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碳酸酯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了聚碳酸1,4-丁二醇酯(PBC)、聚碳酸1,6-己二醇酯(PHC)和聚碳酸1,5-戊二醇-1,6-己二醇酯(PHPC,其中己二醇链节与戊二醇链节之比为3:2)软段,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4-丁二醇(MDI/BDO)为硬段(其质量含量为40%)合成出了一系列的聚碳酸酯聚氨酯(PCU)弹性体。其拉伸强度约为40MPa-60MPa,断裂伸长率为300%-400%。研究了软段结构、软段分子量对PCU力学性能、微相分离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软段分子量越大,微相分离程度越大。软段为PHPC的聚氨酯回弹性能明显优于软段为PBC和PHC的聚氨酯。  相似文献   

2.
UV固化聚碳酸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可紫外光固化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PCDL-PUA)低聚物,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仪(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对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与聚己内酯二元醇(PCL220N)合成的PUA进行交联膜的力学性能和漆膜的耐化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PCDL合成的PUA的交联膜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其漆膜也有优异的耐化性.  相似文献   

3.
生物相容性聚氨酯支架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半预聚法制备了聚氨酯支架材料。研究了不同稳定剂和开孔剂含量对支架材料形貌结构的影响,通过SEM表征了支架材料的结构,观察了细胞在聚氨酯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开孔剂用量的增大使材料的泡孔变大,并促进孔与孔之间的连接和贯通。随着泡沫稳定剂含量增加,材料平均孔径逐渐下降,孔隙率增大,密度降低。SEM照片显示材料泡孔比较均匀,泡孔之间相互连接贯通。细胞相容性研究表明,细胞能在三维支架材料上生长,并分泌出细胞外基质,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液预聚体法合成毒性小、生物降解性能优异的医用聚碳酸酯基水性聚氨酯,硬段选用L-赖氨酸二异氰酸酯(LDI),软段选用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分别考虑了R值、扩链剂用量、预聚温度等因素影响。当异氰酸酯基∶羟基摩尔比为1∶1.5,6%(wt,质量分数)的扩链剂1,4-丁二醇、采用80℃的预聚温度时合成的聚碳酸酯基水性聚氨酯性能最优,拉伸强度为52.5MPa,水解降解60d失重率为39%,降解性能优异,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二聚二醇(Pripol 2033)、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六取代脂肪酸蔗糖酯(Sefose 1618U B6)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合成了嵌段共聚聚氨酯弹性体。用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生物基聚氨酯弹性体的热稳定性及玻璃化转变温度,并采用拉伸实验测定材料的机械性能。结果表明:随着Sefose 1618U B6含量的增加,聚氨酯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和硬段玻璃化转变温度都随之降低,而断裂伸长率和回弹性却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和己二醇(HDO)合成一种新型聚氨酯,研究R值(在整个预聚反应中异氰酸酯与羟基的摩尔比)对聚氨酯薄膜(PU膜)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预聚法将不同R值的原料进行化学合成,然后流延成膜。分析R值对PU膜力学性能、水接触角、透明度和氧气透过性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差示量热扫描分析和热重分析对PU膜进行测试表征。结果 随着R值的增加,PU膜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变好,水接触角和微相分离程度增大,透明度和氧气透过系数降低。结论 使用以上3种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聚氨酯,且随着R值的增加,PU膜的综合性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聚碳酸酯/聚乙烯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察了聚碳酸酯与聚乙烯(PC/PE)及聚碳酸酯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C/PE-g-MAH)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研究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研究表明,PE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PC的抗冲击性能,而PC/PE-g-MAH体系的力学性能及混溶性优于PC/PE体系。红外光谱表明,接枝PE与PC共混时,发生酯交换反应,冲击断口及样条截面的扫描电镜发现,PC/PE-g-MAH的相态分布均匀,两相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  相似文献   

8.
9.
聚碳酸酯/聚苯乙烯共混物的相容性与性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研究PC/PS共混物在不同组成比下的物理-力学性能,根据性能变化情况,阐述共混物相容性与性能的关系。从动态力学性能、DSC谱、密度及力学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PC-PS是部份相容,可以推测相界间有相当的互容中间层存在,因而能取得改善力学性能的效果。SEM照片指出,PS球状微区被紧密地包裹在PC基材中。  相似文献   

10.
以聚碳酸酯二醇(PCDL),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预聚原料,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甲烷(MOCA)为扩链剂,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硬段含量的聚氨酯脲(PUU)弹性体。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强力拉伸仪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特征和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耐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又增大,而断裂伸长率和吸水率呈现相反的趋势,并以硬段含量47%为分界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自由基共聚合方法成功制备了γ-聚谷氨酸温敏凝胶P(γ-PGA-co-NIPAAm),研究发现r=0.05、0.10和PNIPAAm凝胶分别在33.1,33.6和32.5℃处发生可逆的温度相转变行为。与PNIPAAm凝胶相比,共聚凝胶更利于L929的细胞粘附和增殖,表明引入聚谷氨酸利于L929细胞的生长。通过控制温度变化,细胞从凝胶表面自动脱附,其活性大于PNIPAAm凝胶表面自动脱附和从TCPS板上通过酶解法得到的细胞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2.
聚氨酯具有优异的性能且应用广泛,本文由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盯MG)和1,4-丁二醇(BDO)通过两步法合成了一种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并实验测定其反应温度为80℃,预聚时间为1h。扩链时间为30h;其拉伸强度为25.6MPa,断裂伸长率为610%,邵A硬度为82,达到了拜耳样品的力学要求。合成样品有着优异的耐酸碱性、耐水解性和耐高低温性等。利用TG与DMA表征其使用温度,发现合成样品使用温度范围很宽,初始分解温度在300℃左右。  相似文献   

13.
特殊的微相分离结构,赋予聚氨酯弹性体良好的稳定性、优异的力学性能以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但其生物相容性仍不够理想.由于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与材料表面的性质密切相关,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成为改善相容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其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对聚氨酯进行改性的诸多方法中,在材料表面进行化学接枝生物活性物质以提高生物相容性的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对聚氨酯进行改性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的各种方法和途径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对聚氨酯表面结构性能与生物相容性的关系进行讨论,并重点对该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合成及其涂膜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合成乳液,综合性能差.不使用有机溶剂,合成了高t<,g>(20.2℃)、低成膜温度(13.2℃)、力学性能较好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共聚乳液,研究了n(NCO)/n(OH)、固化剂等因素对涂膜性能的影响.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证实,聚氨酯(PU)和聚丙烯酸酯(PA)发生了共聚反应.TEM和粒径分布测试表明,PUA乳液粒径为200 nm左右,分布较均匀.DSC分析表明:涂膜中PU链的硬段及PA分子链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和共混程度.力学测试及涂膜综合性能测试显示,当n(NCO)/n(OH)为1.2~1.3,固化剂质量分数为1.2%~2.0%时,涂膜的力学性能、耐盐雾性能以及耐老化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5.
非离子型聚氨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蓖麻油、聚乙二醇和甲醇为原料,通过逐步聚合得到一种新型的表面活性剂.并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该表面活性剂在水相中表面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出的聚氨酯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约为10^-3mol/L,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可达30mN/m.  相似文献   

16.
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酰胆碱(MPC)与甲基丙烯酸异辛酯(EHMA)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共聚物PMEH20,并将PMEH20添加到基材聚氨酯中制备了共混膜。牛血清蛋白(BSA)吸附性测试显示当PMEH20质量分数为15%时,BSA吸附量比空白聚氨酯下降了81.7%;血小板粘附性能测试显示,含有PMEH20的聚氨酯共混膜粘附了更少的血小板;动态水接触角测试发现共混膜中磷酰胆碱基团可以通过翻转重排于薄膜表面;薄膜力学性能测试显示,在PMEH20质量分数达到10%时,膜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7.
聚苯醚/聚氨酯共混材料的相容性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苯醚(PPE)与聚氨酯(PU)共混材料的相容性、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热稳定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扫描电镜(SEM)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表明当增加1%的相容剂端羟基聚丁二烯-聚苯乙烯(HTPB-PS)时,聚苯醚与聚氨酯的相容性提高,两相界面模糊,两相间粘合力较强,聚苯醚能有效地改善聚氨酯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进一步测试表明,聚苯醚增加至聚氨酯质量的20%时,聚氨酯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73%;当聚苯醚增加至聚氨酯质量的40%时,加入相容剂后断裂伸长率由77%增加至149%,起始分解温度升高了13.2 ℃.  相似文献   

18.
19.
考察了聚碳酸酯与聚乙烯 (PC/ PE)及聚碳酸酯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PC/ PE- g- MAH)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研究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研究表明 ,PE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 PC的抗冲击性能 ,而 PC/ PE- g- MAH体系的力学性能及混溶性优于 PC/ PE体系。红外光谱表明 ,接枝 PE与 PC共混时 ,发生酯交换反应。冲击断口及样条截面的扫描电镜发现 ,PC/ PE- g- MAH的相态分布均匀 ,两相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DSC测试进一步证实了 PC/PE- g-  相似文献   

20.
王新闻  薛晓武  吴素平  卿宁 《材料导报》2017,31(Z2):252-254, 262
水性聚氨酯由于能够实现水性化,有利于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更加符合人们绿色环保、健康实用的理念,而由聚碳酸酯二醇合成的水性聚氨酯拥有更加出色的性能。简要阐述了水性聚碳酸型聚氨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水性聚碳酸型聚氨酯在国内的改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