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研究了三价钕离子在钕螯合物掺杂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根据Judd-Ofelt理论,从吸收光谱计算了钕离子在PMMA中的光学跃迁的强度参量Ω2、Ω4和Ω6(Ω2=28.99×10-20 cm2,Ω4=5.29×10-20 cm2,Ω8=3.82×10-20 cm2).用强度参量计算了钕离子激发态(4F3/2)的辐射跃迁几率(2221.54 s-1)和辐射寿命(450.14μs),同时计算了4F3/2 →4IJ'跃迁的受激发射截面σij和荧光分支比β.分析表明,Nd(DBM)3Phen掺杂的PMMA可望用于激光放大器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三价钕离子在钕螯合物掺杂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根据Judd-Ofelt理论,从吸收光谱计算了钕离子在PMMA中的光学跃迁的强度参量Ω2、Ω4和Ω6(Ω2=28.99×10-20cm2,Ω4=5.29×10-20cm2,Ω6=3.82×10-20cm2)。用强度参量计算了钕离子激发态(4F3/2)的辐射跃迁几率(2221.54s-1)和辐射寿命(450.14μs),同时计算了4F3/2→4IJ',跃迁的受激发射截面σij和荧光分支比β。分析表明,Nd(DBM)3Phen掺杂的PMMA可望用于激光放大器件。  相似文献   

4.
张彩宁  王煦漫  赵文叶   《电子器件》2007,30(6):2004-2006
将正硅酸乙酯和乙醇的混合溶液加入到乙醇、水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中,水解制备出单分散SiO2的乙醇分散液,然后分离出SiO2纳米粒子.接着利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SiO2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以改善其亲油性.通过分散性试验,发现SiO2纳米粒子的亲水性明显降低而亲油性明显增加,证明硅烷偶联剂KH-570已经成功地接枝到纳米SiO2颗粒表面.采用超声波分散方法将其分散在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乙酸乙酯和苯组成的混合溶液中,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出PMMA/SiO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DSC、TGA和FTIR实验方法及溶解性实验对PMMA/SiO2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SiO2纳米粒子在复合材料中起着物理交联点和化学交联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5-(2-硫甲基-4-甲基-5-嘧啶基)-2,4-戊二炔-1-醇对甲苯磺酸酯(PDATS)的光限幅性能。与现有的光限幅材料相比,这种材料具有线性透射率高、限幅幅值和限幅阈值低等优点,在线性透过率为87%时.其限幅幅值和限幅阈值分别为Ec=180mJ/cm2,Eth=150mJ/cm2  相似文献   

6.
设计合成具有头-头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以及含大空间侧其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研究了它们为LIGA技术用抗蚀剂的光敏性能,结果表明适当大小空间侧基的引入,有助于改善烯酸甲酯抗蚀剂的光敏性。  相似文献   

7.
硅基光波导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媛媛 《激光与红外》2010,40(8):811-816
光波导是集成光路及其元器件中最基本的构成单元。本文介绍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光波导材料的特性。硅材料作为目前研究得最透彻的半导体材料,它在光电子领域的应用也是令人关注的。硅基光波导材料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聚合物、外延硅/重掺杂硅、SiO2,SOI和SiGe/Si等。硅基光波导材料是实现硅基光波导器件的基础,本文阐明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前景。其中聚合物、SiO2和SOI波导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水下作业的次数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水下的测试中,450~550 nm波段蓝绿光线的透出率相对较高,并且在海水的影响中,LED具有发散和热阻较低的特征.因此,探究LED水下光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此,探究LED水下光无线通信技术,在确定LED水下光无线通信特征的基础上,分...  相似文献   

9.
10.
以溶致相分离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并对影响其光开关效应的因素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液晶含量从40%增到50%使得PDLC体系的透过率从62%升高到80%,从而减弱了光开关效应。进一步增加液晶含量不提高体系的透过率,却使光开关效应愈发不明显;固化温度从室温(22℃)增大到液晶清亮点附近(55℃),则显著提高了光开关效应。  相似文献   

11.
光散射聚合物导光板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光板是液晶显示器背光照明系统的核心组件,导光板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厚度、使用寿命及成本。文章建立了新型体散射聚合物导光板的数学模型,并应用米散射理论和蒙特卡罗方法对此类导光板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了掺杂粒子种类、密度、粒径、相对折射率、导光板尺寸等因素对导光板出光效果的影响规律,筛选出了合适的导光板基质和掺杂粒子材料,为实验制作体散射聚合物导光板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用于光导板的亚微米光栅衍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利用亚微米光栅制作光导板的方法,用严格耦合波理论计算分析了亚微米光栅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的1级透射衍射效率与光栅槽深、入射角度的关系。讨论了在满足基底全反射条件的入射角时对应于R、G、B三原色光的亚微米光栅(0.651μm、0.508μm、0.405μm)在导波条件下的光场衍射特性,并用实验证明在导波条件下1级衍射效率率与光栅槽深关系的可靠性。给出亚微米光栅型光导板的初始结构,并进行了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种具有波形槽微结构的导光板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导光板是背光模组的关键组件,决定了出光效率以及出光均匀性。针对目前导光板的均匀性差和亮度低的问题,通过光学工程软件LightTools对导光板进行了设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波形槽微结构的侧光平板式导光板的设计方法,并对微结构的分布方式和其参数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当矩形分布下的微结构按照规律在导光板上形成波形槽后,能够得到均匀性在80%以上的高性能导光板。相对微结构呈点阵式矩形分布下的导光板的均匀性只有60%~70%而言,这种高性能导光板的均匀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且该导光板尺寸在40~60mm范围内变动时,导光板的均匀性均能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新型背光系统导光板技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传统背光系统结构复杂,成本高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国内外对新型导光板的研究有一定的进展,设计方法包括利用导光板表面结构控制光的出射方向,通过偏光效应增加导光板的光能利用效率或者采用性能更优越的新型材料等,以达到导光板一体化、轻薄化和低成本目的。文章就目前新型导光板技术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导光板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LCD导光板微结构成型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导光板表面的微结构是实现其导光功能的光键,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现,微结构的新型设计不断涌现,而微结构成型技术随之不断发展。文章介绍了导光板微结构的基本形式、微结构的成型方法及发展情况,对导光板微结构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以光电跟踪测量系统可见光镜头为例,通过对镜头进行仿真分析,寻找杂散光斑形成原因,然后进行杂散光抑制设计,并与实际测试结果对比,验证软件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对光学系统建立软件分析模型,确定一次散射路径,对2°~3°内各离轴角分别进行杂散光分析,找出主要杂散光源。与实际光学系统测试结果对比,以确定分析的正确性。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离轴角在2.20°~2.65°之间,杂散光在像面中心形成明显杂散光斑,点源透过率(PST)为2.92×10-4。最后通过修改结构,消除杂散光斑,PST降为3.53×10-5。软件分析得到镜头的杂散光斑及其来源,与实际测试结果一致,验证了软件分析方法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苏世虎 《电子科技》2014,27(7):127-129
以中大尺寸侧入光式LED背光源的应用开发为目的,对3种不同厚度导光板在经裁切和抛光机械加工、印刷网点、高温试验后3种条件下得最大翘曲变形量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温度为60±2 ℃,湿度为50%±10%RH,实验时间为24 h,实验中所用导光板的样品与量产导光板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导光板越薄其翘曲变形受温度影响越大,但薄型导光板变形后易恢复。  相似文献   

18.
汪军  沈健  屈军  张伟  赵松 《光电子技术》2020,(1):52-56,69
提出一种基于U型导光板的特种液晶显示背光模组以缩小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厚度。首先,利用Lighttools软件对分别采用1 mm和2 mm U型导光板的曲型侧边背光模组进行了设计和建模;接着对两种不同厚度的曲型侧边背光模组与采用4 mm常规平板式导光板的侧入式背光模组进行仿真并对比分析;最后对采用2 mm U型导光板的曲型侧边背光模组进行了相对偏移的仿真,结果表明其光学性能在强振动和宽温环境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文章得到一种采用2 mm U型导光板的曲型侧边背光模组,相比较常规侧入式背光模组,在保持了光学性能一致性的前提下厚度缩小了2 mm,对特种显示器的薄型化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认为研究发光二极管(LED)器件调制特性以及在高速调制状态下的发光特性是提升新型可见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关键问题之一,LED器件调制特性的提升可以显著拓展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应用范围。基于LED器件的调频特性,通过分析发光器件和封装的结构及其他关键光电性能,提出建议:通过降低RC时间以及载流子自发辐射寿命,有效改善LED器件的响应速率,提高LED的调制带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