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由食品接触材料安全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使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成为人员关注食品安全的新焦点,当然也包括不锈钢食品接触材料。本文从不锈钢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要求和测试条件等方面,分析了ISO、欧盟、日本、韩国等各国的法规和标准现状,比较了各国标准的差异,对我国不锈钢食品接触材料标准的制定和安全评价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3.
目前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食品接触材料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常常具有异常的气味,可能通过气相传质或直接接触迁移至食品中,不但会引发食品感官特性的变化,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削弱消费者购买欲望,过量摄入后还会危及人体健康。因此,准确识别和检测食品接触材料产生的异味物质,对确保食品接触材料的合规以及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挥发性物质气味评估和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接触材料领域的运用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顶空、顶空-固相微萃取、热脱附、电子鼻等气味分析技术,及其与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或气相色谱-嗅闻-质谱仪等结合的联用分析技术,并梳理和展望了食品接触材料中挥发性气味物质分析技术发展前景,为有效管控食品接触材料异味问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聚乙烯(PE)以其优越的性能,广泛应用为食品接触材料。随着贸易的发展,国内外相关法规的差异给我国进出口企业带来一定的困扰。本文在对发达国家有关法规进行说明的基础上,系统地比较了国内外PE类食品接触材料安全卫生标准的主要差异,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规定,对我国PE类塑料成型品的卫生标准提出了修订建议,以帮助我国出口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减少因国内外标准的不同而导致产品出口受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食品接触材料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为主线,结合食品接触材料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及相关基础研究在标准体系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展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十年间在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管理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分析目前存在的短板和原因,提出后续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6.
7.
国内外纸质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法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们对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许多材料如塑料、陶瓷和纤维素薄膜均有特定的法规要求,而对于纸质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法规则比较零碎。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纸质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法规文件,系统梳理各国对纸质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项目、限量指标和检测标准等方面的规定,目的在于让大家更多了解国内外纸质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规定要求,为加强我国对纸质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安全的监管、应对技术贸易壁垒、促进纸质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进出口贸易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迁移,对人体存在潜在的致畸、致癌、致突变、生殖发育毒性等作用,已被限制使用。新型增塑剂单独暴露毒性较低,但新型增塑剂复合暴露是否存在毒性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本文主要阐述了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生殖毒性、发育毒性,并从结构、理化性质、单独暴露毒性方面介绍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对苯二甲酸二辛酯、环己烷-1,2-二羧酸酯、聚酯4种食品药品领域常用的新型增塑剂及其毒性研究现状,旨在为食品接触材料增塑剂的选择及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由于食品接触材料在与食品接触的过程中,其成分可能迁移到食品中影响食品安全,因此食品接触材料又被称为间接的食品添加剂。近年来,其安全性备受关注,为保障食品安全各国政府都加强了对食品接触材料立法制修订。本文从法规形式、适用范围、时效性、风险分析、物质清单、使用规范、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各国食品接触材料法规的特点。根据国际上各国法规的优点,给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接触材料法规体系的可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烃类矿物油(mineral oil hydrocarbons,MOHs)是一类由多种烃类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现阶段,针对烃类矿物油毒理学数据比较缺乏,毒理学动物试验数据能否外推至人体仍存在争议。对饱和烃矿物油(MOSH)的毒性主要关注其生物蓄积性,C_(16)~C_(35)的MOSH能在人体和大鼠组织中蓄积并可形成微肉芽肿;而含有3~7个芳香环的芳香烃矿物油(MOAH)具有致突变和致癌性,以及是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欧洲食品安全局指出人群暴露于烃类矿物油的健康风险值得关注。食品接触材料是食品中烃类矿物油污染的重要来源,而由回收纸纤维制作的食品接触纸制品中烃类矿物油污染食品的问题尤为突出。为完善对烃类矿物油的风险管理,应基于化学成分而不是粘度指标,对特定组分烃类矿物油开展毒理学研究和膳食暴露评估。 相似文献
11.
食品接触材料中的非有意添加物(non-intentionally added substance, NIAS)作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而日益受到关注。对NIAS的化合物种类鉴定和含量测定是对食品接触材料进行安全评估和监管的前提条件。目前, 主流的分析策略是依据待测NIAS的挥发特性, 分别选择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或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进行分离和定量, 利用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谱图特征和色谱出峰时间(retention time, RT), 借助质谱数据库对NIAS进行定性。与欧洲国家相比, 我国在NIAS分析检测领域起步较晚, 亟需补强食品接触材料NIAS物质数据库和物质鉴定领域的研究基础。下一步建议加强化学结构分析的基础研究, 培养食品接触材料中NIAS鉴定人才团队, 构建食品接触材料中IAS和NIAS物质的信息数据库, 最终提高食品接触材料NIAS检测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深以及再生纤维素薄膜生产加工工艺的进步,使再生纤维素薄膜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有着优良性能的包装材料在近年来再次得到关注,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领域.然而该类材质目前并没有被包含在我国食品接触材料产品标准中,使得其无法可依,安全问题无法得到保障.因此,为推动我国食品接触用再生纤维素薄膜... 相似文献
13.
食品接触材料新品种的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对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行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我国和欧盟食品接触材料风险管理机构、法规管理框架、原料管理模式和新品种风险评估等方面的优缺点,梳理欧盟模式中值得我国借鉴的内容,为优化我国食品接触材料新品种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进口食品中化学性危害物质风险分级指标体系,为我国进口食品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初步拟定16个风险分级指标,应用改进的德尔菲(Delphi)法将风险分级指标编制成问卷对专家进行咨询,对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分。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7.0软件计算指标权重。结果经过两轮德尔菲咨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确定7个指标构建风险分级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2项为危害性、可能性;二级指标3项为毒理学急性毒性、毒理学长期毒性,进口食品中化学性危害物质不合格批次检出率;三级指标2项分别为大鼠经口LD_(50)和健康指导值或致癌性、致突变性、生殖发育毒性、神经毒性和慢性毒性等,权重分别为:0.52、0.48、0.37、0.30、0.33、0.54和0.46。结论筛选得到的7个指标对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及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氧化能导致食品品质的下降,可通过改变包装方式来延长食品的货架期。可食用膜对外界环境可以起到屏障作用,能阻隔氧气和微生物的干扰和破坏。活性物质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抑菌特性,添加到可食用膜中能提高可食用膜的安全性及延长食品保质期,该文介绍可食用膜中活性物质的分类及特点,阐述活性物质发挥抑菌和抗氧化的机制,并探讨活性物质在可食用食品包装膜中的应用,以期为食品的保鲜贮藏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因其优越的性能和安全性而广泛用于饮料包装行业。PET材料的广泛使用产生了大量废弃PET。PET的回收再生不仅可以降低健康风险,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再生PET用于食品接触材料需要经过系统的风险评估。美国、欧盟、法国等国家或国际组织已经建立了食品接触用PET材料回收再利用的风险评估体系。本文综述了不同国家或国际组织对食品接触用回收PET材料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及其优缺点,从而为我国进行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Fernanda Vilarinho Ana Sanches Silva M. Fátima Vaz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2018,58(9):1526-1537
The development of packaging materials with new functionalities and lower environmental impact is now an urgent need of our society. On one hand, the shelf-life extension of packaged products can be an answer to the exponential increase of worldwide demand for food. On the other hand, uncertainty of crude oil prices and reserves has imposed the necessity to find raw materials to replace oil-derived polymers. Additionally, consumers' awareness toward environmental issues increasingly pushes industries to look with renewed interest to “green” solutions. In response to these issues, numerous polymers have been exploited to develop biodegradable food packaging materials. Although the use of biopolymers has been limited due to their poor mechanical and barrier properties, these can be enhanced by adding reinforcing nanosized components to form nanocomposites. Cellulose is probably the most used and well-known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raw material.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reinforcing capabilities, abundance, low density, and biodegradability of nanosized cellulose make it an ideal candidate for polymer nanocomposites processing. Here we review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cellulose based nanocomposites in food packaging materials, highlighting the several types of biopolymers with nanocellulose fillers that have been used to form bio-nanocomposite materials. The trends in nanocellulose packaging applications are also addressed. 相似文献
18.
欧盟塑料食品接触材料新法规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盟塑料食品接触材料新法规修改和细化了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要求,进行了更为详细、规范和合理的规定.本文介绍了欧盟塑料食品接触材料新法规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原塑料指令之间的变化,旨在全面、深入了解欧盟对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的管理模式和走向,分析其中可为我国食品接触材料管理所用的内容,为监管部门以及相关行业、企业提供参考.我国在修订GB 9685-2008、构建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中也可以借鉴法规中的一些管理内容及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