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垃圾填埋场是对城乡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类市政设施,垃圾填埋场所产生的严重污染是慢发性技术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由垃圾填埋场引发的慢发性技术灾害问题使得垃圾填埋场日益成为环境敏感的空间地区和政治敏感的社会议题。着力探讨已经封场的或废弃的垃圾填埋场用地如何通过整体规划进行生态修复和地区再生。基于慢发性技术灾害的视角,分析垃圾填埋场用地的特性,并着重通过近年来欧美国家城市中垃圾填埋场用地修复与再生的3个典型案例的研究,探讨当前及未来行之有效的对垃圾填埋场的规划修复与再生的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2.
城市更新与转型背景下,因东北老工业城市生态空间不足导致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尖锐,而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为城市生态改善提供了契机。目前,低效工业用地再利用主要以经济效益提升为核心导向,缺乏对城市生态优化的考量。针对老工业城市的共性生态问题和城市更新目标,以哈尔滨为研究案例,提出低效工业用地识别与评估的“经济低效度—生态需求度法”。研究结果表明,在识别出的531块低效工业用地中,有139块实行退二进绿策略,面积占比34.4%。根据各生态服务需求度的差异,绿地分为四类,并给出相应的再开发策略。在以生态优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存量工业用地的转型是以土地管控为手段、城市规划为引导,对存量工业用地进行功能置换的综合过程。鉴于我国传统工业用地的划拨属性,其转型不仅是一个物质空间更新的过程,也是产权转移的过程,不同产权主体的利益诉求,影响着土地再利用的模式与路径。如何充分理解工业用地转型过程中的产权交易,如何在规划中平衡各方利益,降低产权交易成本,是本文试图解释的问题。对既有存量工业用地转型的案例入手,剖析其功能置换过程实施机制,从规划技术手段的创新和建立配套保障机制两方面提出推动工业用地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4.
定义了慢发性技术灾害及其相关概念,阐析了美国半个世纪以来以公共环境灾害为人所知的慢发性技术灾害事件,概括其特征,并延伸至其引发的环境正义议题的探讨。慢发性技术灾害的实质是人为导致的灾害,城市规划在其中多少负有间接责任。结合国内慢发性技术灾害的现状,主要从两方面展开城乡规划的反思,一是工业选址模式与产业空间规划,二是土地使用的环境影响与社会空间规划,以创造健康、公平的城乡生态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工业用地更新中存在的环境风险的基础上,以苏州高新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工业用地的分布,确定了沉积污染的环境风险等级,围绕工业用地再开发的规划方向,从环境风险控制的角度提出规划层面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成都市中心城区腾挪出部分工业用地,为了更安全地使用这类棕地,文章通过对国外棕地修复及再开发案例的剖析,总结出常见的棕地修复方法及再开发方式,并对成都市棕地的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近几十年我国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慢发性技术灾害已日益成为城乡许多地区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对某些特定地区来说,从慢发性技术灾害层面进行规划实施评价已成为一种必需之举。分析了慢发性技术灾害层面规划实施评价的必要性和针对性,着重从产业符合性、规划合理性、规划符合性、规划有效性4个方面阐述了慢发性技术灾害层面规划实施评价的框架内容,并初步构建了慢发性技术灾害层面规划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土地的稀缺性特征决定了土地资源利用由“增量扩展”向“存量挖潜”的必然趋势。工业用地是承载城市生产功能最重要的载体,是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区县存量空间挖潜的关键对象。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践归纳,明确并延展了存量工业用地可挖掘潜力的概念内涵,为盘活低效工业用地行动提供理论基础;构建了工业用地宏观绩效评价和微观低效类型识别系统框架,对“三级五类”工业用地提质增效进行分类引导,为新时期区县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可持续城市发展决策提供方法参考;探索了存量低效工业用地再利用的多情景实施路径与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为推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提供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9.
工业用地合理布局与高效利用是新时代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用地规划管理政策的剧烈变迁,城市工业用地具有显著郊区化与城市中心用地去工业化的特征,进而引发了职住分离、交通拥堵等诸多城市问题。文章通过梳理总结美国西雅图市工业用地保护政策的发展历程,以期为我国工业用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三江片区正处于工业用地调整和"退二进三"的转型期,深入认识工业用地时空演变过程,把握工业用地调整的规律,是未来指导宁波工业用地调整的前提。本文利用1999-2009年宁波市土地利用现状图提取工业用地资料,借助GIS空间分析软件进行缓冲区分析、扇区分析和统计分析,得出工业用地时空演变的特征和规律以及未来布局的趋势。同时,结合宁波实际,分析了三江片区工业用地时空演变与主要交通方式之间的关系。本文定量化的分析方法为工业用地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研究结果对于宁波城市更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针对南方河网密集地区城市水体流速慢、污染重、治理空间有限等问题,开展系统研发.系统分析自然与生物净化机理与特征,构建仿生修复技术体系,形成了呼吸-肾滤-免疫力提升治理技术体系.并结合仿生体系以及水体污染治理关键环节开发了点源污染控制技术、高效曝气富氧技术和高效快速精密过滤、生态系统构建与水体循环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项目,实现短期消除黑臭,并逐步实现水体生态净化能力,水体质量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2.
自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经历了多方面的制度变迁。受这些变迁影响,中国城市工业景观开始转变。一方面,以往的工业用地正逐渐被再开发,以服务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工业遗产建筑被改造再利用成为城市中的文化空间。在西方文献中,这些转变引起了城市研究者的不断关注。相较于国内研究,西方文献中的这些研究更偏重于通过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来解释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对工业用地转型的影响并分析其产生原因。通过归纳近年来西方文献中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笔者认为中国工业用地转型的动因可以从三方面来解读:经济转型、政治制度变迁和后工业文化要素的兴起。从这三方面入手,本文对西方文献中的中国工业用地转型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及综述,以丰富国内文献对于这一转型过程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工业用地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协调编制,构建全市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定量确定全市工业用地的指标分配与空间布局是亟待解决的其核心问题。以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长沙市工业用地专项规划为案例,采用案例分析和综合评估等方法,得出了工业用地指标分配与城市工业用地控制线划定的长沙方案,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市工业用地专项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单从国土面积来算,我国具有世界第三大的国土面积和相对丰富的工业用地资源,但是人均来看我国的人均工业用地的保有量却明显的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在我国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过程当中存在审批后监管不足、缺乏相对科学的规划以及其他的相关问题。亟需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一步对于我国的集约用地来进行规范从而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化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立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经济转型和生态城市建设备受关注,工业时期遗留下的棕地具有闲置性、污染性、难再开发性、潜在危害性及景观风貌差等特征,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对美国普罗维登斯的一处后工业用地钢铁厂庭院再生为城市公共空间项目的研究,探索出这块废弃的工业用地采取基于原址的整治、积极的再利用策略、“精细化”的修复方式以及融入景观美学等策略,扩宽美的定义,将已然荒废的钢铁厂再生为可持续发展的公园。棕地治理不再是单纯的废弃地修复,而是通过发现场地之美,以此加以再生治理,实现棕地再生。以实例了解棕地问题与棕地再生策略,进一步研究城市棕地的修复与再利用,探索新的棕地再生策略,对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德国的土壤修复方法的调研,介绍一种遭污染场地的修复方法——原位水力修复技术。该方法是以传统施工技术(基坑降排水)为基础,并结合水文地质学和生物、化学以及物理反应原理而产生,可有效治理各类砂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作用原理、应用条件、修复系统设施以及典型工程案例,可为国内土壤修复行业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gency)和芝加哥市近日在全国关于棕色工业用地的会议论坛上颁布了如何在污染过的土地上安全地经营城市农园的做法。实际上,美国的许多城市,如底特律、洛杉矶和纽约都在建设城市农园的尝试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使城市农业可建于各种类型的用地上。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用地分类是具有空间属性的,是城市规划编制的首要任务,也是一种抽象的规划行为。笔者通过对旧国标和新国标中工业用地分类的评析和思考,认为当前工业用地分类不利于工业用地的规划布局和管理,应依据工业用地产生的污染干扰程度和污染类型划分工业用地,以解决工业用地分类不利于规划和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新时期小城镇工业用地的有效利用为目标,结合用地条件及所承载的企业,进行空间绩效评价,探索在"产业—空间"相互作用的微观视角下小城镇工业用地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研究采用熵值TOPSIS法对案例城镇工业用地的空间绩效进行计算,并解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案例城镇存在着"外部规模、内部规模、片区均质和滞后松散"四种不同的工业用地使用类型;透过熵权值的比较分析,发现产业聚集度、产业关联度与产业规模是案例城镇工业用地空间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结合产业的转型升级探讨工业用地有效利用的针对性措施,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空间结构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朱韵涵 《城市住宅》2021,28(5):185-186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触及建设用地的"天花板",增量滞涨与存量博弈成为现阶段我国大城市发展的两难状态,大规模、低密度建设的存量工业用地成为开发困境中的最大主体.通过分析不同视角下存量工业用地更新的需求及存量工业用地更新的困境,并以杭州市的存量工业用地为例,解析相关政策与地方实践,总结创新用地分类、编制专项规划、配套"读地云"平台3个方面的规划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