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经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石墨烯是已知最薄防腐蚀涂层。石墨烯做金属保护膜已经成功应用,并显著延缓了金属的腐蚀速度,因此石墨烯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近日,全国首条投入使用的石墨烯生产线在唐山市高新区建华集团正式投入使用,该生产线投产后,年产石墨烯50万克,可实现产值4亿元,并拟申报石墨烯公斤级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IGBT团队在高压高功率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研制方面,继上半年1700V系列之后,近期在6500V系列超高压领域再次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由微电子所完全自主设计的6500V Trench FSIGBT(沟槽栅场截止型)产品,在国际知名晶圆代工厂华虹NEC8寸制造工艺平台上首轮流片顺利完成,测试结果显示阻断电压达7100V以上,符合  相似文献   

3.
正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化学结构多样性、轻薄便携和可实现大面积柔性器件等优势,是当前新型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最富活力和生机的前沿课题之一。倒置结构的器件以ITO为阴极,高功函的金属为阳极,能够显著地提高器件的稳定性。但是由于ITO与受体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暨上海高研院-上海科技大学低碳能源联合实验室,在电沉积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用于精确尺寸筛分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混合物分离是工业生产中的高耗能环节,膜分离技术具有低能耗、高效率和低成本等优势。作为一种新兴的膜材料,氧化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等二维材料在溶剂、离子等液相分离以及气体分离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分离性能,成为膜分离  相似文献   

5.
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人工骨是一种新型骨和牙的修复和替换材料,属高技术陶瓷材料领域,20世纪70年代初在国际上开始得到重视,80年代中后期研究工作进入高潮,一些制品正式投入临床使用。这类材料无毒、无刺激、不致癌,而且植入体内后可与原骨结合成一体,形成牢固的骨性结合,在强力作用下,不在“界面”上与骨分离,即使偶然破裂,也能在体内自行愈合。因此,被称为生物活性材料。四川大学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所张兴栋教授及其研究组与华西医科大学等单位合作,1987年分别得到科学基金和四川省科委的资助,进行了致密型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研究,其成果获…  相似文献   

6.
<正>海洋腐蚀问题是导致海上设备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全球腐蚀的难题。二维材料,特别是石墨烯的发现为开发新型海洋设备重防腐涂层提供了新的思路。石墨烯具有单原子层结构及分子不可渗透性,被认为是最薄的防护材料。然而,人工制备的石墨烯容易再团聚,无法充分发挥石墨烯单片层的优异特性。此外,石墨烯是导电碳材料,它具有较强的腐蚀促进活性。团聚的石墨烯会加剧聚合物涂层的局部微电偶腐蚀导致涂层破损,而在破损处,石墨烯将极易诱发其自身的腐蚀  相似文献   

7.
《纳米科技》2011,(2):93-93
安徽省仿生感知实验室刘锦淮、黄行九研究组在纳米器件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论文《基于“T”型二氧化锡纳米线的分流器件》发表在国际材料科技与学术领域著名评论期刊《今日材料》(MaterialsToday,2011,14,42—49)dz。  相似文献   

8.
<正>锂离子电池与铅酸、镍镉、镍氢等电池相比,由于其较高的能量密度、较长的使用寿命、较小的体积、无记忆效应等特点,成为现今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件之一,其作为锂离子的受体,在充放电过程中实现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因此,负极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整体性能。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广泛使用石墨及改性石墨,但是其理论容量仅为372m Ah/g,大大制约了高能量动力电池的发展。IV族元素(硅,锗,锡)基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由园区企业中航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担的区科三费项目一种基于GO/PANI/Ti O2水性纳米涂层的防腐工艺在铝合金腐蚀防护中的应用研究顺利通过结题验收。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平面膜,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几乎完全透明。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韧性好、  相似文献   

10.
正有机太阳能电池是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被认为是具有重大产业前景的新一代绿色能源技术。但是,有机材料较低的载流子迁移率限制了活性层厚度,导致光吸收效率不足。尽管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已经提高到14%左右,如何进一步提高其效率是始终困扰科学家的关键难题。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是提高效率的  相似文献   

11.
二维层状材料是具有单原子层或几个原子层厚度的平面材料,有着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在光电功能器件、吸附与分离、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是目前国际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之一。其中,石墨烯是最先受到人们重视的二维材料,随即以过渡金属硫化物为主的类石墨烯二维光电功能材料也被广泛研究。近年来黑磷的发现也极大促进了二维光电材料的研究和发展。二维光电材料中石墨烯及类石墨烯硫化物的研究及其光电功能器件应用现状进行简单综述,并对其应用趋势进行展望,为光电材料研究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材料产业》2013,(6):91-91
据报道,近期,中国化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固体所”)所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的相关课题组合作,提出将微/纳结构有序多孔薄膜与基于微电子机械加工(MEMS)技术的微型基板相结合的思路,成功地实现了高性能电阻型薄膜气敏器件。这种新型器件响应速度快、功耗小、结构稳定、制作重复性好,并且显示出了大批量规模化生产的潜力,具有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勇  郝永刚 《材料导报》2021,35(z1):78-82
本文阐述了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的特性和结构特点,系统总结了石墨烯纤维、石墨烯复合纤维的开发以及在纺织中的应用、石墨烯功能织物的开发和应用现状,指出石墨烯在纺织中应用已成为热点,并且其应用价值已得到体现.同时,石墨烯在纺织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纺织中应用必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正石墨烯(graphene)是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零带隙的二维晶体,具有狄拉克锥型的线性能带结构、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及宽带光响应等特性。然而,无带隙的能带结构限制了石墨烯在场效应晶体管等电子器件领域以及光电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当两层石墨烯以不同旋转角度进行层间堆垛时,可构成一类新的二维碳材料——旋转双层石墨烯(twisted bilayer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深入发展,半导体和微电子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微电子工业的发展,除了设计、加工等本身技术的不断更新外,各种与之配套的材料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电子产品的轻量化、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使得其对高分子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聚酰亚胺(PI)是目前在半导体和微电子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高分子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李法新课题组在压电材料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提出了一种周期正交的极化方法,将目前最常用的PZT压电陶瓷中的非线性畴变应变变得可逆,实现了约0.6%的超大致动应变,是传统PZT压电陶瓷的4倍。压电陶瓷致动器具有响应速度快、位移精度高、控制方便(电控)、体积小等优势,一直在致动器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目前应用的压电致动器主要由锆钛酸铅(PZT)陶瓷制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简称"材料国重实验室")裴重华教授课题组与南京大学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周勇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材料微观结构设计,制备出了三维微/纳米阵列结构的碳基Co_3O_4复合电极材料,该电极材料极大地改善了电极反应过程中离子的动力学行为,能有效解决超级电容器离子扩散效率低的问题。超级电容器因其率密度高、充电时间短、使用寿命长以及  相似文献   

18.
正电池容量增加60~70%,体积缩小2/3,手机待机时间将成倍增加;续航能力超过300公里,使电动汽车全面普及成为可能……记者日前从西北大学石墨烯制备技术与产业应用课题组了解到,团队在石墨烯研究与产业化中取得的多项突破,让这些变化成为可能。这块太阳能电池板正面电极正是使用了团队开发的石墨烯高振实密度银粉而制成。在西北大学光电技术与纳米  相似文献   

19.
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电学、热学、力学等性能,自从2004年被成功制备出来,一直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石墨烯具有巨大的表面体积比和独特的高导电性等特性,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电化学领域中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因此,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领域应用的研究是石墨烯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综述了石墨烯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电化学领域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展望了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领域应用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电学、热学、力学等性能,自从2004年被成功制备出来,一直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石墨烯具有巨大的表面体积比和独特的高导电性等特性,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电化学领域中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因此,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领域应用的研究是石墨烯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综述了石墨烯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电化学领域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展望了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领域应用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