1±0.86)%。[结论]利用这种方法制备的灭幼脲微胶囊具备明显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1.
孔显民 《农药》1996,35(4):39-40
25%灭幼脲1500倍,2000倍和25%喹硫磷600倍混用防治花生三代棉铃虫,田间防治效果在90.1-92.5%之间,灭幼脲和喹硫磷单用防治效果在63.5-81.2%之间,百墩活虫数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2.
王萍  杨明远 《农药》1995,34(5):28-30
本文用二氯甲烷:石油醚(3:4)混合液浸泡,经高速分散器分散后离心提取,经PT-硅镁吸附剂型色谱预处理小柱净化,用岛津LC-5A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以甲醇:水(75:25)火流动相,C18反相柱为固定相,以岛津SPD-2AM紫外检测器在254.0纳米波长下测定,水果中灭幼脲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2毫克/公斤,对18个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2.6%。  相似文献   

13.
14.
杨进高  李谱超 《农药》1994,33(3):28-29
灭幼氰悬浮剂防治松毛虫杨进高,李谱超,赵爱武(林业部安阳林药厂研究所,455000)灭幼氰是灭幼脲与拟除虫菊酯的复配制剂,该农药综合了两种杀虫剂的特点,具有高效、低毒、对害虫作用时间长、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昆虫等优点,属推广应用农药,九一年我们首次...  相似文献   

15.
5%灭甲乳油是由灭幼脲三号原粉及甲胺磷乳油混配而成的新型复合农药。灭幼脲类属激素型农药,对抗性害虫有很好杀虫效果。且灭甲乳油具有高效、低毒、杀虫谱广、速度快等优点,而它的分析方法目前尚未见报道,为保证这种复配农药的质量,我们对其两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进行了实验探讨,在同一薄层板上,成功地作出了灭幼脲三号及甲胺磷含量的测定。1 灭幼脲三号含量的测定1.1 试剂和溶液乙酸乙酯、丙酮、苯、甲醇均为分  相似文献   

16.
油松林下士壤中灭幼脲3号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健  朱新宽 《农药》1989,(4):34-35,44
  相似文献   

17.
据测定说明,灭幼脲在松林下土壤中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含量不断递减,并且所沉积的残留物,很快被土壤微生物(主要是真菌)降解而消失,故不易积累,对环境亦无污染。国外有许多关于除虫脲(灭幼脲1号)的残留报道,灭幼脲3号是我国自己研制的合成路线,现已在防治森林害虫中运用,尤其是防治油松毛虫用量较大,但对于灭幼脲3号在土壤中,特别是在松林土壤中残留情况,尚未报道。我们首次测定在松林土壤中灭幼脲3号残留动态有着重要意义,可为在松林里大量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深圳星火化工有限公司最近研制成功“灭幼脲3号”农药,经试用,对防治松毛虫等虫害有显著效果。该产品具有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等特性,同时不杀伤松毛虫的天敌,持效期长,能防治两代松毛虫。而且不受气候影响,喷药后即使当时就下大  相似文献   

19.
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在灭幼脲界面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残余质量浓度法、ζ电位测定和IR法研究了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分散剂在灭幼脲颗粒界面的吸附量、吸附状态、ζ电位、吸附作用力等性能。分析认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分散剂在灭幼脲颗粒界面吸附后具有静电排斥和空间位阻双重作用,这对维持灭幼脲水悬浮剂的分散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灭幼脲和吡虫啉杀虫混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志强  初丽伟  钟岩  范志先 《农药》2000,39(3):19-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灭幼脲和吡虫啉杀虫混剂进行了分析。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μBandapak phenye色谱柱为固定相,在254nm下检测,内标法定量分析。吡虫啉,灭幼脲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4、0.9998,变异系数分别为0.45%、0.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