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可为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对城市内涝灾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灾害成因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防灾减灾能力四个方面选取12个指标构建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确定评估指标主客观权重,采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计算组合权重,构建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改进物元可拓模型,基于模型开展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以西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进行模型应用。结果表明: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内涝风险等级高且逐渐向较高等级转化,新城区内涝风险较低且逐渐向较高风险等级转化,雁塔区内涝风险处于较低等级,未央区内涝风险最小。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内涝灾害风险管理及防洪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由于毫州长市区现有排水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容量不足、配套不完善等原因,汛期暴雨时时导致大面积发生内涝,甚至一些地段出现严重的内涝。本文通过分析亳州市城区内涝成因,提出了解决城区内涝问题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沈迪  武海霞  龙岩  康爱卿 《海河水利》2023,(2):95-99+107
城市内涝模型是当前城市内涝预警的主要技术手段,然而现阶段的城市内涝模型精度不高且较为复杂,因此建立一个精度高且简便的内涝模型是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以SWMM一维模型作为研究基础,针对广州市海珠区历史内涝点建立内涝模型,实现了对城市内涝深度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可准确推断出内涝等级及积水深度,实现对内涝积水的预警预报作用。该模型简化了传统复杂的地表二维模型,将暴雨对内涝积水点的影响转化为暴雨与管网之间的关系,大大减少了计算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现有城市内涝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多集中于平原地区,难以为喀斯特山地城市提供参考这一问题,【方法】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建立2016—2020年内涝数据集,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探究内涝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在多尺度上(即250 m、500 m和1 000 m)揭示贵阳市内涝的驱动机制。【结果】结果表明:(1)贵阳市内涝具有集聚效应,集聚中心位于云岩区和南明区,内涝分布方向经历了由“南-北”向“东南-西北”的转变;(2)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和人口密度是内涝的主要驱动因子,特别是城市空间结构中容积率对内涝的驱动力最强,q值为0.374;(3)各驱动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类型以双因子增强为主,其中容积率∩建筑拥挤度的协同作用对内涝的影响最显著,q值为0.574;(4)内涝与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地形间的相关性随研究尺度的增加而减弱,而土壤和地质则相反。【结论】内涝多集聚于云岩区和南明区;影响内涝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和人口;内涝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尺度效应,因此结合研究区特点确定适当的尺...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中国多个大城市因暴雨出现内涝。如何有效减少或根除城市内涝灾害,削除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分析了内涝表象及深层原因,并从现状分析、规划设计、应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谭雨欣  吴端炜 《人民珠江》2023,(5):18-25+44
在城市化、极端暴雨和潮汐水位等多重影响下,沿海城市内涝情况严峻。为了有效评估沿海城市的内涝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内涝防治策略,采用MIKE URBAN软件对大亚湾澳头圆盘区域进行管网排水能力分析及城市内涝模拟。结果表明:圆盘86%的现状管网设计重现期在1年一遇以下,总积水面积为631 824 m2,积水时间在24 h以上,其内涝是低排水管网标准和低排涝标准双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通过独立圆盘汇水区并新建32 m3/s的泵站,在中兴中路、北澳大道、进港路新建箱涵,可把圆盘区域涝水直接排至淡澳河,内涝总积水面积降至5 248 m2,积水深度和积水时间分别降至0.15 m以下和0 h,圆盘区域内涝可得到有效缓解。该研究对澳头老城区排涝设施的改造及内涝防治提供了解决思路,对同类型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洪涝灾害频发和内涝下交通问题突出的背景下,针对城市内涝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评估问题,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城市内涝模拟原理以及常用的城市雨洪模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了城市内涝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评估方法,论述了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的构建和应用,提出了城市内涝对道路交通影响评估可优化的方向。指出在现有软件缺失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基于积水深度与行车速度的关系式将城市雨洪模型和微观交通仿真模型进行集成,用于分析内涝下交通问题是较为有效的手段;城市内涝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十分显著,通常反映在道路(损失、性能和结构)、交通工具(行驶速度和安全性)和驾驶员(心理和生理变化)3方面,以及道路-交通工具-驾驶员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库周边“岩溶浸没--内涝”现象是水利水电建设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以红水河岩滩水电站库区的内涝为典型事例,分析了产生岩溶浸没内涝的主要原因和形成条件,归纳了“降雨、管道、水库”三要素。指出对水库“岩溶浸没--内涝”问题研究工作须进一步加强,并强调调查、观测、模拟试验等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城市内涝问题具有成因多元、影响面广的特点,是基础性社会问题。分析了城市内涝的成因,提出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内涝灾害应对能力。构建基于内涝实时物联感知、数据汇聚、数学模型预报、大数据分析、水利数字孪生的城市内涝预警预报系统,并在宁波市进行了应用。通过搭建“天基”监测预警、“落地雨”监测预警、内涝预报预警、内涝成因分析、内涝影响评估等功能模块,实现了城区内涝的精准模拟、风险图的在线绘制以及内涝损失的高效评估,有力支撑了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预报预警,提升了城市内涝风险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明晰内涝致灾机理,精准识别影响内涝的关键因素,诊断积水内涝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及优化比选方案,【方法】选取北京市典型积水点金安桥为研究对象,基于InfoWorks ICM构建精细化洪涝模型开展内涝模拟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在1 a、3 a、5 a、10 a四种设计暴雨情景下,模拟得到金安桥最大积水深度分别为0.903 m、1.317 m、1.528 m、1.660 m,在10 a一遇设计暴雨情景下桥区积水将漫溢至金安桥站地铁口,出现地铁倒灌风险。【结论】基于模型模拟诊断分析得出,金安桥片区内涝原因主要为管网排水能力不足,局部地形地势低以及规划建设因素导致。模拟分析了管网提标、地形抬填、规划建设调蓄泵站及排水渠等四种内涝治理措施,治理效果依次为:地形抬填>规划建设排水渠>管网提标>规划建设调蓄泵站,设置了4种联用组合方案模拟内涝改善效果,其中方案四(管网提标+设置调蓄泵站+设置排水渠)效果最佳,区域排水能力达10 a一遇。研究结果可为精细化、系统化治理城市内涝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脆弱性研究存在的概念和研究框架缺乏共识、空间尺度精细化不足以及耦合自然-社会经济要素的动态模拟薄弱等局限性,梳理了城市暴雨内涝灾害脆弱性认知、测度方法、时空模拟3个维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未来要不断完善城市暴雨内涝脆弱性的理论体系,加强大数据驱动下的内涝脆弱性定量测度方法和人类行为对脆弱性的适应性调控研究,实现城市暴雨内涝灾害脆弱性的多尺度、精细化动态模拟,满足城市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岩滩水电站水库蓄水后,库边一些地段发生了较严重内涝问题,淹没了部分农田,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给当地农民生活带来了困难。通过对该水库右侧东兰县拉巴片内涝的研究,分析了内涝的形成过程及勘察研究概况,认为当地受连续暴雨,岩溶管道排泄能力的制约,以及库水睦下河产生岩溶浸没,是产生内涝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整治内涝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3.
曹闻一 《人民珠江》2004,(3):26-26,38
近年来梅州市区汛期频繁出现内涝,现就其内涝的成因、问题的症结进行分析和论证,并提出除涝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14.
深层排水隧洞是解决高密度城区内涝问题的一种方式,其规模确定不同于传统浅层排涝系统。以深圳市前海-南山片区的内涝治理方案为例,介绍了在前期工作过程中,利用MIKE URBAN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排水管网数学模型,进行片区排水能力评估、内涝成因分析以及深隧系统规模研究的工作。结果表明:深层和浅层排水系统的共同作用可有效提升城市排水系统内涝防治标准;排水深隧系统的线内调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浅层排水系统,可大幅缩小泵站设计规模。  相似文献   

15.
海湾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建设中心。当前受气候变化和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台风暴雨、极端降雨事件发生频发,导致海湾型城市内涝灾害加剧。为保障城市的安全,亟需提升城市应对内涝灾害的能力。基于可持续化发展的思维导向,构建海湾型城市内涝治理框架。通过多元的技术对区域-市域-地区进行多尺度的内涝灾害识别,根据其风险结果提出了适用于多层级的内涝风险规划,并制定多时序的内涝治理应急响应方案,以期为洪涝灾害的治理提供创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完成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9.68%,而且仍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之中。近年来,我国诸多大中城市频繁发生的城市内涝灾害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的正常生活秩序,也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也给我国的城市化平稳快速推进蒙上了阴影。从治理好我国城市内涝灾害的根本目的出发,归纳总结了我国城市内涝灾害的基本特点,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和人为原因,认为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是造成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针对滨海山地多河地区易受强降雨、山洪、海潮影响等特征,以深圳市大鹏新区为例,分析了其内涝防治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风险识别、源头减排、雨洪分流、管网提标、洪涝共治、超标应急的内涝防治总体策略。利用模型技术分别构建现状详细工况、规划设计工况和宏观超标工况的排水防涝模型,并开展各层级模拟分析,从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优化完善雨水管网系统、内河水系达标治理、完善截洪沟系统、布局雨水行泄通道和调蓄设施、内涝防治方案模型校核、超标暴雨应急管理等方面研究了内涝防治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韶关市城市内涝问题,韶关水文分局开始研究建立城市内涝预警预报系统。通过实地勘测,历史资料调查。并根据城市产流机制及地表径流形成过程,介绍了城市内涝预警系统的建设思路。对城市防洪以及排水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宁国市城区2004年汛期“6.25”内涝灾害的原因进行探究,阐述了城区内涝治理的原则、标准和基本方案。  相似文献   

20.
根据近年来武汉市发生的内涝情况,对内涝成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了武汉市内涝防治的措施、内涝防治研究方向。为以后避免出现城市内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