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砌体房屋是我国城乡建筑中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多层砌体房屋由于自重较大,地震时地层作用亦大,所用材料具有脆性性质,抗剪、抗拉和抗弯能力都很低,房屋的整体延性较差,因此抗震能力较差.本文对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多层砌体房屋的合理抗震结构体系,对于整体抗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抗震设计应考虑的重要问题,也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一道重要保障,因此,笔者主要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的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郑州市两个城中村砌体房屋的调查,确定砌体房屋的典型特征,建立了多层砌体房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分析表明,由于房屋纵墙开洞较多削弱了房屋的纵向抗侧刚度,使得房屋纵向的基本周期较长;分别沿房屋的纵向和横向进行了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表明城中村砌体房屋在地震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倒塌,已严重不满足我国抗震规范的相关规定,将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震中破坏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加固,提出加固后应进行校验及校验的方面,以确保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加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多层砖砌体房屋仍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房屋建筑结构形式之一,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其建筑数量将逐年增加。怎样提高砖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限制房屋总高度国内外历次地震表明,在一般场地,砌体房屋层数愈  相似文献   

6.
集中质量和均布质量相结合的底部剪力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底部剪力法计算的水平地震作用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水平地震作用力的分布。集中质量和均布质量相结合的底部剪力法根据多层砌体结构房屋重量的分布特点,把楼层自重、活荷载和墙体重量区别对待,更真实地反映了地震作用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1 概述目前 ,住宅的结构形式 ,砖混结构最为广泛 ,这类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继续普遍采用。由于砖砌体材料的脆性性质 ,其抗拉、抗弯、抗剪强度很低 ,结构的变形耗能较差 ,所以砖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也相当差 ,在国内外历次地震中 ,砌体结构的破坏率相当高 ,为了解决此类结构形式在工程中抗御地震等水平力作用和防止房屋倒塌的问题 ,在多层房屋墙体中设置钢筋砼构造柱 ,加强房屋整体刚度 ,增大结构的延性 ,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 ,是砖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国内外有关设置钢筋砼构造柱的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 ,有许多种计算方法 ,本…  相似文献   

8.
刘山  杨星 《沈阳建筑》2006,(1):19-21
在地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结合自身设计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超高超层砖砌体房屋地震作用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对7度区的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严格规定不超过21m和七层。但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全国各地已对八至十层的砖砌体房屋开展了不少有益的研究和实践,但对超高超层地震作用的影响认识是不足的。本文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对多层砖砌体房屋总高度和层数的限制用相应的地震作用量化,以抗震设防烈度7度地区七层砖砌体房屋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底部楼层剪力为准(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限制的楼层底部剪力),比较分析了超高超层的八至十层砖砌体房屋地震作用的影响范…  相似文献   

10.
多层砌体结构多采用粘土砖和混合砂浆砌筑,通过内外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连接性的目的.在地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砖混结构房屋温度裂缝产生的机理及综合预防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四恩  王国富 《工业建筑》2002,32(11):73-74
对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温度裂缝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 ,阐明砖混结构房屋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针对济南市的工程实践 ,提出“抗”、“放”、“调”的指导思想 ,综合预防温度裂缝的产生 ,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砌体平均抗剪强度公式和理想弹塑性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砌体结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的计算公式,同时考虑了抗震措施的影响,实现了单片墙肢设计强度计算向楼层屈服强度计算的转换。根据Dwairi等提出的以窄Takeda滞回模型为基础的有效阻尼计算公式,并考虑砌体结构的基本周期和延性特征对其进行适当简化,建立了采用结构整体位移延性系数表达的砌体结构阻尼折减系数公式。根据剪切型薄弱层屈服机制的特征,建立了砌体结构层间位移延性系数与整体位移延性系数的关系。据此,可根据不同性能目标和抗震措施下的层间位移延性系数直接计算阻尼折减系数。通过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与阻尼折减系数的比较,实现罕遇地震与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规则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计算。分析表明,所提方法简便实用,分析结果合理可靠,可用于基于性能的规则多层砌体结构抗震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地震区底层带商店建筑合理结构形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恒在  汪跃勇 《建筑技术》1999,30(5):327-329
在地震区,底层带商店建筑可采用的结构形式有底部框架剪力墙上部砌体结构、多层内框架结构、多层全框架结构、多层砌体结构等;不应采取底层内框架砖房、底层纯框架砖房等形式。正确选择底层带商店建筑的结构形式,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确保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性能/位移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结构抗震设计需要确定不同性能水平下的目标位移。改进了混凝土小砌块结构的非线性计算方法,用等效框架模拟混凝土小砌块结构,适用于对混凝土小砌块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根据Chopra对能力谱方法所做的改进,给出了混凝土小砌块结构目标位移的确定方法。对某6层混凝土小砌块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能力谱方法可以得到和动力非线性分析方法比较接近的分析结果,为确定混凝土小砌块结构在不同性能水准下的目标位移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层间隔震是在基础隔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减震技术。底框砌体结构在城市建设中应用广泛,这种房屋的特点是由两种承重和抗侧力体系构成的,但是这类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通过把隔震橡胶垫放置在上部砌体与底层框架结构之间的隔震措施,依靠隔震层较大的变形和耗能能力,大大削弱了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由于上部砌体的刚度比隔震垫与底层框架的刚度大得多,因此可以将隔震房屋模拟成具有两个自由度的系统。分析了此类房屋的动力特性,与隔震振型的参与系数相比,非隔震振型的参与系数是非常小的,隔震振型控制了系统的反应,得到了用来求解此类房屋动力计算的实用方法,探讨了组合阻尼比、刚度比及质量比的变化规律。为建立实用设计方法、推广层间隔震结构的应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郑山锁 《工业建筑》1999,29(11):28-31,35
采用多自由度层间剪切模型,对底部两层框架砖房1/6 比例模型和原型结构进行了动力特性计算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并与1/6 比例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合理设计的底部两层框架砖房具有较大的抗震能力和良好的抗震性能,可以应用于7、8 度抗震设防区。如果适当提高第1 ~3 层的抗震强度,并加强其抗震构造措施,可望应用于9 度区。第1 层和第2 层是这种结构体系的薄弱层,且框架柱端,尤其柱脚为薄弱部位,第3 层与第2 层的侧移刚度比,在7、8 度时宜分别控制在1-2~2-0 和1-2 ~1-6 范围内。底部两层框架砖房的变形属剪切型,地震力沿楼层高度近似呈倒三角形分布,可采用基底剪力法计算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带形窗”能否用于地震区多层砖房建筑一直是建筑师关注的问题,由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防止局部震害,对多层砖房建筑窗间墙等局部尺寸提出了限值,因而,影响了“带形窗”立面形式在地震区多层砖房建筑中的应用。考虑“带形窗”对结构抗侧力刚度的影响,采用细致的抗震强度验算,加强了“带形窗”部分的结构构造措施,探讨了“带形窗”多层砖房建筑的抗震设计特点,首次尝试在低烈度地震区多层砖房建筑中使用“带形窗”的立面设计手法,立面造形美观,为丰富地震区多层砖房的建筑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城镇大量砌体结构老旧多层住宅面临抗震加固、功能提升等需求。为研究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一个5层无筋砌体结构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测试分析了7度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裂缝损伤发展状况以及楼层加速度、位移、自振频率、阻尼等变化规律。同时,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用基于抗震鉴定标准、基于承载能力、基于位移和延性等不同方法,评估了试验模型对应原型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试验模型纵向在7度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分别处于完好、轻微破坏和局部倒塌状态,不满足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中对7度区A类建筑的抗震性能目标要求;罕遇地震作用下无筋砌体结构多发生薄弱层屈服破坏,整体结构延性很差,保证抗震墙面积率或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实现无筋砌体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抗震性能目标的主要技术措施;采用基于位移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可以客观地反映无筋砌体结构抗震性能随高宽比增大而降低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尝试将隔震支座搁置在底部框架柱的顶部来加固加层的底层框架砌体房屋。针对一栋加层的底层框架砌体房屋,在ANSYS中建立了层间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的模型。在程序中,用组合单元来模拟隔震层,隔震层参照双线性库仑摩擦阻尼恢复力模型和粘滞阻尼恢复力模型。进行了两类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得出两类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型。结果表明,层间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比非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明显要长。进行了两类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得出在地震作用下两类结构各部分的位移幅值和加速度幅值。得出两类结构各部分的位移和加速度动力时程曲线。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20.
基于砖混结构房屋抗震性能分析的结果 ,并结合历次震害资料及设计实践 ,就砖混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