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汪建文  邹旭东 《风机技术》1999,(4):16-18,46
分析了传递型扭矩传感器测试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温度变化对其测量精度的影响,通过对扭矩传感器轴温变化的测量及不同温度条件下对仪器 F 的修正结果,揭示了用扭矩仪测风机性能时对测试精度的影响程度。为提高风机性能测试精度,介绍了转矩转速传感器 F系数修正方法和转矩转速传感器零点调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某飞行器的温度测量及修正电路的测试系统,分析了测试系统的总体组成、所能达到功能以及特点。阐述了系统的电源、信号的隔离切换,以及过流过压的硬件系统结构和软件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LabVIEW的温度参数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传统测试实验平台的功能单一、操作复杂、扩展性差等问题,在CSY传感器实验台的基础上,开发基于虚拟仪器的温度参数测试系统,对温度参数的检测原理、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测试系统硬件结构、测试系统软件设计和数据采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进行温度参数测试实验,测试系统交互性好,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针对工控系统与仪表的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的研究各自向着其纵深领域不断延伸,两者兼容共存乃至融合的趋势愈发明显。本文介绍了温度变送器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测试、验证与评价的方法和要点,并探究了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融合的测试验证方法,开展了针对两安融合仪表的特性测试与评价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干法刻蚀方法──冷源反应离子束刻蚀法用来到蚀各种激光学器件,并着重研究了刻蚀过程中的温度效应,提出了解决温度效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考虑气体稀薄效应修正Reynolds方程的新模型及其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盘中磁头和磁盘之间的气膜厚度已接近或小于分子平均自由路径,为了更精确地模拟气膜的压力分布,Reynolds方程必须要考虑气体稀薄效应的影响。基于硬盘中常用的修正Reynolds方程——FK模型,提出一种修正Reynolds方程的新模型,并且通过最小二乘有限差分法求解该Reynolds方程。分别利用FK模型和新模型,研究气膜数对承载力和压力中心的影响,并比较2种模型的计算时间。结果表明,2种模型所得的数值模拟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新模型的计算效率高于FK模型。  相似文献   

7.
考虑温度效应的两端固支微机电开关梁静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考虑温度效应的二维两端固支微机电开关梁静力变形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温度变化引起的失稳问题,并利用该模型对两端固支微开关梁受电场力和温度作用下的受力变形进行分析。分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梁受电场力和温度变化作用,而在梁中点不受任何约束的变形阶段;除受电场力和温度变化作用外,梁中点变形受约束,因而梁中点受支反力作用的变形阶段;梁受电场力、温度变化以及支反力作用,并且在梁的中间一段具有指定挠度和转角的变形阶段。第二阶段中支反力的大小以及第三阶段中支反力的大小和位置都同驱动电压和温度变化有关。在实例中,给出部分计算结果,包括:温度变化对不同阶段梁受力变形的影响、对吸合电压的影响、对微开关电容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变化下梁长对吸合电压的影响和不同温度变化下梁高对吸合电压的影响等,从中可以看出温度变化的作用及考虑温度效应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在汽车制造业中,密封性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而泄漏检测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已经相当成熟,但依然还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直接影响其最终的检测结果。温度补偿系统用于零部件密封性检测,鉴于其在实际应用的难度和效果,汽车制造业中不少主流企业逐步转向采用自然或者强制冷却的方法,使其达到与现场环境趋于一致,以实现对温度梯度的控制。前提条件是生产现场自身温度变化较小,即保持较小的温度梯度。尽管如此,也并不意味着温度补偿方法已经过时或者被摒弃。  相似文献   

9.
为描述连续运转下的温度对串联机器人关节摩擦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温度影响的关节摩擦模型。该摩擦模型可在无需对温度进行测量或估计的前提下描述关节温度变化对关节摩擦的影响。通过实验测量了机器人关节在不同角速度下连续运转时的摩擦力矩,并基于理论模型对数据进行了拟合。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关节摩擦模型的有效性,且该模型能较为准确地描述连续运转下关节摩擦力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工程实际中,机械零件多工作于高、低温等各种环境条件下。为了研究零件温度对指数率非Newton模型热弹流润滑性能的影响,采用独特的非牛顿处理技术,求得指数率非Newton流体线接触热弹流润滑问题的完全数值解,讨论零件温度、润滑剂的流变指数及当量环境黏粘度等对指数率非Newton模型热弹流润滑性能的影响,并与牛顿流体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牛顿流体类似,不管流变指数大于1还是小于1,中心膜厚均取决于由零件温度决定的接触区入口处的当量黏度。不同的零件温度条件下,流变指数越大,油膜越厚,温度越高;当量环境黏度会影响膜厚和油膜温度。因此,指数率非Newton模型热弹流润滑中,零件的温度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为了检验所设计的2500t环轨起重机底盘调平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对该系统进行了基于AMESim的建模和动态仿真,分析了液压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液压缸活塞杆的位移、液压缸内流量和压力的变化情况,确定了本液压调平系统良好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调平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调平液压缸的速度和受力曲线,为调平系统的压力和流量设定提供理论依据;对平台加载测试,调平液压缸实测受力与仿真结果偏差为+5.5%,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高速伸缩臂叉车静液压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发动机与变量泵复合控制的方式,实现了叉车的联合操作,即在叉车行驶过程中能够正常操作作业机构而不影响对行驶机构的控制,同时还实现了发动机转速随负载变化而自行优化调整的功能,充分利用了发动机功率.  相似文献   

14.
根据集成发光二极管(LED)的微热管尺寸小、温升快、温度梯度变化剧烈等特点,搭建了非接触式红外测温系统,以实现对其不同特征区域的温度测量。对该系统的信号采集与转换、误差分析与补偿、测温特性指标、以及微热管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该系统通过LabVIEW编程软件实现红外传感器的电信号采集与温度转换;将不同温度的加热块作为等温体参考,对比热电偶与红外测温结果完成静态和动态测温特性分析,进而通过环境温度补偿方法修正LED辐射热引起的传感器漂移误差;最后基于线性拟合法完成传感器的校准。利用该测试系统在不同热负载下测试了微热管的热性能。结果显示:测温系统的准确度、重复性及线性度分别为1.2~1.5℃、1%和0.2%;时间常数T和响应时间t0.05分别约为15ms和30ms。该红外非接触测温系统能够减小传感元件对被测温度场的影响,具有测温精度高和热惰性小的特点,为微热管热性能评估提供了新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小型恒温箱温度检测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AT89S52单片机为控制器核心,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和半导体制冷片,采用变速积分PID算法,使小型恒温系统达到较高的恒温要求。  相似文献   

16.
数控机床热变形模型中测温点的优化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控机床热误差控制补偿技术中,合理选择温度变量,是建立补偿模型的关键所在。先采用模糊聚类对温度变量进行分组,然后根据温度变量与热变形的相关性在每组中选择典型的温度变量,最后根据回归分析中经过修正的相关系数选择测温点。以XH718数控机床为实验对象,结果表明,此方法既能减少测温点,又能保证模型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复合材料压机多轴调平系统的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将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应用到多轴调平系统中。开展了多轴调平系统的不平衡机理、调平控制策略及算法的研究,建立了多轴调平系统的数学模型。结合基于双曲正割函数改进的指数趋近律,提出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给出了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滑块的水平控制中。通过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削弱抖振,使多轴调平的滑块系统快速准确地进行调平,能较好地抑制干扰和未建模动态,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且控制器简单,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广泛应用,计量检定的业务量比原来成倍增加,现有的计量检定标准、设备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业务要求。针对各省气象计量站面临的温度传感器的室内检定难题,提出了“自动气象站地温传感器多路检定系统”的研究课题,本系统着力研究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温度传感器的自动检定,旨在提高地温传感器检定的工作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考虑温度影响的表面波压力测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壁压力容器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设备,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经常需要检测它们的压力。表面波在材料表面的传播速度与表面应力有关,因此以表面应力为中间变量,建立了被测容器压力与由此引起的表面波传播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模型。考虑温度、温度应力对表面波传播速度的影响,以及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变形对传播距离的影响,推导了表面波压力检测的修正模型,并对修正模型各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到简化模型。实验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使用该方法时,压力测量最大误差为0.11 MPa,平均误差为0.045 MPa。  相似文献   

20.
偏振调制测距方法中,频率测量的稳定性是影响测距精度的关键因素。为提高偏振调制测距系统中频率测量精度,提出一种双向扫频频率测量方法。分析了偏振调制测距原理及测频精度与测距精度的关系,探讨了频率漂移量的影响因素和频率漂移规律,证明调制深度和热致附加相位差是影响频率漂移的重要因素。利用正向扫频和反向扫频时频率漂移方向相反的特点,提出频率漂移误差补偿方法,可在低调制深度条件下补偿热致附加相位差引起的频率漂移。对距离为15.23m的目标进行测量,频率测量标准差从3.822 9×104 Hz减小到5.807 5×103 Hz,测距误差从7.513 7mm减小到0.866 7mm,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